香港余波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0702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8日至21日,香港离岸人民币同业拆息走出了令诸多交易员瞠目结舌的一道抛物线:隔夜利率突然在短短三日由2%飙升至8%的超高水平,然后迅速回落至4%。
  历来,离岸人民币同业短期拆借(一个月或以下)的交投量都远远高于长期拆借交投量,但这一次过于反常。
  “中资行都没低过4%,工银亚洲报出8%,交银香港也有7%。”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某银行交易员这样回忆。
  彼时,内地的金融市场上,银行体系正经历着一场罕见的资金紧张,各大银行忙着高息“抢钱”,同业拆借利率高企不下。
  “资金紧张从年初就开始了,一些嗅觉敏感的银行自年初开始回笼资金,但大部分银行还是舍不得表外业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金融投资项目主管赵亚贇对记者表示,到了4月,一周Shibor开始冲上5%又立马回落,虽然是个危险的信号,好多银行还是视而不见或是后知后觉。
  这场罕见的银行间流动性紧缺迅速蔓延至香港。巴克莱报告称,自6月第三周起,香港离岸人民币1个月同业拆借利率急升至5.5%,之后更到达8%,而月初该数据仅为2.7%。
  香港“争抢”人民币
  跟随香港离岸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一起迅速攀升的,还有香港中资银行短期存款利率。6月20日至30日,香港中资银行掀起了一轮高息揽储热潮。
  记者走访在天水围附近的建行香港分行得知,在6月22日至27日,该行10万元以上的一个月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达到3.8-4%,为此前价格的2倍有余。
  据了解,部分中资银行在港支行如交银香港、中信国际、建银香港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息吸储”行为,10万元一个月定期存款息率可高至5%。
  在香港,各家内资银行每年均有一定人民币额度回流内地。有部分人士认为,在内地流动性紧缺的前提下,这些银行可能通过与之有人民币同业往来的境外子行提供人民币账户融资,用于满足账户头寸临时性需求。
  “此举可能是内资银行通过提高短期人民币存款利率吸收流动性,再转去母行赚取利差。但想以此解决短期资金紧张,其实并非特别有效。”暨南大学金融系教授杨星如此认为。
  “在香港有支行的一般是国有大型银行,在国内本来就属于借贷方,由它们借钱给中小银行。这些银行从香港离岸市场吸取廉价人民币资金,其回流的资金规模不大,对于解决内地银行的流动性紧缺作用有限。”杨星表示。
  6月28日,内地金融市场终于传出趋于稳定的消息,香港中资银行高息揽储的举措因此大幅收敛,中资银行的股价亦有所回升。
  但在香港市场上,持“钱荒未完”论调的仍有人在。
  流动性持续紧张?
  瑞银报告称,未来尚有数个重大因素对资金面造成影响,包括五大行年度分红吸收流动性约2400亿元;银行理财产品遭遇净赎回,或将给货币市场带来更大融资压力;金融机构杠杆率偏高,未来1月偿付压力很大;7月初补缴准备金大约8000亿元;7月中旬财政存款再度增加,预计规模在4500亿元上下。
  “除非央行动用货币政策或公开市场操作大量投放流动性——比如每周净投放在2000亿元,内地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缺将延续至7月中旬。”瑞银策略分析师陈李这样断言。
  除了基本面仍然不被看好外,“热钱正在跑路”的现象支撑了7月内地流动性将持续紧缩的说法。
  数据表明,今年前4个月新增外汇占款达到1.5万亿元左右,1月更高达6836.6亿元;时至5月,新增外汇占款骤降至1000亿元以下,为668.62亿元,较4月大幅缩水77%。
  上述数据的变化,意味着热钱再度开始流出中国。不过以往的经验是,热钱从内地离开转而蛰伏在香港这个离岸市场上,等待新的投资机会。而这一次,热钱也在从香港市场上撤退。
  6月22日,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的银行流动性储备基本维持在1639亿港元,但基础货币下降17亿港元,显示有资金开始流出香港。
  能够相佐证的是,美国全球投资基金研究机构EPFR最新数据显示,6月的第三周里,自新兴市场流出的股票基金超过30亿美元,新兴市场债券基金的赎回量更创下90个星期以来的新高。
  其中,香港股票基金已连续4周录得资金净流出,6月第二周的流出金额达到5.04亿美元,第三周更达7.48亿美元,几乎是2011年以来单周最大流出量。
  “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热钱预计超过1万亿美元,若所有热钱撤离,资金紧缩将异常严重。”经济学家谢国忠近日撰文表示。
  不过,有市场人士认为,热钱对加速资金面紧张的作用有限。
  “热钱要迅速撤离香港,其实并不容易。”工银香港固定收益部董事Bryan Yang这样对记者表示。
  他认为,国际游资进入香港后主要投资港股,还有一部分则投资房地产领域,“要短期套现撤离肯定不容易”。
  “空军”趁火打击
  尽管热钱撤出并不容易,但在香港市场上,集中抛售中资股的现象已经十分明显。
  3月,外资投行摩根大通、高盛、瑞银等陆续发布研究报告,建议客户减持中资银行股票。稍后,民生银行股票被诸多机构做空。
  5月,高盛自2006年来第六次抛售所持的工商银行股份,套现11亿美元,至此其所持有的工行股份完全被清空。
  6月,内地银行流动性空前紧张,香港中资银行股票更因此成为“空军”奇袭的重灾区。工行、中行等大行股价纷纷创出2012年10月以来最低。
  6月24日,民生银行股价下跌幅度一度达到5%,兴业银行同样被大量的空单逼至跌停位置。
  对于做空者而言,这次内地银行流动性紧缺,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因此早就在数月前布好了撤离的打算。全球最大空头基金公司尼克斯联合基金总裁吉姆查诺斯认为,中国金融业体系不稳定,“危机”只是早晚的区别。浑水公司创始人卡森布洛克也在今年初发表言论称,“中国银行业的坏账到了疯狂的地步”。做空者们的逐利狂热,致使内地银行股成为了“空军”密集袭击的对象。
  香港恒生指数6月沽空排行榜中,中资行单月沽空总额达到近15亿港元,建行、工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纷纷在列。
  记者梳理港交所5月底以来一个月的数据得知,香港市场上已经完成了181笔对中资股的减持操作,减持总量接近22.57亿股。
  在这181笔减持操作中,有47笔与中资金融股相关,中资金融股的被减持总量高达9.43亿股,仅中国平安就被瑞银集团和花旗银行卖出约3.58亿股,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所承受的减持量也均在1亿股以上。
  除了金融类股票,有色金属、能源以及交通运输类中资股,也大面积遭受减持。目前香港及其他海外市场上,能源类的大型跨国企业最大的客户都是中国。在把握了这种投资思路后,一些对冲基金自然也把目光对准了这类企业。
  虽然股市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但做空者将中资股作为提款机的行为,并未随着7月的到来而结束。
  “还有一批做空者可能在7月平仓。”知名股票分析师周亨认为。在他看来,7月市场资金面偏紧,很可能是“空军”集中平仓的时节。
  “不少银行的上海同业银行拆息报价仍然维持8.7%至9%超高水准,较此前平均4.2%至4.5%利率高一倍,这或许成为空军目前观望和等待平仓时机的理由之一。”周亨表示。
  不过,尽管做空行为密集,中资股并不缺乏资金接盘,这从工商银行在5月下旬获得淡马锡2.8亿股增持的事件就可见一斑。
其他文献
历经百年风雨,见证过无数重要历史时刻的济南老火车站,拆后21年,迎来重建曙光。  2013年8月1日,济南火车站北广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该项目核心一环的济南老火车站重建工程,在万民关注之下同期启动。  1908年动工、1912年投入使用的济南老火车站,曾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也是当时全球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车站,它不仅成为国内外各高校建筑学研究的范本,更在几代济南市民的成长记忆中无法抹去。 
期刊
继维基解密之后,美国再次摊上大事。六月初,斯诺登对“棱镜”计划的揭露不仅引发全球对网络安全的关注,还将美国卷入一场外交角力的大戏。  事实上,斯诺登事件的爆发并非偶然,它的出现深深植根于美国政治文化的结构性矛盾之中,即使不是斯诺登泄密,迟早也会有别的“英雄”将美国的秘密监听计划昭告于天下。  斯诺登事件之所以必然,其首要条件就是有料可曝。这印证了中国一句老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从斯诺登泄
期刊
这场或将举行的与全球猪肉行业龙头老大的跨国联姻,以约合71亿美元的收购价成为中国食品业迄今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购案。而高盛、鼎晖等金融大鳄的多年潜伏,更让外界对并购的每一步揣度许久
期刊
中国双汇将斥资约47亿美元收购美国一家同行,加上买方将承担的债务额,收购总价达到71亿美元。本来一件正常的跨国并购案成了美国人眼中本国经济衰落的耻辱。  这条消息在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的一周前宣布,这桩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最大规模的交易,在外媒的报道中,不仅将其看成中美新时代合作互惠互利关系的开端,还耸人听闻地强调在相对经济实力上,中国已占上风;而且有其一,必有其二,中国势必要接二连三地刷新
期刊
如果交易成功,双汇国际-史密斯菲尔德(SFD)并购案将是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收购案。不过,看上去是“郎才女貌”的结合,背后仍存在诸多变数。  泰国正大集团与巴西JBS集团尚有机会获得对SFD的收购机会,而SFD也有权选择嫁个更好的“如意郎君”。  不管最后的收购方是哪一家,SFD的收购方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以及美国司法部(DOJ)与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反
期刊
借“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东风,苏南Z镇近几年搭起了七家融资平台,以弥补建设及民生资金缺口。  靠土地指标打下底,上级政府担保扶上马,政策性银行送一程,这七家融资平台如今有三个盈利,整体资金链依然紧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种原本在城市里流行的资本运作模式,近年来开始呈现向地级市以下的县、乡镇政府扩张的趋势。  由于身处发达地区,Z镇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规范程度较高。放眼全国,更多的县级以下融资平台则
期刊
6月,一场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流动性紧张风波传导到金融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并发出了逼迫中国经济转型的强烈信号。  “这也提示我们,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调整经济结构,进行体制改革已经非常急迫。”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表示。  6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明确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向“三农”和小微
期刊
外界印象中肥得流油的巨无霸中石油,近期在西气东输上搞起了“民营化”合作。  6月26日,中国石油油气管道合资合作战略协议在北京签署。中石油引进保险、养老金、银行、公益基金等600亿元民间资本,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中石油则以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等油气管线资产出资,占合资公司中50%的股权。  铁板一块的油气行业,随着中石油在管线资产上多方融资的突破,正向民营资本打开一道小门。而其背后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中
期刊
中国的地方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迄今鲜有公认的精准量化评估。  2011年,审计署曾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摸底,公布201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参照两年增长12.94%的速度,可以估算,目前全国地方债务应超过12万亿元。  若将这一估算与市场上流传的其他版本相比,可能略显保守。例如,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统计,2012年末地方债务余额为14.8万亿元。
期刊
货主们已开始享受铁路货运改革带来的红利。  鄂尔多斯某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铁路货运改革后,“一口价”与此前的收费相比,价格差不多,每项收费起码对应了某项服务,一张货单就可以办理完发运业务,方便多了。  6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宣布正式在全路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取消货运计划审批,实行“实货制”、“一口价”,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  为配合改革,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