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门大家郝恒禄八式“引手”如何问世?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h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冬夜,天空挂着几点寒星,微光穿过黑云。一间挂着"螳螂拳馆"牌子的小屋内,两个年轻人你来我往地练着螳螂门里的引手,他们就是日后名震北国的螳螂拳传人--杜锡宝、张国富。
  突然,一股寒风夹着笑声从屋外飘来,两人急忙收住拳脚,循声望去,一个黑影在远处渐行渐近。
  杜喜宝低着嗓门说道:"是有人在偷艺,走,过去教训教训他。"
  只见一身穿棉袍、腰扎布带、背插两把宝剑的汉子背着星光站在门外。
  张国富气哼哼道:"朋友,太不仗义了吧,在外面偷艺,还敢笑,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不是想挨打吧?"
  那汉子矜持地一笑:"哪里敢偷你们这种黑熊打架似的玩艺。我是生气,你们这般冬练三九,好像挺能吃苦,可动起手来,却极笨,哪有干净利落劲,又哪像练螳螂拳的。"
  陌生汉子连损带骂,杜锡宝和张国富二人面面相觑。杜锡宝大着胆子嗫嚅道:"什么笨不笨的,看你背后插着两把剑,也是练家,咱交交手。"说完,杜锡宝拉开架势。张国富在旁瞟一眼杜锡宝后,也握紧了拳头。
  "你俩可以一齐上。"那汉子说完,狡黠地一笑。
  说完,杜锡宝向张国富递了一个眼色,张国富立刻心领神会。杜锡宝说了声"看拳",便向那汉子的面门打出一个崩拳,与此同时,张国富在旁边用了一个抢步,朝那汉子的腹部打出一个窝肚捶,上下齐攻。
  眼看拳到跟前,汉子身形一转,忽地一下,身影没了。杜锡宝一愣,忽觉脚下悬空,"咚"的一声,倒在地上。张国富一看师兄倒下,觉得不妙,急收拳变招,身体向后倾斜,向那汉子胸部踢出一脚。那汉子迎着他踹来的腿,斜身便把张国富的腿抄住,又一矮身形微一提,把张国富举起,随后,又轻放在地上。
  地上横着的杜锡宝惊讶万分,此人像个幽灵,动作快得不可思议,眨眼的功夫就撂倒他们,让他百思不解,心里琢磨之后不禁感叹:"不比不知道,今天才明白,这几年的功夫白练了,我这‘神拳太保‘算栽了!"想到这里,他脸上不觉红了起来,幸好有夜色遮着,对方看不见。
  张国富从地上爬起来,壮着胆子,谦逊地问那汉子:"先生贵姓,是哪一门的?"
  那汉子哈哈大笑道:"我姓郝,名恒禄。"
  张国富用手挠着头皮,疑惑地嘀咕……杜锡宝定神仔细一瞧,见那汉子背上插着的宝剑,竟是两柄竹剑,忽然问道:"莫非是郝师爷?"
  那汉子来到他俩跟前,道:"你们的师傅是谁?"
  杜锡宝一阵狂喜,瞧了一眼张国富,说道:"他是郝师爷。"杜锡宝冲着来人说:"我俩师傅是曹德昆。"他又拍着头顶说道:"郝师爷,刚才冒犯了,请见谅。"
  郝恒禄亲切地拉起张国富的手,道:"徒孙,我们是不打不相识。"说完,大笑起来,清脆的笑声在宁静的夜晚听起来特别响。
  杜锡宝在一边也憨厚地笑了。
  张国富用试探的口气问道:"师爷,你来,为什么不提前打声招呼?我们好去迎接你呀!"
  "用这种方式迎接不是很好吗?"
  三人亲热地唠起了家常。张国富问师爷:"听说,您在京城当官?"郝恒禄叹了口气:"我此次正是弃官而走。"
  原来,那年,郝恒禄从烟台庙后村出来,到了北平城,寻找生计,正遇上军阀吴佩孚招募武林高手。经比武合格者,可以给他当保镖。为了生活,郝恒禄参加了比武大赛。他舞动两把竹剑,一路过关斩将,竟考上了卫队长的官衔。郝恒禄性格直率、刚毅,不善于官场上那种阿谀奉承,很快得罪了吴佩孚。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做官时,郝恒禄听说徒弟曹德昆开了一个武馆,于是弃官而走,投奔曹德昆而来,恰遇上两徒孙习武,于是发生了以上的事。
  郝恒禄来到曹德昆的武馆里,帮助曹德昆镇馆三年。闲暇之余,他教徒孙们练螳螂引手。杜锡宝和张国富在郝恒禄的指导下,武功长进很快,得到了师爷真传。
  第四年秋天的一个晚上,郝恒禄把杜锡宝和张国富叫到跟前,他说:"我在北平时,就听说日本人使双手刀、双手剑。咱们螳螂门也有双手剑,可是,总没有机会与外人比试一下,看看谁高谁低。我这点东西已经都留给你们了,你们好好练吧。明天我走,去日本,开开眼界。"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况且是代师授徒,三年来,二人与师爷关系日深,爷儿几个感情如父子,杜锡宝心里难受,眼圈红了。张国富拽着郝恒禄的手道:"师爷,我们舍不得你走。"
  郝恒禄见他俩依依不舍的样子,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去日本看看,完事之后,说不定哪天我还回来,看你们的功夫长没长进,到时我和你俩再比试一番。"随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跟曹师好好练。"
  张国富眼里满是泪水道:"师爷真要走,日后我们想起你可咋办?给我们留下点东西吧,你不在,让我们有个念头,看时就等于见你,感觉就在我们身边一样。"杜锡宝急忙插嘴道:"对,拍个照。我们见物如见人。"
  郝恒禄见两个徒孙如此恳切,心里也是伤感:这俩徒孙倒还真重感情,他们嗜武如命,是难得的练武材料。可是,我立志会遍天下各门各派的高手,以补螳螂拳之不足。另外日本武士道,自恃高明,多次犯我中华,欺我民众。我也到日本走一遭,看看这些东洋鬼子有多强。可是,眼前这两徒孙这么恳切要留影,留什么样的照片有意义呢?
  郝恒禄陷入了沉思……
  先祖王郎在明朝总结十八家拳法,创编了螳螂拳。因为集中了各门派拳法之精华,螳螂拳门人以此为骄傲,所以螳螂拳又名"总敌拳",其意是天下拳法,无不包容。这总敌拳的招法尽管千变万化,但是,总离不开八个武功式子,要不就留下……
  郝恒禄主意已定,他说:"明天我和你们去照相馆,就拍先祖留下的八个功夫式子。"
  "郝师爷,那八个式子,管用吗?"杜锡宝疑惑地问道。郝恒禄解释道:"可不要小瞧这八个式子,它可以演变出螳螂拳所有的招法。进一步地讲,它还可以衍变出天下所有门派的招法。所以我门中讲万变不离其宗,道理就在于此,你们要明其中之妙啊……"
  长空微风乍起,离枝的叶儿同雀儿一般在空中舞。郝恒禄把胳膊从张国富手中抽出,转身欲行。
  杜锡宝心中泛起凄楚之感,泪水像断线珠子,他哽咽着:"师爷能不能再住些日子,我们真得舍不得你走呀!"
  郝恒禄鼻子一酸,泪水竟也夺眶面出,他抬手从背后抽出一把竹剑,递给杜锡宝,说:"我把这剑留下,见它如同见我。"说完,郝恒禄一扭头,大步流星地走了……
  于是,螳螂门留下了郝恒禄这八张珍贵的拳照和一把竹剑。
其他文献
不仅仅是船,恐怕任何东西都休想在水面留下痕迹。难怪连诗仙李白那位老夫子在一千多年前就无可奈何地叹息:抽刀断水水更流。  而与大诗人李白同宗的现代人李小龙,对水的理解一点不比这位先人差。他有一次坐小舢舨在近海散心,沉思中以手猛击水面,可是除了水花四溅,水没受到任何伤害。他忽然感悟:武术的本质,不就如同水吗?我猛然击水,水却没有受伤,即使我出全力拍击,水依然如旧,没有"香销玉殒"。我试图抓住水,却是劳
期刊
大成拳桩功为求取整体劲力的核心功法。谈及桩功之修习,目前大成拳界多有论述,但大多是以意求力,或以力求意,各有所长。然矛盾之统一,体现拳学中的相互对应,就不得不使我们再深一层次地去探讨在意与力之间是否有一连接的纽带而达“意即力也”的平坦之途,因此,笔者的所述必将触动一些人的敏感神经,甚至招来非议。不过在是与非面前,真经只有其一,孰优孰劣,君请自鉴!  芗斋先生早期传艺是以炼气、养气为主,其所传之浑元
期刊
(接上期)  三、侧靠击  1.习练法。  ①双脚并步站立,两手自然下落于身体两侧。目视右方(同图7)。  ②右脚向右跨一步落地,左脚随之向右滑步。同时,用右肩向右靠击。目视右方(图29)。  向左跨步靠击练习亦同,惟方向相反,可反复习练之。  要点:跨步、跟步要协调、连贯,与靠肩要一致。  2.实用法。  ①我敌前后并步站立,敌左前式站我身后(图30)。  ②对方用左拳向前直击我后脑部,我头右转
期刊
笔者十余岁即接触大成拳(意拳),先后拜识诸多名师,最终拜在天津李洪喜先生门下,始知芗翁拳学之真,其间曾与恩师多次拜访拳学名宿张恩贵老人,并得到老人的指教。张恩贵先生现已96岁,乃形意拳嫡系传人,为李存义之弟子张鸿庆先生之传人,后与义弟张恩桐、同门赵道新、裘稚和、卜恩富共同求学于王芗斋门下,得到了芗翁的喜爱,并传以拳学真谛。张恩贵先生掌握之技艺以及其拳学之深厚,曾以过硬功夫获得全运会搏击比赛第三名。
期刊
近年来,在武术杂志上真有大谈剑仙派的,自称抄录了《剑仙宗谱--青城剑经内外篇》,并见识了剑仙之秘。从其发表的文章来看,这位自称见识过剑仙派的人物所叙说的青城剑仙之人之事,虽不及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情节那么荒诞不经,也已盖过了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之情节,当使武窦初开的武迷、武痴怦然心动,以为遇上高人或大师了。只可惜,他编排的把戏实在不高明,算不得天衣无缝,甚至还漏洞百出。也许这位自称见识过剑仙的
期刊
在热武器取代冷兵器的今天,有人认为:功夫再好、手脚再快也比不上子弹。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绝对,有时,功夫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我的一位蔡姓表亲是位刑警,他曾参加过封闭式的功夫训练,主攻咏春拳散打。一次,闲说中,他感慨地对我说:“武术学而不用,也不能不学,身有功夫即使十年不用,可只要用上,就救命。”他说:“咏春拳真的救了我一命啊!”原来,数月前,他奉令在一公路设卡搜捕一疑犯。只要与疑犯所乘的车相似的
期刊
猛龙虽逝,雄风仍在。一代宗师李小龙,以他独特的截拳道笑傲于武林、影坛。截拳道,这辉煌的三个字,照亮了多少莘莘武学之子的心,鼓舞了多少功夫爱好者!在国外,李小龙生前的弟子和好友为推广发扬截拳道,创立了各式各样内容不同的武馆,端的是荦荦大端,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武馆都专门设有截拳道研修班,无一不号称"正宗",仿佛一个武馆没有大名鼎鼎的截拳道,武馆就少了点什么似的。一时间,勾漏手、
期刊
期刊
王中泉(1846~1919年),河北省沧县张旗屯村(今属南皮县)人。  王中泉幼时因家贫,十二岁即做雇工。清同治元年(1862年),经人推荐到罗疃黄士海家中做长工,黄士海家里里外外的杂活、地里的耕种农活都由王中泉一人包揽。王中泉性情温顺,孝敬黄士海如同孝敬亲生父母,将农活、各种杂活干得极令黄士海满意。  一日,武林界好友来探访,黄士海见王中泉早已将房间、庭院打扫干净,欣慰地将其唤到身旁说:“你想练
期刊
相信每位朋友都渴望练就一身超凡脱俗的武功,而每个人也都向往着前辈大师的惊世绝技,从而导致大批热血青年都在不厌其烦地苦练大师们的绝技,每个人也都为此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和汗水!但结果如何呢?结果很让人心痛,因为大多数武友的结局是惊人的一致:大师的成名绝技并没有在他们身上出现!于是他们的希望也随之破灭,或对大师,或对中华武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