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教师要取得教学上的成功,不仅有赖于自己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结构,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只有从“情”入手,融情于教,学生才会移情而学。
一、联系生活,创设趣味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如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 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生2: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生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算式是12-8=4(个)……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三、寓教于乐,创设练习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如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了“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
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一日之功,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起不懈努力,积极探究,去体验和享受课堂教学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吧!
一、联系生活,创设趣味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如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 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生2: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生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算式是12-8=4(个)……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三、寓教于乐,创设练习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如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了“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
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一日之功,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起不懈努力,积极探究,去体验和享受课堂教学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