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组
2006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涨幅继续减小,价格变化的结构格局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预计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资源价格改革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将逐渐显现。
一、第一季度价格变化情况
1-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1.6个百分点。从各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变化来看,1、2、3月份分别上涨1.9%、0.9%和0.8%,涨幅变化呈现减小的态势;从环比来看,1、2、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1.3%、0.5%和一0.9%,也呈现涨幅减小的态势。总体来看,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呈现小幅温和上涨态势,具体变化呈现如下特点:
(一)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拄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
1—3月份,食品价格累计上涨1.9%,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4.2个百分点,但仍是八大类别中上涨幅度最大的。食品中粮食价格上涨1.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6.4%,鲜蛋价格下降9.9%,鲜菜价格上涨19.0%,鲜果价格上涨23.4%。其中鲜菜和鲜果价格上涨是拉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而肉禽及其制品、鲜蛋价格的下降是今年食品价格涨幅比去年明显减小的重要原因。
(二)服务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固素
1—3月份,服务价格累计上涨1.8%,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1.5个百分点,是仅次于食品价格上涨幅度的价格类别。在服务价格中,影响价格上涨作用最大的是居住价格,1--3月份累计,居住价格上涨5.0%,是影响服务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三)主要工业消费品类价格升降出现不同变化,衣着类和交通通讯类价格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减小,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出现上涨
1—3月份主要工业消费晶中,衣着类价格下降1.3%,降幅比上年同期减小0.8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7%,降幅比上年同期减小0.8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6%,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1.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自从2005年8月份以来已经连续8个月小幅上升,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的下降幅度总体上也在逐渐减小,说明下游产品价格下降的态势在减弱,小幅上涨的态势在增加,对此要引起关注。
(四)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格局发生变化,城市居民消赞价格涨幅高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前3个月,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城市居民0.1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是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0个百分点。今年的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格局与去年相比发生反向变化。
(五)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保持去年年未以来低迷的走势,月同比价格继续下降,但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继续强劲上升。
1—3月份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累计下降1.1%,而去年同期是上涨6.1%,今年前3个月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7.2个百分点。从近几个月生产资料销售价格走势来看,月同比价格从去年10月份以来已经连续6个月下降。总体上看,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仍处于低迷的走势。
与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形成明显对照的是,前3个月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继续保持明显上涨态势。1—3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累计上涨4.0%,继续保持明显上涨的态势。特别值得注意的事,在生产资料中,采掘工业品出厂价格1—3月份累计上涨23.5%,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二、当前价格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保持高位运行,而生产资料销售价格连续数月低迷,两者的逼行出现较大的差异。这种变化,表现出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力较强而需求拉动力较弱的特征。
目前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与生产资料销售价格运行的差异较大,价格涨跌出现了反向变化,即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保持高位运行,而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资料出厂价格1—3月份累计上涨4.0%;而生产资料销售价格1—3月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1.1%,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7.2个百分点。这种截然不同的变化态势明显反映出当前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压力增大,而需求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的特点。企业的市场销售环境在向偏紧的方向变化。
(二)资源价格改革加大了社会对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
由于今年资源价格改革的深入和力度的加大,全社会普遍对资源价格上涨有很高的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源价格上涨压力。今年前3个月采掘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5%、有色金属销售价格上涨28.8%、锌价上涨52.7%、铜价上涨46.7%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均与资源价格改革的预期影响有很大关联。而且,这种预期还会进一步影响今年后期资源价格的上涨。从市场反应来看,连续12个月价格下降的钢材销售价格在3月份也出现了4.2%的上涨(环比),其中薄板价格环比上涨幅度高达11.7%。随着石油、燃气、煤炭等资源价格上涨,有色金属、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
(三)城市低收入居民对各种价格上涨的负担感到承受困难,对价格上涨的预期较大,与实际价格统计数据形成的变化趋势形成较大的反差
前两年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后,目前保持高位运行,已经对城市低收入居民产生了较大的压力。近两年服务价格持续明显上涨,其中居民生活必需的生活用水、燃气、燃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进一步增加了城市低收入居民的经济压力。今年以来,生活必需的蔬菜、水果价格又出现大幅度上涨,使低收入居民又增加了负担。目前虽然价格总水平涨幅不是很大,许多日用消费品价格指数在统计上甚至是下降的,但不同阶层收入的居民对吃、穿、住、用价格变化的实际感受都是在普遍上涨,特别是大商场的商品价格是一般中低收入居民难以承受的。加之资源价格改革、公共服务价格上调的压力,居民对实际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较大,与实际价格统计数据形成的变化趋势形成较大的反差。
(四)住房价格仍然保持较大涨幅,对居民的支出形成较大的压力,制约了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
今年前两个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继续明显上涨,月同比涨幅均为5.5%,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在前两年大幅度上涨的基础上仍然保持明显的上涨态势。分类别来看,经济适用房1、2月份分别上涨3.7%和5.3%;普通住宅1、2月份分别上涨6.4%和5.3%;高档住宅1、2月份分别 上涨8.0%和7.8%。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住房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进一步加大了市场房价的预期。前两个月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是:大连上涨17.0%,呼和浩特市上涨14.8%,深圳市上涨10.7%,成都市上涨9.2%,北京市上涨7.9%。住房支出的沉重,已经完全打乱了中低收入、甚至部分较高收入居民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严重影响了居民其他消费的增长。
三、上半年价格走势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发展来看,第二季度价格总水平将继续呈现平稳运行、小幅温和上涨的态势,涨幅将进一步略有减小。
(一)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分析
1.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需求的稳定增加将主导价格的上升。从今年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第一季度GDP增长10.2%,高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6.7%,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从需求来看,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2%,高于去年同期4.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2.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可比价增长12.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总体上看,经济和国内需求的增长都快于2005年同期,且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这种经济和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保持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支撑价格总水平的温和上升。
2.政策性调价因素仍然较多。一方面,资源价格改革的深化,客观上将进一步促进水、石油、天然气、土地等资源价格的上升,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另一方面,地方的公共服务价格矛盾的梳理,将会使2006年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价格上调的措施增多。从目前来看,一些城市已经提高了居民用水价格、污水处理价格、天然气和煤气价格以及城市公交运输和出租车价格,但仍有许多准备提价而尚未提价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特大城市。即使是提价的城市,提价幅度也还存在未到位的问题。同时,今年五大电力集团与煤炭企业签订今年的电煤合同中,电煤的吨煤价格上涨幅度在5%以上。由于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作用,电煤价格上涨5%,电价也将作相应的上升调整,而电价的提高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影响将更加显著。
3.国际市场主要产品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将会对价格总水平走势产生影响。从目前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价格变化来看,石油、有色金属和部分化工原料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并保持着强劲上涨态势,国际原油供应和油价变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目前,国内不但许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在向国际油价看齐;连与油价相关的燃气、出租车、长途客运等消费价格也在纷纷向油价看齐。因此,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价位的变化,将对国内石油供应和油价上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将会对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及价格总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抑制价格上升的因素分析
1、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同时,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由涨转降的格局也会加大抑制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力度。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600种商品市场供求排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同时,生产资料供求关系有所改善,价格上涨的程度明显减小。由于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效果明显显现,前期实施的增加紧缺生产资料供给的措施也收到明显.的效果,一方面消耗资源高的行业发展受到控制,抑制了需求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基础行业的投资,能源、原材料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很快,使得生产资料市场的供求关系明显改善。总体上看,生产资料供不应求的矛盾大大缓解。
2.粮食等食品价格虽然仍将高位运行,但呈现略有回落的态势,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形成抑制作用。2005年粮食生产在2004年超常增长350亿公斤的基础上又获得大丰收,因此2006年粮食价格将仍呈平稳运行、略有回落的态势。受粮食价格相对稳定或略有回落的影响,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蛋类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也将呈现相对稳定的运行态势,而蔬菜、水果价格随季节转暖在第二季度将呈现略有回落的运行态势,从而大大减小对价格总水平的上拉作用。
3. 消费品中衣着、家用电器、交通通信产品价格的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同时,生产资料中汽车、机电产品价格仍将保持下降的态势,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的上升。由于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汽车、机电产品等重要商品价格仍呈下降的态势。同时,衣着、家用电器、交通通信产品价格的下降态势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些仍然是抑制新一年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
4.人民币的升值将会抑制国内价格的上升。从发展趋势上看,人民币有继续小幅升值的可能。而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将有利于减少进口成本、扩大进口供给;另一方面将加大出口成本、抑制出口的增长,并使人民币的购买力提高,从而在货币价格方面构成了抑制国内价格上涨的因素。
(三)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走势预测
预计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呈现温和上涨的走势,价格涨幅将略低于第一季度。初步判断,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将略低于1.0%,上半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1%左右。
从价格上涨的品类来看,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将会有所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不会很大;服务价格上涨的幅度会因各地疏导公共服务价格矛盾措施出台数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大;水、电、燃气、车用燃料等价格会因资源价格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而上涨。其他各类商品价格的变化不会很明显。
(执笔:徐连仲)
(本栏目策划、编辑:马天骥)
2006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涨幅继续减小,价格变化的结构格局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预计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资源价格改革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将逐渐显现。
一、第一季度价格变化情况
1-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1.6个百分点。从各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变化来看,1、2、3月份分别上涨1.9%、0.9%和0.8%,涨幅变化呈现减小的态势;从环比来看,1、2、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1.3%、0.5%和一0.9%,也呈现涨幅减小的态势。总体来看,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呈现小幅温和上涨态势,具体变化呈现如下特点:
(一)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拄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
1—3月份,食品价格累计上涨1.9%,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4.2个百分点,但仍是八大类别中上涨幅度最大的。食品中粮食价格上涨1.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6.4%,鲜蛋价格下降9.9%,鲜菜价格上涨19.0%,鲜果价格上涨23.4%。其中鲜菜和鲜果价格上涨是拉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而肉禽及其制品、鲜蛋价格的下降是今年食品价格涨幅比去年明显减小的重要原因。
(二)服务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固素
1—3月份,服务价格累计上涨1.8%,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1.5个百分点,是仅次于食品价格上涨幅度的价格类别。在服务价格中,影响价格上涨作用最大的是居住价格,1--3月份累计,居住价格上涨5.0%,是影响服务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三)主要工业消费品类价格升降出现不同变化,衣着类和交通通讯类价格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减小,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出现上涨
1—3月份主要工业消费晶中,衣着类价格下降1.3%,降幅比上年同期减小0.8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7%,降幅比上年同期减小0.8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6%,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1.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自从2005年8月份以来已经连续8个月小幅上升,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的下降幅度总体上也在逐渐减小,说明下游产品价格下降的态势在减弱,小幅上涨的态势在增加,对此要引起关注。
(四)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格局发生变化,城市居民消赞价格涨幅高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前3个月,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城市居民0.1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是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0个百分点。今年的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格局与去年相比发生反向变化。
(五)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保持去年年未以来低迷的走势,月同比价格继续下降,但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继续强劲上升。
1—3月份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累计下降1.1%,而去年同期是上涨6.1%,今年前3个月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7.2个百分点。从近几个月生产资料销售价格走势来看,月同比价格从去年10月份以来已经连续6个月下降。总体上看,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仍处于低迷的走势。
与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形成明显对照的是,前3个月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继续保持明显上涨态势。1—3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累计上涨4.0%,继续保持明显上涨的态势。特别值得注意的事,在生产资料中,采掘工业品出厂价格1—3月份累计上涨23.5%,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二、当前价格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保持高位运行,而生产资料销售价格连续数月低迷,两者的逼行出现较大的差异。这种变化,表现出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力较强而需求拉动力较弱的特征。
目前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与生产资料销售价格运行的差异较大,价格涨跌出现了反向变化,即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保持高位运行,而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资料出厂价格1—3月份累计上涨4.0%;而生产资料销售价格1—3月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1.1%,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7.2个百分点。这种截然不同的变化态势明显反映出当前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压力增大,而需求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的特点。企业的市场销售环境在向偏紧的方向变化。
(二)资源价格改革加大了社会对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
由于今年资源价格改革的深入和力度的加大,全社会普遍对资源价格上涨有很高的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源价格上涨压力。今年前3个月采掘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5%、有色金属销售价格上涨28.8%、锌价上涨52.7%、铜价上涨46.7%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均与资源价格改革的预期影响有很大关联。而且,这种预期还会进一步影响今年后期资源价格的上涨。从市场反应来看,连续12个月价格下降的钢材销售价格在3月份也出现了4.2%的上涨(环比),其中薄板价格环比上涨幅度高达11.7%。随着石油、燃气、煤炭等资源价格上涨,有色金属、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
(三)城市低收入居民对各种价格上涨的负担感到承受困难,对价格上涨的预期较大,与实际价格统计数据形成的变化趋势形成较大的反差
前两年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后,目前保持高位运行,已经对城市低收入居民产生了较大的压力。近两年服务价格持续明显上涨,其中居民生活必需的生活用水、燃气、燃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进一步增加了城市低收入居民的经济压力。今年以来,生活必需的蔬菜、水果价格又出现大幅度上涨,使低收入居民又增加了负担。目前虽然价格总水平涨幅不是很大,许多日用消费品价格指数在统计上甚至是下降的,但不同阶层收入的居民对吃、穿、住、用价格变化的实际感受都是在普遍上涨,特别是大商场的商品价格是一般中低收入居民难以承受的。加之资源价格改革、公共服务价格上调的压力,居民对实际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较大,与实际价格统计数据形成的变化趋势形成较大的反差。
(四)住房价格仍然保持较大涨幅,对居民的支出形成较大的压力,制约了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
今年前两个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继续明显上涨,月同比涨幅均为5.5%,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在前两年大幅度上涨的基础上仍然保持明显的上涨态势。分类别来看,经济适用房1、2月份分别上涨3.7%和5.3%;普通住宅1、2月份分别上涨6.4%和5.3%;高档住宅1、2月份分别 上涨8.0%和7.8%。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住房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进一步加大了市场房价的预期。前两个月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是:大连上涨17.0%,呼和浩特市上涨14.8%,深圳市上涨10.7%,成都市上涨9.2%,北京市上涨7.9%。住房支出的沉重,已经完全打乱了中低收入、甚至部分较高收入居民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严重影响了居民其他消费的增长。
三、上半年价格走势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发展来看,第二季度价格总水平将继续呈现平稳运行、小幅温和上涨的态势,涨幅将进一步略有减小。
(一)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分析
1.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需求的稳定增加将主导价格的上升。从今年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第一季度GDP增长10.2%,高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6.7%,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从需求来看,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2%,高于去年同期4.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2.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可比价增长12.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总体上看,经济和国内需求的增长都快于2005年同期,且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这种经济和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保持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支撑价格总水平的温和上升。
2.政策性调价因素仍然较多。一方面,资源价格改革的深化,客观上将进一步促进水、石油、天然气、土地等资源价格的上升,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另一方面,地方的公共服务价格矛盾的梳理,将会使2006年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价格上调的措施增多。从目前来看,一些城市已经提高了居民用水价格、污水处理价格、天然气和煤气价格以及城市公交运输和出租车价格,但仍有许多准备提价而尚未提价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特大城市。即使是提价的城市,提价幅度也还存在未到位的问题。同时,今年五大电力集团与煤炭企业签订今年的电煤合同中,电煤的吨煤价格上涨幅度在5%以上。由于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作用,电煤价格上涨5%,电价也将作相应的上升调整,而电价的提高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影响将更加显著。
3.国际市场主要产品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将会对价格总水平走势产生影响。从目前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价格变化来看,石油、有色金属和部分化工原料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并保持着强劲上涨态势,国际原油供应和油价变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目前,国内不但许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在向国际油价看齐;连与油价相关的燃气、出租车、长途客运等消费价格也在纷纷向油价看齐。因此,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价位的变化,将对国内石油供应和油价上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将会对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及价格总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抑制价格上升的因素分析
1、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同时,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由涨转降的格局也会加大抑制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力度。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600种商品市场供求排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同时,生产资料供求关系有所改善,价格上涨的程度明显减小。由于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效果明显显现,前期实施的增加紧缺生产资料供给的措施也收到明显.的效果,一方面消耗资源高的行业发展受到控制,抑制了需求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基础行业的投资,能源、原材料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很快,使得生产资料市场的供求关系明显改善。总体上看,生产资料供不应求的矛盾大大缓解。
2.粮食等食品价格虽然仍将高位运行,但呈现略有回落的态势,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形成抑制作用。2005年粮食生产在2004年超常增长350亿公斤的基础上又获得大丰收,因此2006年粮食价格将仍呈平稳运行、略有回落的态势。受粮食价格相对稳定或略有回落的影响,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蛋类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也将呈现相对稳定的运行态势,而蔬菜、水果价格随季节转暖在第二季度将呈现略有回落的运行态势,从而大大减小对价格总水平的上拉作用。
3. 消费品中衣着、家用电器、交通通信产品价格的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同时,生产资料中汽车、机电产品价格仍将保持下降的态势,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的上升。由于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汽车、机电产品等重要商品价格仍呈下降的态势。同时,衣着、家用电器、交通通信产品价格的下降态势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些仍然是抑制新一年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
4.人民币的升值将会抑制国内价格的上升。从发展趋势上看,人民币有继续小幅升值的可能。而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将有利于减少进口成本、扩大进口供给;另一方面将加大出口成本、抑制出口的增长,并使人民币的购买力提高,从而在货币价格方面构成了抑制国内价格上涨的因素。
(三)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走势预测
预计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呈现温和上涨的走势,价格涨幅将略低于第一季度。初步判断,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将略低于1.0%,上半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1%左右。
从价格上涨的品类来看,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将会有所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不会很大;服务价格上涨的幅度会因各地疏导公共服务价格矛盾措施出台数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大;水、电、燃气、车用燃料等价格会因资源价格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而上涨。其他各类商品价格的变化不会很明显。
(执笔:徐连仲)
(本栏目策划、编辑:马天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