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引导者,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思想的观念,培养学科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就是“潜心教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成果展示。
关键词:知识整合;过渡自然;质疑真实;学习有趣;创新教具
六盘山高中第十二届优质课大赛如期举行,十节各具特色的参评课,让我们惊叹又赞赏!真是争奇斗妍,妙趣横生,各有闪光点,值得我们借鉴。
亮点一:知识整合巧妙
化学组王耀芳老师,为了重点打造羧酸性质知识点,先通过实验验证了学生熟悉乙酸的酸性,延伸到生活中熟悉的羧酸酸性,很巧妙地亮出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物质方法。然后通过酸性强弱的探究、酯化反应历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由旧知识顺利迁移到新的知识,由必修内容过渡到选修内容,既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的视野从书本到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有一种自豪感,真是精心设计,重点打造,巧妙出彩。让学生、评委、观摩老师的情绪久久激荡,思维被紧紧拴住。
亮点二:环节过渡自然
数学组马鑫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神十”升空进入预定椭圆轨道,流畅优美悦耳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学习椭圆意义,又指导学生动手画椭圆,寻找椭圆与圆区别,通过圆的知识,归纳出椭圆定义。每一个教学环节处理得环环相扣,过渡极为自然,听完这节的课真是一种享受,两个字,流畅!
亮点三:启发质疑真实
走进优质课堂,让我已平静的心猛受撞击,深受触动,如生物组王晓荣老师,讲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该课题探究环节内容抽象、枯燥、说理性强,学生探究欲望超低。可就这么一个棘手的课题,经晓荣老师的精心巧妙设计——以82岁萧伯纳收到24岁邓肯的求婚信为线索,引出婚后孩子遗传的可能性,学生讨论非常激烈,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之间性状可以重组。选出小组代表在讲台上表演了减数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方式。四人小组合作用棋盘法得出受精后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设计这一主线,将教学探究环节渗透其间。学生不仅不觉得枯燥,相反还兴趣十足,始终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的思路,抢着去设计实验、争着去表现,且规律结论生成自然,知识掌握水到渠成。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结论记忆得非常深刻。我不得不说出心中的感觉:震撼!
亮点四:学习过程有趣
那些优美的课件自不待言,那些有趣新鲜的实验,确实让学生情绪快乐了起来,热情高涨了起来。如物理组王佳老师,由亚里士多德引出伽利略,通过师生合作演示双斜面实验,幽默解释实验小球在左斜面下降总是想在右斜面找到原来的高度,提出是何原因阻碍它的目标,学生自然得出是摩擦力,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渗透,激励学生也要像小球一样能够以执著的精神学习,不怕困难。提出假设:如果小球不受摩擦力又如何运动?用气垫轨道演示孩子们的猜想,播放太空中宇航员搬运东西情节证实结论真实性,很自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又用动画演示人踩了香蕉皮后跌倒了,分析其原因,掀起学生课堂探究学习的高潮。学生纷纷站起,列举自己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小设计、大突破。”师生互动真的很巧妙,寓教于乐,乐中有学。
亮点五:教具创新简单
实验器材生活化、探究规律兴趣化、实验设计简练化。观看选手改装或自制的教具,真是费了心机。如数学组连彦萍老师用一段绳子和两个图钉做椭圆,根据绳长与两图钉距离的变换很快找到椭圆的焦点、焦距,紧扣课题,引人入胜。再看黄绢老师就用一张白纸做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过一顶点做翻折,折后的纸片竖起放在桌面上,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见这个功夫之深!王耀芳老师用生活中常吃的苹果醋、菠菜、柠檬,探究了羧酸的酸性。用心之细,可以想见。王佳老师为了验证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在水杯上放一张纸,纸上放一枚硬币,快速抽出纸张,硬币落入杯中。效果甚佳,无不称奇。教具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贴近生活。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极易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仿佛进入了神奇的殿堂。
在本届优质课“精品展示”大赛上,数十位宁夏本土的高中教师的精品课讲授,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肢体语言,借助于多媒体,调动翔实的课内外资料,智慧地发掘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中活泼而高效,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精品课”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值得我们研究。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
?誗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知识整合;过渡自然;质疑真实;学习有趣;创新教具
六盘山高中第十二届优质课大赛如期举行,十节各具特色的参评课,让我们惊叹又赞赏!真是争奇斗妍,妙趣横生,各有闪光点,值得我们借鉴。
亮点一:知识整合巧妙
化学组王耀芳老师,为了重点打造羧酸性质知识点,先通过实验验证了学生熟悉乙酸的酸性,延伸到生活中熟悉的羧酸酸性,很巧妙地亮出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物质方法。然后通过酸性强弱的探究、酯化反应历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由旧知识顺利迁移到新的知识,由必修内容过渡到选修内容,既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的视野从书本到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有一种自豪感,真是精心设计,重点打造,巧妙出彩。让学生、评委、观摩老师的情绪久久激荡,思维被紧紧拴住。
亮点二:环节过渡自然
数学组马鑫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神十”升空进入预定椭圆轨道,流畅优美悦耳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学习椭圆意义,又指导学生动手画椭圆,寻找椭圆与圆区别,通过圆的知识,归纳出椭圆定义。每一个教学环节处理得环环相扣,过渡极为自然,听完这节的课真是一种享受,两个字,流畅!
亮点三:启发质疑真实
走进优质课堂,让我已平静的心猛受撞击,深受触动,如生物组王晓荣老师,讲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该课题探究环节内容抽象、枯燥、说理性强,学生探究欲望超低。可就这么一个棘手的课题,经晓荣老师的精心巧妙设计——以82岁萧伯纳收到24岁邓肯的求婚信为线索,引出婚后孩子遗传的可能性,学生讨论非常激烈,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之间性状可以重组。选出小组代表在讲台上表演了减数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方式。四人小组合作用棋盘法得出受精后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设计这一主线,将教学探究环节渗透其间。学生不仅不觉得枯燥,相反还兴趣十足,始终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的思路,抢着去设计实验、争着去表现,且规律结论生成自然,知识掌握水到渠成。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结论记忆得非常深刻。我不得不说出心中的感觉:震撼!
亮点四:学习过程有趣
那些优美的课件自不待言,那些有趣新鲜的实验,确实让学生情绪快乐了起来,热情高涨了起来。如物理组王佳老师,由亚里士多德引出伽利略,通过师生合作演示双斜面实验,幽默解释实验小球在左斜面下降总是想在右斜面找到原来的高度,提出是何原因阻碍它的目标,学生自然得出是摩擦力,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渗透,激励学生也要像小球一样能够以执著的精神学习,不怕困难。提出假设:如果小球不受摩擦力又如何运动?用气垫轨道演示孩子们的猜想,播放太空中宇航员搬运东西情节证实结论真实性,很自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又用动画演示人踩了香蕉皮后跌倒了,分析其原因,掀起学生课堂探究学习的高潮。学生纷纷站起,列举自己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小设计、大突破。”师生互动真的很巧妙,寓教于乐,乐中有学。
亮点五:教具创新简单
实验器材生活化、探究规律兴趣化、实验设计简练化。观看选手改装或自制的教具,真是费了心机。如数学组连彦萍老师用一段绳子和两个图钉做椭圆,根据绳长与两图钉距离的变换很快找到椭圆的焦点、焦距,紧扣课题,引人入胜。再看黄绢老师就用一张白纸做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过一顶点做翻折,折后的纸片竖起放在桌面上,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见这个功夫之深!王耀芳老师用生活中常吃的苹果醋、菠菜、柠檬,探究了羧酸的酸性。用心之细,可以想见。王佳老师为了验证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在水杯上放一张纸,纸上放一枚硬币,快速抽出纸张,硬币落入杯中。效果甚佳,无不称奇。教具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贴近生活。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极易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仿佛进入了神奇的殿堂。
在本届优质课“精品展示”大赛上,数十位宁夏本土的高中教师的精品课讲授,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肢体语言,借助于多媒体,调动翔实的课内外资料,智慧地发掘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中活泼而高效,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精品课”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值得我们研究。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
?誗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