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乡的绿水青山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年,沧海桑田。从昔日的狂沙漫天、遮天蔽日,到今天的满目葱茏、晴空万里。40年来,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盐池县,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家院落鳞次栉比,村道宽阔平整,庄稼拔节,绿树成荫,在盐池县青山乡,所到之处,更是彰显着无限生机。一些几十年前曾是全县沙化最严重的村子,如今成为盐池大地上宁静祥和的美丽村庄。
  曾被风沙掩埋的村庄
  初秋的盐池,天蓝地绿,草长莺飞,一派草原风光。
  接近中午,记者乘车从县城出发,沿着县道向城南的方向行驶。青山乡环境卫生干部侯风清既是司机,也是导游和讲解员。一路上,记者边看边和侯风清聊起了天。
  “要说盐池的生态变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青山乡了,而青山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郝记台、猫头梁、月儿泉这几个村。”侯风清说。
  侯风清祖祖辈辈生活在青山乡。从23岁参加工作至今,他在青山乡一干就是30多年,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不知不觉中,车子已经进入青山乡境内。路边,茂密的树木、如茵的绿草,树林里不时闪出一些蜂箱,装点着寂静的原野。
  郝记台村村部,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村支书张宏良说,30多年前村子哪有这么好,那时村里的路全都是土路,一到春、冬季,风沙特别大,遇到大沙丘手扶拖拉机都得人推着走,翻车的也特别多。
  张宏良说,郝记台村沙化最严重的是刘记窑头自然村。
  午后,记者来到了刘记窑头村。初秋的阳光静谧地照射着大地,无垠的绿色装扮了整个村庄,恍如世外桃源。如果没有人讲过去的事情,谁也不会相信这里曾是一个几乎被黄沙吞没的地方。
  刘记窑头,别名乏牛坡。“早些年,定边人赶着牛车来刘记窑头拉石灰,到了大沙坡前,牛得跪着一点一点爬,才能爬上去,乏牛坡这个别名就是这么来的。”73岁的刘江老人指着村北边的一个大坡对记者说。
  “拖拉机响一两个小时就是不见人影子。”68岁的村民刘占有这样形容。
  “觅驴要往好草上觅,给丫头要朝好土地上给呢。”刘占有说,“姑娘们若听到要给自己介绍个乏牛坡的小伙子,都会惊恐得直摇头:那是个沙窝窝,进去就出不来了。”
  “人进才能沙退,不能睁眼看着沙子把咱的庄子埋了!”为了让乏牛坡变个样,1978年,时任刘记窑头自然村大队长的刘江带领全村群众,背着干粮和水,向沙海进军,开始栽树,这一干就是4年。看到栽下的树木成活率越来越高,群众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主动种树栽苗,各家各户房屋、田地周围还慢慢出现了杏树、枣树、梨树、核桃树。
  群众自发植树加上全县实施的小流域治理,4年时间,刘记窑头绿化大显成效。到2010年前后,村里几乎看不到明沙了。
  几十年来,人与风沙的斗争从未止步。昔日乏牛坡终于旧貌换新颜,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绿坡坡”。政策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好,村民致富的劲头也越来越大。
  两代人的治沙情结
  月儿泉村赵记塘自然村,80岁的老党员刘增正在家里歇凉。宽敞的砖瓦房里,一屋子人讲过去的故事,说今天的发展,好不热闹。
  说到村里几十年的生态变化,刘增感慨万千。在他脑海中,有一个永远也忘不了的画面:一场大风袭来,刚刚见苗的田地顿时成了一个黄沙滩——这是刘增心里永远的伤痛。
  刘增发誓与黄沙斗一斗。
  “过去的人弄了几辈子也没有栽成树,你能栽成?”面对村民们的质疑,刘增没有打退堂鼓。1978年,时任月儿泉村村委会主任的刘增带领全村人开始了治沙的旅程。沙柳根栽下去了,一棵棵新苗从沙子里钻了出来,这让刘增信心大增,几十年来初心不改。
  2002年,盐池县实行全域封山禁牧,赵记塘村退耕还草、退耕还林进入新的阶段。
  寒暑交替,冬去春来,赵记塘村逐渐褪去干枯的黄色,披上了绿色的新装。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一些搬出村子的人也陆陆续续回到家乡,开始植树种草,打机井,发展生产,逐步脱贫致富。
  青山绿水,山水乡愁。近些年来,青山乡加快生态建设力度,实施铁腕治污、绿盾行动等保护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加大封山禁牧力度,还争取项目资金,打造刘窑头——二道湖——红石峡谷——北马坊——灵应寺生态休闲游线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生态治理效果全面显现,青山乡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
  如今,80岁的刘增仍然闲不住,他承担起了村里的保洁工作。每天天刚蒙蒙亮,刘增就拿着扫帚出门,在村庄里、树林里边散步边捡垃圾,听着鸟雀欢快的鸣叫,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刘增觉得舒坦极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刘增常对乡亲们重复地说的话。指着门前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树林,刘增欣慰地笑了。
  43岁的刘国明是刘增的侄子,他是赵记塘村年轻的治沙人。刘国明小的时候,他家在村子最西头,因为西北风多,沙坝都堆到了房上。“上房不用梯子,踩着沙丘人就上了房顶。”刘国明笑着说。
  无奈,全家只好搬到了村子最东头。
  2000年,饱受风沙之苦的刘国明一家人齐上阵,开始种树治沙。驴和牛的背上驮着树苗,人的腰带上绑上树苗,全家人早出晚归,好不容易挖开树坑,一场大风刮来,顷刻间就被黄沙埋了一半。一夜大风过后,沙坝上几乎再寻不到一颗站立的树苗。
  “只要坚持,就没有做不成的事。”硬是凭着这股韧劲,刘国民在数年内让1200亩荒沙披上了绿装。
  接着,开荒、养羊、养鸡、种大棚、挖鱼塘,再后来,又盖起了漂亮的砖瓦房,办起了休闲农庄,成了创业致富带头人、杰出青年农民,刘国民在沙海中种出了一片绿色,更种出了一片新天地。
  沙窝窝里作出大文章
  在通往猫头梁村二道湖自然村的小道边,成片的荞麦花正竞相绽放,粉嘟嘟的,煞是好看。猫头梁,这个曾经因风沙而出名的村子,如今也变成了绿水青山。
  而在20世纪80年代,猫头梁村境内还到处是明沙丘,老百姓间会传唱着这样的“口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沙子满地跑,沙丘比房高。加之耕地面积少、耕种难度大等原因,猫头梁村的贫困状况十分严重。
  经过几代人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的艰辛历程,现在猫头梁村百分之九十的面积被划入哈巴湖生态保护区,生态优势十分明显。
  生态环境的好转直接带来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农业收入的提高,同时也吸引了一些返乡创业的青年回到家乡,带领贫困群众共同致富。
  陈纪元就是其中的一员。10多年前,二道湖自然村村民陈纪元外出务工、跑运输。2014年,看到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陈纪元便返乡成立了盐池县绿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当地农户土地,以“公司开发运行,农户科学种养”的形式,带动合作社及农户发展集牧草种植、特色采摘、特色种养、旅游垂钓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
  站在二道湖自然村北边的一处高坡上,向四處远眺,整齐的温棚,绿意盎然的树木,这就是陈纪元的生态农业园区。
  3年来,园区利用流转当地30多户农民的1000余亩土地,种植黄花、核桃、苹果等经济作物,马铃薯、红葱等蔬菜;养殖滩鸡,新建鱼塘、日光温室、大拱棚,种植蟠桃、葡萄、冬枣等特色采摘品种,新建盐池县新型农民培训实践基地(田间学校600平方米)。截至目前,园区已帮助46个贫困户劳动力就地就业,仅土地流转、劳务输出带动30户贫困户每户实现增收2万元的目标。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助推脱贫攻坚。”陈纪元告诉记者,公司将继续搭建平台,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进入园区进行产业脱贫,带动猫头梁村6个自然村的农户发展。集中打造特色采摘、生态休闲、垂钓旅游基地,最终通过公司的示范带动和结对帮扶,全面实现农企共赢、企地共建、共同发展的脱贫致富目标。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斗志,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在广袤的盐池大地织出片片锦绣,在宁夏的东大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为子孙后代造就了宝贵的绿水青山。G
  责任编辑:陈洪岩
其他文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革命老区盐池作为宁夏首个具备脱贫退出条件的贫困县,2018年将迎接国务院考核验收,但脱贫只是底线任务,实现乡村振兴、富民奔小康才是新时代的新目标。在全区脱贫富民、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中打好頭阵、当好先锋,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担当。我们必须
期刊
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城市集群集聚能力急速提高,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地位作用快速提升。2017年4月,宁夏提出打造以银川为核心、辐射带动石嘴山、吴忠、宁东基地协同发展的银川都市圈建设,形成推动宁夏发展新的增长极。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石嘴山市应当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势发展,把建设“三条廊道”作为加快推进都市圈建设的主抓手,努力打造
期刊
冯洁平,1970年生。现为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盐池县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鹽池县第十届政协委员。2012年书法作品入展“浙商杯”宁夏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2013年书法作品入展“服务基层文化·构建幸福贺兰”全区知名书画家作品展。2014年书法作品获“中国梦·劳动美”全区职工书法作品大赛优秀奖。2015年书法作品获全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书法作品评比展示一等奖。2016年书法作品入
期刊
9月初,冒着小雨,记者前往同心县采访。进入同心县镜内,远处山峁黛绿,风景如画;近处连片的荞麦、糜子秋粮穗大籽饱,一派丰收景象。一条条水泥硬化道路伸向村庄,走进农户,主人从红瓦白墙的房子里走出来,脸上挂满喜悦,提起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如数家珍,自来水入户了,危房改造了,村道硬化了……一件件实事,群众喜在脸上,记在心里。  吃上自来水  一直以来,解决宁夏中南部山区群众吃水难是当地政府为民办的头等大事。同
期刊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至今已60年。60年来,盐池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带领全县各族群众,艰苦创业,阔步前行,摆脱了昔日的落后,实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贫穷走向温饱,并逐步迈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0年前,一个百业待兴的小县城;60年后,一个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之城。回望60年,盐池县的发展变化可歌可頌,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
期刊
宁夏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具备绿色发展的资源禀赋和天然优势,但发展不足仍是最大实际。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是解决好生态与发展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因此,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打造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用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构建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制度、生
期刊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全县总面积4662平方公里,总人口37.7万人,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聚于此,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回族区域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自治区成立60年来,得益于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吴忠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回汉各族干部
期刊
2018年8月8日,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发改委等单位向区内外媒体记者介绍了自治区成立6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  实施蓝天保卫战  自
期刊
九月的宁夏,秋意正浓,脱贫攻坚的热潮在宁夏持续涌动。勤劳勇敢、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宁夏各族群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在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步履坚定,勇往直前,书写着脱贫攻坚的“宁夏答卷”。  责任在肩 脱贫攻坚行稳致远  寧夏西海固地区是典型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素有“苦脊甲于天下”之称,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列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这里
期刊
姚竹,1966年生。现为自治区美协会员,吴忠市美协副主席,盐池县美協主席。2015年,美术作品《回汉一家亲》在首届盐池县文学艺术节上获一等奖,作品《童趣》在全国美术教师专业技能活动中获优秀奖。2016年,作品《秋塬》获广东中山中小学水墨教学成果展优秀奖。2018年,作品《黄土情》获日本第18回国际交流展优秀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