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过程论的高职ESP“课程思政”策略探讨与实践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德育过程论作为理论基础,遵循学生的德育发展规律,重点探讨 ESP“课程思政”的策略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德育过程论;高职ESP;课程思政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 年,《中共中央關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2019年3月,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与会者指出,外语教育需要培养拥有丰富跨文化知识、具备高度政治觉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国际化专业人才。由此,将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推向了高潮。
  一、核心概念阐释
  1. ESP“课程思政”。ESP,全称为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如汽车专业英语、营销英语等,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ESP“课程思政”是指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知识、经验或技能的传授和教学过程中。
  2. 德育过程论。德育过程理论是德育理论中的基础性理论,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传递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使其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政治、道德的社会传递和社会继承过程。德育过程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ESP“课程思政”策略探讨
  道德内化(Moral Internalization)是指道德社会化的主体——人通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的道德教化,将社会道德标准、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道德人格特质和道德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同时,道德内化又是道德知识逐步转化为个人内心的道德信念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德育内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分别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与学的管理过程。
  1.教与学的互动过程。(1)定义。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要求、熏陶与感染之下,自觉地将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涉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类人群,并以教育者为主导开展“课程思政”,主要依靠意识培养和能力锻炼两个方面进行。
  (2)ESP“课程思政”策略。《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是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以实践教学为主,旨在向学生传授汽车专业所必需的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将汽车专业英语应用于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意识决定行为,在《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过程中,既不能偏离《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又要在无形中将道德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事业观教育等道德情操渗透到汽车专业英语知识的讲授中,对学生进行意识培养和能力锻炼的双重教育。
  ① 重新审视教材,深挖思政元素。《汽车专业英语》各单元教学内容虽然不同,但都应该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为立足点展开“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小我融入大我,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合为一,启发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素养。
  我校所在地——长春作为国际汽车城,为《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厚重的环境基础,汽车产业的传承与自信成为《汽车专业英语》不可或缺的思政元素。教学中需挖掘能够体现区域特色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汽车产业的历史沿革、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增加职业认同,树立自信、自强的人格和信念。
  我校以培养德能并进的高技能人才为己任,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是思政元素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与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汽车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增强职业责任感。
  ② 更新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针对不同的汽车专业英语知识,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就要有的放矢,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课程思政”目的,使德育内化于心。
  第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且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以便引起学生的体验,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生活片段重现、实物演示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主观感受得以强化,加深内心感受,激发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主动进行探索。
  第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教育者根据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案例的本质是提出一种没有既定答案的两难情境,教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思想的碰撞,荡涤学生的心灵,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案例的选取应该与近期时事相结合, 既有新鲜感,又能保证讨论度。如将中美贸易摩擦的话题引入《汽车专业英语》第一单元购车选择教学模块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专题研讨法。专题研讨式教学是基于专题设计的研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以专题设计为基础,以学习讨论小组为单位,围绕专题主题展开讨论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挖掘学生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专题研讨法是指针对某一话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研究和讨论,进行知识构建、撰写报告、完成演示与分享的过程。这一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学生在知识构建和知识分享的过程中,可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教与学的管理过程。(1)定义。教与学的管理过程是指教育者运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环境,对影响德育的诸多因素进行调控,使之达到最优化。这一过程中,主要涉及教育管理者与教育者两类人群。
  (2)ESP“课程思政”策略。①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英语作为使用最普遍的第二语言,在各国经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呢?本文对大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大学生语言能力与英语语言文学的关联,探究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学素养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英语语言文学;关联探究  【作者简介】李育青(1980.08-),
【摘要】小学英语是学生接触英语的开端,更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帮助学生打下英语学习基础的关键所在。在此阶段中,要充分展现出英语教学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要结合智慧课堂来活跃英语教学氛围,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促进智慧课堂下英语教学的良好开展。本文对构建智慧课堂,让小学英语教学更有魅力进行深入分析探究。  【关键词】智慧课堂;小学英语;魅力教学  【作者简介】余宛黛,广东省
【摘要】英语翻译并不是进行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需要将文化内涵融入到其中,以促使其翻译具有良好的精确性。本文从当前的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自身的内涵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明确其转换与翻译的技巧,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翻译;文化视角转换;转换技巧  【作者简介】冯予涵(1994.09.28-),女,汉族,内蒙古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引言  随着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逐渐
【摘要】大学思政教育势在必行,对于如何真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笔者尝试引入接受美学的理论,借鉴了接受美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如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第二文本、留白等,并将之与大学英语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对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接受美学;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课程思政”被首次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互动教育的创造和应用,极大地改进了英语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反映了学生对个别学科的重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分析并讨论了该教育模式的应用和实施。  【关键词】课堂互动;教学模式;高中英语  【作者简介】张如凡,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中学英语高
【摘要】随着“三全”教育理念不断推进,各类高校开始转变育人观念,逐渐从“思政课程”变革为“课程思政”。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除了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课,还应该把“课程思政”贯穿到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本文以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为指南,以面对高职学生开设的英语选修课《英语口语》为例,对课程思政融入《英语口语》课程教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
【摘要】交互式白板是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型教学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能够确保学生在参与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本文笔者分别从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情境、课堂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综合探究具体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其相关人员具体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交互式白板;小学英语;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梁月(1985.12-),女,汉族,甘肃合水人,
【摘要】中国的饮食烹饪文化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享誉世界。中国传统饮食烹饪文化走向世界过程中,汉英翻译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寓意深刻的菜名翻译是核心内容,也是翻译的难点。本文基于前人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特殊菜名汉语翻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期对有效翻译中国特殊菜名,传播中国饮食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汉英翻译;特殊菜名;中国饮食;方法  一、引言  
【摘要】在我国,英语学习的受重视程度是较高的,其对学生将来升学、就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将英语阅读作为重中之重。从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所占比重是较高的,切实完成好阅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对掌握的英语知识加以运用,并可使其知识视野进一步拓宽,进而掌握更多的国外讯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英语阅读还可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有清晰的认知,这对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可以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在经历了公开课、TED教育频道后进入了慕课(MOOCs),微课、私播课(SPOC)等等的教学高科技时代。将SPOC应用在英语听说课程中,既符合现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顺应了当前的教育改革趋势,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SPOC;英语听说课程;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楠,张自胜,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