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探究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king_man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生活,在教育领域引入互联网技术,便产生了“慕课”这一新的教育形式,它打破了学校围墙,不受时空限制,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需要。但是慕课也有先置条件,一要授课内容专题化,教师要熟悉教材,围绕重点、难点设立专题,厘清专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二要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结合;三要实践教学多样化和慕课学习自主化、志愿服务学分化。如此,方为混合式教学。
  关键词:慕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4-0068-03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英文MOOC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lyOpenOnlineCourses),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1]由美国发起的在线课程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慕课”的闪光点不仅在于将教学资源精品化,打破了学校里的围墙,更重要的是它不受时空的限制,逐渐地改变师生的学习观念。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习需求灵活安排学习时间,由此引发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变革,促使高校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
  一、慕课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技术不断推动着人类向前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不亚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如今,互联网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深刻变革,互联网技术已经延伸到了教育领域,推动着教育的发展,人类站在了一个新的时代前沿。随着慕课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须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跟紧时代的步伐。基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结合慕课这一媒介进行改革,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受到巨大冲击
  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渗透和侵蚀,我国更要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意识形态的巩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很多大学已经将“慕课”作为价值观的输出方式,在无形中将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根植于大学生的脑海中,大学生在学习“慕课”的过程中深受其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并深受网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构成了威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仅仅只依靠语言、板书等,没有将多媒体工具进行辅助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需求,需要将教学内容网络化、教学方法时代化,是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大学生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微平台”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隨着各行各业广泛使用互联网技术,生活的各方面更加便利化,网络已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学生在外界影响且因自身需要的前提下,几乎人手必备现代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微博、MSN等等,这些即时通讯工具成为大学生了解时事和查阅资料的工具。微博、微信、MSN等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承载了各种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传播。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面对网络时代的各种变化,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适应新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呼唤新渠道和新途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归根到底,是要在实践中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法学门类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科,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方式。“慕课”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而言,具有大规模化、开放性和在线化的特点。高校基于“慕课”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突破。[2]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慕课”这一广阔平台,受网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构成了威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仅仅只依靠语言、板书等,没有将多媒体工具进行辅助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需求,需要将教学内容网络化、教学方法时代化,是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大学生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微平台”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随着各行各业广泛使用互联网技术,生活的各方面更加便利化,网络已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学生在外界影响且因自身需要的前提下,几乎人手必备现代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微博、MSN等等,这些即时通讯工具成为大学生了解时事和查阅资料的工具。微博、微信、MSN等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承载了各种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传播。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面对网络时代的各种变化,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适应新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呼唤新渠道和新途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归根到底,是要在实践中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法学门类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科,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方式。“慕课”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而言,具有大规模化、开放性和在线化的特点。高校基于“慕课”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突破。[2]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慕课”这一广阔平台,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重点项目(编号:QJZ20171007)、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Hnsz2016-19)、海南师范大学专项教学改革项目(编号:HSJG2018TS-05)的阶段性成果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课堂的在线化,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化和自由化。
  二、基于慕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所谓“混合式”教学即慕课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混合。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教师课堂专题面授、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课程实践教学和志愿服务等四种方式混合教学的模式。
  (一)课堂面授专题化
  教师要熟悉教材,并认真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设立专题,实现课堂面授专题化教学。[3]首先是设立专题。如何设立专题?设立什么专题?这是专题化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总体要求是专题既不能脱离教材,又必须是大学生最关心、最困惑、最急需我们回答的问题。每个专题设立前,教研部需要做一定范围的调研,与学生对接,设立专题要突出其问题导向,使得专题更具针对性。其次是每个专题实为一个问题体系。教师通过专题教学把问题层次化以及厘清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以问题为体系的专题面授教学计划。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节《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为例,这一章节需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一是理想信念是什么?理想信念有什么作用?二是青年大学生为何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三是青年大学生应如何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如何将理想转化为现实?最后是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辩论)相结合。《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大学生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将青春梦想扎根于祖国的广袤大地。因此,“基础课”相比于其他思政课程,有更强的思想交流性和价值研讨性。为此,课堂面授安排了三次讨论课(辩论),时间分别为思想道德部分、法律部分教学结束后和课程结束前。讨论(辩论)主题由教师结合该部分教学,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灵活设置。讨论(辩论)课采取小班制,将一个教学班分为两个或多个讨论(辩论)班,不同专业学生就讨论(辩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情况实时总结。
  (二)慕课学习自主化
  2014年3月15日,在智慧树网上正式推出国内首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课程是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当领头羊,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在内的10所高校共同参与。[4]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必须依托优质的网上教学资源,经过对比和参照,本课程选择了智慧树全球线上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即由上海复旦大学等多家高校联合制作推出。该课程特点是视频讲授结合各章节重难点,微视频录制新颖,短小精干,突出问题意识,既有理论深度又生动活泼,符合青年大学生的审美观和学习需求。青年大学生对于如何使用“慕课”资源,如何结合线下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有强烈需求为此,教改方案对线上学习内容有所取舍,并不完全照搬“慕课的”学习要求。首先,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内容由观看视频、学习课件,完成章测试、课程论坛交流、线上见面课这几个环节组成。线上学习除了以上几个环节内容外,教学改革还根据各章节重难点问题,结合海南地方政府要求,根据教学进度,师生在线互动讨论。将学生线上学习和在线讨论结合,学生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线提问,并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回答。因此,在第三章的学习中,统一安排了一次在线讨论:大学生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大学生将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心理、感情、人際等问题,和教师在线互动交流,避免了课堂面授中学生不敢或不愿参与这些问题讨论的沉默局面。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线上学习可以有很多拓展。
  (三)实践教学多样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将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点,不断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基础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部分,首先要在大一新生中开设这一门课程,其教学形式主要以课堂面授、理论传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当前,全国各大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不少尝试,不断丰富实践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受制于观念或时空条件,有些实践教学不免流于形式,效果差强人意。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基础课》的课程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使实践教学可操作化、实效化。例如,为了加深理论学习,可安排经典阅读、电影精品赏析、演讲比赛等。实践教学要注重对实践对象的锻炼效果及能力的养成。因此,在实践方式上,可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团队,自主安排实践,自助完成调研,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围绕一个目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理解了何为团队精神,明白了为何要合作、如何达到共赢,学到了课堂上难以领会的为人处事,从而使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了举行实践教学的目的。
  (四)志愿服务学分化
  社会犹如一个大熔炉,其中有来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让我们所处的社会变得更加健康美好。通过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使自己的能力和社会阅历得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华。为此,如何引入志愿服务这种方式,并作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是教学改革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改革的一个创新。首先,经过充分考虑,将2个实践学分中1个学分落在《基础课》,那么,《基础课》就从3个学分变为4个学分,这1个学分要求完成16个学时的教学。但是,作为课程教学的一方面,志愿服务应具有课程性质,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青年志愿活动。因此,本教学改革对志愿服务教学设计有严格的组织要求:第一,安排志愿者培训。第二,制定志愿服务教学要求。第三,总结志愿服务实践成果。第四,志愿服务教学实践交流会。通过志愿服务,学会将教材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正确认识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反思
  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着手加以解决。比如,课程考核是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课程如何考核,决定了学生怎么学,学得怎样,学习是否有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根本上改变课程传统的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基础课》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基础知识等,通过一次期末考查,是很难真实准确评价的。由此看,基于慕课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还应该彻底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改变期末考核的比重,才能真正发挥慕课与课堂,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各自优势,因此,必须加大过程性考核,例如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线上学习的自主性、志愿服务的自觉性等,通过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考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只有在学习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中,自觉自律、积极参与、不断自省、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通过对理论的阐释、答疑解惑和典型引导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信仰。相较于其他学科的专业课程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慕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传播的新途径,我们要加以利用并善于利用这一媒介,不能顾此失彼,忽视了线上的课堂教学,得不偿失。新时期,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采用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最为适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士庆.“慕课”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改革刍议[J].理论观察,2017(1).
  [2]光明日报社论.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N].
  光明日报,2015-04-13.
  [3]王宏昊,于春雨,崔阳.慕课背景下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5(10).
  [4]张晶,何纤.基于mooc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9).
  作者简介:陈连珠(1969—),女,汉族,广东湛江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羊秀姣(1996—),女,汉族,海南儋州人,单位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直)
其他文献
摘要:涉旅文保单位“两权分离”改革是关乎文物事业和文物旅游产业发展的大事,改革效果如何,需要对其社会效益作出客观评价。实施“两权分离”改革的涉旅文物景区,面临经营主体的选择和引入、两个主体的关系处理、两个效益的关系等新问题。文保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是衡量改革成效、主管部门科学监管、社会各界监督、文物事业与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两权分离”后文保单位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评价主体的确定、各评价主
期刊
摘要:随着案件数量的增加,美国民事诉讼事实审法官摘掉了正义女神的蒙眼布,开始积极介入诉讼,推进当事人和解,管理型法官随之出现。在法官职责悄然发生变化的背后,潜藏的是诉讼迟延所造成的审判压力。这种变化也昭示着法官的价值追求由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换。当事人平等这个虚拟的诉讼前提日益不合现实的诉讼状况,强化法官的诉讼指挥权,加强法官对于案件进程的管理,已然是大势所趋。作为诉讼指挥与案件管理的核心手段,
期刊
摘要:从Z市法院的两份判决来看,行政合同纠纷案件应由行政审判庭审理。由于行政审判与民事审判在合同效力认定上存在司法理念差异,我国立法和实践对诉讼模式的认识和操作不统一,行政合同案件应通过行政诉讼渠道解决。应从主体、标的、目的、内容角度界定行政合同,综合“主体说”“目的论”“优益权”界定行政合同。行政合同司法审查法律适用有混合论、公法论、“有限适用私法”等观点,对于行政合同案件的纠纷审理,可以有限适
期刊
摘要: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使得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人口流动愈加频繁。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上海市Z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访谈调查分析,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群大多来自农村、山区和边疆,文化程度不高,受教育水平低,多从事劳动密集性的服务性职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积极参与城市生活。城市可以通过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群社团的方式,提高他
期刊
摘要:交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恩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理论成果。通过阅读《德意志意识形态》,透过马克思的独特视角剖析交往思想,发现了生产与交往的内在联系:生产和交往互为前提,生产决定交往的形式,交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分工、交往三因素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三者相互作用,深刻影响着社会形态的变化。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内涵显示,交往是一种行为、一种关系、一种力量——对
期刊
摘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是高校思政课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2018版概论教材出版至今做到了“进教材、进课堂”,但真正做到“进头脑”的效果依然有限。要想做到“进头脑”,教学理念的更新是首要前提;教学内容的深拓是关键环节;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有效途径;教师队伍的优化是坚实保障。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概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畸变折射着社会集体情绪和民众关切,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形态。以内容分析法研究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网络谣言,发现其传播周期包括萌芽期、暴涨期、平稳衰退期和退却期,谣言内容包括防控、病毒、相关部门和个人等,传播路径主要是社交媒体,是基于强社会关系的传播,发生畸变的概率较小。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辟谣机制而言,中心环节是谣言认定、澄清、处置,主体是政府和媒体,从当前情况看,辟谣速度
期刊
摘要:林文庆在《民国必要孔教大纲》一书中对孔教的理解和阐释具有一种现代性。他强调孔教具有人文而理性的教义,在实践上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民权等现代价值。在具体阐释时,林文庆往往基于儒家义理,以西方现代科学与观念论证孔教的合理性与优越性。这种孔教观的形成是林文庆受到中西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也是他针对中国社会现实而发。  关键词:林文庆;孔教;《民国必要孔教大纲》;现代性;东南亚儒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隐喻不仅是普遍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还是一种概念结构。正是依靠隐喻的意识形态建构功能,中国共产党在反“细菌战”的长期化动员中,通过类人隐喻、记忆隐喻和生活隐喻营造了隐喻性现实,使民众重塑了心态,进而认同党与国家的权威,在组织化的网络中将认同外化为行动,取得了反“细菌战”事件的胜利,并将其趋向于向常规性卫生运动转换。  关键词:政治动员;概念隐喻;反细菌战;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5文献
期刊
摘要: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首批职业等级证书之一,作为“1+X”老年照护等级证书的试点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护理专业确立了基于老年照护等级证书的专业建设主导思想,并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专业建设的探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