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因此,“降成本”的理念成为了我国各类企业一项较为重要的需求。长期以来,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被视为企业内部微观管理的一个范畴,管理会计工具中的作业成本法可以从作业的角度进行,将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更为细化、精准的分摊,过滤较为复杂的行为费用,这样非常有利于企业对生产成本的管理控制。但是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运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对策我们都应该进行深思。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优势
以往我国使用的传统成本法的含义是指企业支持成本分摊的方法,也就是说支持成本指支持产品或服务完成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成本费用。但是,在传统成本的运用过程中便会发现其存在的局限性,比如它运用了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动因,而企业以不同数量、规格和不同复杂程度生产了多样化产品组合,这样的分配比率将会导致产品成本并不那么的准确。因此便随之出现了作业成本法,它在一定程度上相较于传统成本法要更为精准。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方法较为繁杂但结果准确,传统成本核算简单,但对企业管理的帮助不大。在应用传统成本方法的公司里,最常遇到的场景是“大家都知道物料消耗(比如油漆行业的清洗溶剂)有问题,却又说不清原因。乍一听很有道理,细一追究,往往无法精准确定。”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关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上的核算方式是一样的,也都是根据每种产品所损耗的费用分别归类到不同的产品成本里,它们两个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于制造费用的分摊。传统成本法中对于制造费用的分摊,可以知道的是它按照生产的产品进行权重比率分配。而作业成本法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制造费用的分摊是通过企业当期资源的损耗按照不同的作业进行归集,再根据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作业以及作业数量,进行分摊,分别计入不同的产品成本中。虽然作业成本法比较繁杂,但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实施起来不再像20年前那样困难重重了。作业成本法不但可以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还可为改进管理提供助力,在日益需要提高精准化管理的现代企业中,这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企业在作业成本法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涉及到企业生产产品的整个生产环节,包括产品的设计、进行产品的领料处理、产品生产以及产品的检验和销售等等。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应用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要想拥有一个涉及生产产品方方面面的新运行系统,它的初始成本将会比较高。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是停留在传统成本法的核算模式上,所以从原来的传统成本法转换为作业成本法的转换成本普遍较高。另一方面作业成本法后期应用的成本也比传统成本核算法高。企业需要相关的管理和财务人员去学习新的知识来改变传统的成本法,与此同时也需要改变企业的相应管理方式。这对于早已经适应原有管理方式的管理和财务人员来说,接受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的过程也是一种成本。
其次,在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中其实对于作业的确定才是最为关键的,而国内很多企业确认作业大都是靠管理层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由于国内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对于作业的确认并没有具体的标准,每一个企业又可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生产过程,所以不同的企业之间就不会具有横向比较的参考性,这就容易导致不同的企业对于确认作业的过程都是通过管理层或者是相关的财务人员按照自家所能理解的内容来进行判断和区分。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如果作业选择不够合理,就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最终形成产品成本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最后一个作业成本法在运用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便是,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精通管理会计业务的财务核算人员。因为作业成本法在最后的信息处理还是得在财务人员手中进行核算处理,只有熟练掌握作业成本法的管理会计人员才能够保证作业成本法中的相关信息得到及時、有效的处理。目前国内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数更熟悉于传统成本法,而管理会计人才比较短缺,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想要招聘一个精通作业成本法的管理会计人员是比较困难的。
推广作业成本法的方法
虽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对企业控制成本的好处非常明显,企业管理层还是应当将作业成本法作为成本管理的首选技术手段,对存在的问题更加重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首先由于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实践应用时间较短,大部分财务人员都有可能对于作业成本法的理解不是那么的通透,这就会影响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企业应该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学校也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对学生进行作业成本法的教学。其次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及管理会计机制,以保证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和数据的真实与及时,为企业的管理提供精准、高效的信息。企业在建立一个有利于作业成本法的内部控制机制后,应当围绕资源、作业、成本这三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细化,这样的内部控制机制的目标应当保证各个作业资源分配的准确性和作业在不同产品中分配的准确性。
企业只有在运用作业成本法中认识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在企业生产中,真正做到“降成本”。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优势
以往我国使用的传统成本法的含义是指企业支持成本分摊的方法,也就是说支持成本指支持产品或服务完成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成本费用。但是,在传统成本的运用过程中便会发现其存在的局限性,比如它运用了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动因,而企业以不同数量、规格和不同复杂程度生产了多样化产品组合,这样的分配比率将会导致产品成本并不那么的准确。因此便随之出现了作业成本法,它在一定程度上相较于传统成本法要更为精准。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方法较为繁杂但结果准确,传统成本核算简单,但对企业管理的帮助不大。在应用传统成本方法的公司里,最常遇到的场景是“大家都知道物料消耗(比如油漆行业的清洗溶剂)有问题,却又说不清原因。乍一听很有道理,细一追究,往往无法精准确定。”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关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上的核算方式是一样的,也都是根据每种产品所损耗的费用分别归类到不同的产品成本里,它们两个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于制造费用的分摊。传统成本法中对于制造费用的分摊,可以知道的是它按照生产的产品进行权重比率分配。而作业成本法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制造费用的分摊是通过企业当期资源的损耗按照不同的作业进行归集,再根据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作业以及作业数量,进行分摊,分别计入不同的产品成本中。虽然作业成本法比较繁杂,但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实施起来不再像20年前那样困难重重了。作业成本法不但可以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还可为改进管理提供助力,在日益需要提高精准化管理的现代企业中,这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企业在作业成本法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涉及到企业生产产品的整个生产环节,包括产品的设计、进行产品的领料处理、产品生产以及产品的检验和销售等等。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应用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要想拥有一个涉及生产产品方方面面的新运行系统,它的初始成本将会比较高。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是停留在传统成本法的核算模式上,所以从原来的传统成本法转换为作业成本法的转换成本普遍较高。另一方面作业成本法后期应用的成本也比传统成本核算法高。企业需要相关的管理和财务人员去学习新的知识来改变传统的成本法,与此同时也需要改变企业的相应管理方式。这对于早已经适应原有管理方式的管理和财务人员来说,接受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的过程也是一种成本。
其次,在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中其实对于作业的确定才是最为关键的,而国内很多企业确认作业大都是靠管理层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由于国内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对于作业的确认并没有具体的标准,每一个企业又可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生产过程,所以不同的企业之间就不会具有横向比较的参考性,这就容易导致不同的企业对于确认作业的过程都是通过管理层或者是相关的财务人员按照自家所能理解的内容来进行判断和区分。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如果作业选择不够合理,就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最终形成产品成本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最后一个作业成本法在运用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便是,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精通管理会计业务的财务核算人员。因为作业成本法在最后的信息处理还是得在财务人员手中进行核算处理,只有熟练掌握作业成本法的管理会计人员才能够保证作业成本法中的相关信息得到及時、有效的处理。目前国内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数更熟悉于传统成本法,而管理会计人才比较短缺,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想要招聘一个精通作业成本法的管理会计人员是比较困难的。
推广作业成本法的方法
虽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对企业控制成本的好处非常明显,企业管理层还是应当将作业成本法作为成本管理的首选技术手段,对存在的问题更加重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首先由于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实践应用时间较短,大部分财务人员都有可能对于作业成本法的理解不是那么的通透,这就会影响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企业应该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学校也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对学生进行作业成本法的教学。其次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及管理会计机制,以保证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和数据的真实与及时,为企业的管理提供精准、高效的信息。企业在建立一个有利于作业成本法的内部控制机制后,应当围绕资源、作业、成本这三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细化,这样的内部控制机制的目标应当保证各个作业资源分配的准确性和作业在不同产品中分配的准确性。
企业只有在运用作业成本法中认识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在企业生产中,真正做到“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