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儿鲜:产业撑起致富梦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即使是在隆冬季节,走进新乡市倍儿鲜食品有限公司,仍能感受到这里所散发的激情与活力。这是一家新生的速冻食品企业,也是封丘县主要的龙头带贫企业。7年来,封丘这片具有良好投资环境的土地,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无限动力,而企业的成长,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从租赁加工车间到建造国内先进厂房,从4个创业伙伴到拥有数百人的强大团队,从寻求安身之所到兼济乡村贫困,10年时间,新乡市倍儿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乡倍儿鲜”)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华丽蜕变,并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书写了一个个令人赞叹的生动故事。
  开启村民脱贫致富路
   2018年12月28日下午两点,新乡倍儿鲜门庭若市,河南省封丘县王村乡100多名贫困户代表陆续走进公司,他们有说有笑,欢乐的场面为这个隆冬季节平添了许多温暖。
   这天,新乡倍儿鲜举行第二次扶贫产业分红现场会,对于王村乡39个行政村的534户贫困户来说,这是一件大喜事。下午3点左右,贫困户代表已经在公司会议室聚齐,主席台前,一沓沓百元大钞摆放整齐,格外引人注目。这次分红,每户贫困户可分得本息3200元,分红资金共计170多万元。
   “去年11月份,我们为贫困户进行了第一次入股分红。贫困户入股分红,是公司产业扶贫的其中一个方面。”新乡倍儿鲜董事长汪运勇告诉记者。
   为了见证这次贫困户分红,封丘县委副书记、王村乡驻村第一书记刘志勇和王村乡党委书记杜成景也专程赶来。他们对新乡倍儿鲜近年来的带贫效果,感同身受。
   王村乡不仅是一个贫困乡,同时也是出了名的上访乡。近年来,新乡倍儿鲜的入驻,不仅为该乡1000多户贫困户开辟了一条崭新而充满活力的脱贫致富路,也为该乡的和諧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入股分红,新乡倍儿鲜还通过就业带贫和产业带贫两种形式,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所谓就业带贫,是指愿意在新乡倍儿鲜上班的贫困户,优先考虑,他们年收入不低于4万元,高的可达6万元。目前,王村乡有六七十个贫困户在新乡倍儿鲜实现了稳定就业。所谓产业带贫,一是贫困户可以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流转土地的贫困户,每亩地每年除了1000元租金收入外,国家还额外补贴200元;二是贫困户进行土地流转后,如果不愿意去公司上班,还可以去合作社种菜,这样也能拿到一份工资。
   目前,新乡倍儿鲜共流转王村乡土地3000多亩,其中贫困户的土地就占了三分之一。
   在这些贫困户中,刘春芬是一个典型代表。她不仅是贫困户,之前还是王村乡一个老上访户。因为一些遗留问题得不到解决,刘春芬多次到县里、市里、省里,甚至北京上访。
   “公司入驻王村乡后,我们优先为刘春芬解决了就业问题。别看她没什么文化,但口才挺好,人也很能干。她后来还在生产车间担任了小组长,手下带领几个人,年收入不低于4万元。”汪运勇介绍说,“从此,她再也不去上访了,据说这两年也攒下了不少钱,已经打算在县城买房子了。”
  坚持做好主业,实现跨越发展
   来到新乡倍儿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公司门口的“封丘县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红色牌子。即便是在冬日,走进公司,宽敞的厂区也处处青草铺地、花木披绿,一种清新的感觉令人身心舒畅。
   2006年,在其他食品企业做高管的汪运勇,毅然辞掉了高薪工作,和其他3个合伙人开始创业。“那时候,速冻食品行业还不成熟,而正因为行业不成熟,我们才有机会。”汪运勇这样解释他的创业初衷。
   2007年,汪运勇带领着人数不多的团队,在郑州成立了郑州市倍儿鲜有限公司,他们先是在新郑租赁了一个小的生产车间,一开始,他们想着能有一个安身之地,把产品做出来就行了。
   “但到了2009年,我们的产能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便开始在外面找企业进行代加工。2010年的时候,我们发现产品代加工利润太低,并且质量没有保证,就想着建立自己的加工生产车间。”汪运勇介绍,2011年,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他们将厂址选在了创业环境良好的封丘县王村乡。
   “我们属于快消品行业,大众化,技术门槛低,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不像高科技行业那样高收益,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路。”汪运勇如此诠释企业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新乡倍儿鲜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在传统产品速冻水饺、汤圆、粽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发展特色面点、餐饮产品,先后推出倍儿鲜、澳米加、家简成厨等系列产品,共计200多个品项。
   “目前,新乡倍儿鲜也算小有名气,在河南,除了三全、思念、科迪这3家上市公司外,我们排在前3位没有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我们也位居前列。”汪运勇说。
   新乡倍儿鲜的市场定位为中端偏下,消费群体为介于蓝领和白领之间的工薪阶层和一些配餐公司。“和大的品牌企业相比,我们不会在产品的广告和推广上投资太多,而是把节约下来的费用,让利于消费者。中低端市场的消费群体,不太注重品牌,他们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口味,而我们在这方面绝对没问题。”
   汪运勇告诉记者,新乡倍儿鲜始终坚持做好主业,紧紧围绕速冻食品来做文章,同时进行产品创新,在做好传统速冻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发速冻餐饮产品。
   此外,新乡倍儿鲜始终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质量管理理念,切实履行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健康、优质的冷冻食品。
   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新乡倍儿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具备年产值达2亿元的生产能力,带动1万多户农户致富。目前,公司已在北京、天津、上海等3个直辖市,以及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拥有300多家经销单位。预计未来3年,公司产品销售额将达3亿~4亿元。
  打造产业联合体,致力脱贫攻坚
   2018年年底,继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称号之后,新乡倍儿鲜又被认定为河南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而这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又增添了一股强大推力。    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新乡倍儿鲜为龙头,并由其发起成立田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田美农业”),田美农业按照新乡倍儿鲜的需求,再与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对接,采取订单式蔬菜种植模式,实现多方受益。
   新乡倍儿鲜作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主体,最直观的收益体现在货源上。“这样一来,我们的产品原料可以实现就地取材,自给自足,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并充分保障了蔬菜的新鮮度。”汪运勇介绍说,“新乡倍儿鲜每年需要蔬菜5000吨,之前,公司从蔬菜经销商那里购买蔬菜。经销商的蔬菜主要来自郑州万邦市场,而封丘的蔬菜,也大都运往万邦市场销售。也就是说,封丘农民种植的蔬菜,绕了一圈,又从郑州拉了回来,途经3次加价,6次装卸。”
   与田美农业合作的合作社或种植大户,也受益匪浅。他们和田美农业提前签订收购合同,按照要求进行种植,不用担心销售、价格等风险,确保稳赚不赔。
   新乡市人大代表罗加兰曾是一个贫困户,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加上自己勤劳能干有思路,她很快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并成立了农业种植合作社。去年,她的合作社种植了几十亩萝卜,虽然获得丰收,但每斤8分钱的市场价让她损失惨重。
   “合作社大都懂管理、有技术,种植的蔬菜产量也很高,但最后还会因为价格过低而赔得一塌糊涂。和我们合作,这样的问题根本不会存在。”汪运勇说,前不久,罗加兰果断和田美农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封丘县农业协会侯兰峰,现在又多了个身份——田美农业总经理,他的感受更为深刻。2017年,侯兰峰组织了30多家合作社,发起成立了封丘县农业协会。想着这样一来,合作社之间能够资源共享、抱团取暖,取得更好的发展。但市场的持续低迷,让他的激情渐变为失落。后来,他遇到了汪运勇,两个人对成立一家农业公司、打造蔬菜产业联合体的思路不谋而合。田美农业的成立,让侯兰峰在失落中重拾信心。
   “我现在觉得真正有了组织,有了明确目标。田美农业的成立,不仅在质和量上确保了新乡倍儿鲜的蔬菜供应,而且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市场销售难题。”侯兰峰说。
   “你们都需要种植什么蔬菜,我们王村乡的农民种植蔬菜最得法,特别是芹菜,被称为贡芹。”这段时间,杜成景和汪运勇联系不断,作为该乡的“父母官”,她亲自上阵帮助乡里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进行合作洽谈。
   在新乡倍儿鲜的产业带动下,王村乡近几年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贫困户脱贫了,村民富裕了,乡村变美了。
   现在,新乡倍儿鲜有200多名员工来自王村乡,他们年收入基本都在4万元以上;村民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也都不愿意再继续种地了,纷纷想办法流转土地;目前,该乡流转的土地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种植,许多掌握种植技术的农民,也成了合作社的技术员;村民有了活儿干,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看着生活日渐富裕,心情大好;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也陆续返乡,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重新和家人团聚。
   “如果不是在冬季,王村乡的田野满是绿色,公司需要的包菜、大葱、洋葱、芹菜、韭菜5种蔬菜一望无际,仿佛一幅美丽画卷。”汪运勇一脸自豪地说,“等蔬菜产业联合体成熟后,我们下一步将发展面粉产业联合体和包装产业联合体,夯实产业,继续致力于扶贫事业,确保新乡倍儿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作秀、不中断、不缩水。”
其他文献
50年前,他放下羊鞭,光荣参军,多次受奖,用忠诚和汗水换来了五次三等功。   23年前,已是副师级干部的他,转业到地方,任河南省质监局稽查总队总队长、新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等职,查办了毒大米等一批大案、要案,多次获得全国打假先进个人荣誉。   两年前,在省城退休的他,本该颐养天年,却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小山村,成了一名村党支部书记。   他就是徐光。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回到家乡?是什么样的决定使他
期刊
“武安南伐勒秦兵,疏凿功将夏禹并。谁谓长渠千载后,水流犹入故宜城。”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长渠》,道不尽长渠两千年的沧桑。长渠又名白起渠、荩忱渠,位于湖北襄阳,西起南漳,东至宜城,引蛮河泾流注入汉江,蜿蜒49.25公里,号称“百里长渠”。  长渠始建于公元前279年,距今已有2297年的历史,从开建时间来看,长渠比四川都江堰早23年,比陕西郑国渠早33年,比广西灵渠早65年,《中国水利之最》将长渠
期刊
“你家的帮扶人知道是谁不?”  “知道啊,是李局长。”  “李局长叫啥名字?”  “李建,文广新局的一个副局长。”  “今年都有啥收入?”  “光伏、到户增收、低保、再贷款,还出去打零工,总收入有个万把块吧。”  11月22日上午,四棵树乡雁门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里,乡党委书记王豪问,贫困户陈天江答。  一问一答,问得详细,答得具体。11月16日以来,南召县为切实压实各级扶贫干部责任,做到沉下去、
期刊
精干的模样,黝黑的脸庞,眼前这个淳朴的农村干部很难让人与“亿万富翁”联系起来。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放着挣大钱的老板不做,回到村里当起了吃苦受累的“村官”。他就是坐拥上亿资产,却坚持要回村造福乡里的河南省叶县辛店镇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翟国松。  回村当致富“领头雁”  翟国松本是南王庄村村民,到山西打拼20多年,如今生意顺风顺水,还把80多岁的老父亲接到山西享福。然而,父亲曾当过村里的党
期刊
中国人讲究文化,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原大地,提到魔术,人们想到的应该是平顶山市宝丰县活跃在全国各地的魔术队伍;提到菊花,人们会想到焦作四大怀药里的怀菊花。在燕赵大地,提到杂技,人们会想到吴桥;提到中药材,人们会想到安国。魔术与杂技是我国珍贵的传统技艺,中药与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如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文化正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生产力。  宝丰魔术走天下  1
期刊
40年前,改革大幕从农村开启。正是接续不断的发力改革,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一系列巨变。农村改革永远在路上,振兴乡村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产业如何更加优化、土地政策如何适应发展需要、城乡统筹如何更进一步等诸多问题期待更好的解决方案。   40年前的冬天,改革大幕从农村开启。一年前,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改革40年、乡村振兴元年之际,由中央农办和山西省举办的农村改革(太谷)论坛日前在山西太谷县
期刊
【编者按】《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部署了一批重大工程;建立了体现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细化了乡村振兴措施。本刊特刊发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农业农村厅等七部门负责人对《规划》的解读,以飨读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全国重要的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河
期刊
河南省孟津县城以东,沿省道314线孟津县20里四季瓜果长廊,在河南省科技厅批准的孟津县农业科技园区内,他走东家串西家、下苗圃进瓜棚、说西瓜话甜瓜、讲技术算收入,天天不离地头、句句都是种瓜……他就是洛阳市十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员朱学杰。   朱学杰是孟津县送庄镇朱寨村人,2006年创办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甜蜜世界”国家级星创天地的骨干创业导师。20多年来,朱学杰研究出了“多点四季定向选育法
期刊
走进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满目葱茏的韭菜岭,只见漫山遍野的桃林硕果盈枝。正在果树间忙着采摘的村民马振东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个地方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是田总让这片昔日的荒山秃岭变了样,也给周边的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原来是啥不啥,一片荒坡荒山荒岭。自从田总把这儿整个开发以后,看着很好看。这附近的群众在家门口都能挣钱,给群众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马振东所说的田总就是方城县鹏迈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
期刊
姜席堰,地处浙江省龙游县灵山江下游的后田铺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具备传统水利天人合一的理念,蕴含可持续灌溉的智慧,素有“龙游都江堰”之称,是古代农业灌溉工程的典范,更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因地制宜 引水入渠   灵山江,龙游县境内衢江第一大支流,是典型的山溪性源流,河道蜿蜒曲折,两岸群山起伏跌宕,溪流时隐时现、暴涨暴落。上游湍急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冲入龙游县内的河道中,日积月累,在江中央形成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