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不仅类型多样,文化特色显著,而且还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本文以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为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文化旅游为载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彰显都市农业特色,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 概况 乡村旅游 新农村建设
一、大圩镇概况
包河区大圩镇下辖新民、慈云等15个行政村,乡域面积45.8平方千米,人口2.7万。其位于合肥城市东南,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距市中心12千米,是合肥建设现代化滨湖新城的生态板块和湿地公园,获得“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乡镇”、“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大圩镇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耀眼的明星之镇。
大圩的都市农业发展,总体上按照“围绕农民增收,进行结构调整;利用结构调整,打造田园景观;利用田园景观,发展农业旅游;利用农业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努力抓好区域化、品牌化和体系化建设。岗区以城市建设与开发为目标,努力打造现代化滨湖新市镇;圩区拥有良田三万多亩,水网交错、路网纵横、林木成行,主要以现代化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突出生态特色,从“绿色东大圩,都市田园诗”,到“合肥大氧吧、滨湖后花园、市民大客厅”,成为“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
二、乡村旅游引领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大圩专注于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按照“加大宣传包装,展示自己;办好农事节日,促销自己;注入文化元素,提升自己;引领全民参与,富裕自己”的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自2003年起,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绿色大圩”植树节、菜花节和葡萄节。如今绿色大圩“菜花节”已演化为包河区“春色滨湖旅游节”,也成为合肥市“乡村旅游节”的重要内容。“大圩葡萄文化节”更是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第一品牌”,一年比一年精彩,一届比一届火爆,节庆活动成为富民和营销的重要平台。
大圩镇重点打造和完善了五大基地,即2000亩的瓜果采摘基地、3000亩的观荷采菱基地、4000亩的葡萄基地、3000亩的龙虾养殖基地和10000亩的优质蔬菜基地,形成了五大特色景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成立农业高级合作社10多个,引进农业新品种上百个,推广农业新技术50多项。
大圩建起了年产500万只鸭苗的大圩种鸭养殖基地,引进了佳佳龙虾养殖项目,创出了大圩葡萄、冬瓜、雪菜、西甜瓜、龙虾、莲藕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成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结合包河区“绿化大会战”工作,完成近万亩成片造林任务,全镇绿化率达到49%。2008年,大圩镇荣获安徽省“首届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先进乡镇”称号,其中,新民村还荣获“国际一村一品运动促进奖”等称号。
大圩镇形成了现代农业展示区、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区、休闲运动区及素质教育活动区,现已成为大圩都市农业观光、旅游的核心区。建成了一大批上规模、高档次的参观接待点,葡萄农庄、包河农业科技示范园、丰收广场上的总理座机、大孔祠堂等参观点引人入胜;丰源农庄、德福山庄、华雄农庄、水滨庄园、阿庆嫂等餐饮接待点高朋满座;宝岛娱乐城、冰岛休闲中心、侨福巾帼园、老沈垂钓休闲活动项目游人如织。几年来,到大圩来旅游的中外游客已逾三百万人次。
新民葡萄农庄、沈福新村和磨滩新村等“新农村一日游”的景点,现已成为展示包河区乃至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一)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按照“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田园、都市农庄”的总体要求和“六化一中心”( 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墙面美化、沟渠净化、卫生洁化,一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的目标,结合合肥市“清洁家园、绿化乡村”百日行动,大圩镇对95%以上的村庄实施了新农村改造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二)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累计投入近3亿元。以五清五改(清垃圾、清路障、清乱搭乱建、清污泥、清杂物;改水、改厕、改路、改圈、改厨),促环境优美。
在道路建设上,景观设施一流的花园大道直达大圩都市农业公园,打开了大圩对外的门户;村村通及通乡道路建设成果显著,完成了上百千米的道路建设任务,环圩路全线贯通。
投资3217万元的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全面启动,几年来共整治田间道路、沟渠300多千米,新建涵闸、桥梁、排灌站等水利设施500多处,形成了路成网、田成方、树成行、水相映的现代田园风光。
全镇最重要的民生工程——自来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三)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坚持民生为本,农民真正得了实惠,大圩农产品一路走俏,旅游核心景区的农民收入已突破8000元。
积极关注弱势群体,设立特殊帮扶资金,为特困家庭提供住房和大病医疗补助,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为更多的困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2008年发放城乡低保100多万元,同时,累计投入各类扶危救困济贫资金110多万元。
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拥有300张床位的大圩敬老院,全镇“五保”实现应保尽保。
(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根据村民对传统文化的爱好,有机整合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花船队、旱船队、狮子武术队,成立了青年锣鼓队、健身操队、乡机关综合运动队等文体队伍,并以各种文体队伍为载体,积极组织村民开展丰富的业余文体活动。
和谐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得到加强,以书教民,全镇15个村全部建立起了“农家书屋”,拥有存量图书近五万册;以会迎客,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 “农家运动会”,吸引上万人次的群众参与,促进了和谐文化共建共享。
四、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人为本,塑造和培育一代全新的农民,使他们不仅要享受逐步富裕的物质生活,还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和谐的政治生活,大圩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斐然。随着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的启动,大圩乡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大圩将建成一个“设施城市化、村庄景点化、生产园艺化、田园园林化”的都市农业公园。
参考文献:
[1]http://www.ahxf.gov.cn/xianfeng/ztlm/kxfzg/hefei/1253706680742021.htm
[2]http://www.ahnw.gov.cn
[3]张华如;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合肥大圩镇为例[J];中国园林;2009年01期
作者简介:
刘 葆(1964.9—),男,安徽合肥人,学士,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物流管。
钟晓鹏(1975.12—),女,安徽巢湖人,硕士,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导游业务。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合肥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及模式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07sk350。
[关键词] 概况 乡村旅游 新农村建设
一、大圩镇概况
包河区大圩镇下辖新民、慈云等15个行政村,乡域面积45.8平方千米,人口2.7万。其位于合肥城市东南,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距市中心12千米,是合肥建设现代化滨湖新城的生态板块和湿地公园,获得“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乡镇”、“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大圩镇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耀眼的明星之镇。
大圩的都市农业发展,总体上按照“围绕农民增收,进行结构调整;利用结构调整,打造田园景观;利用田园景观,发展农业旅游;利用农业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努力抓好区域化、品牌化和体系化建设。岗区以城市建设与开发为目标,努力打造现代化滨湖新市镇;圩区拥有良田三万多亩,水网交错、路网纵横、林木成行,主要以现代化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突出生态特色,从“绿色东大圩,都市田园诗”,到“合肥大氧吧、滨湖后花园、市民大客厅”,成为“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
二、乡村旅游引领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大圩专注于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按照“加大宣传包装,展示自己;办好农事节日,促销自己;注入文化元素,提升自己;引领全民参与,富裕自己”的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自2003年起,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绿色大圩”植树节、菜花节和葡萄节。如今绿色大圩“菜花节”已演化为包河区“春色滨湖旅游节”,也成为合肥市“乡村旅游节”的重要内容。“大圩葡萄文化节”更是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第一品牌”,一年比一年精彩,一届比一届火爆,节庆活动成为富民和营销的重要平台。
大圩镇重点打造和完善了五大基地,即2000亩的瓜果采摘基地、3000亩的观荷采菱基地、4000亩的葡萄基地、3000亩的龙虾养殖基地和10000亩的优质蔬菜基地,形成了五大特色景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成立农业高级合作社10多个,引进农业新品种上百个,推广农业新技术50多项。
大圩建起了年产500万只鸭苗的大圩种鸭养殖基地,引进了佳佳龙虾养殖项目,创出了大圩葡萄、冬瓜、雪菜、西甜瓜、龙虾、莲藕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成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结合包河区“绿化大会战”工作,完成近万亩成片造林任务,全镇绿化率达到49%。2008年,大圩镇荣获安徽省“首届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先进乡镇”称号,其中,新民村还荣获“国际一村一品运动促进奖”等称号。
大圩镇形成了现代农业展示区、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区、休闲运动区及素质教育活动区,现已成为大圩都市农业观光、旅游的核心区。建成了一大批上规模、高档次的参观接待点,葡萄农庄、包河农业科技示范园、丰收广场上的总理座机、大孔祠堂等参观点引人入胜;丰源农庄、德福山庄、华雄农庄、水滨庄园、阿庆嫂等餐饮接待点高朋满座;宝岛娱乐城、冰岛休闲中心、侨福巾帼园、老沈垂钓休闲活动项目游人如织。几年来,到大圩来旅游的中外游客已逾三百万人次。
新民葡萄农庄、沈福新村和磨滩新村等“新农村一日游”的景点,现已成为展示包河区乃至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一)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按照“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田园、都市农庄”的总体要求和“六化一中心”( 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墙面美化、沟渠净化、卫生洁化,一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的目标,结合合肥市“清洁家园、绿化乡村”百日行动,大圩镇对95%以上的村庄实施了新农村改造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二)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累计投入近3亿元。以五清五改(清垃圾、清路障、清乱搭乱建、清污泥、清杂物;改水、改厕、改路、改圈、改厨),促环境优美。
在道路建设上,景观设施一流的花园大道直达大圩都市农业公园,打开了大圩对外的门户;村村通及通乡道路建设成果显著,完成了上百千米的道路建设任务,环圩路全线贯通。
投资3217万元的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全面启动,几年来共整治田间道路、沟渠300多千米,新建涵闸、桥梁、排灌站等水利设施500多处,形成了路成网、田成方、树成行、水相映的现代田园风光。
全镇最重要的民生工程——自来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三)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坚持民生为本,农民真正得了实惠,大圩农产品一路走俏,旅游核心景区的农民收入已突破8000元。
积极关注弱势群体,设立特殊帮扶资金,为特困家庭提供住房和大病医疗补助,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为更多的困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2008年发放城乡低保100多万元,同时,累计投入各类扶危救困济贫资金110多万元。
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拥有300张床位的大圩敬老院,全镇“五保”实现应保尽保。
(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根据村民对传统文化的爱好,有机整合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花船队、旱船队、狮子武术队,成立了青年锣鼓队、健身操队、乡机关综合运动队等文体队伍,并以各种文体队伍为载体,积极组织村民开展丰富的业余文体活动。
和谐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得到加强,以书教民,全镇15个村全部建立起了“农家书屋”,拥有存量图书近五万册;以会迎客,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 “农家运动会”,吸引上万人次的群众参与,促进了和谐文化共建共享。
四、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人为本,塑造和培育一代全新的农民,使他们不仅要享受逐步富裕的物质生活,还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和谐的政治生活,大圩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斐然。随着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的启动,大圩乡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大圩将建成一个“设施城市化、村庄景点化、生产园艺化、田园园林化”的都市农业公园。
参考文献:
[1]http://www.ahxf.gov.cn/xianfeng/ztlm/kxfzg/hefei/1253706680742021.htm
[2]http://www.ahnw.gov.cn
[3]张华如;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合肥大圩镇为例[J];中国园林;2009年01期
作者简介:
刘 葆(1964.9—),男,安徽合肥人,学士,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物流管。
钟晓鹏(1975.12—),女,安徽巢湖人,硕士,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导游业务。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合肥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及模式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07sk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