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台 大视界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ffx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天台里的大视界
  2004年7月,朱应东先生的首次个展——“朱应东绘画历程作品展”在香港大会堂举办,展出了他几十年来呕心沥血创作的数十幅不同类别画作,包括有油画、粉彩画、水彩画等,题材则有人像、风景、静物等,展现出他多才多艺的创作力。吸引了众多业界同仁和观众前来观展。
  再出发,一经十二个春秋,2016年,现年已84岁高龄的朱应东先生,对艺术的热情不减当年,心里酝酿着一个更大的计划——再一次举办自己的个展。目前一切筹备工作都在如数进行,预计明年与大家见面。他介绍说:“此次画展预计展出三十幅作品,已经準备得差不多,但还需要再修改,目前仍在继续创作中。”同往届个人展一样,展出後他亦打算集结作品再出一本画册,一来给自己留作纪念,二来也让更多的观众能欣赏到自己的作品,感受到艺术的美。
  说到画画,不得不提的就是朱应东先生最情有独锺的“小天堂”——天台画室。天台,其实就是他自己家房子最顶层的“阁楼”,他经常在里面作画,於是把它变成了画室。站在天台上,由於四周围没有高楼大厦的阻碍,风景一览无餘。近看,大树掩映下的街道若隐若现;远望,一栋栋房屋象是镶嵌在了一块碧玉里。荃湾昔日的风貌在这里依然保留得完整,一片美景便尽收眼底。春夏秋冬的交替,目之所及的景色,都被情感丰富的他收入到了画作里,这里是他创作的素材宝库。六十餘载岁月风雨,他从小在这里生活,在这里长大,直到结婚生子,这里寄存了他太多的回忆,和无法割捨的情感。所以称之为“天堂”,一点都不为过,反而让不少人艳羡不已。
  虽然年过八十,朱应东先生依然坚持创作,画画是他每天必做的事,也是最快乐的时光。“画画是一件专注度非常高的事,整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甚至有时候有人从旁边经过都不知道。心无旁骛地创作,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於他而言,画画是一种享受,他开心地分享道,“当自己沉浸其中时,便什麽烦恼都忘卻了,也没有任何的顾虑。”绘画,让他的内心沉淀下来,长此以往,养成了其积极乐观的心态。
  朱应东先生现阶段的创作以水彩的风景画为主,细观其作品,不难发现其色彩较之前更为大胆且明丽了许多,色彩丰富,给人以生命力的感觉,整个画风都越来越年轻了。他解释说,一方面是因为做过了白内障手术,看东西清楚了很多,对色彩的把握也更加準确了;另一方面,则得益於他乐观年轻的心态,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矢志不渝艺术情
  朱应东先生擅长水彩、粉彩、油画等多种类型,在其艺术道路上,诸位恩师的教育之情让他一直铭记於心,著名油画家陈学书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朱应东先生算是科班出身,1956年进入香港美术专科学习研习,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曾任教於香港培侨中学,後投身塑胶玩具行业,忙於事业的他从未放棄过对艺术的学习和追求。1973年,经友人介绍,他拜师香港著名油画家陈学书先生门下,继续研习油画创作。
  “以前跟陈老师差不多学习了十年,熟能生巧,功底都是不断练出来的。”那时,他每周都要至少去两次画室,跟老师学习画人物,从没有间断过。陈老师见他资质不错也积极好学,便待他格外细心,画好之後拿给老师看,老师都会耐心地加以指点,有些做得不好的地方甚至亲自做示范。正因如此,他笔下的人物细腻真实、生动传神,用笔之处皆显出其艺术功底。有艺术相伴成长的日子总是那麽的快乐,他至今仍非常怀念那段时光。“现在画人物比较少一些了,主要也是因为停了一段时间,再画手法也大不如从前了。”他半开玩笑的说。
  艺术源於生活。他善於从生活中发现艺术的美,其笔下的作品也多是源於身边。永远画不夠的荃湾风景、家里怒放的一盆水仙、大雾山晨练的一景、旅行途中的风景名胜……一点一滴都通过他善於发现美的眼睛展现於纸上。
  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朱应东先生将绘画发展成了一辈子的兴趣和爱好,矢志不渝。他心性澹泊,在他心中,画画是源於对艺术纯粹的热爱,不为名、不为利,而不为其他。所以他虽然创作了无数作品,但卻几乎从没有卖过。“卖画一定要有好的经理人才能卖上好价,我们做不来的。他画画完全是凭着兴趣在坚持,而不是为了商业,只要他喜欢就好,家人们对他会全力支持,包括这次画展。”朱太开玩笑地介绍道,言语之间亦能察觉出两人相伴几十年的浓浓深情。
  朱应东先生和太太都非常注重养生,每天保持着规律的作息,惬意地享受生活。他每天坚持早上五点钟起床,然後和太太一起去大雾山晨练,很难想象八十多岁的他都是自己驾车过去的。运动完再回来吃个早餐,睡个回笼觉,下午四五点左右开始画画,从未间断过。
  他亦非常关注文化艺术界的发展,一直是荃湾艺术界的活跃分子,也备受大家尊敬和喜爱。他曾任香港新界工商业总会荃湾分会第十三、四届执行委员会监事长,荃湾各界协会会长,香港番禺南沙同乡会第二届/第三届会长、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荣誉会长/顾问,荃湾街坊福利会有限公司第十届副会长等多职,並曾在荃湾担任庆祝国庆活动筹委会执行主席,倾聚心力组织了多姿多彩的庆祝表演。民政事务局曾给朱应东先生颁发了嘉许状,以表彰他多年来致力服务区内团体的贡献。如今虽慢慢退出了一线服务,但若是有需要到他的,他仍然乐意尽自己的一份力。
  绘画,早已融为了朱应东先生生命的一部分,无法割捨。小小的天台画室,见证了他一路走来的艺术之路。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他的一份心血,包含着他对艺术的无限情怀。小天台,其实也是一个大“视”界。
其他文献
利为家国,爱国心是一种本能  吴功芳先生的故乡是福建省闽侯县,在1979年移居香港之前,他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从战火纷飞的岁月走来,年少的他亲见满目苍夷,整个国家因为战爭变得支离破碎。历经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爭,中国终於以无数鲜血换来独立解放,卻依然百废待兴的时期,随後他亲历三年困难时期、十年文化大革命,吃尽生活的苦。  恰是因为历经了这一段段满怀悲情的历史,吴功芳先生对於祖国更添一份患难与共的
期刊
梁其正先生  的成长与转变,见证着香港摄影行业的发展。从画笔到相机、从胶卷到数码,岁月更迭,恒久不变的是他热爱摄影、追求摄影、服务摄影的执著之心。35年前,他和一帮志同道合之士创办了恩典摄影学会,秉承“以相会友”的共同理念,以“有一分力发一分光”的精神,共同研究影艺,为摄影界服务。  他的成长与转变见证着摄影行业的发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环境改变人生。
期刊
专注成就专业 细节决定成败  林炳昌先生出生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毕业後,就加入香港廉政公署担任高级调查员,1980年赴英国修读法律,1985年回港後成为执业律师。他对於处理不同法律范围案件经验丰富,从业三十多年,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应对能力,处理过大大小小的案件不胜枚举。  专心、专注、专业,是林炳昌先生从业以来的经验总结。律师,就是接受委託人任命,为其提供相关法律帮助,帮助其解决问题
期刊
简汝谦先生  是一位热衷社会服务的青年俊彦,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正处於风华正茂的年纪,成熟、稳重,正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是家庭及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且,本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在日常中投身多项社会工作,心繫香港青年的成长,也关注家乡河源的发展。他以自己特有的年轻风采,为公益界增色;他用自己奔放的旺盛生命,燃起慈善的火焰,温暖社会,更为青年人照亮了前方。  服务:彰显年轻的本色履行青年的义务  记
期刊
东江纵队、抗日老战士敬爱关怀联谊会(香港),一个以敬爱、关怀抗日老战士为主,集民间力量、以学术、交流、专业性为一体的非牟利社会团体。2016年3月7日登记成立,8月14日,他们举行了就职典礼。这一天,高朋满座,一些嘉宾不远千里赶来香港,见证这一重要时刻,祝贺东江纵队、抗日老战士敬爱关怀联谊会(香港)的成立,表达他们对抗日老战士的崇高敬意。这一天,对於东江纵队在香港的抗日老战士来说,亦是意义非凡,因
期刊
书法之道 始於坚持  自2012年开始,马千里先生一手创办的香港千里墨缘书画会每年都会举行师生作品展,今年已是第四届。一幅幅师生精心书写的作品,工整有序、错落有致,尽展中华书法大美所在,带给观众一场妙不可言的视觉享受。这一切,有赖於马千里先生对书法艺术的高深造诣,以及教学中诲人不倦的坚持,让越来越多的学员可以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进而投身学习、为国粹的承前启後作出贡献。因此,在作品展的序中,全体学
期刊
“生死一线间,名利身外物。多做公职、多为社会做贡献是很愉快的事,我只想做一个待人以诚的好人,儘管好人不易为”——贝钧奇抒怀,刊於2012年10月28日《大公报》  在香港体育界里,贝钧奇先生的名字人人皆知:1993年以名誉领队的身份率广东省体操队和柔道队出征全运会,见证前者历史性地勇夺五枚金牌的传奇经历;其欣赏且鼓励的柔道选手冼东妹当时勇夺一枚铜牌,自强不息奋斗多年,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冠军
期刊
超越领域 相识天下  顏瑞麟先生是一位堪舆学家,位於九龙尖沙咀东部麼地道上有他开办的一家“麒麟水晶玄学会”,除了陈列着各类水晶,还有一处专门用作招待客人的“茶室”,他便在这里以茶待客、以茶会友。  中国是礼仪之邦,茶是送礼佳品,“以茶待客”更是中国各地普遍的习俗,有客来,延入堂屋,先尽宾主之礼,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慕名而来向他请教风水命理、掌纹面相、结婚择日、八字改名的客人,顏瑞
期刊
张恭立先生是一位爱国人士,沿着爱国的轨道,他喜国之喜,忧民之忧。一颗火红的赤子之心跳动着他对国家的情感,埋藏着从来不曾褪色的责任。他在居港四十多年时光中,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对於祖国的关注和回报从来不曾间断。他说:“我是中国人,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上,他的心中洁净如被雨水清洗过的青山,他的眼中如此清明和清澈,因此能看到中国发展途中的利与弊,香港社会不安定背後的本质因素,並尽己之
期刊
近日,新华通讯社社长蔡名照在北京获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傑出领导与创新者奖”。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到新华社为蔡名照颁奖。  “傑出领导与创新者奖”旨在表彰全球实现艾滋病“零新发感染、零歧视、零死亡”的“三零愿景”进程中有榜样性贡献的个人和机构。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长期以来,包括艾滋病规划署在内,新华社已与11家联合国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是世界上与联合国机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