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和谐有效的历史课堂:有理 有利 有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方华新:男,汉族,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任职于浙江省淳安中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将教学研究的目光逐步聚焦于课堂教学的和谐有效。“和谐”是一种境界,昭示着关系的融洽;“有效”是一种速度,意味着目标的实现;所以,和谐有效是一种至高的课堂境界,是教学的生命。本文主要从备课思想、目标确定、课堂组织三个方面谈谈追求和谐有效的历史课堂需要遵循有理、有利、有节三个原则。
  【关键词】和谐;有效;有理;有利;有节【中图分类号】G26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00-02
  对中学历史课堂来说,它与一般的课堂教学有其共同之处,又有其独特性。它的独特性是由高中历史课程性质决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1]和谐有效的历史课堂是在历史课堂中以历史学科知识、历史学科方法为手段,以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为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长远发展的历史课堂。
  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个学生和教师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如何才能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这需要老师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本文主要从备课思想、目标确定、课堂组织三个方面谈谈追求和谐有效的历史课堂需要遵循有理、有利、有节三个原则。
  1备课思想:三个有理
  任何一节好课都是从备课开始,追求和谐有效的历史课堂备好课是前提,而备好课的前提首先要老师具备一个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具体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1有一定的先进理念。 实践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其本质特征是观念支配行动。观念决定行为,先进的办学观念决定先进的办学行为。任何人的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和支配下进行的,所以观念是否正确、科学决定着一个人的行动是否正确合理。新课改以来,教师所面临的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就是我们真正要教的。因此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作为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是行动的灵魂,是教师对教学要追求什么样的理想目标和为什么要追求这样目标的认识。确立新的正确的教学观念,能让教师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会使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而真正做到有效教学。新课程的理念赋予新课程具体内容以灵魂,成就新课程的生命。所以每一次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变革。
  1.2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英国历史教学研究专家汤普森说:“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这不仅要求历史老师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知识,更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对历史有着独特的理解。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善于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更加准确地讲解教材。授课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循循善诱;才能体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挥洒自如、一堂和谐有效的历史课,只有老师自己独特的理解才能使学生看到教材以外的风景。
  1.3有充分的设计理由。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研究和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控制讲课时间,确立创新的知识观、教学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课的前提,现在的教学设计不再是“我知道什么我用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我用什么”。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自己教学特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学科逻辑顺序转化为学生心理结构,再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教案。学生的学习现状与需要就是教师设计教案的最好理由。教师若在课前不合理地估计学生的能力,目标定位不准确,最后结果就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2目标确定:三个有利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有效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领悟、目标和认知结构,其中“目的”是中心,他认为所有的学习行为都由“目的”引领,对教学而言,“目的”即确立目标,告诉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明确所学内容有什么用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才会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配合。所以为学生确定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至关重要。教学目标是否准确、科学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率和教学任务的达成。那么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什么原则呢?
  2.1利于学生轻负高效。 不少历史教師在教学中存在误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太多、太杂,难以驾驭。殊不知,面面俱到,往往一面不到,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课后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慨:“这些内容我在课堂上都讲过的,怎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不懂(不会)啊。”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要让学生有效,甚至高效的学习历史,就不能让历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需要教师在每一节历史课中,准确、科学地设定一个教学目标。教学重心的合理设置,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明确的目标指学习目标要具体,学生知道如何去做;适当的目标指学习目标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轻负高效地学习历史。
  2.2利于学生思维激发。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 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以学生的思维互动为核心,实现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思维创新。正如美国学者贺拉斯曼所说:“不激发学生的热情而想要硬塞的老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以探究课为例,探究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问题所及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相对应,使问题能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内通过探究获得圆满的解决,才有利于学生思维激发。   思维的激发是一个由“潜”到“显”的内化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记住相关史实或结论,应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以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而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对学生理性思维的激发。如在讲到宗教改革的时候,向学生提问上帝从亚当的身上取了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这背后说明了什么?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学生耳熟能详,但是这个神话故事背后所反映的历史真实一般学生都不知道,但我在一段时间的停留后向学生解开谜底的时候,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背后说明的是: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我就顺势点题,这就是基督教视野下的欧洲男女等级差别,所以说基督教是欧洲封建秩序的精神支柱。通过这一神话故事不仅深化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也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3利于學生人格发展。 在新课改理念下,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这种发展不单是知识的增长,还包括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印度文学史上的泰斗泰戈尔先生曾深情地说道:“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以陶冶学生的精神人格境界为根本追求的历史课堂,则更应该是直接向学生不断“传送生命的气息”的最重要的场所。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是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全体参与的,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教师是教练,学生是运动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从新课程实施的宏观背景去看主要是从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只有轻负高效才不至于多、难、繁、杂,学生才有可能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只有对学生思维的激发才能找到学生会学之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只有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才能让学生在健康快乐中学习。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历史课堂教学都不是和谐有效的课堂,更不可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3课堂组织:三个有节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如何组织好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再好的教学设计都要通过课堂来落实,怎样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就历史课堂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谈谈笔者的看法:
  3.1优化环节。 一节和谐有效的课必然是完整紧凑、层次突出的。因此,需合理规划课堂,向课堂要效率。在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中,首先要优化课堂各环节。教学各环节不仅包括教学时间上的分配,更包括教学逻辑结构的处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完。不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管’,马上学生在思想中就出现了问题。”[2]这需要老师在课堂组织上控制课堂节奏,要在学生难以深入之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要在学生认知发生偏离之时,机智地调整方向,聚焦主题;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学习活动能够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得以顺畅进行,放得开、控得稳、收得拢;要及时矫正学生在知识、认知或方法方面的明显错误,并和风细雨地指出其错误的要害、根源,引导学生提供认知,领悟历史教育的真谛,完成课堂教学的最高责任——运用知识培养人。
  教学环节间的逻辑结构,包括史学逻辑和认知逻辑。我以《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学流程为例,具体说明教学流程设计的各环节的逻辑结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走进牛人。2.牛顿有啥牛?3.牛顿为啥牛?4.中国如何牛?
  之所以从“走进牛人”开始,是因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生平等人生轨迹最容易产生兴趣,起夺人耳目之功效。而且,简单勾勒出牛顿人生的轮廓,有助于学生理解牛顿“有啥牛?”。从史学逻辑和认知逻辑上很自然的就过渡到“为啥牛?”的分析,通过个人因素和时代因素两个角度进行梳理,层层深入,很好的说明了“为啥牛?”。其中,对本课进行情感升华的是最后一部分,从牛顿以及英国的成功看中国如何成功。这就将中外历史串联起来,而不是凭空想象中国的崛起之路。此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主线突出、过程流畅、层次清晰、结构严密。
  3.2注重细节。 课堂组织注重细节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需要老师在课堂组织中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细节表现。另一方面,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老师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应该丰富历史细节,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更为鲜活的一面。
  老师在课堂中注意自己的细节表现时要始终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教师不应把学生放在对立面,应该与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施加有利的影响。以课堂倾听为例,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你说呢?”“你的观点呢” “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再想想?”“谁再来补充?错了不要紧!”等亲切用语。无论在课堂或课后,亲和的态度、师生平等的地位,会大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在这种充满自主、互动的有效联系中才敢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推销自我,敢想敢说,个性才会得到张扬,师生达到共识、共享与共进,体现教学相长的真谛,实现课堂优质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老师在讲授历史细节的时候可以举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问题,例如以草船借箭的典故为例,告诉学生此典故出此陈寿的《三国志》,真正出此计谋的人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继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何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为何要故意写错了?这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区别,一个是正史一个为演义,另一方面是作者故意凸显诸葛亮的才华,从而达到“扬刘贬曹的目的”。在讲中国社会习俗变迁是可以讲解拱手礼的分类,“披发左衽”与“披发右衽”的区别,凸显夷夏之别,进而从历史的细节中去挖掘历史背后的真实的历史道理。   “历史的生动之处在它的细节之中”(美国历史学家扎克斯语)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而且不能“复制”。只有通过历史的细节将学生“神入”历史中去,让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历史,进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当今的应试教育严重扼杀了人性,也窒息了历史课堂。就历史课堂教学而言,一般是多见历史概念,少见历史细节。真实的历史细节才有可能展示鲜活的历史过程,鲜活的历史过程才可能冲击学生的整个身心。
  3.3富有情节。 历史课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的想法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通过播放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让学生编演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通过参观名胜古迹来走进历史。通过丰富的历史情节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防止学生产生课堂听课的感觉疲劳,就像我们平时吃菜一样,一直只吃素菜或一直只吃荤菜或洋菜都会感觉没有胃口的。因此,丰富的历史情节是必须的。具有丰富情节的历史课堂,才会把学生带入历史情节、情景,让学生每天课堂上都能学得有滋有味,让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模式都上出精彩。
  追求和谐有效的历史课堂要求我们在课堂45分钟的时間内优化好每一个环节、注重每一个细节、设计好每一个情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形式。和谐有效的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
  总之,和谐有效的课堂是富有学习情趣和乐趣的课堂,在这里,学生得到了学习的愉悦感;和谐有效的课堂是具有凝聚力的课堂,在这里,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心灵相通、情感相融;和谐有效的课堂是充满创造力的课堂,在这里,师生的创新精神在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下得到激发,使师生不断追求创新成为内在的、持续的需要。可以这样说,和谐有效的历史课堂的营造与构建是实现历史教学迈上新台阶的标志。课堂是实现教师价值、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追求和谐有效的历史课堂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探寻,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它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新课改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戴小雄,男,1981年11月出生,江西吉安人,苏州大学研究生,供职于苏州吴中区郭巷中学。【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教材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针对初三物理课堂教学,介绍一些巧妙的导入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活力。  【关键词】初三物理;课堂导入;感受式【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94-02 
【摘要】何谓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具体就是指在课堂上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标准,通过教师的某些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提高或进步,即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所获得的“有效学习收藏”。通俗一点讲就是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得到了发展,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些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1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93-01  经过几年的体育教学工作,我逐步加深了对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在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下面就对几种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简单写一点自己的探索研究。  1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89-01  长期以来,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课学两个月也没有什么长进,不学也没有什么损失”。甚至有些学科的老师也持相同观点,更甚至,语文教师自己也时常怀疑。所以我们只好用无中生有的解题方法和难上加难的标准答案来证明,不学语文肯定不行。  有些专家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与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繼续,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因此,教师如果能巧设每节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从“会”过渡到“熟”,通过综合练习提高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由“熟”过渡到“活”。那么定能使课堂教学演绎更多的精彩。本文结合自身实践,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巧设; 课堂练习; 演绎; 精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通过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来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趣味性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按照生物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愉快与和谐的学习气氛;采取鼓励手段,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为“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新课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性; 高效; 提高; 策略【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92-01  新课堂改革与实践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与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的碰撞和摩擦,也给教师带来了困惑,以至于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那末,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摘要】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中动态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如何引导那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资源,使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呢?我们要充分尊重与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生命与发展。  【关键词】生命的灵性; 盲点; 见解; 分歧【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
本文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对五种动物蛋白原料(肉骨粉、血粉、羽毛粉、鸡肉粉以及这四种原料分别按照2:2:1:5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动物蛋白原料,以下分别简称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98-01  随着新课程、新理念的实施和推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重视教学改革;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等成为广大教师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始终使课堂处于“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学生此时的思维敏捷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