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介词in的隐喻扩展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上,隐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日益成熟,隐喻引起了认知学家的关注。而介词,作为英语词类中的一大类,不仅仅用于日常生活中表达方位,而且把介词抽象化用来表达人们情绪或者感受。因此,本文从认知视角下,以意象图式为理论基础来探索介词in的隐喻扩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介词 隐喻 意象图式
  一、引言
  在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时期,隐喻就成为了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关注的焦点。传统上来说,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就如 Lakoff 和Johnson(1980) 在他们经典的作品《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说道,隐喻是一种通过诗学的想象力和修辞来构建一种非同寻常的语言的一种工具。
  本文选择以空间方位介词in作为研究的重点,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分析它的隐喻扩展。国内已经有学者对此做了相关研究,比如说蓝纯(2003)在《从认知视角看英汉的空间隐喻》一书中,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空间隐喻的方法。但很少把认知和隐喻结合起来。
  二、理论基础
  1.隐喻的定义和类型。对于隐喻,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Ungerer和Schmid(1996)在《认知语言学入门》一书中给出了隐喻的定义:隐喻是指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也就是说是从始发模型向目的模型的映射。
  关于隐喻的分类,Lakeoff 和Jonson 从认知的角度,把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本论文将重点讨论方位隐喻。方位隐喻指的是把原本表示方位的词抽象化,使之形成隐喻。
  2.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是隐喻的认知基础,Mark Johnson (1987) 把意象图式描述为互动知觉中的循环动态模型,也是一种构成我们经验和结构的运动程序。Lakoff (1989)认为发生在我们身体体验的简单的结构,包括:容器,路径,联系;以及多重的方向和关系,如上下,前后,整体和部分,整体及边缘等。
  Langacker (1987) 在他的认知语法中指出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路标和路径组成,射体通过一定的路径投射到路标上。比如说,“飞机从天空中飞过”,其中飞机就是射体,天空是路标,飞行的动态过程就形成的路线就是路径。所以,射体指的是在一个关系结构中最显著的某一部分,描述的是一种运动过程,而路标是对于方向的一个参照点。对于射体和路标是对图形(figure)和背景(ground)的一个更全面的解释。
  3.隐喻扩展。尽管意象图式有很强大的解释力,但是它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空间关系。空闲介词的隐喻扩展对于意象图式起到了补充作用。
  空间隐喻在人类概念化及空间的意义延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以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隐喻扩展可以把具体,直接的空间概念可以延伸到更加抽象的领域中。
  三、介词in的隐喻扩展
  介词in的隐喻扩展。对于传统语法看来,in是指实体或位置的界限状态,也包括空间位置。通过意象图式,把简单具体的空间领域投射到抽象的非空间域中。对于介词in的隐喻扩展主要包括六方面:情景,方式,目标,时间,逻辑关系和社会关系。其中情景是最为普遍的。
  (1)情景。对于目标域情景而言,则可以又分为四部分:状态,环境,空间转移和过程。因此,in可以理解为是处于某种状态,但这种状态的范围是很广的。通常情况下,这种状态是与精神或情绪相关的。例如:
  a) He falls in love
  a)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2)方式。In 在此表达的是“通过某种方式来完成某事”,而不再是指空间域,是在方式的延伸。比如:a) You can speak in English.
  (3) b)我用現金支付。
  (4)时间。从空间域映射到时间域,也就是人们把空间概念化到时间范围上。在用in表达时间时,它可以包含着某个时间点或持续一段时间,又可以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5)环境。In可以理解为是处在一种自然或非自然的背景之下。当环境被看作是三维或是简单的表面时,in就包含了一定的隐喻意义。比如:A) we went out in the rain.
  B) He was sitting alone in the darkness.
  四、结论
  通过从认知意象图式的角度来分析介词in的隐喻扩展,给我们提供了对介词的全新理解。以下发现:首先,介词in的空间概念常常用来概念化抽象事物,介词本身的原型性可以延伸到其他的非空间域或抽象域。其次,空间介词是所有语言中最为基本的,重要的物质经验联系。最后,本文从认知角度,利用意象图式的理论来分析介词的隐喻扩展,可以帮学生通过联想来记忆和更好的理解介词。
  References:
  [1]Jonson,M.(1987)Thebodyinthe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Lakoff,G and Turner.M.(1989)More Than Cool Reas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其他文献
【摘要】托马斯?哈代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德伯家的苔丝》诞生于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那时的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一方面,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冲击了基督教的真伪性,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里仍固守着传统的基督教的教条主义。《德伯家的苔丝》全篇都与宗教紧密相连,书中也大量出现仪式化(尤其是宗教仪式化)与神圣化的情节。本文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有关情节与隐喻,进一步阐述哈代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美学;
【摘要】从术语方面探讨民航文献中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实践证明,翻译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科技专业知识和语言修养才能做到:1.透彻理解;2.逻辑分析;3.简明表达。而翻译的技巧来源于实践和积累。  【关键词】民航英语;语言特点;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杨春妹(1994- ),女,汉族,河北人,硕士,中国民航大学,翻译硕士。  一、引言  民航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
【摘要】在新课改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了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及学校的发展,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英语作业问题尤为突出,怎样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这些一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系统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英语作业  【作者简介】王珠佳,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龙奔小学。  家庭作业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进一步的巩固而布置给学
【摘要】国内外反恐局势的紧张和大规模国际联演联训的开展对反恐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反恐战法国际会议双语平行语料库(Counter-Terrorism Tacti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arallel Corpus, CTTICPC)将2011年至2018年武警部队5次大型反恐国际会议语料进行整理加工,为军校反恐教学和基层反恐人才培养提供了最新的反恐战法理
【摘要】当前,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也实现了广泛应用。其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逐步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使教学由传统的抽象、古板的方式,向直观、多样化的方式转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初中英语;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陈容,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泸南中学。  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教学中进行使用,改善英语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轻松、活泼、丰富的英语学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主体,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本文通过对汉语和英语之间文化差异的对比,从环境、劳动、风俗及思维四个方面来突出语言的独特魅力,并阐述文化差异给英语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影响,以减少英语学习的障碍。  【关键词】汉语;英语;文化差异;英语学习  【作者简介】宋懿霏,衡水第一中学。  引言  语言的发展需要环境背景做基础,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明显,很容易将汉语
【摘要】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Input Hypothesis)是对我国外语教学界影响最为广泛的理论之一,其核心“可理解性输入理论”为探究我国多媒体英语教学与语言输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本文基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结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分析了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对基础教育阶段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着重阐释了输入假说理论和多媒体英语教学融合的积极
【摘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解决翻译中的问题,是西方语言学的最大的特点。在翻译中应用语言学知识方面,“语域理论”尤为突出。简单来说,语域就是指人们说话是为了什么。语域理论,是以韩礼德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学家,将社会与语言联系在一起的语言学理论,揭示了不同的情景下语言变化的总体原则。在翻译中,语域的恰当处理能够使译文锦上添花,更准确传达语言的情感与意图。  【关键词】语域理论;翻译实践;语场;语式;语旨  
【Abstract】Chinese quadrisyllabic phrases are indispensabl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It can be said that their existence is one distinct feature of Chinese. Without them the translated text can
【摘要】国内传统英语学科课程安排大多有早自习或早读,虽然时间很短,但如果对其精心安排,有效利用会对英语的学习、英语知识的巩固、运用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起到辅助作用。本文阐述了早自习的必要性,分析影响学生早自习的各种因素以及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发挥早自习的时效性。  【关键词】英语;早自习;时效性  【作者简介】杨晶,临夏县田家炳中学。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