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学习中汉语负迁移现象的思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bula_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我国大多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语言必修科目。然而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往往易受母语(汉语)思维模式及结构规则的影响,即语言迁移现象( language transfer)。有的迁移影响可以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正面促进作用;而有的却会起到反面阻碍作用。本文旨在探索迁移影响的表现形式,寻求改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完成英语习得,实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语言迁移;英语学习;汉语负迁移;启示
  1 迁移
  迁移(transfer)源于心理学范畴的一个拉丁语专业术语“transferre”,指学习者在新知识的习得过程中受到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以及思维模式等影响,将新旧知识通过同化、带入、借用等手段进行重组融合,是新旧知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认知加工过程。
  1.1 语言迁移现象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首次将“迁移”运用到语言学研究领域。1957年,他在 《跨文化语言学》 中明确提出了语言迁移理论,并进行了阐述说明,“People tend to transfer a language, cultural form or meaning and their distribution from their native language, so it is when one uses a foreign language, for example, when one speaks it or as in the activity of a foreign culture, and when one accepts a foreign language, for example, when one understands one’s native language and culture.”[1]经过多年的总结提炼,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得出了多种成果。其中,Odlin T.给语言迁移下的定义至今仍被认同引用,“Language transfer refers to the influence of previous learning on subsequent learning. It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cquired. ”[2] 此外,Lado也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即语言迁移现象是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障碍,而通過分析比较母语与目的语可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者易犯的错误和学习难点。[1]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Kellennan、Tran等开始将认知心理学引入了英汉二语习得领域,着重对学习者心理的研究,Ringbom、Palmberg也开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语言迁移现象,他们认为迁移受学习者对于语言间距离的理解的制约。另外,他们也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学习者越是认为本族语和目标语相似,就越愿意迁移本族语的词条。[3]
  1.2 汉语负迁移
  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便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政府对英语高考的新举措并非意味着英语学科淡出了高考舞台,而是表明社会对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多年来大规模英语教学产出的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事实上,大多学生尽管自小便开始接触英语并经过了长达十几年的系统语言学习,可在进入社会后仍不能进行有效的英语表达和运用。笔者基于多年来对英语学习的自身感悟,并结合观察他人情况总结发现——由于大多数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认知心理训练,因此在语言交流和情感表达时,往往易受汉语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反面影响,阻碍英语学习进程。根据Ellis(1986)调查发现,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英语时受母语干扰的错误占51%。[4]国内学者俞理明也在其研究成果(2004)中写道,“尽管中国大学生进行外语学习时仍然会犯一些不能用母语干扰来解释的错误,但能用母语干扰因素来解释的错误高达70%。”[3]由此可知,母语的负迁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干扰是不容小觑的。
  2 启示
  英语习得过程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学生的学习困扰,影响了其语言水平的提高,甚至会不时地引起交流障碍与误解。因此,关注研究该领域已经成为英汉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英汉二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索迁移影响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寻求改善途径,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英语习得,进行跨文化交际。
  2.1 发挥母语正向迁移作用,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从古至今,迁移现象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数见不鲜。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提出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宋代朱熹提出的“时习旧闻,而每有所新得”都充分说明了迁移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外语习得过程中,语言学习者往往把母语作为对比和参照对象,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的影响,产生迁移现象。不可否认,母语的迁移作用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多担任负面阻碍的角色,然而,对于其正向促进作用也不可忽视。Stern曾说:“让我们从早已熟知的关于母语的知识出发,从不可避免的迁移和干扰现象出发,把这些迁移和干扰的存在看作是外语学习的一种前提。”[5]由此可知,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必须正视母语的迁移作用,有意识地将母语和所习外语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两种语言的异同,提高理解和掌握所習语言的效率,最终建立新的语言体系。
  2.1.1 自我评估,有效准备
  诸多西方心理学者认为,一个人对知识的迁移效果不仅取决于外界的刺激,也不仅依赖于自己的主观努力,还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识结构、非认知因素等密切关联。[6]布鲁纳与奥苏伯尔均为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代表不同的教育主张,呈现两种教学模式的对垒。然而,在强调学生准备的观点上,他们却达到了高度一致。他们认为准备是任何一种意义学习赖于产生的前提,而这种准备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准备,还包括有认知和非认知方面心理发展的准备。因此,充分了解自身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应该利用考试、日常作业、课后知识总结等有效途径,从心理素质、知识积累和接收水平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合适的学习计划、方法和要求,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修改。   2.1.2 对比二语,总结异同
  英汉二语虽分属不同的两种语系,即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和汉藏语系,可在語法、词汇等多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相同的地方。通常来说,共同之处越多,产生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总结英汉二语的共同点,归纳表达规律,加快英语思维模式的形成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最终实现英汉思维和表达的自如切换。如在英语熟语学习时,对比汉语中的相应语句,从而加速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英语表达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对应中文熟语趁热打铁。
  2.2 遏制母语负向迁移影响
  众所周知,母语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产生的迁移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二语的相通重合固然可以提高语言的学习效率,然而面对英汉二语在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学习者往往倾向于原有知识体系,从而出现负迁移作用,干扰学习进程。
  2.2.1 重视词汇扩容
  词汇是语言习得的基础和核心,魏尔金斯(1992)曾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7]因此,合格的语言学习者须拥有大量词汇积累,且善于将其灵活使用、融会贯通,最终达到表达交流的目的。然而,扩大词汇量并不意味着机械地将单词孤立学习,一味地根据汉语意义理解英语词义。在学习英语词汇时,首先应采用联想记忆法,比较记忆一个单词的近义词、反义词、同根词等,同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通过例句或词组进行深入分析。其次,笔者认为单词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习得,单词的学习不能孤立进行,应挑选篇幅不长,生词适中的文章进行快速阅读,标注生词难词,并且通过联想、查词典等方法逐一解决。如此,当不断重复出现的高频词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习者词汇储存扩容亦在隐形中进行。此外,在词汇积累过程中,学习者须学以致用,在初步了解了一个词汇后,需通过造句灵活地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
  2.2.2 扩充阅读输入
  阅读是对英语书面综合能力的有效评估。因此,加大阅读训练,增加知识输入对减小汉语负迁移影响起着关键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重复面对相似的句式词语,接触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了解文章框架构建,在无意识间培养英语语感,逐渐形成英语思维模式。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应将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以精读构建基础,以泛读发散思维。同时选择内容新颖的英语报刊、杂志,积累背景知识,提高语言素养。
  2.2.3 加强听力训练
  判断英语学习者能力高低即判断其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综合水平。而在这四者中,“听”始终位列首位。据统计,人们在语言交际中45%的时间用于“听”,而“说”占30%,“读”占16%,“写”占9%。[8]因此,要想完成外语的有效习得,不仅要重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更须注重听说能力的训练。听是说的基础,因此听力训练是所有语言技能习得的基石。而有计划地进行听力练习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水平的必要途径。学习者应合理运用各类音视频资料,激活耳朵感应,同时将精听训练和泛听训练结合,除理解听力材料基本意思外,还可以积极模仿语音语调,进行大意复述等。
  2.2.4 增加语言实践,学用相融
  评价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实际是在评价对语言的使用能力。而语言使用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方法。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流,而口头交流更是其主要形式,是进行有效表达的主要渠道。英语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语言交流实践,克服对听说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培养语感,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最终实现英语使用由“有意”到“无意”的转变。此外,学习者结合听力训练,通过口头的语言应用实现语感的培养,增强构建和理解话语的能力,从而摆脱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可以通过朗读、背诵英语美文等方式打好基础,结合口译练习、参加英语角、找同伴模拟场景对话、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寻求真实的语言环境,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进行恰当的语言表达,实现语言的自然习得,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时运用,达到学用相融的境界,实现提高口语水平的最终目的。
  3 小结
  我国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时,由于语言知识的缺乏和思维模式的束缚,母语在英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迁移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语言学习者,应积极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探索了解负迁移现象存在的原因,改善学习方法,避免对二语进行机械的意思对应。同时,正确看待语言迁移现象,从分发挥正迁移的积极影响,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2]Odlin·T.,Language Transfer[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俞理明,語言迁移与二语习得一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Ellis.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5]Stern,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6]傅小平, 遵循迁移规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2(1).
  [7]武志芳,浅析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2).
  [8]赵文有,关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5).
其他文献
【摘要】:《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中含有评价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标准。本文以“突出的普遍价值”这一名词为切入点,分析“价值”、“突出”与“普遍”这三个词语的内涵,并以京杭大运河申遗为例,分析其在“运河类型遗产”下的“突出的普遍性价值”,以此说明一个特殊文化的价值可能是超越民族的,同时存在于民族的层次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项目建立人类普遍价值观,让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能够遵
期刊
【摘要】:长时间以来,希腊文化成为欧洲文化发展的源泉,希腊神话作为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希腊文化的伟大成就。在西方的文化历史中,甚至在全世界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文化本身的角度来看,它给现代英语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对英语文化中的语言、文学以及宗教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身为现代英语学习人员,我们应该在了解希腊文化的背景下,透析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希腊文化给现代英语文化带来的变革。  【关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和分析了国外语言研究(主要是英语语言学)在中国在过去90年里的发展,针对指出的主要学术热点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概述了这一时期理论研究的总趋势、主要成就、并提出问题与趋势。  【关键词】:90年代后;语言学研究;热点与走向  一、语言学研究发展概况  本文用来确认学术热点的几个重要指标是: (1)学术研究刊物数量和质量;(2)专家学者的数量和质量;(3)探究课题的专业度;(4)
期刊
【摘要】:2015年底中共全會发布二孩政策,中国迎来了全面二孩的新时代。未来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里中国人口出生率将会提高,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口的几何增长势必会带来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与不足。所以社会资源的合理投入和最优分配也就成了日益严峻的问题。本文在新政策背景下分析了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教育资源分配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就二胎政策实施之后中国的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最优投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港口的不断开发,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商务英语行业也逐渐兴起和壮大,具有不可取代也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动力。那么我们都知道,在商务英语的谈判过程中,不仅需要娴熟的商务技巧和商务原则,话语本身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传播媒介的作用,所以,我们就应该看中语言策略的重要性,发现语用之中的技巧所在,从而不断提升在因国际谈判
期刊
【摘要】:色彩构成是许多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虽是基础课,但是色彩构成在设计类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一环,它为后续众多专業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纵观目前高职院校的色彩勾陈那个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化、程式化,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等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针对此类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适于高职院校色彩构成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色彩构成;教学改革  伴随着中国国力的
期刊
【摘要】:杜威是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美国急需具备技工知识和职业准备人才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杜威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教育就是经验持续不断的改造。针对当时美国传统学校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与“教育的本质”。通过评析杜威主要教育思想,我国当前教育针对学生评价方面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尊重和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等,有利于未来回答“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新HSK各级语法大纲,找出新HSK三级要考察的特殊句型,并着重探究其句型在真题中呈现的具体知识点,给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議。  【关键词】:新HSK;三级;特殊句型;教学建议  汉语水平考试是检测学习者汉语能力的测试。新HSK三级对应的是汉语中级水平。本文探究的是新HSK对现代汉语语法中特殊句型的考察,并给出一定的教学建议。  一、各级新HSK语法大纲中的特殊句型对比  新HSK
期刊
【摘要】:中西文化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方面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对英语翻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英语翻译不仅要求对单词、词组做出正确的解释,还要对英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根据特定的文化语境和用语习惯清晰的表达英文的含义。本文就英语文化在翻译中的失落和不达展开研究,以引起人们对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重视。  【关键词】:英语文化;翻译;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特定的风俗文化,语言是文化表达的
期刊
法律主要是用以规范人的社会行为的,作为人的社会行为的规则,它必然要涉及到对人性的基本假定,同时法律又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发展、制定、实施都离不开人,这就决定了任何对法律的研究都必须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抓住法律的根本。  一 、中西方人性善恶观的内涵  (一)中方的人性善恶论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上,孟子是性善论的集大成者。在继承和发展孔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孔子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