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因何不愿质疑问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有质疑问难精神。“90后”学生往往很不喜欢质疑问难,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不愿意质疑和问难,本文以地理学科为例,从三大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质疑 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要想学好高中各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有质疑问难的精神,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地理学科。要想学得好,就必须有疑和问。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是每事问。”现在“90后”学生都不喜欢问,如何能学得好呢?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质疑问难呢?
  一、课堂与学科问题根深蒂固
  1.课堂太过无聊,毫无情趣可言。
  现在很多地理课堂上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提倡新课改已经很多年了,但很多教师墨守成规,还使用一灌到底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本就没有时间让学生思考,又何来质疑,当然也就不想再问难了。
  例如我认识的一位地理老教师,他人很好,但上课很霸道。在他的课上,学生不能讲话,就听他讲,一节课容量太大。一到他的课上,学生就很想睡觉,即使勉强支撑,精神也不是很好。课后学生从来没有问问题的,学生的成绩自然就不会很好。
  2.学科内容枯燥,毫无学习兴趣。
  高中课程一共有九门。高中地理学科划到了文科范畴,却比一般文科更重于理性,以说理为主。地理学科过于追求理性的东西,较为枯燥而乏味。
  比如地理学科鲁教版必修2中,第二单元第三节中是有关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这一节内容理论性非常强,尤其是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内容,出现了一些专业的术语:付租能力、背向发展、多核心等。每学到这里,很多学生的精神就会不济,这时需要停顿下来调节气氛才能教学下面的内容,更不用说学生质疑问难了。
  3.课堂生活脱节,缺乏生活基础。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地理课堂上密切联系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但实际上,不少地理课堂却并不注重联系生活,采用纯粹的讲授法,列举生活实际的例子很少,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比如鲁教版必修3中,第四单元第三节中有一个知识窗中是讲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内容。由于鲁教版书中没有专门讲产业转移内容,因而需要补充很多事例。对于淮安市来说,最好举的事例就是富士康由苏州搬迁来淮安,这是典型的产业转移内容,如果课上这样举例,就肯定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有老师举例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日本转移,这样的事例学生肯定不知道,也就没有了质疑问难的精神。
  4.分数高低无用,毫无负担意识。
  现在江苏的教育模式是“3 选修学科 学业水平测试”,但总分只算语数外,其他只起到辅助作用。很多学生都认为,不管是选修学科还是必修学科,都只看等级,只要达到等级就行了,在一个等级里,分数高与低又有多大影响呢?在我所在的楚州区中,三天的高考当中,语文、数学和英语考试中,基本没有学生提前交卷,但最后一天的选修考试科目中,很多学生都提前交卷了,学生说达到等级就行了,不用在那耗着。现在的学业水平测试以过级为主,获得A级能加分的比例已经渐渐少了。而B级和C级根本就没有区别,也就是89分和60分是一个档次,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哪里还能质疑和问难?
  二、教师与学生关系有待改善
  1.师生关系不融洽,毫无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师生双方没有理由相互不尊重。一些学生对教师的不礼貌行为,究其原因,常常是由教师造成的。受旧观念影响,教师往往唯我独尊,遇事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注意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凭主观印象办事,结果造成学生心里极为不满,甚至在背后议论教师,等等。这样学生怎么可能还会与老师一起探讨疑惑呢?
  2.疑问被教师否定,丧失问疑信心。
  其实很多学生在小的时候还是很喜欢问疑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不想问了。这其中虽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但也有教师很大的原因。在学生质疑问难时,教师应该大力鼓励,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教师却往往做不到。很多教师喜欢自行发挥,同时也注重自己在学生眼中的地位,尤其害怕课上有哪个学生突然提问,自己被难倒,下不了台,所以不是太乐意解答这类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心里也就清楚了,哪里还会再去质疑和问难呢?
  三、学生能力欠佳,亟待提高
  1.满足一知半解,毫无求全欲望。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讨论解决问题,那么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受知识、年龄限制,不少学生只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怕花时间,即使有时间也不想去质疑和问难。
  2.习惯被动接受,形成思维定势。
  虽然现在都提倡实行新课程标准,但学生已经进入高中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学生已经习惯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尤其在习题课上,学生都习惯被动接受现成答案,紧跟老师的思路去领悟问题,少有机会参与或独立解决某一问题,更别说质疑、问难了。
  3.知识欠缺衔接,无力知识迁移。
  其实每个学生心里都清楚,要真正把知识学好,一定要把知识间衔接好,而且要能实时进行知识迁移。学科知识衔接不上就会形成知识体系断层,掌握知识应该是衔接而全面的,而不是一个个断点。知识间衔接不好,学生考虑问题时不全面,解题思路也不清晰。正是因为知识间欠缺衔接,学生在使用时才无力进行知识迁移。但在做习题时,部分学生往往对知识的认识糊里糊涂,根本就不知道该用到哪些知识,学习变得非常吃力。学生对知识不能全面掌握,质疑问难也变得有心无力,不是他们不想做,只是做不了。
  4.成绩差胆子小,害怕他人取笑。
  有一些学生不喜欢质疑问难是因为有畏惧心理,对疑问害怕,怕提错在同学面前丢面子,“90后”的学生尤其重视面子,尤其重视在同学面前的面子,怕提问题引起其他同学的讥笑,什么事情都没有面子大。当然学生也怕问的问题太“弱智”给老师留下坏印象,不知道自己的问题问得有没有价值,心理自卑,所以宁愿不问也不想留下坏印象。还有学生喜欢平庸,有从众心理,我不问,总会有人问,我可以等等,所以他们都等着别人去问,即使自己不懂也不会去问。学生问都不想问了,还谈什么质疑和问难,脑中的疑惑总是得不到解答,日积月累,学生就形成了坏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学习。“90后”学生大都很聪明,但很多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
  
  参考文献:
  [1]王忠昌.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地理教育,2010,7-8.
  [2]张思哲.关于新型师生关系问题的探究.百度问库,2011,3.
其他文献
摘 要: 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以探秘的眼光去阅读学生,以惠人的行动去感化学生,以欣赏和爱去滋润学生,如此才能培养出值得骄傲的学生。  关键词: 班主任 育人艺术 阅读学生 感化学生 滋润学生    作为一名中学的教师,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我在这方园地里默默耕耘的几年里,深知每一碧绿的叶片都饱尝了春雨的滋润,每一灿烂的鲜花都浸透着园丁的心血,每一段坚实的骨节都得益于春风的催化,每一颗饱满
摘 要: 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充分调动了指导老师的积极性,毕业论文可最终转化为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的科研成果。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 科研课题 大学生毕业论文 现实意义    大学生毕业论文是培养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真实体现,是衡量办学水平和教学总体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本科教学水平评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随着《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的广泛实践,把阅读课堂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场”,把阅读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活动”,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师们的教学共识。新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活动是一种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潜心会文的心语交流,阅读者披文入境、入情,缘文释道、悟理,从
摘 要: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著名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作者运用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认为悲剧中存在两个马兰德夫人: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马兰德夫人,一个是幻象中的,丈夫去世后的马兰德夫人。两个马兰德夫人既认同又竞争。结果是现实中的马兰德夫人认同并接受了幻象中的自我,并开始了自我实现的过程。但是幻象终究是幻象,这个以丈夫去世为前提的主体建构过程,与现实相矛盾,马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散文名篇。全文仅455字,但内容博大,哲理精深,语言铿锵,不愧为千古绝唱。  一、超卓的立意  屈原愤世嫉俗而投汨罗江,可谓悲壮;陶潜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而退隐田园,可谓悠闲。然而,他们都将自己的有用之躯无端地废弃了。这于国何益,于民何利?可悲可叹之极。  一篇《岳阳楼记》,道出了范仲淹的伟大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思想,不仅启发了
摘 要: 就业竞争支配并扭曲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习目的。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对待应试教育?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务实求新。只要教学手段得法,学生就一定既能“应好试”,又能“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语文教学    现在,我国自上而下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竞争支配并扭曲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习目的。所以人们不敢大胆地实施素质教育,不敢大张旗鼓地去推行应
摘 要: 初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化学学科的启蒙教学,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抓手,通过一系列教学措施加以因势利导,在努力提升教学质效的同时,不断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乃至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化学 兴趣教学    兴趣是一个人在发展前进道路上的有效牵引力,是化解困境、克难求进、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和源源
摘 要: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愉快教学,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而彻底消除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营造和谐课堂。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愉快教学 和谐课堂 学习兴趣    愉快教学,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
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互动”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实现高效。然而在农村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环境、条件、课程资源、学生教师主观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互动式学习的推进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常常会见到两个极端:要么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互动”演变为教师的独角戏;要么吵吵闹闹,杂乱无章,繁华过后,一无所获。殊不知:“互动”也是需要经营的。  一、营造氛围,让“互动”扎根于灵动的土壤  1.亲
摘 要: 校园安全不仅关涉和谐校园的构建,而且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的安全事件频发,这不仅伤害了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而且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作者通过在WWF社会实践中对一些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自身的学生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现状和其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推进我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对策,以期为平安和谐校园的构建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