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新的历史教材简了内容、繁了备课,易了学生、难了老师,难就难在教学模式的转换和方法的更新。
一、新历史教师需要新思想
新历史教师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有一种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视野,从旧的模式化教学转向学生个性化教学,由传授式教学转向引导性教学,由注入式、填鸭式教学转向兴趣化教学,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有意注意,防止其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体、方法为媒体的“三体”教学新思想。
二、新历史教师需要新的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过分注意知识传统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模式进行教学。
1、讲解接受模式。主要过程为:复习讨论;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重点总结;练习反馈。其功效为: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历史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自学讨论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限于课堂内的历史教学,也可作为作业安排在课外。主要过程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思考;师生提问讨论、解决问题;重点检测反馈;教师总结。自学模式的功效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问题探究模式。主要过程为: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带有学习价值的、可研究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教师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目或网址,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学生运用相关资料和理论论证说明;教师讨论总结和反思探索,论证过程的经验和教训。探究模式的功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和历史创造思维能力。
4、情感教学模式。主要过程为:教师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课堂或实景中体验情景;学生在情景中体会历史内容,获得历史知识,表达情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基本要素。“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交流”:交流是指谈话和讨论,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意义建构”:指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结构(如性质、规律)及该事物的外部结构(即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核心。
三、新历史教师需要新观念
如果教师能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学生能在思维中学习,在学习中思维,那么学生必定能更有效地掌握课堂内外的知识,远胜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效果。就长远目标而言,教师不可能对学生未来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情都做出指导,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同时教师要努力创建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课堂上,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活动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被他人理解欣赏,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明天在社会的存在方式保持一致,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非常希望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做出真实的评价,并希望评价的结果,不仅仅是对学生以往学习的一种判断,而且应对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传统评价主体的单一性、评价方式的固定化和评价标准的唯一性,往往只能对学生学习做出“终结性评价”,想有效展示学生思维状况更需要进行“形成性评价”,即在传统的“教师评价”外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交互评价”,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四、新历史教师需要新思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水。”历史学习不能总是埋首于故纸堆中,必须不断吐故纳新。随着考古领域的新发现、历史思维的新变化,史学观点也会也现新的更替。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来,树立大文科观念,把小课堂和大社会结合起来。应引导了解一些最新时政动态,吸收与历史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最终实现在学习中的融会贯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更应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历史教学应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借鉴、想象、探索规律、大胆质疑、增加新视角、发现新问题、形成新见解。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这里必须强调,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应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五、新历史教师需要新的教法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以往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
如讲述明朝赋税制“一条鞭法”时,可采用纵横联系法。先纵向联系,让学生理出已经学过的古代赋税制度,如编户制度、租调制和两税法,分别指出各种制度实施的时间、内容和作用。再讲述“一条鞭法”的内容和作用,这样建构一个古代赋税制度的纵向知识网,并引导学生分析“一条鞭法”在古代赋税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以一条鞭法为标志的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然后再横向联系,“分析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土地高度集中;赋税繁杂;农民负担过重;政府财政匮乏;经济发展缓慢。这样把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联系起来,使学生更能全面地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又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资产阶级革命,对此你有何看法?”新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的热烈的讨论。
总之,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质疑——思疑——解颖”的探究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最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等,这一切构成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历史是生动的,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然而历史课却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没意思的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让人震惊。因此,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即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六、新历史教师需要新作业
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灵活性的历史作业将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展思维空间,延伸和发展课堂上已获得的能力和知识。
“什么样的作业会打动学生的心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受到体验性历史作业飞扬着生命的活力。体验性历史作业是通过教师巧妙合理地设计历史情境,把学生转化成那个时代的人,让学生带着情感展开想象、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体验和感悟那久已尘封的历史。例如:想象远古人类的生活——远古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一天。要求:1、自己查找资料;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身体特征、语言特点、使用火的情况、饮食状况、社会组织形态及婚姻形态等。2、请想象: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是一位古北京人(山顶洞人),你一天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在符合史实的前提下,大胆想象,写一篇小文章。体验性作业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份作业各有所长,各具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新历史教师需要新思想
新历史教师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有一种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视野,从旧的模式化教学转向学生个性化教学,由传授式教学转向引导性教学,由注入式、填鸭式教学转向兴趣化教学,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有意注意,防止其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体、方法为媒体的“三体”教学新思想。
二、新历史教师需要新的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过分注意知识传统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模式进行教学。
1、讲解接受模式。主要过程为:复习讨论;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重点总结;练习反馈。其功效为: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历史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自学讨论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限于课堂内的历史教学,也可作为作业安排在课外。主要过程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思考;师生提问讨论、解决问题;重点检测反馈;教师总结。自学模式的功效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问题探究模式。主要过程为: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带有学习价值的、可研究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教师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目或网址,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学生运用相关资料和理论论证说明;教师讨论总结和反思探索,论证过程的经验和教训。探究模式的功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和历史创造思维能力。
4、情感教学模式。主要过程为:教师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课堂或实景中体验情景;学生在情景中体会历史内容,获得历史知识,表达情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基本要素。“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交流”:交流是指谈话和讨论,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意义建构”:指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结构(如性质、规律)及该事物的外部结构(即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核心。
三、新历史教师需要新观念
如果教师能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学生能在思维中学习,在学习中思维,那么学生必定能更有效地掌握课堂内外的知识,远胜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效果。就长远目标而言,教师不可能对学生未来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情都做出指导,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同时教师要努力创建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课堂上,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活动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被他人理解欣赏,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明天在社会的存在方式保持一致,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非常希望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做出真实的评价,并希望评价的结果,不仅仅是对学生以往学习的一种判断,而且应对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传统评价主体的单一性、评价方式的固定化和评价标准的唯一性,往往只能对学生学习做出“终结性评价”,想有效展示学生思维状况更需要进行“形成性评价”,即在传统的“教师评价”外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交互评价”,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四、新历史教师需要新思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水。”历史学习不能总是埋首于故纸堆中,必须不断吐故纳新。随着考古领域的新发现、历史思维的新变化,史学观点也会也现新的更替。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来,树立大文科观念,把小课堂和大社会结合起来。应引导了解一些最新时政动态,吸收与历史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最终实现在学习中的融会贯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更应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历史教学应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借鉴、想象、探索规律、大胆质疑、增加新视角、发现新问题、形成新见解。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这里必须强调,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应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五、新历史教师需要新的教法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以往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
如讲述明朝赋税制“一条鞭法”时,可采用纵横联系法。先纵向联系,让学生理出已经学过的古代赋税制度,如编户制度、租调制和两税法,分别指出各种制度实施的时间、内容和作用。再讲述“一条鞭法”的内容和作用,这样建构一个古代赋税制度的纵向知识网,并引导学生分析“一条鞭法”在古代赋税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以一条鞭法为标志的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然后再横向联系,“分析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土地高度集中;赋税繁杂;农民负担过重;政府财政匮乏;经济发展缓慢。这样把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联系起来,使学生更能全面地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又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资产阶级革命,对此你有何看法?”新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的热烈的讨论。
总之,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质疑——思疑——解颖”的探究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最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等,这一切构成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历史是生动的,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然而历史课却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没意思的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让人震惊。因此,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即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六、新历史教师需要新作业
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灵活性的历史作业将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展思维空间,延伸和发展课堂上已获得的能力和知识。
“什么样的作业会打动学生的心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受到体验性历史作业飞扬着生命的活力。体验性历史作业是通过教师巧妙合理地设计历史情境,把学生转化成那个时代的人,让学生带着情感展开想象、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体验和感悟那久已尘封的历史。例如:想象远古人类的生活——远古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一天。要求:1、自己查找资料;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身体特征、语言特点、使用火的情况、饮食状况、社会组织形态及婚姻形态等。2、请想象: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是一位古北京人(山顶洞人),你一天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在符合史实的前提下,大胆想象,写一篇小文章。体验性作业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份作业各有所长,各具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