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档案室服务能力的提高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加强档案室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是档案室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提高档案室服务能力的办法,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加强档案室服务能力的肤浅认识。
  关键词:档案;提高;服务;建设;能力;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7-00-01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档案室服务工作更是档案室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本着“服务为先”战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服务制度体系,全面完善档案利用体系,为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提供便利服务。
  一、提高档案室服务能力建设的办法
  (一)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夯实档案服务能力建设基础
  档案资源建设是开发利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完整齐全、整理科学的档案资源,没有对档案资源进行严格管理、深入挖掘等基礎工作,档案服务利用工作就成了“无本之源”,成为“纸上谈兵”了。加强档案资源建设,首先加强制度建设,为档案资源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加强收集工作,进一步丰富档案资源;第三加强鉴定工作,确保档案资源价值;第四做好档案解密工作,保证档案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第五加强档案整理工作,保证档案资源利用便捷。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工作,拓展档案服务手段
  档案工作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工作对推进档案部门资源建设和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也是极其重要的。加强档案信息化工作,拓展档案服务手段,首先应做好传统纸质历史档案数字化工作。传统纸质历史档案多以案卷级整理方式进行整理,著录和编目也是只到案卷级,在实际查询利用时必须从案卷标题上加以判断是否可用,再进一步调阅案卷查询卷中文件。尽快实现纸质档案数字化,才能实现文件级检索、电子化利用。其次应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现代办公中已经不可或缺。在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时,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须进行不断优化,以加强系统的检索功能,提高查询效率;以强化系统解密功能,提供更多可利用档案资源。第三要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衔接工作,充分利用文件在进入办公自动化系统时原件扫描、登记相关要素、传阅流转印记等成果,将其直接加载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具体是将前期登记要素、传阅批示印记直接转化成档案著录标引项目,并使文件在两个系统间转化的同时完成归档相关步骤和工作,并可实现文件随办结、随归档、随利用。
  (三)严格利用程序,确保档案在利用过程中的安全
  要想确保档案在利用过程中的安全,更好地保护档案,以便可持续的提供利用,首先应确保档案在利用过程中的安全。建立完善的利用制度,明确利用范围、权限、方式、手续、时限等。在档案利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利用制度,针对档案密级和内容分权限审批、分密级管理,严格审批手续和利用程序,注意催还,确保档案利用安全;其次应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建立完备的系统安全保障规定和机制,加强系统各种硬件存放地的安全保卫设施、加强系统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增强分级管理和分级控制权限的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备份和日志管理、加强系统监控等方法,实现和保障电子档案系统的安全。
  (四)注重档案利用效果反馈,提高档案服务质量
  要注重利用效果的信息反馈和注意收集汇总,分析利用率、利用群、利用目的、利用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利用效率和利用效果。不断分析总结,提高利用效果,切实加强档案服务能力建设。首先在档案利用时督促利用者认真填写档案利用(借阅)登记表;其次定期对档案利用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利用规律、利用侧重点、重点利用部门、主要利用目的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利用时能快捷提供服务;第三要不定期调查利用效果。通过电话问询、归还档案时问询、发放利用效果反馈表、征集档案利用实例等方式,收集利用效果,并进行汇总分析;第四要定期召开座谈会,调查需求、利用效果和希望改进方向,更好地提高利用水平。
  (五)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加强档案服务能力
  要切实做好并提高档案室服务工作,提高档案工作者思想意识、自身素质和能力是提高档案室服务能力的关键。一是档案工作者要提高意识,实现自身观念和职能的转变,不断推动档案服务工作。工作中要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从“后台”到“前台”的转变,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要将主要精力放到对档案资源的管理上,不断推动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二是档案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促进档案服务工作。提高对档案资源综合管理的能力,不断整合开发档案资源,从而推动档案利用工作。注意自身档案专业知识的更新,注意与档案专业相关的延伸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汲取,在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趋势下,注重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档案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煤炭市场低迷、职工思想活跃、利益需求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怎样统一职工思想,使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经营、成本等方面的压力转变为职工群众同舟共济谋发展的动力,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形势、新常态,作为企业的一名政工人员,就如何做好新常态下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笔者粗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新常态;思想政治工作;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7-00-01  一、凝聚力量必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如何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
期刊
摘 要:党建工作绩效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管理学科,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紧密结合党建工作的特点及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工具。为此,我们针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对党建工作全面审视,确立了一个体系贯穿引领、四个维度统筹兼顾、三级测评体系监控绩效、三项机制全面推进的“1433”基本模式和运行框架。具体做法为:  关键词:绩效管理;科学化;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7-
期刊
苗族文化保护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行动计划;又需要根据所研究和制定的发展目标,采取行动,付诸实施,切切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苗族文化现实的状况和境遇,以城镇建设为契机,在认真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苗族文化保护行动计划。  一、苗族文化保护的理论基础和预期目标  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在当
期刊
摘 要: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真实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也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深入,用工形式的多元化,人事档案存在内容失真、材料不全等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人事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就必须采取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完善人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等措施,探索和研究人事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人
期刊
摘 要: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煤炭行业带来巨大影响。新常态下,煤炭企业,只有依靠持续不断的管理创新,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从经济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管理创新思路、管理创新原则和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常态;管理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7-00-02  一、经济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现状
期刊
摘 要: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煤炭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只有加强经营管控,深挖内部潜力,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这就需要有一批领军型、管理型、技术型、具备市场眼光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各类型人才,也只有加快建立一批质量高、数量足的人才队伍,才能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煤炭行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这也给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根据目前我国煤炭行業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为我国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常态”,企业也相应进入了转型發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常态”下的新形势、新任务,团组织作为引领、凝聚青年力量助推企业发展的平台,迫切需要解决强化组织建设、助推企业转型发展的这一新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创新思维开展好企业共青团工作,引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企业发展建设,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转型;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我国工会法总则中明确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十八大提出: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反映群众呼声,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要职责。现阶段下如何维护好职工群众利益,如何协调工会与企业之间关系,更好的发挥作用,就此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工会;维权;  文章编号:1674-352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