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日月短,壶里乾坤长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enal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魏晋风流,遗世高蹈,肆意酣畅,诗酒交融。同是饮酒之人,“饮坛北斗”刘伶与“嗜酒成性”的陶渊明却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饮酒之境。根据刘伶和陶渊明的酒诗比较,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士人心态——竹林七贤式的自我放纵和陶渊明式的闲适坦然。
  关键词:刘伶;陶渊明;酒诗
  酒诗,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从最古老的《诗三百》开始就有写酒的诗句,到后来的汉赋及魏晋南北朝诗词以及以后的唐诗宋词,直至元明清的诗词曲赋,处处香飘着酒的影子。
  在我看来: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
  魏晋时期是中国最动乱、最痛苦同时又是极解放、极自由、极富热情的时代。立足于竹林七贤中酒量、酒德、酒疯堪称一绝的“天下第一酒鬼”刘伶以及“性嗜酒”的五柳先生陶渊明的酒诗,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士人心态——竹林七贤式的自我麻醉和陶渊明式的闲适坦然。
  (一)愁肠纵饮,舒心淺斟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两者的酒诗不同在于陶式的崇尚自然的闲适和竹林七贤式的苦苦挣扎的矛盾。
  陶渊明的酒诗多是自然的乐趣。《饮酒》十四中:“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酒中带有哲理味道,喝起来悠闲、自得其乐。他在《孟府君传》言:“桓温常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之,明公但不得酒中趣耳,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日,渐进自然。”可见陶渊明常把酒趣与诗情融化入生活中,形成了一种与竹林七贤完全不同的酒中人生意境。
  陶渊明对于酒是喜爱的,可他并不是像刘伶那样要醉酒。即便是“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此处是作者自认为的已达“醉”的状态,然而接下来的“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的“醉”并非像刘伶一样的醉倒,醉到不醒人事,大睡三年。从其酒诗之中可以看出他时常保持着十分清醒的头脑。爱酒而不沉溺其中,这也是陶渊明酒诗的一个特色。
  而刘伶的酒诗却没有陶渊明的闲适和旷达。他无法放开自己的心襟,更多表现出一个酒徒倾向。他没有像陶渊明般把苦闷的心境完全化为自然、悠然和率直,而更多的是无尽的苦闷。
  因而他的酒诗内容便表现出一种无度的痛快,借酣饮做一些“违礼”的行为,表达对束缚人性的繁琐礼教的强烈不满。《晋书·刘伶传》记他“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如此贪杯,竟不顾家产有无,不以生死为念,而谓“死便埋我”,实际上是借醉酒以超脱荣辱和生死。刘伶貌虽丑陋,然而他土木形骸,任其自然,此乃重精神而不重形骸之表现。
  《酒德颂》中“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唯酒是务。”这个大人先生不仅与造化同体,而且把喝酒当做是生活的全部。面对世人显贵的攻击,大人先生毫不在意,依旧喝他的酒。杯酒不足以尽兴,端坐不足以尽意,索性“捧罂承糟”,“奋髯箕踞”,旁若无人地有滋有味地喝起来。这样一个狂放不羁的大人先生,实际上是刘伶的自况,在放诞无度的描写中,发泄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抗议。
  刘伶对酒诗中人物荒诞无度的描写,表现的是他们的人生态度过于执著而放不下。刘伶的诗和酒没有与其人生和谐地统一起来,诗是诗,酒是酒,生活是生活。而陶渊明的酒诗多是一种理性的愉悦,尽管也有苦闷但没有了执著,更多的是随和、平静,他把酒和诗都融在人生生活之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因而陶渊明的诗酒人生是一种境界,诗与酒,在陶渊明身上达到物我合一,这也正是与刘伶酒诗的区别之处。
  (二)刘伶之狂,陶潜之隐
  从诗歌的风格来看,刘伶的酒诗呈现出一种癫狂的状态,似乎是在大醉后的一种发泄与讽刺。而陶渊明的酒诗则全然不同,陶渊明的酒诗更多的是一种闲适,即便有迷茫,也是淡淡的,透着一种隐士的桃花源式的寄托。
  中国古代写诗来称颂酒德的文人很多。而刘伶写的《酒德颂》虽然篇章很短,但是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极大。
  全文仅224字,充分体现了刘伶之狂,而这种狂类似于老庄万物齐一的精神境界,所设计的“大人先生”则是一种具备这种理想境界的人格。追求一种肉体的快乐与感官的刺激,把醉酒当作达到精神混沌的手段,甚至于把它当作人生的一种价值目标。《酒德颂》里说,通过醉酒,可以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刘伶所说的这种状态,实际上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且也是一种肉体上的醉酒状态。
  一个嗜酒如命的狂士跃然眼前。在封建礼法的禁锢下,人的自由思考的权力被剥压,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遭扼杀,只有服从统治,安于现状。狂士却冲破传统,勇敢地肯定自我。魏晋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于封建礼教有强大的冲击作用,可以说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诗酒交融。狂士是愈饮愈痛,饮后狂放,而隐士则巧妙地借酒化解人生苦难,不得不说,酒可让人狂,亦可让人静,陶渊明则是将“三杯两盏淡酒”的韵味发展到极致,酒的醇香在诗的隐逸之美中弥漫。
  从陶渊明的饮酒诗中可以看出,酒贯穿了陶渊明的一生,不管出世还是入世都离不开酒,诗文中处处可见酒的影子,不管是饮酒后的心情还是心情舒畅时候的品酒,都把酒作为一种必需品,这种隐和酒诗的关系在陶渊明这里得到解释。
  其中《饮酒》第一首“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开头就阐述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衰败和荣华不会永留,正如寒来暑往,交替变化。面对朝代变换的政治局势,诗人宁可走隐居归耕之路,也决不趋炎附势追荣逐利,但是看到人民的疾苦后心中是十分痛苦的,他诗中用一个“欢”字表述自己的情绪,其实内心的苦楚全部蕴含在一杯酒中了,这种毫不做作夸张的抒发感情,情真意切。
  这种任真自得的人生态度很好的代表了中国古代隐士的特点,精神超越了形体,在一种理想的世界中得到慰藉,酒帮助诗人忘却现实,使心灵在自由的境界中邀游飞翔。通过酒诗进入自然,进而在自然中自斟自饮,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魏晋风骨,遗世高蹈,肆意酣畅,诗酒交融。刘伶与陶渊明,两者都嗜酒成性,然而从诗歌的风格与内容而言,两者的酒诗恰好反映出竹林七贤式自我麻醉和陶渊明式闲适坦然的截然不同。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选取了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代表作《高老头》进行细读和分析,主要从环境的真实、人物的真实、细节的真实、情节的真实四个方面来探讨巴尔扎克如何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以及从高老头的悲剧出发探讨高老头对女儿畸形父爱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巴尔扎克;《高老头》;现实主义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剧》的序幕,小说着重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主要讲述了两
期刊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义虎报恩”小说有三十多则,时间跨度从魏晋至清。唐代的“义虎报恩”小说上承魏晋,下启明清,其流变过程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变化、宗教伦理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等方面。  关键词:虎;义虎报恩;承上启下  唐代的“义虎报恩”小说,至今可见的有五则,分别见于唐戴孚《广异记·张鱼舟》、《广异记·虎恤人》,唐薛用弱《集异记·丁岩》、《集异记·李大可》以及唐韦绚《刘宾客
期刊
摘要:《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常被认为“共为表里”,以有经无传、传解释经、传补充经三个方式与《春秋》一同展开。而《左传》的文学性特征也就体现在其中,从叙事方式、细节描写、语言的虚构中可窥得一二。《左传》的文学性处理使得它成为一部故事性、教化性极佳的史书著作。  关键词:左传;文学性;叙事方式  《春秋》是鲁国的一部自隐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后人又续至十六年)共二百四十四年间的不完备而可信的编年史。《
期刊
摘要:太宰治常被讥诟为厌世、颓废和孤僻,实质上他是怜人、眷世的精神孤傲者。本文将从“架构缺口的孤孑空间”、“陷落异性和宗教的裂缝”以及“唤醒个体的精神傲性”三个层次阐述其本性。  关键词:太宰治;怜人;眷世;精神孤傲  太宰治用文字为自己堆砌起“私空间”,但鲜少有人看见他曾费尽气力,开辟两道缺口奢求外界能对其有所挽救。他最终作为一名孤傲者离人脱世,却从不改怜人眷世之初衷。  一.架构缺口的孤孑空间
期刊
摘要:本文以《商周彝器通考》、《西清金文真伪存佚表》等经典著作为例,分析归纳了近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容庚先生在青铜器辨伪研究领域的五个主要贡献:区分仿造与伪造的概念、探究介绍伪造工艺、对伪器进行分期、以著录表形式综理历代伪器、总结辨伪理论与方法。这些辨伪研究的成果对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容庚;青铜器辨伪;《商周彝器通考》  辨伪是青铜器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容庚先生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考古学家
期刊
摘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在好莱坞发行。它通过独特的风格反映了美国不为人知的监狱生活,着重表现人类在绝境下坚守尊严,永不放弃的精神。本文主要通过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情节,将故事情节与经典(旧)好莱坞的叙事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经典模式在此影片中的运用。  关键词:经典(旧)好莱坞;叙事模式;肖申克的救赎  作为好莱坞的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虽是一部传统的监狱题材电影,但其
期刊
摘要: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品《麦克白》一直被公认为其四大悲剧中最为阴暗的一部。剧中主要塑造了麦克白这一被权欲和野心吞噬而自我毁灭的悲剧英雄形象。麦克白本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但因为他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选择了谋杀国王篡位,从而使自己陷入了罪恶的深渊,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不归路。本文主要从麦克白自身因素以及外界因素分析麦克白的悲剧。  关键词麦克白 人性 权欲 诱惑 毁灭  一、背景:人性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布置他们写作文、记日记,学生们觉得无事可写、无从下笔,交上来的作文为数不少的同学以《优秀作文选》《小学生优秀作文》为友,照搬照抄,部分教师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淡化作文教学,满足于学生抄背优秀作文。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做了一定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
期刊
摘要:逸云是刘鹗在《老残游记》续中着力塑造的一个特殊的女性形象。本文将《老残游记》续中一至六回逸云的遭遇分为着相与无相两个时期,通过其在两时期中的表现与变化,深入分析逸云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老残游记》;逸云;着相;无相  在《老残游记》这本小说当中,刘鹗塑造了多个鲜明而独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但笔墨花费最多,形象勾勒得最为丰满的一位,便是斗姥宫的尼姑——逸云。斗姥宫虽是个尼姑庙,但它具有着非
期刊
摘要:关于《长恨歌》的主题讨论,学界历来存在争议。本文在客观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分析造成论争的争议点。主张摈弃单一主题的模式,从爱情说、讽喻说、感伤说三重主题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根据内在的层次性,从而消解主题间的矛盾性,这比一般的双重主题说等观点在同一平面中解说,显得更为合理。  关键词:《长恨歌》;三重主题;悲剧意蕴  一、引言  恩格斯有言:“作品的观点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长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