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对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对新知的建构,还能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教学特征
1、以学生为主体
任务及教学面向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必须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设计理念。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到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又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还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便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和理解。
2、以任务为主线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因此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任务来展开,那么如何设计任务便成为了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设计出的任务既要体现层次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也要体现一定的创新性,确保能够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触类旁通的过程中,发挥自身创造力。
3、以教师为主导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体,而是主导,这意味着教师要更多地去分析学生,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来全面性地为学生所服务,由“启”到“发”,调控整个教学过程。
二、高中信息技术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分析学情
分析学情是为了了解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水平和学习心理状态。学习新知的过程就是将新知同化到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当中,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学生对于新知的获取总是要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对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够利于在课堂中进行新知教学的安排,更有效地将其设计在任务之中,以供学生进行学习。
2、分析教学内容
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需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理出每一个单元以及每一课时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理清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再用三维教学目标来确定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程度,使具体的任务设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3、设计任务
对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物设计,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当地嵌入到任务当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对新知的学习。在设计任务时,教师需要遵循层次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要求,这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相关技能,还要培养其多方面意识和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任务驱动教学具体实施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在设计好任务后,要将任务抛给学生之前,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合适的情境,便于学生顺利地融入到情境当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创设情境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重要步骤,并且强调贴近学生所熟悉的真实生活,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接触、处理和应用多种经验,这比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和引导更加有效。根据实际学情来创设合适的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将完成任务的学习外驱动力转化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动力,从而带着问题去进行主动地学习,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例如,在“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与学校建校背景有关的PPT演示文稿来让学生感受这种信息表现形式,在观看完PPT后使学生对自己学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接着,教师就可以拿当下的热门时事作为导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的素材信息,并进行筛选。在经过PTT内容安排设计、输入文字内容、插入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环节后,最后进行对文字图像自定义动画的设定,进行组内评价讨论,修改上交作品即宣告任务完成。
2、接受任务,进行分析
教师抛出任务后,不要急于对任务进行解释,而是要先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进行自主分析。对于一个任务下面可能还会有几个小任务,这些小任务中都会存在部分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解决,所以教师只需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去分析一个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可。学生在出现困惑时,教师再予以援手,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解决该问题的线索,不要直接去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大胆地寻找解决办法。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是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因此有必要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不同的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竞争,这种外驱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到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在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组内相互讨论、提出意见,组内成员还可以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信息技术课堂上大多都有网络连接,这也更加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程进行监督,避免学生偏离教学方向。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观察到各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最后做出适当的点评和总结,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疑问予以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完整的任务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學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已经得到了广泛验证,在这些实践中也证明了任务驱动法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加有效,且更有利促进对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民彬.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及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9(27):118-119.
[2] 徐大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与实验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61-62.
项目编号: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课题,课题名称:高一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立项编号:L192316001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对新知的建构,还能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教学特征
1、以学生为主体
任务及教学面向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必须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设计理念。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到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又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还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便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和理解。
2、以任务为主线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因此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任务来展开,那么如何设计任务便成为了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设计出的任务既要体现层次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也要体现一定的创新性,确保能够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触类旁通的过程中,发挥自身创造力。
3、以教师为主导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体,而是主导,这意味着教师要更多地去分析学生,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来全面性地为学生所服务,由“启”到“发”,调控整个教学过程。
二、高中信息技术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分析学情
分析学情是为了了解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水平和学习心理状态。学习新知的过程就是将新知同化到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当中,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学生对于新知的获取总是要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对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够利于在课堂中进行新知教学的安排,更有效地将其设计在任务之中,以供学生进行学习。
2、分析教学内容
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需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理出每一个单元以及每一课时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理清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再用三维教学目标来确定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程度,使具体的任务设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3、设计任务
对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物设计,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当地嵌入到任务当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对新知的学习。在设计任务时,教师需要遵循层次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要求,这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相关技能,还要培养其多方面意识和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任务驱动教学具体实施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在设计好任务后,要将任务抛给学生之前,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合适的情境,便于学生顺利地融入到情境当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创设情境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重要步骤,并且强调贴近学生所熟悉的真实生活,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接触、处理和应用多种经验,这比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和引导更加有效。根据实际学情来创设合适的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将完成任务的学习外驱动力转化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动力,从而带着问题去进行主动地学习,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例如,在“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与学校建校背景有关的PPT演示文稿来让学生感受这种信息表现形式,在观看完PPT后使学生对自己学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接着,教师就可以拿当下的热门时事作为导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的素材信息,并进行筛选。在经过PTT内容安排设计、输入文字内容、插入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环节后,最后进行对文字图像自定义动画的设定,进行组内评价讨论,修改上交作品即宣告任务完成。
2、接受任务,进行分析
教师抛出任务后,不要急于对任务进行解释,而是要先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进行自主分析。对于一个任务下面可能还会有几个小任务,这些小任务中都会存在部分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解决,所以教师只需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去分析一个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可。学生在出现困惑时,教师再予以援手,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解决该问题的线索,不要直接去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大胆地寻找解决办法。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是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因此有必要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不同的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竞争,这种外驱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到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在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组内相互讨论、提出意见,组内成员还可以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信息技术课堂上大多都有网络连接,这也更加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程进行监督,避免学生偏离教学方向。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观察到各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最后做出适当的点评和总结,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疑问予以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完整的任务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學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已经得到了广泛验证,在这些实践中也证明了任务驱动法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加有效,且更有利促进对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民彬.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及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9(27):118-119.
[2] 徐大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与实验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61-62.
项目编号: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课题,课题名称:高一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立项编号:L1923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