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42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作为首要目标。地图作为学习地理的一门工具,掌握了有关地图的阅读方法,对学习地理有很大的帮助。利用地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地图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也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在地理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地图,让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其次引导学生阅读图名,明确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然后辨别图例,懂得地图中的各种符号、颜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最后,将书本文字论述的知识一一落实在图上,做到图文结合。上课时要尽量要求学生先不要看课本上的文字,先看课本上的图,要求他们带着这以下两个问题学习:从这幅地图中你可以提取什么地理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这样尽量把主要的观点从地图上得出,他们如能通过读图总结出结论,就有学习的成就感,对地理也就感兴趣了,这样,也就能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例如,为认识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在阅读“中国降水分布图”时,可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得出结论。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名,明确阅读主题。其次,引导学生阅读图例、注记,理解图例、注记之后,通过从图中读出的年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了解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变化幅度;观察每一条等降水量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和延伸方向,对其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各条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都是东北—西南走向,东部地区更为明显。各条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大小也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这说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受海陆分布和季风的影响显著,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及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通过读图、析图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我国降水空间状况及其规律的理解,建立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的空间概念,而且在阅读地图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和记忆地图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能熟悉读图步骤,掌握读图技能,养成读图、析图、用图的习惯,形成地图思维。同时,在读图、析图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的乐趣,激发了学生阅读地图的积极性。
  二、加强图文互换和图图转换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的加强图文互换和图图转换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灵活地、全面地掌握知识,达到图与文、图与图之间的融会贯通。有时候文字的表述过于累赘,用图形来表示会清晰很多。有时候图的表达不够详细,要文字的补充说明。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就必修要进行图图转换。但是,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学生则是习惯文字的表达方式,不习惯利用图来表达地理现象,更不用说在这两者之间转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训练学生的图文和图图转换能力。方法如下:
  1.文转图: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地理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直观化和形象化,教师授课时可将教材中抽象的文字叙述转换成简明形象的图表。
  2.图转图:对教材中复杂的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简化处理,只突出其主要内容,重新绘制成新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识图和记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新颖又比较抽象的图形,可以换个角度去观察,将其转化为熟悉和直观的图,化难为易。
  三、加强画图能力的培养
  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很发达,但是一些传统的地理技能是不可缺少的,现在很多学生或者说老师都很缺的一种能力就是画图能力,其实在画图的时候就是知识再现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例如:在讲到冷锋和暖锋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两种锋的认识和理解,我在最后的时候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冷锋和暖锋的简单示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绘图对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的综合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再如,在讲述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文字描述画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这样的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地理事物生动直观的勾画,加深认识,印记牢固,便于掌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态描述表达能力,发挥绘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意识;活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注意力欠佳、初学地理感觉枯燥无味的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开发智力,效果更好。
  总之,地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应用和反复练习。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将地图教学始终贯穿于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一高)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不仅起着传递反馈信息、检测教学效果的作用,还能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其创新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们应该更加重视提问的教学功能,进而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总结,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呢?本文对职高数学课堂提问的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一、职高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听课、调研,我发现职高数学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
语文美育是指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发掘语文课程中的审美因素,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期待,“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力”。  语文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特点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美育在新课程理念下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当他们的心灵对于多种思想、形象以及他们所看到的、感到的和想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在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
摘 要: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普遍重视,作用也日益凸显。数学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能采取榜样示范、情感感染、耐心疏导、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又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数学课堂教学,这是主渠道。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
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其中既包括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也包括遵循艺术的一般审美性原则进行的审美教育活动,还包括体现教师个性而独具特色的艺术创造。由此可见,创造性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于是,很多教师都想尽一切办法寻求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并以此让学生受益。而我们的学生(中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水平的占多数,要让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应尽量以直观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他们。简笔
对于新入学的初一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尽快顺利地适应初中生活,步入正轨。就中小学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编写来说,两者出现了较大的断代,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在心理和学习状态都会出现极大地不适应。学生从小学简单记忆、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过渡到中学理解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模式仅有短短几周的时间。因此作为初中起始年级的教师,梳理中小学知识体系,寻找联系,引导学生寻找适合初中知识特点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就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在汉语教学中如何体现进行阐述,同时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汉语教学的现状,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具体特点及作者教学工作实践,提出自己的
篮球运动是一项技术综合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一场篮球比赛中,跳投技术运用得多少对比赛的胜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跳投技术中的急停技术是最重要的核心技术。篮球比赛中阵地战的时间较多,急停跳投在阵地战中既能外围远投又可以强攻内线,做到了内外结合,增强进攻点促使对方防守区扩大,创造进攻机会。此外,急停跳投还可以在中距离掩护情况下结合传切等基础配合使用。  一、篮球急停跳投动作的特点分析  1.突然性强  急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了语文教师面前。培养创新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的焦点,语文课堂教学任重道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许多途径,殊途同归,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个角度入手。  关键词:创新能力;语文教学;思维激活    语文课程蕴涵
以“激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为论点,阐述了要想让课堂“活”起来,教师要广闻博览,不断吸取时代“活水”.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