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的护理,在我手中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n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讲者|李  勍
  |推荐单位|北京护理学会
  洗手是我们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您大概每天会洗几次手?8次还是10次?请您猜一猜,作为医护人员,我每天要清洁多少次双手?
  在短短30秒的日常工作中,护士就清洁了两次双手,第一次使用的是免冲洗手消毒液,喷在手上,搓揉,待干就OK了。第二次使用的是肥皂液和流动水。而他这样频繁清洁双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将手上沾染的病菌传递给其他的患者。因为这些病菌可能是具有高致病性、强传染性的细菌或病毒,肉眼看不到,只有在培养基上才能显现出特有的颜色和形态。而如果医务人员没有及时清洁双手,我们的手就可能成为病菌传播的途径,导致患者全身或局部组织发生感染。而致病菌可能再次通过我们的双手,传播给更多无辜的患者,从而导致住院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住院日延长,医疗成本也大幅提高,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为了避免使我们的手成为病菌传播的载体,通过手卫生保持手部清洁是医务人员每日工作中的基本要素。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是预防交叉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区别于大家日常生活中的洗手,医务人员清洁双手的时候需严格按照6个步骤,以确保清洁手部的每个死角。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还推荐我们在接触患者前后的5个时机严格执行手卫生,以避免交叉感染。按照这样的标准,医务人员平均每7分钟就需手卫生一次!一个班次需要手卫生近百次。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频繁的手卫生使得我们的手部皮肤干燥,失去了光泽,甚至布满裂口。除了手部皮肤损害,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WHO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平均仅为39%,我所在研究团队基线调查的结果也与之持平。
  如何才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呢?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坚守手卫生信念,并且付之于行动呢?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开启了循证探索,将其他众多研究者的高质量的研究结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所遵循的循证护理路径主要包括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和证据生成4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证据综合,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和严格的质量评价后,研究小组综合数百篇中文和英文文献,总结出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最佳证据,主要包括了系统变革、专题培训、监测与反馈等7大类证据。
  为了帮助繁忙的医务人员接受新证据、新理念,有那么一點点动心想要实践,我们参考创建患者安全文化的步骤,尝试营造手卫生文化。组织并实施了手卫生专题查房,在查房的过程中,重演了所有未执行手卫生的场景,帮助大家将手卫生植入日常工作流程中。我和小伙伴们在床旁护理患者时也会相互监督,时刻提醒。每个季度,手卫生依从性排名最高的那名医务人员将会得到奖励。
  同时,我们还在科室内部举办了系列的手卫生专题宣传活动,促使大家将心动变为实际的行动。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仅是培训和教育,而是借鉴WHO手卫生推广活动方案所进行的实践变革。我们设计了系列活动的logo——每位医护的手印,用手印签署了手卫生承诺书。活动的口号是“洁净的护理才是安全的护理”,并且将口号和最佳证据植入学术活动和团队建设活动中,密室逃脱的主题都选择了埃博拉病毒。通过试用不同品牌的手卫生产品,医生和护士投票选择出了最适用于手部皮肤的洗手液和能够方便临床工作的自动感应手消毒设施。为了提高大家对于细菌传播的警惕性,我们还应用了让细菌可视化的方法,在手上涂抹荧光粉,以检验手卫生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循证实践,我所在病区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已显著提高,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例数较前一年也明显下降。
  也许您会有疑问,简单的洗手,有必要投入这么多精力吗?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小清洁有着大功效。每年的5月5日是WHO设定的世界手卫生日,经过10年的推广,手卫生每年都会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而随着180多个国家的参与,医疗系统对于手卫生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在手卫生日的年度报告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可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从而守护了患者的诊疗安全。
  对于我个人而言,是清洁的护理拯救了我的孩子。我女儿在出生后两个小时由于重度的胎粪吸入被送进了监护室,我甚至还没来得及抱抱她,她就要独自面对生命的挑战。作为一名在临床工作13年的ICU护士,我深知她小小的身体上插满的管路,将大大增加感染的风险,而一旦感染,我可能会永远失去她。是每位医务人员用他们清洁的双手挽救了我的孩子,让我有机会看着她成长,有机会听到她对我说“妈妈我爱你”。因此,为了帮助每位患者重返家人的怀抱,有机会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我承诺,始终保持手部清洁,为患者提供最安全的护理。
  最后,我将用今年世界手卫生日的主题曲结束我的演讲。我们的双手可以改变一切;保障护理安全,给生命一次机会;清洁的护理在我手中,由我做起!
其他文献
|演讲者|刘 华  |推荐单位|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我是一名结构工程师,说起结构工程师,我想大家应该不是很陌生,我们为每座建筑设计支撑它站立的骨骼,这个城市的背后,也有我们结构工程师的一份努力。  我猜当大家看到图1时,都会看向这里的高楼大厦,这是城市的地标,代表了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也是每个结构工程师梦寐以求的挑战和舞台。然而,当我和我的团队看到这里时,总会习惯性地向角落看去。在这里,你会发现许
期刊
从地面行走到低空飞行,从仰望苍穹到火箭升空,  从登上月球到飞跃行星,人类不断向上探索,  于是,便有了“空天科技”。  空天科技即航空航天科技,是航空科技与航天科技的总称。  航空是大气层内的飞行活动,航天是穿越大气层的飞行活动。空天空间本无物理界線,航空科技和航天科技息息相通。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大幅扩展和活动节奏的日益加快,空天一体成为发展大势,航空、航天科技加速融合。从20世纪末,空天科技已
期刊
|演讲者|刘 芳  |推荐单位|北京测绘学会  众所周知,地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根据2018年的最新数据,目前,北京已经建成地铁22条,共计391个站。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按照地铁站服务半径750m计算,四环以内,基本实现了地铁站点的全覆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轨道上的城市!  但是,不知道大家在出行的时候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呢?地铁跟你要去的商场或者办公楼紧挨着
期刊
|演讲者|薛 海  |推荐单位|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那年我还不满10岁,如果问我对当时那一届奥运会还有什么印象,那就是开幕式上的一幕。享誉全球的拳王阿里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火炬。但电视里的他,双手在剧烈地抖动,脸上却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  1998年,我已经开始关注NBA,飞人乔丹正在追逐他的第二个三连冠伟业。我却记住了他在总决赛中的对手,犹他爵士队。他们强悍,毫
期刊
|演讲者|刘 博  |推荐单位|北京神经科学学会  演讲开始之前想和大家分享一首诗。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  只身打马过草原  我读过很多描写草原的诗,读完后大多让人心胸开阔,但是,这首《九月》不一样。记得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我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草原之境,苍凉的风从我的面颊一掠
期刊
嫦娥五号发射入轨,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在轨分离、平稳落月、钻表取样、月面起飞、交接对接及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阶段。各环节顺利进行,离不开航天科研人员的科技保障。  测量雷达“紧盯”火箭飞行。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带着焰尾拔地而起的几分钟内,两部固定式脉冲测量雷达快速采集着火箭的飞行信息,做好安全控制。从点火的那一刻开始,探测雷达像两双“鹰眼”,紧盯火箭飞行。为发射场指控中心实
期刊
“2021中国信通院ICT+ 深度观察报告会” 数字经济分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中国5 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年)》。白皮书预计,2020年5 G 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8109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1897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2 . 1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7606亿元。  未来2到3年5G 将步入发展关键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韦柳融表示
期刊
提到农业,你首先想到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耕种吗?还是农民伯伯挂满汗水的脸庞呢?还是家里吃的大白菜呢?其实,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农业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智能温室、生物防控、生物技术等等在农业中被广泛应用,打造了智慧农业新模式。  2019年11月12日,北京农学会创新簇系列活动——第21届雷力平衡农业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农业专家齐聚,诠释了何谓平衡以及世界农业发展新动能。  专家齐聚平衡农业
期刊
|演讲者|卢 旖  |推荐单位|北京土地学会  我来北京工作之前在英国留学,我很喜欢伦敦这座城市,它让人感到亲切。回到北京,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看着宽阔无比的马路,我时常感到困惑,为何北京的街道总缺了那么一点儿人情味?在街道上的逗留不是丰富愉快的体验,而是枯燥、乏味,周边不是窗明几净的商店、精致多彩的花园广场,而是冰冷的栅栏、不近人情的绿篱和杂乱无章的停车场。  街道的风景不是慢悠悠的散步、两三成群
期刊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刀耕火种”,远古时期,人类进行农业生产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又叫“迁移农业”或是“打游击农业”。农民将地面的树木、干草等用火焚烧后,利用草木灰作为肥料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种植。当这片地的肥力减退、越来越贫瘠后,就换一片新的土地进行耕种,一般一年就要换一次,农民也随着土地的改变而迁移。  这种耕作方式非常原始,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但土壤中的养分不断被消耗、越种越贫瘠的现象却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