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启智 构建品德与社会活力课堂的探索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引入崭新教学理念,智慧处理教学实际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品德与社会活力课堂。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对教材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以激活学生学习热情;对教学突进展开多元优化,以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对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升级,以促进学生心智成长。
  一、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最为密切的关联,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从学生生活基础实际出发,找准学生学习思维启动点,尽快实现教材文本和学生生本的思维对接,形成重要的课堂教学成长力。小学生思想活跃,但稳定性不足,教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学情调查,根据学生心理实际展开课程资源整合和优化,以提升教材学习的匹配性。教材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多种研讨,调整教材顺序和设计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取舍。这些都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校本课程资源也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要有校本课程资源意识,对校本课程资源展开合理整合,精选适合度更高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为高效的学习环境。每一个地区都可能发生一些社会性事件,这些焦点热点问题往往是重要教材资源内容。教师要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资源整合行动,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时,教师还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更为直观的展示,唤醒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产生亲近感、真实感,这样也能够提升校本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教学《诚信是金》一课时,笔者讲述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前天,我让周宁同学放学后到办公室门外等我,我要给他布置一个特别任务。可我却把这事给忘记了,放学很久了,我还在办公室忙东忙西。这时,有一位老师发现有个学生还在‘罚站’,就询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才忽然想起,周宁还在门外站着。我急忙叫过周宁,对他道歉。大家评价一下,老师的行为算不算不讲诚信呢?”学生开始了热议。最后笔者针对学生意见给出自己的评价:老师主观上没有失信,但行为客观上却是失信了。不管是不是故意,这样的行为都应该算是不够诚信。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有代入感。同时通过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了“诚信”的内涵,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二、多元优化教学途径,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基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殊性,教师要注意优化教学引导方式,尽量减少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多给学生实际思考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教法运用时,生动讲述、故事引导、案例列举、课堂演绎等都属于教学引导方式优化活动。此外,教师不妨增加媒体展示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动画、文字信息,以声、光、电形式冲击学生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以更丰富的感知触动。
  另一方面,新课改大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特别是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所有课程应用频率最高的教法。但若无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小组讨论一番,那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会导致合作学习效率降低,学生应付现象严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多重改进,并根据教学实践需要展开精心选择,以提升课堂应用效果。
  在学习《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相关内容时,笔者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大讨论活动。笔者先让每位同学都写一份“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在小组内宣读,交流自己对竞选班干部的看法。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在班级内发表他们的“竞选宣言”,最后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活动开始后,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小组组长负责成员评选,推选出小组代表;小组代表参与班级竞选时,教师作为主持,对竞选活动展开统一调度;教师组织学生评委,依据赋分标准,评选出班级最佳“竞选者”。整个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学生参与秩序良好。这样的竞选活动,给每位学生都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其实现了心理历练,更升级了合作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品质。
  三、巧妙设置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心智成长
  进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加大课程实践活动的参与力度。小学生对实践活动有特殊热忱,教师要注意抓住这个心理,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科学设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学习认识。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不同实践活动的形式,教师要有敏锐洞察力,及时发现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将社会现实情境展示到课堂中来,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对相关实践活动展开主动探索。而在活动形式设计时,也要充分关注学生年龄认知特点,配置适合度更高的活动内容,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思想成长规律。学生品德成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螺旋式上升,是学生品德成长的基本形式。而且学生学习认知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个班级,学生学力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悟性等因素都存在差距,其学习效果自然也表现出较大差距。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在教学活动设计时,给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要。
  根据上述思路,在进行《我是参与者》课教学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征集班级管理“金点子”的活动。笔者先是进行课前发动,让学生观察班级有哪些管理漏洞,出现了哪些异常情况,思考应该利用怎样的方法解决最为有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金点子”展示活动。学生踊跃参与。有学生说:“我最近发现,下课后很多同学都在那吃零食,教室内卫生状况下降。因为老师和班干部都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导致情况越来越严重。”他给出的“金点子”是:组织一支监督小组,不良行为一经发现,立刻给予公开曝光,并责令行为人做一天值日。笔者发动学生对这个“金点子”进行评价,大多数学生都持赞同态度。这个征询班级管理“金点子”的活动,符合学生学习诉求和学力基础,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得学习感知效果显著,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心智成长。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与学生有密切关联,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利用巧妙设计,切准学生学习脉搏,启动学生学习智慧,以激活整个品德与社会课堂。以智启智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意识,教师利用巧妙的艺术性设计,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自然能够赢得课堂教学主动权,课堂教学也会更加有效,品德與社会课堂也能充满活力,焕发生机。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城县罗坊中心小学责任编辑:庄严黄晓夏)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知识图谱共现可视化的模式,通过统整类属课堂互动的1392篇有关期刊文献发现:从1996年至今的20多年内,课堂互动一直是热门主题;通过优量期刊和个人、优创机构以及类属核心关键词形成的聚类得出,前沿研讨优量及高被引量文献的研讨核心点主要集中在课堂互动、课堂教学、英语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策略;根据数据可视化的进展与趋势,从优创经验转化、有效课堂互动、多视域研究的必要性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中这句话,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借着“语用”的东风,各种形式的随文练笔,在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层出不穷,但多数处于机械式的重复练习,高耗低效。那么该如何促进练笔效益的提升,优化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呢?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教学为例,
期刊
为攻克教困难、写不易的写作教学痼疾,我们秉持教学是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沟通的教学观,经过十年探索,构建了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小学写作教学序列与模式——《这样教写作不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由三大教学模式群构成三个学段写作教学序列,其下模式凡十三种。第一学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模式群有五种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居其一。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写话内容为“猫和老鼠”,其情境是老鼠看见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的“关于写作教学”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还是习作教学的“根”。因此,阅读教学中,在让学生懂得文本“写什么,说什么”问题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破译文本“怎么说,怎么写”的表达“编码”,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读写结合,获取习作表达方法
期刊
演绎和归纳是科学研究中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两种逻辑思维方法。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知识推导出个别结论的过程。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这两种推理方法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常用方式,各有所长,互相依存,本無优劣之分。但当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投射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那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效果也迥异。本文着重从用这两种思维方式进行的《半截蜡烛》课堂教学案例的比较中,
期刊
习作教学乃小学语文教学之“半壁江山”,可提起习作,学生个个唉声叹气,叫苦不迭——不好写也不愿意写;教师则认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好教也不乐意教。尤其单元习作成为教师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缘于无从下手,无法操作。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巧引妙导,使得习作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一道精神美餐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借范本引路,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生个个充满童心、
期刊
课程改革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良好的师生交流为桥梁,以生活情境为基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贴近生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各方面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高,对生活的兴趣亦逐渐增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
期刊
在小学数学中,“数感”一词经常被提及。数感是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然而,数感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思考,数感是不是自身对数的感觉,能敏感地领会“数”所表示的意义或内涵,数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靠的是体验和感受。  俞正强老师提出,数感是所有可表达和不可表达的总和,它是鲜活的,是持续生长、不断丰满的。一个好的老师,数学学习的指导过程就可以描述为对学生已有数感的依赖与使之渐次丰满的过程。
期刊
习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国民要热爱传统文化,要有文化自信,這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鞭策,值得反思。落实小学阶段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源。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从小进行学习和发扬,文化自信谈何而来?人教版语文课本在五、六年级安排了几篇短小、有趣的文言文,这样编排不仅适应了学生认识螺旋上升的需求,也为七年级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
期刊
【版块一】  (师自我介绍,出示台湾的照片)  师:有很多鲜艳的花。最美的是哪一朵花?  生:第……呵……第三幅。  师:请你深情款款地看着我,你说第三幅,是我最美,是吧!台湾有许多美景,但台湾最美的是人!丽云老师很喜欢读我们的古诗文,看到美景,我马上想到这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可是最近台湾好喜欢下雨,不知道为什么,我就立刻想到这首诗。一起读前两句。  生:空山新雨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