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mann肾炎致病原受体相关蛋白羧基端多肽表达的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中,用PCR方法扩增了受体相关蛋白基因第633~957碱基cDNA片段。将编码成熟分子量为44×103受体相关蛋白和羧基端108氨基酸多肽的c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内,限制性图谱分析测定了插入子的方向并用DNA序列分析加以证实。带有质粒pGEX-R93(包含完全RAP cDNA 957碱基)的重组菌过度表达了分子量为65×103融合蛋白,其含量占总蛋白的39.4%。带有质粒pGEX-R35(包含RAP cDNA 324碱基)表达了40×103的融合蛋白,蛋白含量32.2%。通过谷胱甘肽亲和层析柱,从细菌溶解物中纯化了融合蛋白,每升培养物能纯化到10~20mg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证明抗R93和抗R35两种抗血清特异性结合到大鼠肾皮质微绒毛提取物中的40×103的带。间接免疫荧光显示抗R93和抗R35两种抗体标记肾近曲小管刷状缘抗原。文中对表达的受体相关蛋白的意义和其抗原性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期刊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首次对我国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质粒上的特异DNA片段cbhE'和cbbE'基因进行扩增,目的序列分别为258bp和1485bp。实验结果显示,在我国分离的8株Q热立克次体株中,3株出现了258bp阳性扩增带,5株有1485bp扩增带;两对引物只扩增Q热立克次体的DNA。研究证明,我国分离的Q热立克次体株也分别带有QpHI和QpRS型质粒,存在急、慢性分离株之分,但分离株所含质
期刊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成功构建HBV Pre S2单链抗体基因基础上,引入EcoR Ⅰ和Sal Ⅰ酶切位点,克隆到原核高效表达质粒pBV 220中,筛选到2个重组克隆,经转染大肠杆菌DH5α,42℃热敏诱导5~6小时后,超声裂解细菌产物在包被有Pre S2抗原的阻断ELISA中,有明显的阻断亲本3B9单抗对Pre S2抗原的亲和活性,在SDS-PAGE中,分子量2.8×104处显示一条表达产物带,表
期刊
通过研究LFA-1/ICAM-1单抗对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了LFA-1/ICAM-1分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所起的共刺激作用。结果表明,单独应用LFA-1α链单抗(M17/4.4.11.9)或ICAM-1单抗(YN1/1.7.4)均不能引起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但在加入Con 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初8小时内加入LFA-1单抗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n A
国内首次采用合成肽抗原筛查高危人群血液中的庚型肝炎病毒C(GBV-C)抗体。单采浆站供血者GBV-C抗体阳性率为0.44%(11/2500);非甲-戊型肝炎患者GBV-C抗体阳性率为6.67%(2/30)。抗体阳性血清再用RT-PCR法检测GBV-C RNA。部分扩增产物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其核苷酸序列与Simons等报道的GBV-C序列同源性为89.09%至92.48%。该研究提示,GBV-C
利用国外引进的重组质粒获得纯化基因片段,分别以随机引物法和PCR法制备地高辛素标记的HBV DNA探针和HDV cDNA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石蜡包埋的肝组织切片HBV DNA和HDV RNA。49例感染肝组织分为两组:丁肝组23例;单纯乙肝组26例。HBV DNA的检出率丁肝组(78.26%)与乙肝组(76.92%)无统计学差异;而HDV RNA的检出率丁肝组(60.87%)明显高于乙肝组(1
期刊
本文报道建立肺炎链球菌的PCR定性及定量诊断方法。并用其它几种呼吸道感染常见菌作对照,检测下限为20fg,相当于9个细菌基因组DNA。对30例临床痰标本检测出7例阳性,而普通痰培养无一例阳性。PCR扩增产物的定量测定结果显示,直接定量法简单快速,但在起始模板浓度低时,扩增产物量与模板浓度的线性关系不明显。在竞争定量法中,得出y=-0.54+0.165x函数关系式,此方法较为精确,但繁杂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