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报告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gdf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心内膜炎较为少见,且由于细菌性心内膜炎作为败血症的一部分,临床医师多将注意集中在败血症及其他合并症上,如脑膜炎、肺炎、骨髓炎等,往往不能早期诊断,疗程不足,导致病情反复,继而出现心力衰竭、瓣膜病变,预后不良。我们报道新生儿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由于在起病早期即经过抗感染治疗,使得患儿症状体征不典型,造成了早期诊断的困难;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出生后9天,因吃奶、反应差半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孕37周+5,因“产程发动”于当地医院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体重2kg。孕母孕2月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口服药物治疗3月。入院时体检:体温:38.4℃,心率:162次/分,呼吸:60次/分,体重:1.93kg,足月小样儿外貌,营养差,反应差,间断呻吟,呼吸急促,可见吸气三凹征,唇周未见紫绀,前囟平坦,张力不高,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充血,颈无抵抗,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糙,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脐轮红肿,脐部可见渗血,肝右锁骨中线上肋缘下1.0cm,质软,边界清,脾左肋缘下未及。四肢无硬肿,四肢肌张力低,原始反射弱。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脐炎、小于胎龄儿。入院后第2天,患儿时有烦躁,心率明显增快,行床边心电图见:1.窦性心动过速 2.右房大?3.异常Q波(高侧壁)4.ST-T改变。2013年1月16日床边心脏彩超见:各瓣膜回声增强并团状回声附着,左心房内稍强回声附着,二、三尖瓣中量返流,全心扩大;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经头孢派酮舒巴坦、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1周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08 x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36.6 %;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复查心脏彩超:2013年1月29日复查心脏彩超见: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及二尖瓣瓣尖回声增强(图1)。2013年2月5日复查心脏彩超示:心脏瓣膜及腱索局部点状回声增强(图2)。抗感染疗程22天,患儿好转,自动出院。院外随访半年,疾病未复发。
  2 讨论
  新生儿心内膜炎是指在新生儿期发生的,由一种和多种病原体感染心内膜,瓣膜或瓣膜相关结构所致的炎性反应;基本病理改变是心瓣膜、心内膜以及大血管内膜疣状赘生物,同时可累及到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据文献报道,本病发病率不高,但随着新生儿急救中心的建立,各种侵入性操作技术的开展,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新生儿期逐渐增多[1]。由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及病毒等引起的心内膜炎,统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新生儿心内膜炎多数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引起,但由于近年来NCIU侵入性操作增多,条件致病菌亦相应增多。
  本病的发病机制有如下三方面发病机制[2]:(1)缺氧、酸中毒或导管尖端引起的损伤均可使瓣膜内皮遭受损害,使内皮下胶原暴露于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因而粘附于胶原,构成原发性血小板栓,一旦病原菌侵入机体形成菌血症时,即附着于这些无菌性栓子导致心内膜炎(2)可溶性凝血因子的全身性活化,可在瓣膜上形成血小板—纤维蛋白栓,继而因细菌的植入而形成心内膜炎。这种消耗性凝血病在患有败血症、低血压、缺氧与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均可见到。(3)只要有菌血症存在,无需通过无菌性栓子的发生,细菌即能在瓣膜小叶上形成微小脓肿。
  新生儿心内膜炎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表现为急性感染症状,早期表现为体温不升,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皮肤苍白,皮肤出血点等;部分患儿可有全身各器官受累征象,部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可出现心脏杂音。对于考虑到新生儿心内膜炎可能的住院患儿,诊断的核心基于两方面,其一是血培养检查结果;其二是超声心动图。对于血培养检查,鉴于其阳性率不高;可采用少量多次采血的方法,在入院时立即在两个静脉采二份血标本,分别做有氧及厌氧培养,以后每6小时在使用抗生素连续采血5-6次,每次采血量不少于3.5ml,这样可以为诊断提供更高的阳性率;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非创伤性,且对本病有特异性的检查手段,超声心动图可检出直径在2mm以上的赘生物。
  对于新生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仍主要是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但治疗上应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治疗前必须行血培养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2)一旦考虑到本病可能性大,需尽早使用抗生素,而不必等待血培养检查结果;甚至在血培养结果阴性,而超声心动图有阳性表现者,也需要继续运用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3) 足量应用抗生素,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联合用药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副作用;(4) 疗程要足够,至少4周;(5) 首次治疗必须静脉给药。回顾本病例报告中的患儿的诊治经过,因早期在外院已行抗感染治疗,使得多次血培养检查无阳性表现;但在早期及时完善了超声心动图检查,使感染性心内膜及早得到发现,让该患儿得到了及时有效地抗感染治疗,避免了并发症,改善了预后。值得引起广大新生儿科医师的重视。
  參考文献:
  [1] 徐华.新生儿心内膜炎,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0,01.
  [2] 黄达枢,陈越.新生儿细菌性心内膜炎[J].浙江医学,1985,
其他文献
空泡蝶鞍综合征是因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是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比较罕见,我科共诊断4例空泡蝶鞍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疾患,否认外伤史,否认脑部手术史。年龄33~54岁,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  1.2临床表现  病例1:女,42岁,双眼视物下降四月伴头痛,
期刊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因“腹部不适伴左肩不适6 h”于2013年7月6日入院。患者此次发病无胸闷、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不伴头晕、心悸等症状,为进一步观察病情于当日收入消化内科。入院后经询问病史及复习病例,此患者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多发性脑梗死等疾病。患者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近段时间血糖控制平稳。消化内科给予服用胃粘膜保护药物,腹部不适症状缓解不明显,鉴于患者高
期刊
【摘 要】通过对37例宫颈癌的临床分析,总结宫颈癌的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便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  【关键词】宫颈癌;临床;分析  宫颈癌是非常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1]。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占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2]。全世界每年的新发病例约46万,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和生命[3]。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两年期间共收治37例宫颈患者,现
期刊
例1:患者女,56岁,诊断为慢性精神分裂症。体检及各项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绝经已5年,3年来与丈夫分床睡。给予洛沙平34mg/d。1周后增至68mg/d(總量238mg)患者对异性表现出强烈兴趣,喜欢抓摸异性性器官。第15天时,洛沙平增至102mg/d(总量714mg),上述症状更加明显,并喜欢用与性有关的语言及在异性面前脱裤子挑逗异性,自述有一种快感。换用喹硫平治疗2周后,上述症状渐消失。当问
期刊
【摘 要】蛇咬伤患者起病突然,发病迅速,来势凶猛,对突如其来的伤害,患者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常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慌情绪.通过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对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进行分类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整体护理的需要。  【关键词】蛇咬伤;沟通 ;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蛇咬伤后,蛇毒在人体内迅速扩散,短期内可危及生命。采取各种有效的抢救措施,确保在第一时间控制住蛇毒的
期刊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农民。因“咳嗽咯痰1月,CT发现右下肺囊性占位2天”于2012年2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月,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痰为黄色脓性痰,量多。在院外个体诊所疑诊“感冒”,并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有所好转,痰转为白色,量仍多。入院前3天患者摄X线光片显示右下肺肿块影。入院前2天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下肺囊性占位。患者以往体健,否认石棉接触史。入院查体:神清,生命体征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重症肺结核病人由于病情的需要,需长期静脉使用药物。由于病情及血管的因素,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带来了困难。静脉留置针的推广应用不仅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而且可较好的保护患者血管,减轻病人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病例58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13例。单纯重症肺结核28例,合并肺心病及呼衰18
期刊
【摘 要】患者男性47岁。因右胫腓骨骨折入院,入院后五天在全麻下行右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术后第一天给予鹿瓜多肽注射液16mg+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静脉滴注。输注3分钟约20ml时,患者突然出现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3小时后患者症状缓解。  【关键词】鹿瓜多肽;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患者刘成彬,男,47岁,以“外伤后右小腿疼痛,功能障碍4h”为主诉
期刊
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婚前人工流产及性传播疾病的增多,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在逐渐上升。输卵管炎症时,炎性渗出物使输卵管增粗、粘连。瘢痕的形成又引起管壁僵硬、狭窄堵塞,使精子与卵子无法结合而不能受孕。2009年5月~2012年5月,我在临床运用中采用活血逐瘀方内服外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原发
期刊
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及时掌握我市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石嘴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安排了2012年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经过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完成了2012年手足口病监测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 全市疫情概况  2012年1月1日零时-12月31日24时,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大武口区共报告手足口病373例,报告发病率为130.12/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250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