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起点精心预设让数学学习真正的发生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而精心预设则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我们的教学到底从哪里开始,该如何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精准预设,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下面就以“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为例谈谈我在实践中的认识和感悟.
  一、遭遇教学尴尬,寻找学习起点
  【教学片段】
  出示主题图: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购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一共有多少根?
  教師还没来得及问完问题,学生们就们迫不及待嚷嚷道:我知道!我知道!一共60根玉米!太简单了,我早就会了.看着孩子的回答,教师追问:怎么算的?学生们抢着回答:二三得六,后面添一个零.有一个零就添一个零,有两个就添两个……
  学生频频争语,以炫耀自己的不学而会,课堂一时陷入嘈杂混乱.而此时教师尴尬无语,是佯装没有听见学生的发言?还是简单敷衍一下,继续原来的预案?置身这样的课堂场景中,如何才能既尊重学生,又能让数学学习真正的发生.
  【教学反思】
  反思上述教学片段,为什么课堂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产生教学内耗,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学生的已有知识估计不足.教师预案中学生是一张白纸地走进教室,起点是都不会计算20×3,然后通过摆小棒操作按部就班的学会怎么计算.由于教师疏于学生真实起点的分析,课堂出现问题也就理所当然了.
  【追问】“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在哪?
  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并不是单纯的“一无所有”地走进课堂,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现实生活经验,都影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我们应打破“零起点”的教学惯性思维.其次要分析学生的困惑是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碰到的困惑,教师要及早发现,研究对策,优化教学设计.最后还要了解学生还想知道什么,提升什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真实起点,找准最近发展区,准确定位,精准预设,做到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真正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数学课堂真实而生动的进行.
  通过前测、访谈,本节课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为:
  1.绝大部分学生已能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基本掌握算法.
  2.基于算法背后的算理学生不明白,并且对于算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3.在运用口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口算的思维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简单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运用学习起点,调整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找准了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之后,及时调准教学预设,关注原有知识经验的转化,更好的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实现知识经验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重视已知,于无疑处追问.
  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其说“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一节新授课,不如说是表内乘法后的一节乘法计算延伸课.
  预设:课件出示读书节三年级奖品采购清单:铅笔:一盒20支3盒,笔记本:一本8元40本,星星:一盒800个2盒.
  教师: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列出乘法算式.会计算吗?没学过为什么都会了?【评析:这样的追问,逼着学生去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深入思考两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继续提问:你们都会了那这节课我们干什么呢?
  结合学生回答,提出本节课的目标:1.充分交流每个同学是怎么计算的.2.我们不仅要知道怎么算的,还得知道这样算的道理.【评析:针对学生的不学而会,明确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同时蕴含着算法和算理的有效整合.】
  (二)聚焦未知,向困惑处追溯
  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真正发生的地方,是暴露学生思维的场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从算理的直观理解到算法形成的过程,是具体形象逐步抽象的过程.基于学生已基本了解算法但不明算理的学习起点,我将本节课的新授过程首先设为基于算法追寻算理,然后再明晰算理优化算法.
  学生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预设:(1)20 20 20=60.(2)2乘3等于6,3乘0等于0,所以就是60.(3)2乘3等于6,再在末尾添0.
  第一种把乘法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来计算,大家能够理解.第二种用3分别去乘20的每一位上的数,是我们后面要学习的笔算乘法的方法.着重讨论第三种明明是2乘3等于6,为什么在末尾添0就可以了?这样算的道理在哪?在学生对算理似懂非懂,表达不清时出示“每盒两捆,有三捆铅笔”的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图中你能看出2×3的意义吗?2其实是什么?2捆就是2个十,2个十乘3等于6个十就是60.谁能完整说一说?谁还会说?同桌说一说.在理解20×3的算理后,学生自主讨论交流8×40,200×8的算理.
  【评析:本节课的一个关键点是“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算法,但对算理却“道不清,说不明!”此时恰到好处地引入情境图,借助形象的支架,从“2—2捆—2个十”顺理成章地疏通了“算理、算法”间的关系.让孩子从原有的知识认知迁移到合理科学的算理理解,这就是孩子思维的提升与进步】
  (三)沟通算理,在总结中提升
  借助直观情境图,对算理从直观到抽象的表达,学生理解并逐步熟练这种抽象表达的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不论是整十数乘一位数,还是整百数乘一位数,它们的算理都是一致的.但理解算理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让算理内化,举一反三,形成算法.
  (四)重组练习,与对比中感悟
  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想想做做”中的口算练习对学生已然不存在挑战,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对原有练习进行重组、改编、提升.
  总而言之,教学就是一门艺术,真实而有效的课堂是面对学生真正的学习起点,最大限度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真正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把课堂教学灵活延伸,才能使课堂真正彰显生命的活力,让数学学习真正的发生.
其他文献
一、“目标教学法”解读  笔者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阐述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理念的指导下,以“目标教学法”教学模式为依托,以“平面直角坐标系(1)”为案例,从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说明如何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定位的目标教学法为导向,以师生活动的构建为基本形态,以达标测试为
【摘要】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数学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 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连接延伸的,从横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从而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  【关键词】 建构主义;数学课程标准;旧知识;新知识  建构主义
【摘要】在新课程的教学标准下,对课堂的教学质量加以重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进而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创新自身教学的观念和模式,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推导和探讨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促进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反比例函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经常忽视从
1.台体体积公式的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台体及其体积公式的内容做了删减,在新人教版数学必修2中也仅列出台体的体积公式,并未对其由来和证明过程做介绍.然而,台体体积公式所隐藏的数学价值却不能被一个简单的式子给遮盖住.克莱因在《古今数学思想》一书中用这样一句话来展示它的魅力:“埃及几何里最了不起的一个法则就是计算截棱锥体的体积公式!”可见,若是在讲授台体体积公
【摘要】授课时,教师会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几乎做到了“密不透风”,但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认知过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教学过程;认知过程  又上了一节“认图形”(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新课以后,总感觉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特别是在钉子板上围和在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还有一定的困难.我不禁反思起来:凭借多
【摘要】问题情境是指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通过特定的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本文阐述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几种方式,并对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几种方式  (一)创设悬念式问题
【摘要】中职数学课堂上的“催眠治疗法”需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运用教师的积极德育和积极言语,让学生减轻或消除学数学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等情况.用“话疗”的方法让学生走近数学、解决数学问题、自我学习数学.  【关键词】催眠疗法;积极;言语  催眠疗法是在建立良好信任医患关系基础上,利用人的受暗示性,通过言语暗示引导进入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心理抗拒降低,对治疗师的言语指示产生巨大的
【摘要】 课堂教学在学生自学微课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问题进行搜集,然后就学生反馈的难点、疑点问题,再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植树问题  作为一个新事物,笔者在教学中大胆结合运用微课直观、高效,给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本文结合笔者在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中对微课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并以此谈谈自己在尝试微课教学中的收获与感想.  一、课中使用—
【摘要】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抽象性、严密性、规律性是其主要特性.根据新课改的教学宗旨,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科学指导.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利用科学优质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高考冲刺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思路  高中生心理和生理都趋近于成熟,对事物能够做出系统的判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式.因此,他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道高考试的研究,探讨并归类了解決此类难度比较大的高考试题的多种解法,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了知一解一类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量大;归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