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虽经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但收效甚微,阅读教学质量仍然很差。走进新课程,在实践中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逐步革新教学方式,是历史赋予教师的艰巨使命。面对种种新生的思想和种种呐喊的声音,我们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静思考,不固步自封,认真学习他人有益经验。本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曾有过思考,与同仁共勉。
一、创设氛围,精心引导开场
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开场是教师吸引学生的关键,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试想每堂课之始,学生听到的是富于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课堂效果和质量也自然随之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开场白至关重要。
开场白的方式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拿“欲擒故纵”来说,此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较普遍。教师一上课就“错误”百出,让学生一头雾水,并且问学生是不是这样,等学生纷纷清醒过来,才知晓是教师故意而为之,然后一一帮学生指正。不过这时,课堂氛围已经活跃起来了,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导,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荔枝蜜》就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吃过荔枝蜜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荔枝蜜的说明文。”学生马上就站起来反驳:“不是说明文,不是介绍荔枝蜜的!”老师可以趁机接问道:“那它是什么体裁?又是写什么的呢?让我们一起看课文。”这样,学生势必急着打开书,寻找要回答的内容,从而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深刻感悟,开启智慧之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感悟在阅读中的地位,这无疑是尊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并为阅读教学指引了方向。那么,感悟应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很长一段时间,阅读教学中我套用别人的老路,特别是经典课文总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点几个学生概括一下文章的主题思想,再让学生个人读、齐读一下课文或段落,接下来提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最后自己简单做个总结,一课就上完了。课后找学生了解,学生说毫无收获。这样的上课学生基本无感悟可谈。那么,该如何来“感悟”一篇美文呢?
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读《西游记》,很多学生可能会对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心驰神往,而对猪八戒只看到他好吃懒做又爱占便宜的一面,往往忽视了他忠厚善良的性格。孙悟空惩恶扬善的行为让人敬佩,猪八戒的诚实同样令人肃然起敬。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以及人物进行思考、探究、质疑,这样才能将阅读的真实感悟引向纵深。
诵读是感悟的最主要方式,但除了读,还有听、说、写等多种方式。诵读得好的,当堂给予表扬,诵读得不合要求的,就让他们反复诵读,诵读到合要求为止。通过听别人朗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这样必然会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感悟也包括对语言训练分析,适当的语言训练分析,有益于对文本感悟的深入。机械程式化的训练必须要彻底废止,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语言训练是不应当废止的。有效的感悟,离不开语言训练。
三、形式多样,注重课堂效果
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面对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或不敢及时做出应有的反应,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无法做出恰当的评价,更不用说什么点拨引导了。教师除了参考书上的几句话,自己对文本没有一点见解,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理解进行恰当评价,只晓得一味肯定,实际上是由于教师没有自己的个性解读作为基础。阅读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的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比应试教育高得多的要求。如果不能苦练内功,就会暴露出更多更重的问题,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上要形式多样,力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要注重文本的阅读,文本即通常所说的“课文”,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文本。推翻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某些教师心中已形成共识。但怎样确定文本的合适地位呢?我曾经听过许多公开课,通常是这样来上课的: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有关文本的阅读教学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拓展阅读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模仿写作发散思维训练上。文本解读虽然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任务,但阅读教学总是以一定的文本作为载体展开教学的。把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次要位置,随心所欲安排教学内容和过程,这是在向语文教学的另一个误区靠拢,是非常危险的。在读的基础上,要精讲精练。在课堂当中,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把握课堂重点、难点。如《陋室铭》中,“德馨”二字是“文眼”。
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永远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课题。我们所作的研究只是教学过程当中一个小小的开始,更多的探索要求我们一直为之去锲而不舍地追寻。总之,要不断改进方法,积极提升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质量。◆(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河埠中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一、创设氛围,精心引导开场
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开场是教师吸引学生的关键,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试想每堂课之始,学生听到的是富于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课堂效果和质量也自然随之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开场白至关重要。
开场白的方式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拿“欲擒故纵”来说,此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较普遍。教师一上课就“错误”百出,让学生一头雾水,并且问学生是不是这样,等学生纷纷清醒过来,才知晓是教师故意而为之,然后一一帮学生指正。不过这时,课堂氛围已经活跃起来了,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导,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荔枝蜜》就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吃过荔枝蜜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荔枝蜜的说明文。”学生马上就站起来反驳:“不是说明文,不是介绍荔枝蜜的!”老师可以趁机接问道:“那它是什么体裁?又是写什么的呢?让我们一起看课文。”这样,学生势必急着打开书,寻找要回答的内容,从而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深刻感悟,开启智慧之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感悟在阅读中的地位,这无疑是尊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并为阅读教学指引了方向。那么,感悟应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很长一段时间,阅读教学中我套用别人的老路,特别是经典课文总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点几个学生概括一下文章的主题思想,再让学生个人读、齐读一下课文或段落,接下来提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最后自己简单做个总结,一课就上完了。课后找学生了解,学生说毫无收获。这样的上课学生基本无感悟可谈。那么,该如何来“感悟”一篇美文呢?
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读《西游记》,很多学生可能会对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心驰神往,而对猪八戒只看到他好吃懒做又爱占便宜的一面,往往忽视了他忠厚善良的性格。孙悟空惩恶扬善的行为让人敬佩,猪八戒的诚实同样令人肃然起敬。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以及人物进行思考、探究、质疑,这样才能将阅读的真实感悟引向纵深。
诵读是感悟的最主要方式,但除了读,还有听、说、写等多种方式。诵读得好的,当堂给予表扬,诵读得不合要求的,就让他们反复诵读,诵读到合要求为止。通过听别人朗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这样必然会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感悟也包括对语言训练分析,适当的语言训练分析,有益于对文本感悟的深入。机械程式化的训练必须要彻底废止,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语言训练是不应当废止的。有效的感悟,离不开语言训练。
三、形式多样,注重课堂效果
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面对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或不敢及时做出应有的反应,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无法做出恰当的评价,更不用说什么点拨引导了。教师除了参考书上的几句话,自己对文本没有一点见解,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理解进行恰当评价,只晓得一味肯定,实际上是由于教师没有自己的个性解读作为基础。阅读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的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比应试教育高得多的要求。如果不能苦练内功,就会暴露出更多更重的问题,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上要形式多样,力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要注重文本的阅读,文本即通常所说的“课文”,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文本。推翻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某些教师心中已形成共识。但怎样确定文本的合适地位呢?我曾经听过许多公开课,通常是这样来上课的: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有关文本的阅读教学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拓展阅读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模仿写作发散思维训练上。文本解读虽然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任务,但阅读教学总是以一定的文本作为载体展开教学的。把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次要位置,随心所欲安排教学内容和过程,这是在向语文教学的另一个误区靠拢,是非常危险的。在读的基础上,要精讲精练。在课堂当中,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把握课堂重点、难点。如《陋室铭》中,“德馨”二字是“文眼”。
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永远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课题。我们所作的研究只是教学过程当中一个小小的开始,更多的探索要求我们一直为之去锲而不舍地追寻。总之,要不断改进方法,积极提升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质量。◆(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河埠中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