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都说,在神仙湾躺着就是奉献,呆住就是成绩。
从新藏线的零公里处出发,大约100公里之后,就几乎不见人烟。剩余500多公里的行程中,只有蓝天、白雪、黄土这三种单调的色彩伴随着我们,直至目的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驻兵点、海拔5380米的哨卡——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神仙湾边防哨卡。
我看到了久违的绿色!几十名战士涌了过来,他们一个个步伐矫健,浑身充满了活力,身上的迷彩服绿得那么迷人!要知道,这里可是公认的“生命禁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5%,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8至零下23摄氏度,终年冰封雪裹。然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宁,半个世纪来,一茬茬的边防官兵常年驻扎在喀喇昆仑山口,用青春和生命守防,成为离太阳最近的一抹绿色。
高寒缺氧的神仙湾
神仙湾不容易上去。即使在天气非常好的情况下,都得花上整整两天的时间,驱车600多公里才能到达,沿途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翻越荒无人烟的山岭,海拔平均在3000米以上,其中还有若干的“冰达坂”。
神仙湾不容易呆住。恶劣的高原环境就像只吃人不用牙的老虎,不断蚕食着官兵们的健康。据测定,在神仙湾正常行走,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跑步消耗的能量。常年在神仙湾守防的官兵,95%以上患头发脱落、指甲凹陷、心室肥大、高血压等高原疾病,婚后子女患生理缺陷、智力障碍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就有20多人。
在连队饭堂前,我们看到了一个“吃饭比赛光荣榜”。由于高寒缺氧,官兵普遍食欲大降,根本就不想吃饭,于是就举行吃饭比赛:一碗及格,两碗良好,三碗优秀,一个馒头顶一碗饭。吃了吐,吐了再吃。团长柳林说得实在:“在神仙湾,我们有两件事必须要做好,一个是吃好饭,一个是练好兵站好岗。别人吃饭是为了生存,而我们连队的官兵吃饭是为了练好兵站好岗,是因为责任和奉献。”
神仙湾哨卡有多个固定巡逻点位于海拔5700米以上,因为道路崎岖,长年冰封雪裹,天气变化无常,执勤途中随时都可能遇到险情。战士熊涛回忆起去年冬天的历险记忆犹新:一天,连长马春林带队到海拔5900多米的喀喇昆仑山口巡逻,大雪漫天飞舞,他们手拉着手,沿着雪梁一步一喘、三步一停地艰难前行。突然,走在最后的熊涛一个趔趄跌进了4米多深的深雪坑中。马连长让大家把外罩脱下来接成两条绳子,一头系在自己身上,一头让战士们拉住,毅然跳进雪坑。十多分钟后,已经崴了脚的熊涛才被救了上来,半天才恢复了神志。
在离神仙湾不远的地方,有一方小小的坟茔。那是神仙湾哨卡第一任教导员沈鹏生的墓。他在哨卡守防时,因高原缺氧患上脑瘤。弥留之际,他向组织提出要求:“请把我埋在喀喇昆仑山上,我要陪战友们继续站岗。”翻开神仙湾边防连的英烈谱,至今已有12个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
高科技设备改变神仙湾
神仙湾方圆几百公里内四周地表全都是裸露的山岩,常年的风化使得山上几乎没有任何植被,真可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这里,哪里能长出绿树青草!战士杨铁龙形象地比喻说,在神仙湾“拣片树叶比拣钱还难”。
可是走进战士们的宿舍,18岁的甘肃小伙子田腾辉却自豪地拉着我往衣柜顶上看:天,挤得密密麻麻的绿色!原来,这是战士们把舍不得吃的蒜头省了下来,精心培养出来的“盘栽蒜苗”。战士们一人栽了一盘,还私下较量谁的蒜苗长得最高。战士们都说,绿色能留在神仙湾,希望就能留在神仙湾;多一分绿色,就多一分奉献的勇气。
如今,在距离哨卡160多公里的海拔3800米处建起了12座新型日光节能棚,占地3000多平方米。走进温棚,青椒滴绿,番茄泛红,黄瓜攀架,葫芦抱地,各色菜品争鲜斗艳,沁人心脾。负责温棚的战士捧起一把土告诉我,由于喀喇昆仑冻土层厚,种子下地发不了芽,他们便挖地1米多深,将地下土翻晒解冻,并加入氮、磷、钾等促进种子生根发芽的微量元素。内地温棚在高原上形不成应有的温度,新疆军区联勤部通过自主开发,研究出了四层夹心隔离保温墙,引进国外的滴灌喷洒等技术,终于让新鲜蔬菜在高原上扎了根。目前,蔬菜基地的品种已达20多种,除冬防时期外可以做到一个月送菜上神仙湾三趟。新疆军区还组织技术人员,在神仙湾建起了蔬菜保鲜库,蔬菜保鲜期达到了三个月以上,即便在大雪封山的冬季,边防官兵们也能吃上10多个品种的绿色蔬菜。
2006年8月4日至7日,新疆军区领导亲赴神仙湾,向驻防的官兵带去了中央军委首长关心神仙湾的重要指示,并深入班排、执勤哨所,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和论证了哨卡修建富氧室、增加供氧设备,修建发电机房和配电室、保温厕所和车库以及更换取暖锅炉等具体问题;赠送了六台电脑、一套营区广播系统,每名官兵一个MP4。
官兵们身心均受益
1月31日,神仙湾卫生室。患高原病的战士李刚和患腰椎病的谢良松正在通过全军远程医学会诊系统,由西藏军区总医院的专家对他们的病症进行会诊。指着即时传送画音信号的电视屏幕,医生余飞直竖大拇指:自从2006年10月16日,总后卫生部网管中心帮助神仙湾安装上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站点后,许多以前在山上没法处理的问题现在都可以及时通过信息站向远在万里之外的专家求教,委实给他帮了大忙。
吃水难一直是困扰神仙湾官兵的一大难题。冬季打冰融雪,夏季冰湖汲水,水源泥沙混杂,矿物质含量严重超标,煮沸后悬浮沉淀非常严重,据说这是引发官兵们浑身红疙瘩的重要原因。去年夏天,新疆军区专门聘请了一家专业钻井队前往神仙湾打井,施工人员历时45天,钻头打断了十几根才钻下去了18米深,依然滴水未见。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家企业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边防团取得联系,研制出一台适合高原寒区特点的净化水设备,采用国际认证的R/O膜反渗透技术,能够一次性解决高杂质、高矿物质、高致病菌、高硬度等一系列水质问题。如今,官兵们只需将冰融化成水倒进净水器,甘甜可口的纯净水就能方便地饮用上了。
以往,神仙湾只靠一个小油机发电,白天几乎不用电,仅能保障晚上的短暂照明。去年8月9日,一座由北京某公司无偿捐赠的三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落户神仙湾,彻底解决了困扰哨卡官兵的用电难题。
“可别小瞧这口屋前的‘大锅’,不仅可以收到30多套卫星节目,还可以让远在数百里外的团部领导清楚地看到神仙湾上的所有动态,你们现在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得清清楚楚!”教导员燕和忠兴奋又自豪地拉着我们四处参观:看,富氧室建起来了,供氧设备齐全了,单兵增压氧气设备人手一套了!便携式B超机配上了,手提式高压消毒器配上了,超短波治疗仪进了哨所卫生室了!可视会议系统开通了,全军直播电话开通了,全军政工网可以随时浏览了!特别保暖的高原防寒服穿上身了,省煤火旺的高效节能灶配上了,我军自行研制装载有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高原巡逻车装备也开上了!
一批批高科技的设备正在改造着神仙湾的恶劣条件,“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单调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山依然高,路依然远,守防的官兵在千里之外的生活离“世外桃源”还相去甚远,但在各方的努力下,孤独、缺氧、寂寞和病痛正在逐渐远离他们,灿烂的笑容展示了官兵的兴奋、自豪、满足与快乐。
从新藏线的零公里处出发,大约100公里之后,就几乎不见人烟。剩余500多公里的行程中,只有蓝天、白雪、黄土这三种单调的色彩伴随着我们,直至目的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驻兵点、海拔5380米的哨卡——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神仙湾边防哨卡。
我看到了久违的绿色!几十名战士涌了过来,他们一个个步伐矫健,浑身充满了活力,身上的迷彩服绿得那么迷人!要知道,这里可是公认的“生命禁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5%,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8至零下23摄氏度,终年冰封雪裹。然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宁,半个世纪来,一茬茬的边防官兵常年驻扎在喀喇昆仑山口,用青春和生命守防,成为离太阳最近的一抹绿色。
高寒缺氧的神仙湾
神仙湾不容易上去。即使在天气非常好的情况下,都得花上整整两天的时间,驱车600多公里才能到达,沿途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翻越荒无人烟的山岭,海拔平均在3000米以上,其中还有若干的“冰达坂”。
神仙湾不容易呆住。恶劣的高原环境就像只吃人不用牙的老虎,不断蚕食着官兵们的健康。据测定,在神仙湾正常行走,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跑步消耗的能量。常年在神仙湾守防的官兵,95%以上患头发脱落、指甲凹陷、心室肥大、高血压等高原疾病,婚后子女患生理缺陷、智力障碍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就有20多人。
在连队饭堂前,我们看到了一个“吃饭比赛光荣榜”。由于高寒缺氧,官兵普遍食欲大降,根本就不想吃饭,于是就举行吃饭比赛:一碗及格,两碗良好,三碗优秀,一个馒头顶一碗饭。吃了吐,吐了再吃。团长柳林说得实在:“在神仙湾,我们有两件事必须要做好,一个是吃好饭,一个是练好兵站好岗。别人吃饭是为了生存,而我们连队的官兵吃饭是为了练好兵站好岗,是因为责任和奉献。”
神仙湾哨卡有多个固定巡逻点位于海拔5700米以上,因为道路崎岖,长年冰封雪裹,天气变化无常,执勤途中随时都可能遇到险情。战士熊涛回忆起去年冬天的历险记忆犹新:一天,连长马春林带队到海拔5900多米的喀喇昆仑山口巡逻,大雪漫天飞舞,他们手拉着手,沿着雪梁一步一喘、三步一停地艰难前行。突然,走在最后的熊涛一个趔趄跌进了4米多深的深雪坑中。马连长让大家把外罩脱下来接成两条绳子,一头系在自己身上,一头让战士们拉住,毅然跳进雪坑。十多分钟后,已经崴了脚的熊涛才被救了上来,半天才恢复了神志。
在离神仙湾不远的地方,有一方小小的坟茔。那是神仙湾哨卡第一任教导员沈鹏生的墓。他在哨卡守防时,因高原缺氧患上脑瘤。弥留之际,他向组织提出要求:“请把我埋在喀喇昆仑山上,我要陪战友们继续站岗。”翻开神仙湾边防连的英烈谱,至今已有12个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
高科技设备改变神仙湾
神仙湾方圆几百公里内四周地表全都是裸露的山岩,常年的风化使得山上几乎没有任何植被,真可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这里,哪里能长出绿树青草!战士杨铁龙形象地比喻说,在神仙湾“拣片树叶比拣钱还难”。
可是走进战士们的宿舍,18岁的甘肃小伙子田腾辉却自豪地拉着我往衣柜顶上看:天,挤得密密麻麻的绿色!原来,这是战士们把舍不得吃的蒜头省了下来,精心培养出来的“盘栽蒜苗”。战士们一人栽了一盘,还私下较量谁的蒜苗长得最高。战士们都说,绿色能留在神仙湾,希望就能留在神仙湾;多一分绿色,就多一分奉献的勇气。
如今,在距离哨卡160多公里的海拔3800米处建起了12座新型日光节能棚,占地3000多平方米。走进温棚,青椒滴绿,番茄泛红,黄瓜攀架,葫芦抱地,各色菜品争鲜斗艳,沁人心脾。负责温棚的战士捧起一把土告诉我,由于喀喇昆仑冻土层厚,种子下地发不了芽,他们便挖地1米多深,将地下土翻晒解冻,并加入氮、磷、钾等促进种子生根发芽的微量元素。内地温棚在高原上形不成应有的温度,新疆军区联勤部通过自主开发,研究出了四层夹心隔离保温墙,引进国外的滴灌喷洒等技术,终于让新鲜蔬菜在高原上扎了根。目前,蔬菜基地的品种已达20多种,除冬防时期外可以做到一个月送菜上神仙湾三趟。新疆军区还组织技术人员,在神仙湾建起了蔬菜保鲜库,蔬菜保鲜期达到了三个月以上,即便在大雪封山的冬季,边防官兵们也能吃上10多个品种的绿色蔬菜。
2006年8月4日至7日,新疆军区领导亲赴神仙湾,向驻防的官兵带去了中央军委首长关心神仙湾的重要指示,并深入班排、执勤哨所,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和论证了哨卡修建富氧室、增加供氧设备,修建发电机房和配电室、保温厕所和车库以及更换取暖锅炉等具体问题;赠送了六台电脑、一套营区广播系统,每名官兵一个MP4。
官兵们身心均受益
1月31日,神仙湾卫生室。患高原病的战士李刚和患腰椎病的谢良松正在通过全军远程医学会诊系统,由西藏军区总医院的专家对他们的病症进行会诊。指着即时传送画音信号的电视屏幕,医生余飞直竖大拇指:自从2006年10月16日,总后卫生部网管中心帮助神仙湾安装上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站点后,许多以前在山上没法处理的问题现在都可以及时通过信息站向远在万里之外的专家求教,委实给他帮了大忙。
吃水难一直是困扰神仙湾官兵的一大难题。冬季打冰融雪,夏季冰湖汲水,水源泥沙混杂,矿物质含量严重超标,煮沸后悬浮沉淀非常严重,据说这是引发官兵们浑身红疙瘩的重要原因。去年夏天,新疆军区专门聘请了一家专业钻井队前往神仙湾打井,施工人员历时45天,钻头打断了十几根才钻下去了18米深,依然滴水未见。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家企业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边防团取得联系,研制出一台适合高原寒区特点的净化水设备,采用国际认证的R/O膜反渗透技术,能够一次性解决高杂质、高矿物质、高致病菌、高硬度等一系列水质问题。如今,官兵们只需将冰融化成水倒进净水器,甘甜可口的纯净水就能方便地饮用上了。
以往,神仙湾只靠一个小油机发电,白天几乎不用电,仅能保障晚上的短暂照明。去年8月9日,一座由北京某公司无偿捐赠的三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落户神仙湾,彻底解决了困扰哨卡官兵的用电难题。
“可别小瞧这口屋前的‘大锅’,不仅可以收到30多套卫星节目,还可以让远在数百里外的团部领导清楚地看到神仙湾上的所有动态,你们现在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得清清楚楚!”教导员燕和忠兴奋又自豪地拉着我们四处参观:看,富氧室建起来了,供氧设备齐全了,单兵增压氧气设备人手一套了!便携式B超机配上了,手提式高压消毒器配上了,超短波治疗仪进了哨所卫生室了!可视会议系统开通了,全军直播电话开通了,全军政工网可以随时浏览了!特别保暖的高原防寒服穿上身了,省煤火旺的高效节能灶配上了,我军自行研制装载有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高原巡逻车装备也开上了!
一批批高科技的设备正在改造着神仙湾的恶劣条件,“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单调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山依然高,路依然远,守防的官兵在千里之外的生活离“世外桃源”还相去甚远,但在各方的努力下,孤独、缺氧、寂寞和病痛正在逐渐远离他们,灿烂的笑容展示了官兵的兴奋、自豪、满足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