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为例,从正确认识读与写的关系,广泛阅读积累,以读促写;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以教材为载体,进行写作训练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语文教学
前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倡导阅读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学生作为阅读的主力军,其阅读数量在逐渐增强,但书面表达能力却比较薄弱。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割裂开来,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习作的关系,导致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习作教学现状。
一、正确认识读与写的关系,广泛阅读积累,以读促写
“勤于读书,逸于作文。”早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读能导写,读能促写。“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犹如蜜蜂的采花与酿蜜,不经过“采得百花”,焉能酿成甜蜜?写作须先从阅读开始: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读与写的关系实质上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是“学”和“用”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即学用必须一致,读写必须结合。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将学习母语的规律总结为四个字:读、背、写、思。第一个“读”字笔者前文已作论述,第二个“背”字笔者理解为加强语言积累。“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语文课程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为了落实《课标》要求,笔者组织全班学生利用每周两节短课进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和《成都市国学经典读本》的诵读。一学期下来,平均每个学生能背古诗词20余首、国学经典语句15句。
二、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以教材为载体,进行写作训练
(一)仿写训练
1.特殊句式的仿写。“《花的学校》一文中第 5 自然段:‘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像“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这是进行拟人句的仿写。“《秋天的雨》一文中第 2 自然段中的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得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这是进行比喻句的仿写。当学生感悟到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后,仿写就变得非常轻松了。
2.段落写法的仿写。《搭船的鸟》一文中第 4 自然段通过动作敏捷写翠鸟捕鱼的情形。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文中翠鸟捕鱼的情形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动作敏捷;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并让其思考哪些词语体现了翠鸟动作的敏捷,用笔在动词下面加上小圆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播放翠鸟捕食的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事物的特点。接着,教师可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观察描写另一种小动物的特点,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二)想象训练
想象训练是指教师抓住文本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者是文本中的空白点,利用语言激发、诱导,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练笔把那些词语包含的内容还原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鲜明形象,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1.用上指定的词语进行想象练写。即教师从教材中丰富的语汇入手,引导学生将文中积累的词语及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词语,如让学生借助第一幅插图,用“火柴、围裙、可怜、哪怕、暖和”等词语简单写一写小女孩的处境。又如,在《父亲、树林和鸟》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试着用“雾蒙蒙”“露水”“沉重”等词语,描写某个早晨大雾的样子。
2.续写训练。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故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故事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续写。如在教学《一块奶酪》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蚂蚁们把奶酪搬进洞里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家会把奶酪分给每只小蚂蚁吗?蚂蚁队长会怎么说呢?最后大家吃上奶酪没有?”然后让学生进行课文续写。
3.补白性想象练写。它是指教师充分利用文本留白之处,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進文本、超越文本的一种课堂练笔形式。学生进行补白性想象写作的过程,既是由感悟和品味语言文字向真情流露情感转化的过程,又是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这是一个二度创作的体验过程。在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享受到自主创作的快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及语言文字的魅力。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海滨小城》一文中第 3 自然段最后一句“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进行补白想象:“海滩上喧闹起来会是一派什么样景象呢?人们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人们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又如,教师可提出问题:“《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第 4 自然段写‘动物是大自然的歌声’,并列举了鸟叫、虫鸣、蛙唱三种。但除此以外,大自然还有哪些声音呢?”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大自然中其他小动物的声音,再想象这些动物可爱的样子,并在充分的交流后再写下来。
这样的读写训练不仅拓展了课文空间,拓展了语文书的厚度和长度,而且呈现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促进了其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感受到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读写活动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读写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笔者与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倾心交流,最终促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钱红艳.基于群文阅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8):13.
[2]朱晓玲.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8):179-18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语文教学
前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倡导阅读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学生作为阅读的主力军,其阅读数量在逐渐增强,但书面表达能力却比较薄弱。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割裂开来,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习作的关系,导致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习作教学现状。
一、正确认识读与写的关系,广泛阅读积累,以读促写
“勤于读书,逸于作文。”早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读能导写,读能促写。“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犹如蜜蜂的采花与酿蜜,不经过“采得百花”,焉能酿成甜蜜?写作须先从阅读开始: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读与写的关系实质上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是“学”和“用”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即学用必须一致,读写必须结合。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将学习母语的规律总结为四个字:读、背、写、思。第一个“读”字笔者前文已作论述,第二个“背”字笔者理解为加强语言积累。“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语文课程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为了落实《课标》要求,笔者组织全班学生利用每周两节短课进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和《成都市国学经典读本》的诵读。一学期下来,平均每个学生能背古诗词20余首、国学经典语句15句。
二、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以教材为载体,进行写作训练
(一)仿写训练
1.特殊句式的仿写。“《花的学校》一文中第 5 自然段:‘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像“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这是进行拟人句的仿写。“《秋天的雨》一文中第 2 自然段中的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得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这是进行比喻句的仿写。当学生感悟到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后,仿写就变得非常轻松了。
2.段落写法的仿写。《搭船的鸟》一文中第 4 自然段通过动作敏捷写翠鸟捕鱼的情形。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文中翠鸟捕鱼的情形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动作敏捷;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并让其思考哪些词语体现了翠鸟动作的敏捷,用笔在动词下面加上小圆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播放翠鸟捕食的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事物的特点。接着,教师可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观察描写另一种小动物的特点,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二)想象训练
想象训练是指教师抓住文本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者是文本中的空白点,利用语言激发、诱导,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练笔把那些词语包含的内容还原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鲜明形象,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1.用上指定的词语进行想象练写。即教师从教材中丰富的语汇入手,引导学生将文中积累的词语及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词语,如让学生借助第一幅插图,用“火柴、围裙、可怜、哪怕、暖和”等词语简单写一写小女孩的处境。又如,在《父亲、树林和鸟》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试着用“雾蒙蒙”“露水”“沉重”等词语,描写某个早晨大雾的样子。
2.续写训练。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故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故事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续写。如在教学《一块奶酪》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蚂蚁们把奶酪搬进洞里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家会把奶酪分给每只小蚂蚁吗?蚂蚁队长会怎么说呢?最后大家吃上奶酪没有?”然后让学生进行课文续写。
3.补白性想象练写。它是指教师充分利用文本留白之处,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進文本、超越文本的一种课堂练笔形式。学生进行补白性想象写作的过程,既是由感悟和品味语言文字向真情流露情感转化的过程,又是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这是一个二度创作的体验过程。在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享受到自主创作的快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及语言文字的魅力。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海滨小城》一文中第 3 自然段最后一句“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进行补白想象:“海滩上喧闹起来会是一派什么样景象呢?人们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人们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又如,教师可提出问题:“《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第 4 自然段写‘动物是大自然的歌声’,并列举了鸟叫、虫鸣、蛙唱三种。但除此以外,大自然还有哪些声音呢?”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大自然中其他小动物的声音,再想象这些动物可爱的样子,并在充分的交流后再写下来。
这样的读写训练不仅拓展了课文空间,拓展了语文书的厚度和长度,而且呈现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促进了其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感受到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读写活动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读写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笔者与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倾心交流,最终促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钱红艳.基于群文阅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8):13.
[2]朱晓玲.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8):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