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的疍家美食研究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woic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疍家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十八大以来,“特殊群体”备受社会大众关注,疍家人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面朝大海的疍家的美食也受到了影响。从昔日的疍家渔村变成了独具风情的疍家小镇,旅游业的开发,为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来了独特的疍家美食。为了让大众更好地了解疍民美食文化,本文从面朝大海的疍家人生活入手,对疍家美食进行研究。
  关键词:疍家人;面朝大海;疍家生活;疍家美食
  一、疍家人的巨大改变
  1、疍家人的生活方式
  疍家人是对中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州、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疍族也被社会约定俗称为“第57个民族”。疍家小镇是一个响应国家号召,“跟着党的领导,走向小康生活”的典型例子。跟着国家的政策,疍家人开始为步入小康生活规划。他们利用面朝大海的优势,逐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从以船为家,一直生活在水上的渔民身份到现在的海鲜市场杂货铺老板、疍家风情民宿老板、赶海体验渔家乐老板等身份的转变。这衣食无忧的背后是疍民一点一点的努力,一点一点的适应。上岸后的他们,延续着生活习俗和风情文化,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面朝大海靠海为生但是生活却都变得便捷和高效的方式。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扶持下,全面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从疍家粗布服饰到现在的各式各样的服装。从疍家美食到各种地区美食。从住在船上到棚里到现在的楼房。从用船出行到现在的高铁、飞机。
  2、疍家的美食
  疍家人的生活质量虽然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有些疍家美食却在慢慢地消失,悄无声息地“离开”。就具有代表性的艇仔粥来分析,时移景迁,污染越来越严重,撑船的疍民迁居陆地,河水煮粥,艇上食的风情习俗已不复存在了。疍家人都知道一碗正宗的艇仔粥,需要用鱼骨熬粥底,滚粥烫生料。这样的艇仔粥做出来绵滑细腻,嚼劲十足,各种口感在舌齿间反复回味。
  疍家人十分怀旧。他们不想失去一直陪伴他们的“家乡美食”,例如:艇仔粥、盘糕(俗称疍家糕)、鱼干等等。这些是他们在海上生活的回忆和旧符号,见证了他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食品的改进,繁琐的食品制作慢慢淡出了他们的生活。只有少数的人会制作盘糕来怀旧,或是偶尔制作装进礼盒在节日时送给亲朋好友。
  疍家人,疍家情。艇仔粥成为了疍家人的专属美食记忆,过去、现在和未来。虽然有些疍家美食正在慢慢消失,但是他们至少存在过,为疍家人解决过温饱,为疍家人的幸福生活奉献过。由于海上物资匮乏,疍家人对食材的处理少了煎、炸、酿等做法,但是却不影响食物本身的美味。传统的水煮做法保留了海鲜的鲜美,疍家人也利用强劲的海风去风干保存食物。
  二、面朝大海的疍家美食
  1、广东疍家美食
  众所周知,广东人的口味较为清淡。广东疍菜也以清淡为主,原汁原味,保持食材最原始的鲜味是广东疍菜的灵魂。面朝大海的疍家人喜欢用海鲜来招待客人,大盘鱼、一笼九味、小龙凤、无骨鱼和绒蟹会鸡等等。吃惯了重口味的人,尝这些菜仿佛又打开了一扇新的美食大门。大盘鱼主要食材为红沙鱼、明虾、文蛤、玉米贝。这道菜的灵魂就是“鲜”,延续了疍家菜的烹饪手法,用最少最简单的调料来还原食材本身的味道;一笼九味的笼相信大家也不陌生,这道菜是将海鲜或者蔬菜放进笼中,用蒸汽保留食物的原味。这是典型的沙田地区烹饪方法,简简单单即美味;小龙凤主要食材为乳鸽、蓝花蟹、明虾、花螺、白鳝。“天上飞,海里游”是这道菜的特色,和大盘鱼一样用最少最简单的调料来还原食材本身的味道;无骨鱼并非没有骨头的鱼,而是由大头鱼、猪舌、鲜菇时蔬、乳鸽为主要食材,利用食材的质感打造“滑”的口感。这道菜也是疍家的传统手艺菜,鱼片整片跟鱼骨分离,配上老火炖的乳鸽汤底,温润十足;最后介绍一道典型的疍家味菜肴,绒蟹会鸡。蟹黄的香味和鸡的香味融合,简直回味无穷!
  2、广西疍家美食
  在广西北海,除了有著名风景区涠洲岛,也有天下第一滩银滩,更有神秘的疍家文化,美味的疍家美食。作为港口城市,北海在地理位置上取得了优势,疍家渔民也是北海的一大标签。渔民常年捕鱼、采珠、采蚝,打造了具有特色的渔民文化,也为北海的疍家美食进行了宣传。在海味十足的北海,新鲜的皮皮虾和沙虫都是疍家人的特色美食。椒盐味的皮皮虾比较受大众喜爱。沙虫在疍家人眼里如珍宝一般,沙虫是在海边的沙子里生活的虫子。疍家人把沙虫带回家以后,会用一根木签滑破它们的肚子,然后清理肚子里的沙子,再用清水冲洗表面的滑浆,就可以下锅翻炒了。大火烹饪后的沙虫,颜色雪白,入口香脆,很有嚼劲。在北海的農家乐和大排档,皮皮虾和沙虫必不可少。游客也可以选择去外沙品尝疍家美食,坐在疍家棚里,现点现杀的海鲜。墨鱼饼、西红柿煮皮皮虾等疍家煲、生蚝、蒜蓉沙虫、清蒸红鱼等等都值得一尝,浓郁的疍家味海鲜味十足。
  3、疍家酒
  在疍家民俗文化中,酒席全是“鱼”,这鱼包括燕窝、鲍鱼、鱼翅等等。因为疍家人长年漂泊在海上,和海风海浪作斗争,所居住的环境潮湿,容易被寒风侵袭身体引起风湿等身体疾病。疍家人意外地发现了酒有抵御寒气的作用,通过利用海马海参等材料等泡制各种海珍酒,可以祛风、强身健体。慢慢地形成了现在具有特色的疍家“酒文化”。他们也会制作海鲜伴侣、疍家玫瑰、疍家啤酒、疍家鸡尾酒等疍家酒,韵味十足。
  结论
  疍家美食具有浓厚的区域特色和种群特色,疍家文化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和风俗习惯是疍家人一直在守护。旅游业的崛起,他们利用面朝大海的优势,以疍家古朴和原生态的风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品尝疍家美食。传统的美食做法简单但美味,传承和发展是对疍家美食最大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李健民.闽东疍民的习俗与文化[J].宁德师专学报,2009
  [2]李穗军.对北海疍家文化的点滴思考[N].北海口报,2009(07)
  [3] 刘传标.闽江流域疍民的文化习俗形态[J].福建论坛,2003(09)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一城一味——疍家美食之广西北海》,项目编号:202013524008
  作者简介:
  张洪(2001.01.20),女,江西省上饶市,北海艺术设计学院,18级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在远古时代,中国有着许多的造字说。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便出现了甲骨文这一成型文字,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出现多种字体,并衍生出众多变化,主要存在于字音、字形等方面,其中自然也包含着词义的变化。在古代汉语中,古今词义的异同也是一门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谈一谈古今词义的异同。  关键词:古今;词义;异同  在细说古今词义异同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个概念:即“古”这一历
期刊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优秀传统艺术上,更是丰富多彩,直到今天仍受到国外艺术界的称赞。我国是文化大国,传统艺术文化更加璀璨多姿。国画是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国画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国画写意山水是国画艺术的重要分支,在艺术多元发展的今天,国画写意山水必须与时代元素相结合,汲取传统国画写意山水的精华,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国画;写意山水;时代发展  我国悠久的历史传承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分析了民航服务人员正确认识文化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一带一路”视域下民航服务中的跨文化素养培养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航服务;跨文化素养;培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交通的意义不言自明,民航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
期刊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诞生于明清时期经济发达、富裕繁华的江南地区。明朝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等人在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北曲的优点,增加了筝、阮及提琴等新乐器,改创了新的“昆腔”,时称“水磨调”。后来戏曲家梁辰鱼根据改革后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使得原本只能清唱的昆曲有了故事、人物、情节,从此昆曲基本形成,并凭借其细腻华美的神韵迎合了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逐渐传播开来
期刊
摘要:美食所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味觉上的刺激和享受,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背后的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自古就有的驰名港口城市,北海不光赢在地理位置,疍家渔民更是他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一大标签。疍家文化在北海具有重要地位,这里的渔民长年网鱼、采珠、挖沙虫,不仅缔造了独特的渔民文化,也丰盛了北海的海鲜美食。  关键词:疍家文化;疍家美食;鲜;沙虫  一、疍家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1.疍家文化的起源  在中国的
期刊
摘要:苏轼自从家乡眉州出发以来,人生之路历经坎坷,从位高权重的权臣到阶下之囚的罪臣,他可谓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然苏轼沉浮宦海的经历却与苏轼乐观豁达、满身浩然志气始终不相符,在出世与入世间,苏轼始终是在矛盾中的。本文从苏轼独特的生平入手,希冀认识一个形象更加饱满的苏轼。  关键词:生平;洒脱超然;宦海沉浮  引言: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是北宋期间著名的文学家,是画家,书法家,还是一个资深的美食
期刊
庚子年间,天下大疫,举国同仇,若临大敌。自江城始,荆楚蒙尘,延至全国。  当是时,有医者文亮等众,首发端倪,敲钟预警。然事初有司未明察,以谣训之!而后政府堪明,尚其清白,以顺民之意。时当春运,萬民迁徙,疫隐于市,不察,则如星火燎原,百姓有累卵之危!当此危难之际,幸有钟南山,李兰娟等会于江城,攘灾修褉,力挽狂澜,解民倒悬。一夜之间,江城封禁,盘龙蛰伏,天清地宁,徐至全国,万民皆息。居家禁足,勠力同心
期刊
当四起的凉风淹没吉祥箫管的时候,当微雨的细丝绊住匆匆脚步的时候,我才觉得现世的繁华像雾一样朦胧,而千瓣的心灵迷失凋落,还需永无止境地向驭马前来的时光索求激情与狂欢。我真的很怕,怕哪一年,燕子向秋天投降,不在返回鲜花盛开的南国;怕哪一天,山峰向河流伏首,不在坚守内心的誓言。虚伪的日子总是漫长难熬。  记得把散失的谷穗捧在手上与稻草人比高的童年,为了看一眼雨后的彩虹我曾经用闪电的绳索勒断乌鸦的脖子,独
期刊
1429年,中山国统一琉球之后便正式宣布建立琉球王国。王族姓氏沿用了明朝所赐的“尚”姓,并一直保持向中国进行朝贡。明朝皇帝让一批善于造船驾船的福建居民前往琉球定居,这些居民建立了自己的村落——“唐营”,也就是现在的久米村。同时,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明亡后,琉球继续向清政府朝贡。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册封,从此琉球使用清朝年号,向清朝纳贡,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从未间断。
期刊
新乡市博物馆藏有一幅傅山《草书五言诗》条轴,纸质,纵180cm,横50cm,保存基本完好,为珍贵文物中的一级品文物。所书内容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鹿柴》诗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穷款:山书,下钤朱文方印:“傅山之印”。  傅山,山西太原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为青主,号真山、朱衣道人、侨黄等,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为明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