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与其性情的复杂关系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轼自从家乡眉州出发以来,人生之路历经坎坷,从位高权重的权臣到阶下之囚的罪臣,他可谓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然苏轼沉浮宦海的经历却与苏轼乐观豁达、满身浩然志气始终不相符,在出世与入世间,苏轼始终是在矛盾中的。本文从苏轼独特的生平入手,希冀认识一个形象更加饱满的苏轼。
  关键词:生平;洒脱超然;宦海沉浮
  引言: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是北宋期间著名的文学家,是画家,书法家,还是一个资深的美食家。然而苏轼的仕途却是艰难坎坷,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是苏轼仕途的形容,苏轼是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才子,他一生的仕途并不顺利,仕途经历坎坷,始终处于激烈的变法斗争中,被贬谪、被流放。
  一、跌宕起伏的仕途
  嘉佑二年(1056年),苏轼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因《刑赏忠厚之至论》而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1057年中“进士”。苏轼的宦途正要开始,母亲病故,苏轼居丧守礼一年又三个月。1061年任凤翔判官。苏轼入仕时,北宋朝的政治腐败,积贫积弱之势已成,国库空虚,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突出,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在这种形势下,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家实行革新,以挽救宋朝的统治。苏轼的许多师友因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和而被迫离京英宗,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变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震怒,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自请出京任杭州通判。1079年任湖州太守,上任后,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因“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1]等句,被有心之人利用,说他对皇帝不尊、包藏祸心,因乌台诗案,苏轼入狱103天。乌台诗案这一打击成为苏轼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仕途挫折,流放之地的艰苦,然而这种僻静的环境,反而让苏轼更加冷静客观的应对被贬之后的处境,在此期间,苏轼写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流传的名作,用以表达在黄州时的心境。
  元丰八年(1085年),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任命为相,苏轼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同年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在京都期间,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及尽废新法后,认为旧党与新党同为“一丘之貉”,苏轼抨击旧党,又遭受到旧党的陷害。旧党时常上书弹劾苏轼,而皇太后一直支持他。“在哲宗元祐元年十二月,敌人第一次向他发动攻击时,他就想辞职,在次年,他不断请求摆脱官位”[2],这时的苏轼因与旧党的冲突斗争中再度请求外调。
  苏轼在杭州期间,用心疏浚西湖,使得长满野草、淤泥堆积的西湖展现新的样貌,筑成的纵贯西湖的长堤被后人称为“苏公堤”。杭州期间,苏轼的生活还是比较惬意的,但在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又因政见不合,调往颍州,任颍州太守,1092年任揚州太守,1093年调定州,任定州知州,在1094年,苏轼再度贬谪至惠州。1097年,已经62岁的苏轼被至荒凉的海南之地,1100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廷奉郎,在1101年北归途中逝世。
  二、生平与性情之关系
  谈及苏轼这宦海沉浮的一生,我们不禁佩服苏轼面对这种种变化的能力,他的一生,仿佛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贬谪的路上;不是被召回朝,就是在回朝的路上。苏轼的仕途路,想来用“复杂”、“坎坷”二字形容是一点不为过的,在充满斗争的官场中,他始终保持初心,坚守独立的人格,不因一时的利益得失而去屈从于政党中的某一方,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着东坡肘子,然后小酌几杯,想来这样的生活怕是神仙也羡慕吧。他积极的转化眼前的苦闷,力求超脱自适于眼前的环境,在困境中,他冷静地思考人生,其乐观旷达的态度乃世间之罕见。在跌宕起伏的仕途中,苏轼何以保持一颗洒脱超然、潇洒乐观的心态面对经常被贬谪的命运?
  首先是苏轼超然伟大的人格品质,他的性格—开朗乐观,充满了生活情趣。自从苏轼从家乡眉州出山到京城考取功名,直至他在常州去世,在此期间,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既有被北宋最高统治者赏识而屡被提拔并委以重任的光辉岁月(曾任杭州通判,登州、杭州、扬州、定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也曾因时势变化而几度被贬,甚至连续地遭受“三改谪命”的迫害[3],最终被贬至蛮荒之地—“天涯海角”。提及苏轼的生活,不可不谓之清苦,身为朝廷官员,俸禄微薄,甚至于要亲自下田耕作才能果腹,然而他却对被贬所待之处却是努力付出,尽心做好一个官员的责任,并不因贬谪而放弃生活,以致苏轼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从这一句诗就可见苏轼乐观的性格。他一生思乡,却从未归乡,然而所到之处,又仿佛皆为故乡。虽然苏轼屡遭磨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仍然能够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用旷达的胸襟去潇洒地面对一切。才华横溢、胸襟豁达、热爱生活、善良的待人接物的方式是他美好的品质。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也曾写道:“苏轼伟大的人格与人生的智慧比任何一位中国作家更突出,也更完整地蚀刻在他的生活和人品中。”[4]苏轼一生心性通透,视逆境如无物,一蓑烟雨任平生,其旷达之气,当今时代的我们读时,依旧是佩服万分。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2]何灏:《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3]盖云龙:《烟雨任平生:品读苏东坡》,岳麓出版社2018年版
  [4]龙吟:《苏东坡的情感世界》,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5]王世明:《双重身份认同的矛盾与超越:苏轼心理传记学研究》,闽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6]杨吉华:《缺席的君子:苏轼理想人格追求的双重困境与自我突围》,河南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9期,第49-57页
  [7]王世明,陈顺森:《苏轼仕隐矛盾的心理传记学研究》,《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4年,第233-266页
  注释
  [1]何灏:《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181页
  [2]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65页
  [3]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页
  [4]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在社会,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个人在生活中要有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要求,道德对每个人来说都有规范和约束作用,让我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可以很好地规避错误。但是,哲学中所将的道德和现在社会所说的道德是有所不同的,苏格拉底说过“美德即知识”,在这里的美德我们暂且理解为道德;而在老子那里,他认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
期刊
摘要:广东郁南禾楼舞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研究价值。从最初的神话原型发展力度这一角度针对禾楼舞神话当中所蕴含的一些隐韵予以结构,进而针对禾楼舞所表现出来的原型予以索源,进而为后期进一步更加深入的去探究禾楼舞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借鉴。  关键词:广东;郁南禾楼舞;原型索源;角色  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戏剧以及歌舞大多起源传统当中的傩戏,而对于最原始的傩戏来说,主要起
期刊
春风渐暖,春水初生,春色满城。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正月刚临,清阳已至。中午时分出门,目所至,皆是单衣。有时候还能遇到一两个着汉服的姑娘,一腰红,一肩春色。子洲县城并无许多名胜可往,但随便走走,已满心欢怡。  我虽未涉远方,没经多少世面,但所经城市的阳光,皆不如子洲。子洲阳光极清。正月新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待午饭毕,阳光正暖,出去走走,似一番诗意。  不过光走,虽有诗意,却也略显无聊
期刊
100多年前,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通过对“西洋镜”的改造,发明了放映机,然后森罗万象、三千世界便从这台小小的机器之中倾泻涌流,那些神奇多彩的画面和这门的艺术,就这样诞生于放映机所释放的光影之中,且在多年后的今日,他的生命力依旧在变革和发展中喷薄涌流,生生不息。而近30年来的电影业,也正呈现着,由科技所催生的的生机和新风。  信息和情感是桥梁。由他们所构建的看不见的桥梁,可以穿越认知和阅历的障碍与遥远
期刊
摘要:风俗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风格绘画,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具有生活气息。这类作品所描绘的对象往往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和环境,所以在其对后世的影响上,都会具有艺术、政治、历史等多重价值。宋朝统治者的支持和繁荣的社会背景,造就了风俗画的兴起与繁荣。《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一、宋代的社会特征  时代造就艺术。宋代政
期刊
摘要:在远古时代,中国有着许多的造字说。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便出现了甲骨文这一成型文字,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出现多种字体,并衍生出众多变化,主要存在于字音、字形等方面,其中自然也包含着词义的变化。在古代汉语中,古今词义的异同也是一门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谈一谈古今词义的异同。  关键词:古今;词义;异同  在细说古今词义异同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个概念:即“古”这一历
期刊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优秀传统艺术上,更是丰富多彩,直到今天仍受到国外艺术界的称赞。我国是文化大国,传统艺术文化更加璀璨多姿。国画是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国画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国画写意山水是国画艺术的重要分支,在艺术多元发展的今天,国画写意山水必须与时代元素相结合,汲取传统国画写意山水的精华,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国画;写意山水;时代发展  我国悠久的历史传承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分析了民航服务人员正确认识文化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一带一路”视域下民航服务中的跨文化素养培养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航服务;跨文化素养;培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交通的意义不言自明,民航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
期刊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诞生于明清时期经济发达、富裕繁华的江南地区。明朝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等人在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北曲的优点,增加了筝、阮及提琴等新乐器,改创了新的“昆腔”,时称“水磨调”。后来戏曲家梁辰鱼根据改革后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使得原本只能清唱的昆曲有了故事、人物、情节,从此昆曲基本形成,并凭借其细腻华美的神韵迎合了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逐渐传播开来
期刊
摘要:美食所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味觉上的刺激和享受,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背后的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自古就有的驰名港口城市,北海不光赢在地理位置,疍家渔民更是他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一大标签。疍家文化在北海具有重要地位,这里的渔民长年网鱼、采珠、挖沙虫,不仅缔造了独特的渔民文化,也丰盛了北海的海鲜美食。  关键词:疍家文化;疍家美食;鲜;沙虫  一、疍家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1.疍家文化的起源  在中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