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就是命运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e2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贵州旅游,参观完一处民居后一中年妇女走上来拦住我。“先生,给您算个命。”“我不算命的!”我语气强硬,不留一点余地。“为什么不呢?您从车上一下来,我就注意到您了。”
  说话的语调非常平缓。我不禁打量了一下,有些黑,有些瘦,眼神很专注,流淌出来的竟是这类人难有的质朴。
  “听我说几分钟,您不会后悔的。”语调仍然很平静——至少不是一位厚脸皮的巫婆。
  “谢谢,我从来不算!”
  看她眼神有些迷离,我解释:
  “我40岁了。四十而不惑。如果40岁了还不能了解、把握自己的命运,这命不算也罢。”
  “您也会算命?”
  “不会。但预测未来不是很难的。我现在是积极的、阳光的,未来就不会阴暗;而如果我现在是消极的、阴暗的,明天就不会阳光。我今天的状态就是明天的结果。所以只要把握今天的状态,就可以预测明天了。”不知为什么,我忽然产生了要说服她的想法。
  “有道理。打扰了。”她竟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但这件事情却在我的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与她的对话促使我产生并固化了多年来一直感觉、却没有彰显出来的观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一句被教育工作者奉为圭臬的话: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又对这句话进行了补充:栽种思想,成就行为。这是对人成长的规律性总结,但从思想到命运。是以人的一生为对象来总结的;即使是从性格到命运,也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应用到教育实践中还要操作化。
  能不能执简驭繁地操作这种规律并使其效益即时化呢?无意中,与中年女子的对话恰好点击了对这个问题的意识。
  一些日本的企业以及国内一些著名企业都有“晨课”、“晨操”一类的制度。尽管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把员工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的目的是共同的,因为决定人的行为的最直接的因素是状态,而行为又直接导致了结果。状态是什么?是人的思想、习惯、性格的现时综合、临场发挥,与人的思想、习惯、性格既有稳定的关系,但又不是简单对应。一个各方面十分优秀的人,因为生理周期的、人际关系的、意外事件的、前一天生活的等各种即时因素的影响,照样出现状态不佳,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命运是什么?从一定意义上分解下来就是无数个“结果”的累加。因此,尽管随着现代基因研究的发展,有朝一日终将会对人的命运轨迹进行详细的描述,但那还是一个尚待时日且纷繁复杂的工作;在现在的水平下与其煞费心机地去解读密码式的命运,倒不如去把握情境化的状态,因为调整、优化了状态就会通过一个个差强人意的结果而改善“命运”。
  有一孩子中考。期间有亲戚中午来,看着餐桌非常不解:“怎么孩子考试时都不丰盛一点?”晚上11时许,有老师打电话,听到孩子正在为世界杯足球的现场直播高声喝彩,十分惊异:“怎么这种时候这么晚了还让孩子看世界杯?”
  家长解释,这是在帮孩子稳定和调整状态。孩子平时都是在学校吃饭,考试期间如果吃得只比平时好一点,就有利于稳定和优化状态;如果大快朵颐,孩子肠胃就会不适应及至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状态反而差;孩子喜欢世界杯,这是他的兴奋点,通过兴奋点可以刺激出兴奋期,从而调整生理周期,这是调整孩子考试状态的难得机遇……
  孩子的考试成绩出来后增加了这些解释的说服力——这个孩子考出了他最高的水平。状态是神奇的、不可忽视的。乒乓球比赛时有人会某次擦边擦网的比率很高,看似偶然,其实都是状态在发挥作用——只有状态好的人才会在旗鼓相当的乒乓比赛中屡屡擦边擦网。
  在教育实际中,面对异彩纷呈的教育理念我们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面对举步维艰的教育现象我们可能会觉得举措乏力:接手了一个困难班我们可能会觉得沮丧,遇到了不合作的同事我们可能会觉得愤懑……这时候,状态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调整到积极的状态,那消极的结果就是不难推测的。
  状态决定结果,状态就是命运。这一命题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其意义是双重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状态会直接传导给学生变成学生的状态;我们自身的结果和命运又永远是和学生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状态不仅决定了我们自身的命运,而且同时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作者单位 如皋市教育局)
其他文献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管理包罗万象,然而,校长的精力是有限的,凡事总得抓住主要矛盾。这就需要校长运用权变思想、权变策略,智慧处置,灵活应对,所谓智慧一出,境界顿开,方能驾驭自如,游刃有余。我以为,校长大致应智慧处置好管理中的以下六对关系。    一是内与外的关系:内外兼顾。形神皆备。学校要做大、做强、做优,外延应扩张,校长必须对外抓协调,扩大影响;内涵应发展,校长必须对内重引领,智慧管理。外延发展
站在世纪之交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在未来的世纪中,社会要在“可持续”理念的轨道上实现充分发展,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是人的素质。着眼未来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师训工作的思考和实践如下:    一、把握三个趋势    1、信息化趋势。“以知识、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将导致人类阅读、写作、计算三大基本学习方式的变革”。  2、国际化趋势。随着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快捷,国际间的交通越来越便利,世
5月16日,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2012年“牵手农村教育”巡回指导活动启动仪式在盱眙县举行。在接下来的4天时间里,我省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深入沛县、徐州
扬州市花园小学建于1998年,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共有教职工90余人,全部为大专、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另外还拥有市、区级名校长、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和教坛新秀15
江苏省吴江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是吴江市市委市政府的实事工程,总投资1.2亿元。成立五年来,“中心”紧紧同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没开展科普展示、文化艺术和心理健康等活动
[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要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和效率性,但在现实的课堂教育生活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所蕴含的伦理精神对教育生活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对中小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从伦理精神的内涵及必要性,分析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中的那些值得提倡的伦理精神及其影响,从而为实现教育的美好目标提供参照。  [关键词]教学行为 伦理精神 主体 人性    一、伦理精神——课堂教
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中的第一首,被选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上。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生活气息浓郁,不经意间还会把你引入它的诗情画意之中,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  然而。如果我们以现在的生活经验和诗的意境去规范它的合理性的话。我以为该诗有两处欠妥的地方需要斟酌。其一,从诗的整体思路来说,它主要是以岁月、家乡的变化来反衬诗人对故乡眷恋不变的情怀。第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说的是诗人年轻时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明晰地洞察到一个内隐的课程现象:教师已成为左右课改成败的核心因素,成为一所学校能否高位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作为学校,应努力营造教师
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李吉林童年。“遇到”李老师“人的童年提出了
1991年秋天,我从体育运动学校挑来了一个排球专业的新教师倪晨瑾,她是著名运动员孙悦的队友,对来校担任体育教师和学生排球教练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