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我国教育的发展形势来看,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对接企业需求,而“能力本位”正是教学对接岗位的内在要求,并且信息化教学已经开始成为大数据时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将项目化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案,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献言献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 能力本位 项目化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33-02
一、项目化教学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办学方针”,将学校的职能定位为:“以教学为主,社会服务为辅,兼顾科研”[1]。由此看来,高职院校应将教学放在第一位,且教学应将“能力”对接企业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一次深刻地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做事的能力,必须学习、思考、创新并举,必须手脑并用,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指项目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要求改造过的一项具体工作。
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应涵盖该课程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以实际任务为驱动,以工作情境为参照,做中学,学中教,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学习,首先,学生从教学伊始就可了解本节课在整个项目系统中所占位置,从而形成系统性认识;其次,课程目的性明确,学生在接受任务后,通过学习教师讲解,自我上手操作的形式,最终完成任务,使“工作任务课程化”;最后,任务驱动式学习,使学生从循规蹈矩的传统“灌输式”教育脱离出来,可实现“先做后学”。
以工作情境为参照,教师可利用情境进行引入,从而避免了教师直接“布置任务”的传统误区,学生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出错、意外等特殊情况,可参照工作情境进行修正,减少教师工作量的同时加深学生印象;设定的情境可对接企业真实工况,如填写工单、成果检验等,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真实感受到将来企业工作所面临的诸多情况,真实对接企业需求。
二、信息化教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每天数以亿计的信息“侵袭”,教师如果没有“全副武装”,那么早晚会被这个时代无情地抛弃。信息化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并且已经日益成为现代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首先,新颖的“微课”形式,使专业知识连接网络,从而将知识转变为“共享物”,借助于“大数据”的信息基数,真正达到“足不出户,学习知识”的现代教学形式。加之“直播”这种时下最流行的互动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师讲授内容,更加丰富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其次,借助各种“助教”软件,教师可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信息。不同于传统的纸质表格记录或单纯电子表格记录,这里所说的“动态信息”具有唯一性,即每一项“动态信息”都唯一对应一个学生个体,实现将考勤、课堂答题、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成绩相关集成一体化,逐步形成“无纸化”透明机制。
最后,信息化教学可改善“手机课堂”。手机作为学生与教师信息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已经逐渐脱离它本质的通讯功能。学生上课玩手机、聊微信等现象屡禁不止。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若将强制禁止手机改为更有意义的“课堂手机”,让手机真正使用在课堂学习知识上,并对接学生最终成绩,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亦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三、综合运用
如果将信息化教学融入项目化教学,将项目化教学的系统性与信息化教学的高效性、可视化结合在一起,辅助执行项目任务的发布、接收、实施、汇报等工作,学生不仅可以做到“先做后学,边做边学”,而且数据的记录与编辑可以变得简单,授课形式可以多样化,每位学生的反馈也能及时高效地到达教师。
其一,教师在任务发布和课堂讲授时可采用“微视频”“线上教学”等形式发布任务,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对比传统的口述任务,除特定必须更改的情况,“微视频”等资源可重复利用,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不断改进视频质量,可做到阶段性的“一劳永逸”,项目化教学任务目的明确,信息化手段辅助发布提高效率,不断反馈提高质量。
其二,学生利用多媒体、PC端或移动客户端解读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时上报过程进度与组员表现,并反馈到教师,再由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供学生参考,整个过程体现“做中学、学中教”的项目化教学理念。教师在网络后台对学生的实时监控一览无余,可实现“实时手势签到”“手机页面监控”等功能,学生课堂实时表现教师可远程监控,杜绝了学生对移动端的“随意操作”,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技术。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手段是辅助教师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工具,教师如果在本该现场监督的情况下使用信息化教学,无疑是舍本逐末,本文不推崇滥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任何方式方法。
其三,项目化教学主张“能力本位”,每一次单元对应一次能力目标,学生需要完成这些能力目标才可得到相应的分数,并且所列能力目标必须是可操作性的,即可量化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进行自己的项目化教学之前对课程整体设计的把握程度,且学生在答辩时需要结合其平日表现与小组分数综合考量,而这些量化指标对于传统的纸质化教学来说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本文建议学生对任务实施结果的汇报宜采用现场答辩加信息化工具的方式。学生可现场展示自己的“平臺日常”,即每位学生在平台上都有自己对应的分数页面,直接展示即可,并对平日考勤和表现作出合理阐释。另外学生可利用视频展示、三维模拟等形式汇报,任务实施结果可在教学平台展示,直观形象,以便教师评阅。
四、总结
高职教育区别与本科教育,重点在培养知识和技能综合性人才,对接企业需求,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实行项目化教学,真实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任务驱动知识的学习,以“能力”为训练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高职教育的大势所趋,是应用型院校教育方式前进的方向。信息化教学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加之“人人分享”的时代特性,为项目化教学的便利性与高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两者结合,不失为一种新型现代化职业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邹宁,罗淑云.浅谈高职院校职能的正确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3,(6):37-38.
[2]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关键词】职业教育 能力本位 项目化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33-02
一、项目化教学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办学方针”,将学校的职能定位为:“以教学为主,社会服务为辅,兼顾科研”[1]。由此看来,高职院校应将教学放在第一位,且教学应将“能力”对接企业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一次深刻地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做事的能力,必须学习、思考、创新并举,必须手脑并用,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指项目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要求改造过的一项具体工作。
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应涵盖该课程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以实际任务为驱动,以工作情境为参照,做中学,学中教,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学习,首先,学生从教学伊始就可了解本节课在整个项目系统中所占位置,从而形成系统性认识;其次,课程目的性明确,学生在接受任务后,通过学习教师讲解,自我上手操作的形式,最终完成任务,使“工作任务课程化”;最后,任务驱动式学习,使学生从循规蹈矩的传统“灌输式”教育脱离出来,可实现“先做后学”。
以工作情境为参照,教师可利用情境进行引入,从而避免了教师直接“布置任务”的传统误区,学生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出错、意外等特殊情况,可参照工作情境进行修正,减少教师工作量的同时加深学生印象;设定的情境可对接企业真实工况,如填写工单、成果检验等,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真实感受到将来企业工作所面临的诸多情况,真实对接企业需求。
二、信息化教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每天数以亿计的信息“侵袭”,教师如果没有“全副武装”,那么早晚会被这个时代无情地抛弃。信息化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并且已经日益成为现代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首先,新颖的“微课”形式,使专业知识连接网络,从而将知识转变为“共享物”,借助于“大数据”的信息基数,真正达到“足不出户,学习知识”的现代教学形式。加之“直播”这种时下最流行的互动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师讲授内容,更加丰富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其次,借助各种“助教”软件,教师可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信息。不同于传统的纸质表格记录或单纯电子表格记录,这里所说的“动态信息”具有唯一性,即每一项“动态信息”都唯一对应一个学生个体,实现将考勤、课堂答题、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成绩相关集成一体化,逐步形成“无纸化”透明机制。
最后,信息化教学可改善“手机课堂”。手机作为学生与教师信息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已经逐渐脱离它本质的通讯功能。学生上课玩手机、聊微信等现象屡禁不止。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若将强制禁止手机改为更有意义的“课堂手机”,让手机真正使用在课堂学习知识上,并对接学生最终成绩,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亦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三、综合运用
如果将信息化教学融入项目化教学,将项目化教学的系统性与信息化教学的高效性、可视化结合在一起,辅助执行项目任务的发布、接收、实施、汇报等工作,学生不仅可以做到“先做后学,边做边学”,而且数据的记录与编辑可以变得简单,授课形式可以多样化,每位学生的反馈也能及时高效地到达教师。
其一,教师在任务发布和课堂讲授时可采用“微视频”“线上教学”等形式发布任务,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对比传统的口述任务,除特定必须更改的情况,“微视频”等资源可重复利用,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不断改进视频质量,可做到阶段性的“一劳永逸”,项目化教学任务目的明确,信息化手段辅助发布提高效率,不断反馈提高质量。
其二,学生利用多媒体、PC端或移动客户端解读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时上报过程进度与组员表现,并反馈到教师,再由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供学生参考,整个过程体现“做中学、学中教”的项目化教学理念。教师在网络后台对学生的实时监控一览无余,可实现“实时手势签到”“手机页面监控”等功能,学生课堂实时表现教师可远程监控,杜绝了学生对移动端的“随意操作”,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技术。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手段是辅助教师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工具,教师如果在本该现场监督的情况下使用信息化教学,无疑是舍本逐末,本文不推崇滥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任何方式方法。
其三,项目化教学主张“能力本位”,每一次单元对应一次能力目标,学生需要完成这些能力目标才可得到相应的分数,并且所列能力目标必须是可操作性的,即可量化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进行自己的项目化教学之前对课程整体设计的把握程度,且学生在答辩时需要结合其平日表现与小组分数综合考量,而这些量化指标对于传统的纸质化教学来说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本文建议学生对任务实施结果的汇报宜采用现场答辩加信息化工具的方式。学生可现场展示自己的“平臺日常”,即每位学生在平台上都有自己对应的分数页面,直接展示即可,并对平日考勤和表现作出合理阐释。另外学生可利用视频展示、三维模拟等形式汇报,任务实施结果可在教学平台展示,直观形象,以便教师评阅。
四、总结
高职教育区别与本科教育,重点在培养知识和技能综合性人才,对接企业需求,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实行项目化教学,真实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任务驱动知识的学习,以“能力”为训练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高职教育的大势所趋,是应用型院校教育方式前进的方向。信息化教学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加之“人人分享”的时代特性,为项目化教学的便利性与高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两者结合,不失为一种新型现代化职业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邹宁,罗淑云.浅谈高职院校职能的正确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3,(6):37-38.
[2]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