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为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培養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数形结合来构建有效课堂,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文章就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的方法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低年级;有效课堂
一、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总是过分地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为学生灌输知识,却忽视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难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这导致了学生缺乏思维上的训练,难以掌握正确的解题思维,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成长与个性发展。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开展教学时,部分教师忽视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过于死板,片面地引导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枯燥无趣,提不起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甚至会抵触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受到限制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总是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学生只能在讲台下听教师讲解,教师不敢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这导致了学生的思维与自主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限制,影响了学生自身思维的发展。
二、 以数形结合思想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很大一部分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应用数形结合来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能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相互转化,学生在学习时能够通过图形来理解数字,也能够通过数字解决几何问题,使得单调枯燥的教学丰富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引导突破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应用数形结合开展教学,教师能够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换转变成更加形象具体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学习知识,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辅助培养抽象思维
数形结合本身就是一种数学思想,将数与形相互转化,“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应用数形结合开展数学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去将数与形相互转化,辅助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 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自主探索与学习,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总结归纳,整理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思考与学习探索。应用数形结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转变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是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学习,先为学生创设情境:“小宏、晓明、春华3个人在家里拿了糖豆,凑在一起吃,小宏拿了20个糖豆,晓明拿了15个糖豆,春华拿了23个,他们一共拿了多少个?”先用连加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计算,随后教师在情境中继续添加故事,“这时候春华的哥哥来了,带来了16个糖豆,又拿走了26个糖豆,那现在还剩下多少个糖豆?”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糖豆的数量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最终列出算式“20 15 23=58”“58 16-26=48”,逐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时,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带来几捆木筷,每捆都有10根,随后为学生设置计算题“35-16”,引导学生将数字转换为图形,应用木筷来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捆木筷代表10,35则是3捆加5根,随后拿出去1捆加6根,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19,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重要的因素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本身的年龄特点,在学习时往往难以长期集中注意力,若是数学课堂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很容易会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专注于学习。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保持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主动且持续地进行探索,是教师需要在课堂内做到的事情。在运用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时,融入信息技术创造出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入探索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在微课中创设教学情境,“现在有30个苹果,需要分给5个小朋友,那么每个人能够分到几个苹果?”借助信息技术将知识融入情境中,30个苹果平均分成了5份,也就是“30÷5”,让学生结合情境进行思考与探索,对数学知识有了足够的探索的欲望,随后教师在微课中为学生讲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探索与学习,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三角形,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个是什么图形?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你们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多少度?”让学生进行探索与猜想,在学生完成探索后,教师先将三角形的每个角测量出度数,进行简单的相加,得出180°的结论,随后再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拆分开来,在多媒体上重新进行组合,最终得到的是一个180°的角,这也就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样,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都能够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去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数学知识。 (三)小组合作教学,加强学生理解能力
应用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时,教师需要意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对知识缺乏足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在课堂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去学习与解决问题,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就一个知识点展开探索,围绕数学知识展开讨论与思考,能够让学生处于思维更加活跃的状态,同时加强学生整体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应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可以应用数形结合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介绍三角形分类的特点,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随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对学生小组进行提问,“除了根据三角形的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三角形还可不可以根据其他标准进行分类?比如边?”引导学生小组进行思考与讨论,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一定数量的三角形,让各小组对三角形的边进行研究与讨论,小组内做好分工,一名组员进行测量,一名组员记录测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在测量完成后,小组成员对数据进行讨论,用数据阐释三角形的属性,明确三角形边长的关系,根据三角形的边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对学生进行监督,帮助学生明确小组内的分工,在学生完成测量并根据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后,教师要求学生将三角形根据角来进行再一次分类,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解析计算问题,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计算问题,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计算、理解运算方法、加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然而,对于学生来说,部分运算方法过于抽象,很难理解其原理,难以运用这些运算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可应用数形结合开展教学,尝试用更容易理解的几何图形来代替数学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借助几何图形理解正确的数学运算,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例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时,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方式将除法的运算过程展现到学生面前,用10根小木棒搭正方形,能够搭成几个?在学生面前搭成两个正方形,在搭第三个时发现只剩下两根小木棒,无法搭成正方形,这也就意味着“10÷4=2……2”,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概念,在原有的除法运算的基础上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出有余数的除法的几何模型,更加直观、明了地还原运算的原理,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完成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与运算,在学生理解后,教师继续为学生布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练习与巩固,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数学教学分层,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势必认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学生所处的学习层次有着一定的差异,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差异,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若是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制订统一的教学策略,那么有一部分学生就会难以适应教师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进度就会远远落后。在新时代教学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应当分层开展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能够满足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规划出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达成目标的基础上努力突破,充分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在备课阶段就需要注意分层教学的开展,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为学生分别出示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以及若干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根据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边长用小正方形来进行填充,填充的个数自然就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针对学习水平居中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与其长、宽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长方形=长×宽,S正方形=边长×边长。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巩固提升,为学生布置应用练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关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最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构建数学有效课堂。
(六)结合实际生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应用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数学知识,还需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加广阔的范围中。而小学數学教材大部分讲的是简单的理论知识内容,难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若是能够让数学走进生活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着手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班级近期组织参加了课外学习小组,名单如下。语文组:李密、刘红、陈东、王爱华、于丽、周晓、陶伟,数学组:陶伟、周晓、王炸、王小明、杨建、赵军、丁克、丁旭。那么参加课外学习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这是一个简单的统计名单的问题,但是不少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都会得出错误的答案“7 8=15人”,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将语文组与数学组的名单写下来,仔细对照检查一下,结果学生发现,在名单中,有两个人是两个组都参加的,需要在15人的基础上再减去2人,得到最终结果“7 8-2=13人”。教师还可以将更多的生活中的问题搬到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尝试去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答,调动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积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促进自身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 结语
数形结合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工具,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作为教师,在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时,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练习与掌握数学结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丽红.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0(1).
[2]卢超.小学数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
[3]陈珏.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J].考试周刊,2018(A2).
[4]朱克梅.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31).
作者简介:
许巧贞,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低年级;有效课堂
一、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总是过分地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为学生灌输知识,却忽视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难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这导致了学生缺乏思维上的训练,难以掌握正确的解题思维,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成长与个性发展。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开展教学时,部分教师忽视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过于死板,片面地引导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枯燥无趣,提不起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甚至会抵触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受到限制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总是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学生只能在讲台下听教师讲解,教师不敢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这导致了学生的思维与自主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限制,影响了学生自身思维的发展。
二、 以数形结合思想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很大一部分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应用数形结合来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能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相互转化,学生在学习时能够通过图形来理解数字,也能够通过数字解决几何问题,使得单调枯燥的教学丰富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引导突破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应用数形结合开展教学,教师能够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换转变成更加形象具体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学习知识,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辅助培养抽象思维
数形结合本身就是一种数学思想,将数与形相互转化,“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应用数形结合开展数学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去将数与形相互转化,辅助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 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自主探索与学习,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总结归纳,整理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思考与学习探索。应用数形结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转变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是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学习,先为学生创设情境:“小宏、晓明、春华3个人在家里拿了糖豆,凑在一起吃,小宏拿了20个糖豆,晓明拿了15个糖豆,春华拿了23个,他们一共拿了多少个?”先用连加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计算,随后教师在情境中继续添加故事,“这时候春华的哥哥来了,带来了16个糖豆,又拿走了26个糖豆,那现在还剩下多少个糖豆?”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糖豆的数量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最终列出算式“20 15 23=58”“58 16-26=48”,逐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时,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带来几捆木筷,每捆都有10根,随后为学生设置计算题“35-16”,引导学生将数字转换为图形,应用木筷来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捆木筷代表10,35则是3捆加5根,随后拿出去1捆加6根,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19,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重要的因素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本身的年龄特点,在学习时往往难以长期集中注意力,若是数学课堂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很容易会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专注于学习。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保持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主动且持续地进行探索,是教师需要在课堂内做到的事情。在运用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时,融入信息技术创造出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入探索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在微课中创设教学情境,“现在有30个苹果,需要分给5个小朋友,那么每个人能够分到几个苹果?”借助信息技术将知识融入情境中,30个苹果平均分成了5份,也就是“30÷5”,让学生结合情境进行思考与探索,对数学知识有了足够的探索的欲望,随后教师在微课中为学生讲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探索与学习,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三角形,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个是什么图形?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你们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多少度?”让学生进行探索与猜想,在学生完成探索后,教师先将三角形的每个角测量出度数,进行简单的相加,得出180°的结论,随后再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拆分开来,在多媒体上重新进行组合,最终得到的是一个180°的角,这也就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样,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都能够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去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数学知识。 (三)小组合作教学,加强学生理解能力
应用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时,教师需要意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对知识缺乏足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在课堂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去学习与解决问题,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就一个知识点展开探索,围绕数学知识展开讨论与思考,能够让学生处于思维更加活跃的状态,同时加强学生整体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应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可以应用数形结合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介绍三角形分类的特点,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随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对学生小组进行提问,“除了根据三角形的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三角形还可不可以根据其他标准进行分类?比如边?”引导学生小组进行思考与讨论,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一定数量的三角形,让各小组对三角形的边进行研究与讨论,小组内做好分工,一名组员进行测量,一名组员记录测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在测量完成后,小组成员对数据进行讨论,用数据阐释三角形的属性,明确三角形边长的关系,根据三角形的边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对学生进行监督,帮助学生明确小组内的分工,在学生完成测量并根据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后,教师要求学生将三角形根据角来进行再一次分类,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解析计算问题,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计算问题,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计算、理解运算方法、加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然而,对于学生来说,部分运算方法过于抽象,很难理解其原理,难以运用这些运算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可应用数形结合开展教学,尝试用更容易理解的几何图形来代替数学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借助几何图形理解正确的数学运算,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例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时,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方式将除法的运算过程展现到学生面前,用10根小木棒搭正方形,能够搭成几个?在学生面前搭成两个正方形,在搭第三个时发现只剩下两根小木棒,无法搭成正方形,这也就意味着“10÷4=2……2”,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概念,在原有的除法运算的基础上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出有余数的除法的几何模型,更加直观、明了地还原运算的原理,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完成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与运算,在学生理解后,教师继续为学生布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练习与巩固,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数学教学分层,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势必认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学生所处的学习层次有着一定的差异,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差异,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若是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制订统一的教学策略,那么有一部分学生就会难以适应教师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进度就会远远落后。在新时代教学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应当分层开展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能够满足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规划出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达成目标的基础上努力突破,充分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在备课阶段就需要注意分层教学的开展,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为学生分别出示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以及若干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根据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边长用小正方形来进行填充,填充的个数自然就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针对学习水平居中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与其长、宽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长方形=长×宽,S正方形=边长×边长。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巩固提升,为学生布置应用练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关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最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构建数学有效课堂。
(六)结合实际生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应用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数学知识,还需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加广阔的范围中。而小学數学教材大部分讲的是简单的理论知识内容,难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若是能够让数学走进生活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着手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班级近期组织参加了课外学习小组,名单如下。语文组:李密、刘红、陈东、王爱华、于丽、周晓、陶伟,数学组:陶伟、周晓、王炸、王小明、杨建、赵军、丁克、丁旭。那么参加课外学习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这是一个简单的统计名单的问题,但是不少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都会得出错误的答案“7 8=15人”,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将语文组与数学组的名单写下来,仔细对照检查一下,结果学生发现,在名单中,有两个人是两个组都参加的,需要在15人的基础上再减去2人,得到最终结果“7 8-2=13人”。教师还可以将更多的生活中的问题搬到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尝试去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答,调动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积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促进自身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 结语
数形结合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工具,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作为教师,在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时,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练习与掌握数学结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丽红.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0(1).
[2]卢超.小学数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
[3]陈珏.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J].考试周刊,2018(A2).
[4]朱克梅.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31).
作者简介:
许巧贞,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