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工科类专业导论的教学优化探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t_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专业导论是机械工程学科的总纲,也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导论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师自身政治素养提高,培育大学生机械工程素养,调动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成为国家需要的具有正确的政治提高思想、先进的理念、技术过硬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工科类专业;专业导论;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70-02
   “课程思政”是相对“思政课程”而言的,是对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的一种改革和实践,也是大思政教育体系的一种体现。专业导论课程就像一扇窗户,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看到机械殿堂的无限美好风光。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机械工程专业的专业导论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方位、多角度、有重点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思政教育融入机械工程导论课程中,以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知识有所获得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达到德育目的是非常必要的。
   一、专业导论“课程思政”实施背景
   专业导论课程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专业的专业类必修课,是机械工程学科的总纲,也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专业素质为宗旨,讲授一些典型的机械装备,从初始的想法形成到最后成为产品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系统学习机械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之前对机械工程领域及其应用以及涉及的学科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全面把握专业课程的脉络,增强对机械工程专业学习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专业学习的自信力。
   2017年,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制定2017年培养计划时,总结前期经验,以“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能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思想,对机械工程概论课程内容重新修订、整合之后将课程纳入新的培养体系中,并重新命名为专业导论,为刚入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了该课程,学生人数达480人以上,综合以上专业导论课程已累计开设3年,学生人数累计1440余人。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現,大学一年级学生普遍认识到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机械,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发明家称号的鲁班,等等,发明创造丰富,种类繁多,英国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一卷“总论”中,列举了中国古代传到欧洲、影响巨大的发明26种,其中机械有18种,占69%,也获知了机械学科不仅与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等基础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而且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已结伴而行,并且完美结合而成为“纳百川,采众长”的领域;但是同时又认识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起到现在,我国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制造水平和技术手段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两种认识,有利有弊,利是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激发学生报效国家的激情;弊是随着现代信息的传播手段,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也更加容易受一些不正当信息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社会舆论,认为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之后的对口工作又苦又累,薪金也低,不太“体面”,这对学生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同时又觉得国外的机械装备设计、制造手段都是先进的,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知和心理形成了巨大落差,产生崇洋媚外的心态,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价值追求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价值追求?
   二、“课程思政”推进教师政治素养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我们高校教师在专业授课中一直困惑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即高校教师尤其是讲授专业课的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要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在讲授过程中对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要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在传授机械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影响的内容的过程中要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讲授专业的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一)教师自身要有正确的价值方向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经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承担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师必须一直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新时代新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够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的重要责任。教师通过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同时,重点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充分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科学精神、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这样就可以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授课内容要涵盖思政教育
   机械设备、生产工具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准,是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技术基础,制造机械设备和生产工具的制造业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专业导论课程不仅讲授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其所涉猎的博大领域,还要讲授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国防实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就需要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开展育人,深入挖掘该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讲授我国优秀的传统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成功案例,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10大重点领域及《厉害了,我的国》《大国重器》等中的著名案例,从教学目标、策略、环节、内容、方法、资源分配等方面充分融入价值引领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学习兴趣和政治觉悟。
   三、结合两融措施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把专业导论课程与思政课知识点进行融合,将科学素养养成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内容,摒弃人文素养教育与课程教育教学无关的“无用”论;另一方面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凝练、萃取该课程的政治内核,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识和觉悟,建立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科学钻研精神与政治素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使命感。
   (一)实施专业伦理教育
   “专业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专业导论教师针对本专业的学生,即未来机械或其相关领域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如何学习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与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工作与生活态度,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情商能力,使他们的情商与智商并存,建立良好的“家国情怀”,并时刻牢记在之后学习机械专业的过程和实践中要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应该担当的责任。
   (二)培育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具有新时代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强调中国制造,在学生脑海中逐步建立和巩固新时代工匠精神理念,进一步让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大的分量,让精神教育和传授科学素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讲授内容上,以“政治引导,专业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当前科技发展,收集工程实例,例如,通过讲授机械工程简史,介绍我国著名的古代机械案例(春秋的弩、指南车、地动仪、水运仪象台等)以及眼前的中国制造2025、C919、蛟龙号、复兴号等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将所学专业知识、工程应用与当前的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的政治层面。
   四、总结
   “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以今天在学生“身边”的工作,影响他们未来走向“天边”的旅程,正确认识时代责任、给学生传递历史使命,是高校教师的使命所在,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思政的教学优化,能够凝练、培育学生机械工程科学素养,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不仅充分认识到中国制造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发展要求,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意识到其担当的社会责任,成为国家需要的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先进的理念、技术过硬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琼,王远宏,刘磊.结合高校教学管理推进课程思政育人[J].现代职业教育,2018(25):58-59.
   [2]赵松岭.专业导论课对提升本科生专业自信力及教學优化的研究[J].才智,2019(3):130-132.
   [3]为什么要研究我国科学技术史[N].人民日报,1954-08-02(3).
   [4]罗肖泉.高等学校专业伦理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5]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N].人民政协报,2018-08-30.
   [6]高校思政应当找准三个“点”[N].光明日报,2017-02-19.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一流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过程中,“双师型”教师是实施的关键。企业实践要求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需求,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企业服务,同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更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施的必备环节。要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探索教师企业实践模式,实现学校、企业、个人三方共赢。  [关 键 词] 内涵建设;企业实践;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教体系的基础,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介绍宜昌在市州统筹下的中职教育发展,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引导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集团化发展的新阶段。生命健康产业是武汉市“十三五”期间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结合湖北武汉生命健康产业以及生命健康职业教育的现状,由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等单位牵头组建武汉生命健康技术职业教育集团,通过资源互补、政策共享等方式开创了健康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思路。  [关 键 词] 健康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探索在高职院校的Solidworks软件应用课程中应用职教云APP的教学过程。首先,分析高职学生学习情况及Solidworks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使用智慧职教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其次,重点探讨如何将职教云APP与传统的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复习以及考核这些教学过程更好地结合。最后,总结现有的实际应用经验,为其他高职专业基于云课堂APP的课程教学应用
期刊
[摘 要] 采用访谈法对SWSM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标准化开放式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通过访谈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认识清楚;对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的资助工作普遍表示满意,但提出资助金的发放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以及本人在校表现,希望得到形式多样的资助举措。  [关 键 词]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受助需求;访谈报告  [中图分类号] G64
期刊
[摘 要] 移动智能设备、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际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其特点更加高效、便捷地处理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进行基于APP的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探索,并从设计目标分析、功能架构、软件实现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APP;大学生日常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高中阶段的学习被动,大学阶段的学习主动。如何适应自主灵活多变的大学学习是大学生的必经阶段,而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是最为关键的过渡阶段。通过对2018级水产养殖专业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主要学业成绩进行分析并对主要学业成绩成败进行归因分析,结果显示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主要学业成绩不理想,这一结果与多数学生所持不正确的成败归因有关。在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训练,从而帮助新生快速适
期刊
[摘 要] 自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部党组先后发文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先后召开相关会议,发出《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要求筑牢高校思政工作阵地。从“三全育人”和“十大育人”体系的视角出发,拟建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以期在落实文件精神的实践中破解其路径依赖与体系模糊之窘境。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根据2019年6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文件要求,现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系统修订。针对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在调研了吉林省开设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10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情况的基础上,借鉴省外兄弟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开设特色,结合教职成〔2019〕13号文件的要求,提出高职汽车营销与
期刊
[摘 要] 从异质外延GaN薄膜中缺陷的形成机理出发,通过湿法腐蚀G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的方法,主要从美学中的形式美、意象美和功能美三个方面,针对异质外延生长的GaN薄膜中缺陷的艺术形象进行了分析,其目的是有意识地提炼学科中的科学美,唤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为自然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设置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构想。  [关 键 词] 通识;半导体;美学;物理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