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乐趣无穷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1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
  新时期的数学教育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为此做出了大量的积极性的探索,也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比如“情境问题”的教学策略就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好方法,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与数学应用能力。所谓“情境问题”策略,就是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积极创设数学情境,以此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创设新的情境,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这种教学学习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乐趣,也真正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创设数学情境呢?
  一、尊重生活,善于利用生活,积极创设生活情境
  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每一天,从早上起来就要计算这一天的收支状况,计划当日的时间分配,这些都要用到数学知识。那么,我们就利用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生活常识来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再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三角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例子,提出问题“为什么照相机的支架是三角状的?”“为什么窗户挂上挂钩之后就不会晃了?”“为什么停自行车时,总是用两个车轮子和一个车梯着地?”“测量仪为什么总是用三脚架却不是四脚架或五角架呢?”等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抛出的这些问题,会引领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这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促使他们认真地仔细观察,积极而深入地思考与理解,在充分增加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的前提下生成属于自己的理解与判断,进而达到掌握科学知识的目的。实践证明: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把所要学的知识贯穿于实际生活之中,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尊重学习者身心规律,注重过程式情境的预设与运用
  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史证明:要想彻底理解数学原理,就应该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也就是它的推导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教授学生知识的推导过程,即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而不是盲目地给出结论。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足,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和形成,我们老师就更应该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推演,而且千方百计地创设学习情境并且积极地利用这样的情境与问题使所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力争在积极的活动或者是游戏中帮助学生通过过程的参与和把握达成学习目标,最终形成真正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然后找一个三角形,把它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到一起,最后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共同证明这个过程。由于学生是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参与的,所以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一定是丰富的,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
  问题情境预设了,甚至是非常用心非常精心地设置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有效地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高水平的问题是衡量一个人创造性与数学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因为有效地提出问题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改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手段,它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这方面,很多研究者都做出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索,总结出了许多提问策略,诸如:
  通过比较统一数学原理在不同情境内的应用,比较不同定义、不同规律之间的差异,比较相互矛盾的证明和理论,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
  观察特殊数学题目,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再大胆假设这个规律能否扩大到一般领域,还是只适用于特殊情况,怎样才能扩展到一般领域呢。例如: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那么,可以推导出矩形的面积公式吗?正方形呢?
  在一般条件下能够运用的原理和知识,在极端条件下还会成立吗?如果出现新的问题该怎样处理?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么,如果这两点之间山水阻隔呢?该怎么取最短距离呢?
  从正面能理解的问题,放到反面还会成立吗?例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正确的命题,那么它的逆命题“具有稳定性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是正确的命题吗?
  同样的一个结论,如果条件改变,还会是同样的结论吗?例如:加法中可以用交换律解决问题,乘法中也会有交换律吗?乘法中有分配率,那么,加法中会有分配率吗?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来源于生活,最终的用途也是服务生活,所以,要通过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要强调过程式情景教學,即通过有效地提出问题,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我们教师也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探索,师生一道快乐地学习,愉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段智.初探创设数学情境 优化计算教学课堂[J].科学大众,2008(09).
  [2] 曹新,纪雪颖,张永雪.对数学情境及其性质、作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1(01).
  [3] 李纯.数学情境教学拾贝[J].才智,2009(05).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当教学引起学生兴趣时,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技能。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英语 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1.合
期刊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小学教学相对于其它阶段的教學有更为宽松的环境,而且小学生的思维在此阶段没有形成固定的形式,有更大的空间来塑造其各方面的能力,教师们应该好好的抓住这个机会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本文将我自身的经历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
期刊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并且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小学数学《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中也强调“使学生
期刊
摘要:自信心是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激励个体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在动力,他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基础的支持作用。一个完整的人必然是自信的,而有自信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自信心是一个人成人、成材、成长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因此,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  关键词:浅谈 塑造 自信 自强 能力  自信、自强意识和能力的塑造一定要从幼儿时期抓起。幼儿期
期刊
摘要:小学计算机课程,它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思维就会精细而敏锐,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反之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将学生往好的方面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计算机的兴趣呢?本文就小学信息课的兴趣培养,谈谈自己粗浅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学生 信息技术 兴趣 培养  赞可夫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紧密相连的,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何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结合本人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谈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兴趣 英语学习 激励 活动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中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往往会具有极大的兴
期刊
摘要:美育的实质是以陶冶人的情操为目的教育。它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创造美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都是名篇佳作,它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优美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所有这些,都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的极好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阅读教学 美育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初尝语境美;在理解中感悟课文美;在品词品句中鉴赏文本美;在拓展中激发
期刊
摘要:所有的应用题解答都是在审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应用题教学的首要要求是保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进行教学,使同学们掌握多解题思维,具体包括从已知条件出发和从问题出发两种。应用题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法,创新;灵活运用  前言: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题型,具体分为只涉及到单独数量关系的数学应用
期刊
什么是追问?顾名思义,追问就是在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追根究底地继续发问。就我们语文教学来说,课堂追问其实就是围绕教学总目标,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甚至生成出精彩的亮点为止。它指向于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无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期刊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  一、如何创造以自主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