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家国的余光中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74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先生,是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现代文学家。他虽是学习外文出身,早年极力提倡现代文学,致力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并以创作新诗为己任,一度还被误认为是崇尚西方文学,打压台湾乡土文学的“打手”。然而他中年以后的作品,却流露着浓郁的祖国情、同胞爱,他以感人的文字,道出了一位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深深触动了两岸同胞心中深藏的感情,跨越了台湾海峡的地理阻隔,弥足珍贵。
  有缘同在高雄,相知相交
  余光中从1974年就远赴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直到1985年才重返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担任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长,或许这是他选择自我流放,远离台湾政治是非的一种方式。根据余光中的自述,他是在1984年初,还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时候,应台湾“新闻局”的邀请回台颁发金鼎奖时,当时担任台湾中山大学校长的李焕,慕名专程到他下榻的台北来来饭店,与他共进早餐,诚挚地邀请余光中返台至高雄西子湾边的中山大学任教。李焕是台湾政界重量级的政治人物,是蒋经国生前最为倚重的人才和不可取代的左右手。李焕为人诚恳周到,向余光中与夫人力陈回台的好处,就是凭着这番话,早餐尚未吃完,余光中已答应李校长将于1985年来台湾中山大学任教了。
  只是当余光中于1985年来到高雄中山大学时,李焕已于1984年5月担任台湾主管教育事务部门长官。不过由于李焕的交代,继任的校长自是对余光中礼遇有加,而台湾中山大学所在的高雄西子湾背山面海,是台湾的十大美景之一,余光中就在如此人间仙境中,待了长达32年之久,直到他逝世。
  笔者正是在1980年台湾中山大学创校的第一年,就应李焕校长的邀请,从美国加州硅谷待遇优厚的半导体公司辞职回台服务,担任电机系主任与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职务。也在李焕校长执掌台湾教育事务不久后,以34岁的年纪被任命为现在的台湾高雄科技大学校长,创下台湾有史以来最年轻大学校长的纪录。因此当余光中来到高雄时,笔者已离开台湾中山大学,无缘与他同事。不过由于同在高雄,李焕也特别交代作者要善尽地主之谊,对余光中多予照顾。
  所以,在余光中到了高雄不久,我就安排盛宴款待他们夫妇。其实,说起来笔者与余光中一家早有往来,这是因为余光中的小女儿余幼珊与舍妹吴冠英是台北知名的光仁小学音乐班的同班同学,当年在许多表演的场所,我们都曾与余光中夫妇见面。这么一叙旧,立即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余光中夫人范我存女士也与内人成树芬教授(也在台湾中山大学任教)从此成为好朋友,她们和台湾中山大学外文系教授钟玲都是中国玉的爱好者,彼此经常相约共同在高雄十全路的玉市场淘玉,看到好的玉镯、玉环与玉配件及摆件,也都互相欣赏,交换心得,传为佳话。钟玲教授还曾在她撰写的一本关于玉的书籍中,记录了她们三人在高雄出入玉市场的经历,饶富趣味。笔者还记得当年余夫人曾大方让了一只汉白玉镯子给内人,至今仍为内人所珍藏。我与余光中则有更多的公私来往,鉴于我们当时都是高雄地方的知名文人与闻人,凡有重要活动,我们都是必被邀请参加的对象。记得1986年4月4日,高雄市长苏南成举办一个盛大的迎春 “许愿之夜”吟诗大会,请余光中担任召集人,在他的号召下,广邀了台湾文艺界许多知名的诗文作家诸如瘂弦、张晓风、朱铭、蒋勋、席慕蓉、钟玲、吕丽莉、向阳、楚戈、朱沉冬等人与会,作者也因余光中的厚爱,受邀忝为吟诗人之一参与盛会。而余光中为此活动,特意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让春天从高雄出发》,成为高雄人共同的骄傲。在这些重要的场合,我们都能有很好的配合,那时余光中正值春秋鼎盛的甲子之龄,笔者还只有30余岁,都是人生的精华岁月,有此缘分相聚相处与相知,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校园名人讲座压轴登场,
  深受学子欢迎
  1988年10月是笔者服务的高雄科技大学建校25周年的银禧校庆,为了提升庆祝氛围,给一向较为平静的校园带来欢乐与充满人文气息的氛围,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名人校园讲座活动,开了台湾保守校园的风气之先。在邀请的校园名人讲座名单中,包括蒋纬国将军、赵耀东、钱復、马英九、章孝慈、著名演员胡茵梦等人,而系列讲座活动压轴的最后一场就是由余光中院长与被称为台湾四大公子之一的才子沈君山兄(后担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两位以“人文与科技教育的整合”为题,展开对谈。犹记得当晚在学校大礼堂座无虚席的盛况中,作者陪同两位大师步入礼堂的时刻,学生们爆出了震耳欲聋的掌声,热烈欢迎他们的莅临。这场精彩的对谈,就在他们两位大师的娓娓道来中,阐述了人文与科技兼容并重的特点。他们告诉在场的同学们,一位现代的科技工程师,如果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若缺少了人文的连接,就不成为“工”这个中国字的造字原理与初衷。可见在中国上古造字时代,就明白人文与科技之间存在重要的互相依赖与不可偏废的关系。他们深入浅出的分享,给同学们带来了课本上所学不到的宝贵知识,这也与笔者自1984年担任校长以来,所一再强调的要“发展以人文为导向的科技教育”理念完全吻合,为银禧校庆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实现了作者当初所欲达到的效果,颇感欣慰。
  校庆活动后,我们两家之间的往来就更密切了。我虽然学的是高科技理工专业,可是文学与历史,却是心中的最爱,经常阅读有关书籍,也因此在与余光中的相處中,经常请教他的高见,使我们的相处毫不死板无趣,反而常有意想不到的亮光出现。这在我们两位所学专业完全不同的情况下,是极为难得的一个经验与体会。相信我们都很珍惜彼此的友谊,也尽量找机会相聚相处。记得1990年新年,位于高雄澄清湖畔的蒋介石生前行馆经过整修开放可以住宿的前夕,笔者有机会受邀先行试住,就邀请了余光中一家与钟玲教授一起在行馆中迎接1990年代的到来。只是这间已有40年之久的老房子,据说晚上会闹鬼,还有警卫保安或看到或听到蒋介石在深夜显灵,跺步廊厅的传言。我们是整修后第一批入住的客人,晚上是否会与蒋老先生相遇,的确是一个很值得考验我们胆识的时刻。虽然事前已有这样的预警,我们仍然如期入住,结果一夜平安,并无任何异状,我们平安地迎来了其实对台湾是极不平安的1990年代。   不约而同
  视野转向祖国大陆
  果不其然,1990年以后的臺湾,政局动荡,价值观念混淆不清,台湾进入了衰退期,笔者与余光中都对台湾日后的发展表达了许多的忧虑,尤其余光中对台湾的教育改革与教科书课纲的修订,更强烈地表示不以为然。他曾明白指出:台湾当局宁可不要大的(指祖国宽大的疆域),要小的(指台湾);宁可不要长的(指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要短的(台湾史不过400年而已),真的是自甘墮落,自外于国人同胞,真是令人不解。
  在这种情形下,余光中与笔者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开始投射向已进入改革开放的祖国大陆。1995年余光中重新踏上了大陆的土地,受邀到曾就读过的母校厦门大学演讲,并获颁客座教授的荣衔。2007年又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荣聘为文学院荣誉院长。2010年,余光中携同夫人与女儿出访江南大学,受聘为客座教授。同年来到湖北秭归,参加首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专门创作了纪念屈原的诗歌《秭归祭屈原》,以表达对中国历史上首位爱国诗人屈原的敬意。并受聘为三峡大学客座教授,做了“我的四度空间”学术报告。2011年4月,余光中再受邀出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2012年4月,受聘担任北京大学“驻校诗人”。 2014年4月,受邀担任澳门大学“驻校作家”。 余光中晚年不辞旅途劳累,如此密集前往大陆访问,相信也是基于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责任,愿意看到中华民族与文化的伟大复兴。基于这样的信念与理念,他愿意付出,亲身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名言做了最好的见证与诠释。
  笔者最后一次看到余光中,是在2010年12月,在台湾中山大学悼念创校校长李焕的纪念会上,我们曾短暂交谈,互问安好。那时余光中年逾八旬,已现老态,走路需人搀扶,真是岁月不饶人!回想我们在高雄初识之时,已是25年前的往事。人生如烟,稍纵即逝,如今人事全非,更加令人感到无限感慨!
  在本文结束前,笔者愿意以余光中为高雄所写的《让春天从高雄出发》诗作,纪念我们共同拥有的高雄岁月,也以此文纪念为两岸同胞共同怀念的余光中先生!
  让春天从高雄出发
  让春天从高雄登陆
  让海峡用每一阵潮水
  让潮水用每一阵浪花
  向长长的堤岸呼喊
  太阳回来了,从南回归线
  春天回来了,从南中国海
  让春天从高雄登陆
  轰动南部的消息
  让木棉花的火把
  用越野赛跑的速度
  一路向北方传达
  让春天从高雄出发
  (作者为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原校长)
  责任编辑 周峥嵘
其他文献
林文山先生以牧惠为笔名撰写杂文名世,我有幸与他数通鱼雁,惜乎缘悭一面,不敢妄称“我的朋友牧惠”。自从几年前传来他溘逝的噩耗,就想写点怀旧的文字,却一直未果;近日忽见旧箧中有他的早年来信,由此浮出了一些可忆之事,于是握笔记之。  与牧惠兄的通信,始于“文革”过后,我向广州的《学术研究》投寄拙稿。不多几日,就收到编辑部署名林文山的复信,有云:“寄来的杂文《二十世纪的一个‘神话’》已经付排,如无意外,当
期刊
国家体委的建议被搁置  在国家体委调查报告写出以前,国家体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让内蒙古体委党委自己拿出调查处理意见上报,1974年4月2日内蒙古体委党委拿出一个处理报告,即《内蒙古体委党委对赵俞廷等同志在丁立春、丁桂荣同志揭发锦标主义遭到打击报复事件中所犯错误的组织处理意见》(讨论稿)。4月15日,国家体委调查组向国家体委党的核心小组提交了《关于内蒙古乒乓球队丁立春、丁桂荣同志揭发领导弄虚作假、搞
期刊
尼克松访华过去48年了。一些关心当代历史的朋友有时还会问起,我当年如何参加接待工作,并如何受命将《柳文指要》赠与尼克松总統的翻译弗里曼(现译名为“傅立民”)的。有的朋友见闻广,又读到中美会谈中方翻译章含之女士的回忆录及媒体访谈录,特告知说章女士也谈及此事,描述细节时对我还略有微词。我想,有机会做个说明就好了。  从参与接待尼克松到赠送《柳文指要》  1972年2月下旬,我在上海参加了接待尼克松总统
期刊
冼玉清先生(1894-1965)是民国时期史台文苑的一位才女兼奇女,广东南海人,自署琅玕馆主、西樵女士、西樵山人。出生于实业之家,早年求学澳门、香港,青年时矢志教育和学术,决意终生独身,不受家室之累。1924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后留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岭南大学文物馆馆长、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有《粤东著述录》《广东艺文志》《岭南掌故录》《赵松雪书画考》等,并副纂《广东通志》。世以
期刊
我从事健康教育已达60年。健康教育主要就是告诉普通大众如何预防疾病,加强自我保健,延年益寿。  人类的疾病有许多种,除了先天性遗传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等以外,主要就是两大类: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又有呼吸道、消化道、虫媒、血液等不同途径,由细菌、病毒入侵引发许多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不良生活方式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等。  急性传染病来势汹汹,发病快、传染性强烈,这种病一旦
期刊
编者按:方增先先生(1931—2019),浙江兰溪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教授、一级美术师,无党派人士,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起来的著名中国人物画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具有卓越的贡献。曾任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等职。出版有《怎样画水墨人物画》《人物画的造型基础问题》等专著。曾荣获第二届“中国
期刊
1946年7月,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推荐下,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司徒雷登为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同年10月18日至20日,应杭州市长周象贤的邀请,司徒雷登重回阔别已久的故乡杭州。  重回杭州为亲人扫墓  司徒雷登的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876年,他出生于杭州,从童年时代到做传教士,在这里生活了14年。他的乳母是一位本土妇女,因此,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杭州方言。他认为杭州方言“具有其他方言所没有的轻快悦耳的
期刊
编者按:近日,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武重年口述、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马长林撰稿的《武重年口述历史》一书作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第四辑第19种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丛书第五辑编撰工作也正式启动。  武重年先生因病于2017年12月遽归道山,本刊自2018年第1期起选刊武老生前已结稿的《武重年口述历史》一书中的《席慕容曾是我儿时的玩伴》《我所知道的邱清泉之子邱国渭》《“藏龙卧虎”的上图》等多篇
期刊
从苏联秘密回到上海  留苏学生回归祖国一般均须先到上海,因为党中央在上海,工作分配须经党中央的指派;另一方面是留苏学生归国时为了避免被间谍跟踪,必须隐蔽一个时期,然后由秘密交通陪同,送到中苏边界,方可偷越国境到一个秘密联络站,尔后就独立行动,多数是搭火车回到上海。  这里顺便要谈谈我后来的丈夫沙文汉。他在苏联化名明苏,在少共国际办的马列学院学习完成后,决定回国工作。他先入住了一个旅馆内,我和其他同
期刊
外婆陈洁如是1952年从香港返回上海的,居住在重庆南路巴黎新村。外婆在沪期间深居简出,极少露面。1962年4月,外婆应周恩来夫妇之邀去北京私叙,受到黄埔军校校长夫人和北伐军总司令夫人之礼遇。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外婆参观游览均由契女廖梦醒陪同,同时还会见了许多在京的黄埔军校故旧,并两次赴西花厅家宴。外婆向周恩来提出请求数项,包括去香港索债等等,总理一一应允,并嘱咐在座的廖承志和徐冰部长执行办理。  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