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推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教育变革,面对新教材新教法和早已习惯了传统教材、教法、学法的“老”学生,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成为广大教师最大困惑。有人说,由过去的“接受型学习”向“自主、探索、合作型学习”转变,决定了教师必须由单纯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促进者、合作者转变。为避免因此的机械操作,绝对化运作,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强烈欲望。
片面追求升学率,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早已磨灭了学生弥足珍贵的创造性和自发主动学习动力,成为一个个知识容器和考试机器,学习完全变为被动接受。在语文学习上,很多学生母语听说读写能力退化严重,课外不阅读(尤其是名著),不朗诵,不背诵,不写作,不重视口语训练,因为考试缘故,只在课堂45分钟稍加应付而已。虽然教师对此有察觉,为诱发学习欲望,什么精致课件、精彩导入、煽情语言、生动故事,十八般武艺全上阵,看似热闹,气氛活跃,但治标不治本,昙花一现,学生热情很快又消退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此,语文教师心理准备要充分,要准备通过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激发学生,彻底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爱语文,主动学起语文来。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为避免一言堂,独角戏,老师一人大包大揽,就应提供充足时间,让学生思考质疑,因有所发现而建立兴趣。我在上《老人与海》时,布置了如下任务:1 阅读全文,圈点勾画筛选信息;2 梳理并发现问题;3 提出或写出感想、问题,交流讨论。又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通过抽查,达到激发学生的目的。当然,这项工作要长时间坚持,直至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主动思考学习、大胆质疑的好习惯为止。
其次,针对单元教学目标,讨论制定教学计划。
既然我们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型学习”,在单元教学开始时,教师应充分征询学生意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在学习上的想法与困惑,和学生一起制定计划,从而让学生以一种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甚至在组织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具体活动中,教师都要详细说明目标与要求,这样做最大好处是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具体表现为在课前学生能主动查阅有关材料,做好准备,课后自觉做一些弥补工作,完善学习。
第三,引导点拨,当好课堂主持人与评论员。
有效的评价不可缺少,因其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最大量地发挥出内在潜能,因此教师还是评论员。教学评价应遵循教育规率,做到两个接合:
1、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直接、高频口头评价,是教师课堂引导、感染的重要途径。巧妙的、委婉的、恰切的、看似随意的平常话语,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不竭动力,不可小觑,要经常运用。作为深刻、影响深远的书面评价,教师更应重视,充分运用。比如在作文批改中,眉批、旁批、尾评要恰切,适当,言简意赅。基本原则是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多发现闪光点,即使是批评尽量用语委婉,避免出现类似“字迹潦草”、“内容空洞”、“语句不通顺”等生硬语言。
2、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适时评价两种。前者指教师对学生表现立即给予评价,以鼓励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对学生表现不能视而不见,不予评价,这样长期下去,必然要挫伤积极性。为了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有时要延时评价,发扬民主教学,开创自由环境,也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第四,勇于创新,敢于怀疑,做治学模范。
传统教育秉承“师道尊严”,学生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要求做,一切以课本为准,不许学生质疑,长期坚持,终扼杀了学生创新精神。因此,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重视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不迷信老师、教材,牢记“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古训,鼓励学生挑战自己,挑战教材。教学中多倾听学生意见,多设计一些讨论题,拓展引申题,让学生畅谈自己感受,不求统一,要尊重个性差异。
总之,教师只要适应新课改要求,接受挑战,虚心学习,转换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方法方式,我相信一定能确定好自己的位置,事半功倍,培养出德才兼备新型人才来。(作者单位清涧中学)
责任编辑 王 波
首先,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强烈欲望。
片面追求升学率,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早已磨灭了学生弥足珍贵的创造性和自发主动学习动力,成为一个个知识容器和考试机器,学习完全变为被动接受。在语文学习上,很多学生母语听说读写能力退化严重,课外不阅读(尤其是名著),不朗诵,不背诵,不写作,不重视口语训练,因为考试缘故,只在课堂45分钟稍加应付而已。虽然教师对此有察觉,为诱发学习欲望,什么精致课件、精彩导入、煽情语言、生动故事,十八般武艺全上阵,看似热闹,气氛活跃,但治标不治本,昙花一现,学生热情很快又消退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此,语文教师心理准备要充分,要准备通过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激发学生,彻底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爱语文,主动学起语文来。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为避免一言堂,独角戏,老师一人大包大揽,就应提供充足时间,让学生思考质疑,因有所发现而建立兴趣。我在上《老人与海》时,布置了如下任务:1 阅读全文,圈点勾画筛选信息;2 梳理并发现问题;3 提出或写出感想、问题,交流讨论。又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通过抽查,达到激发学生的目的。当然,这项工作要长时间坚持,直至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主动思考学习、大胆质疑的好习惯为止。
其次,针对单元教学目标,讨论制定教学计划。
既然我们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型学习”,在单元教学开始时,教师应充分征询学生意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在学习上的想法与困惑,和学生一起制定计划,从而让学生以一种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甚至在组织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具体活动中,教师都要详细说明目标与要求,这样做最大好处是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具体表现为在课前学生能主动查阅有关材料,做好准备,课后自觉做一些弥补工作,完善学习。
第三,引导点拨,当好课堂主持人与评论员。
有效的评价不可缺少,因其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最大量地发挥出内在潜能,因此教师还是评论员。教学评价应遵循教育规率,做到两个接合:
1、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直接、高频口头评价,是教师课堂引导、感染的重要途径。巧妙的、委婉的、恰切的、看似随意的平常话语,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不竭动力,不可小觑,要经常运用。作为深刻、影响深远的书面评价,教师更应重视,充分运用。比如在作文批改中,眉批、旁批、尾评要恰切,适当,言简意赅。基本原则是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多发现闪光点,即使是批评尽量用语委婉,避免出现类似“字迹潦草”、“内容空洞”、“语句不通顺”等生硬语言。
2、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适时评价两种。前者指教师对学生表现立即给予评价,以鼓励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对学生表现不能视而不见,不予评价,这样长期下去,必然要挫伤积极性。为了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有时要延时评价,发扬民主教学,开创自由环境,也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第四,勇于创新,敢于怀疑,做治学模范。
传统教育秉承“师道尊严”,学生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要求做,一切以课本为准,不许学生质疑,长期坚持,终扼杀了学生创新精神。因此,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重视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不迷信老师、教材,牢记“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古训,鼓励学生挑战自己,挑战教材。教学中多倾听学生意见,多设计一些讨论题,拓展引申题,让学生畅谈自己感受,不求统一,要尊重个性差异。
总之,教师只要适应新课改要求,接受挑战,虚心学习,转换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方法方式,我相信一定能确定好自己的位置,事半功倍,培养出德才兼备新型人才来。(作者单位清涧中学)
责任编辑 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