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的实践课教学关系到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问题。本文根据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特点,对机械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分析,并相应地对课程设计的实践内容和形式等提出了具体方案和建设。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课改实践
1 中职机械专业课改的背景
职业学校办学的出发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但随着高中段教育的全面普及,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生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当一部分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与现有的课程模式不相适应,老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围绕“会考”转,缺少与企业、市场紧密结合。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机械学生应具备的社会适应和数控车、数控铣等的动手操作,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因此,构建体现职业教育规律、适合中职机械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课程模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当前中等机械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任务。
2 中职机械专业课改的理论依据
(1)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使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需要” 。因此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本身的必然选择。能力本位就是指在教学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提高能力为目标,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机械专业的课改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不仅具备机械专业的普遍能力,还应具备一项专项技能。(2)“宽基础、活模块”理论。“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模式也叫“KH” 教学模式。“KH” 教学模式的课程结构分为“宽基础”和“活模块”两个阶段,体现出基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KH” 教学模式的课程目标是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核心。机械专业的课改借助“KH”模式的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借鉴“活模块”中的“活”,对机械专业进行灵活合理分方向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选课制理论。选课模式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文色彩与教育理念:它强调选课作为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互选,强调组成教学班级学生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强调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交流、互相启发的教学效果更大化,使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3 中职机械专业课改的研究构想
(1)概念界定。所谓的机械专业课改是指通过改革传统机械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等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一专多能的综合职业素质。(2)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在机械课改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才能实现。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2)发展性原则: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其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经验都处于发展之中,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状态。这种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水平的发展;二是人格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做人,二者相得益彰,和谐统一。机械专业课改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即具有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要求教师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发展。在机械专业的课改中要推进策略,在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分方向选修,循序渐进的以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的综合职业素质。
4 中职机械专业课改的实践
(1)构建机械专业新课程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特点,对原有的机械专业课程重新进行整合,对机械专业的技能点进行分解,分成数控车方向、数控铣方向、精雕方向、模具制造方向、钳工方向、文化素质拓展方向。要想学生在三年中学完所以方向的课程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也是某一方向的,所以在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之后,对自己以后的就要方向比刚进学校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这个时候让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想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有意向性的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技能强化训练,想参加高考的同学选择文化素质拓展方向,强化文化课教学。但是学校的设备是有限的,不可能所以得人同时从事数控车学习或数控铣的学习,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在一年半之后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然后运用填报志愿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编班。班级设置按照原来的行政班编制,上技能课时进行分方向编班,每个方向的理论教学和实训都在在实习工场进行,运用理实一体化花的教学模式,而每个任务的落实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以完成任务为导向进行学习。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强化学生创业素质和技能的训练。特别是通过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2)教法方法改革策略。机械专业是技能型专业,最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而教学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它几乎贯穿各门专业课教学的始终,特别是在分方向教学中更为突出。因此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采用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策略。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由教师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先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或演示,然后让学生围绕项目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个系统,这是二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教师教的活动流程包含工作任务、学习指导、反馈互动和评价方案等四个方面,它处于预设、先导地位;学生学的活动流程包含学习任务、分组职业活动、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价等四个方面,它处于主体、生成地位。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项目教学法的统一体。显然,项目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对象,以行为活动为载体,学生以分组职业活动的方式为特征的教学。 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自主决策学习方案和工作计划,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得以调动。因此项目教学法不但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更高层次的训练,而且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是一个工作过程,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充分的培养,以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这一最终目标。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行为导向教学、模拟教学和个案教学等方面的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建忠.中职课改背景下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策略.职业,2010,11,15.
[2] 杨丽琴.课改实践——高职汽车专业机械课程设计教学探讨.科技信息,2009,12,15.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课改实践
1 中职机械专业课改的背景
职业学校办学的出发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但随着高中段教育的全面普及,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生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当一部分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与现有的课程模式不相适应,老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围绕“会考”转,缺少与企业、市场紧密结合。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机械学生应具备的社会适应和数控车、数控铣等的动手操作,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因此,构建体现职业教育规律、适合中职机械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课程模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当前中等机械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任务。
2 中职机械专业课改的理论依据
(1)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使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需要” 。因此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本身的必然选择。能力本位就是指在教学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提高能力为目标,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机械专业的课改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不仅具备机械专业的普遍能力,还应具备一项专项技能。(2)“宽基础、活模块”理论。“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模式也叫“KH” 教学模式。“KH” 教学模式的课程结构分为“宽基础”和“活模块”两个阶段,体现出基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KH” 教学模式的课程目标是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核心。机械专业的课改借助“KH”模式的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借鉴“活模块”中的“活”,对机械专业进行灵活合理分方向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选课制理论。选课模式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文色彩与教育理念:它强调选课作为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互选,强调组成教学班级学生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强调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交流、互相启发的教学效果更大化,使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3 中职机械专业课改的研究构想
(1)概念界定。所谓的机械专业课改是指通过改革传统机械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等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一专多能的综合职业素质。(2)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在机械课改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才能实现。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2)发展性原则: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其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经验都处于发展之中,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状态。这种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水平的发展;二是人格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做人,二者相得益彰,和谐统一。机械专业课改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即具有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要求教师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发展。在机械专业的课改中要推进策略,在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分方向选修,循序渐进的以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的综合职业素质。
4 中职机械专业课改的实践
(1)构建机械专业新课程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特点,对原有的机械专业课程重新进行整合,对机械专业的技能点进行分解,分成数控车方向、数控铣方向、精雕方向、模具制造方向、钳工方向、文化素质拓展方向。要想学生在三年中学完所以方向的课程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也是某一方向的,所以在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之后,对自己以后的就要方向比刚进学校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这个时候让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想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有意向性的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技能强化训练,想参加高考的同学选择文化素质拓展方向,强化文化课教学。但是学校的设备是有限的,不可能所以得人同时从事数控车学习或数控铣的学习,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在一年半之后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然后运用填报志愿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编班。班级设置按照原来的行政班编制,上技能课时进行分方向编班,每个方向的理论教学和实训都在在实习工场进行,运用理实一体化花的教学模式,而每个任务的落实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以完成任务为导向进行学习。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强化学生创业素质和技能的训练。特别是通过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2)教法方法改革策略。机械专业是技能型专业,最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而教学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它几乎贯穿各门专业课教学的始终,特别是在分方向教学中更为突出。因此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采用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策略。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由教师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先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或演示,然后让学生围绕项目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个系统,这是二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教师教的活动流程包含工作任务、学习指导、反馈互动和评价方案等四个方面,它处于预设、先导地位;学生学的活动流程包含学习任务、分组职业活动、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价等四个方面,它处于主体、生成地位。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项目教学法的统一体。显然,项目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对象,以行为活动为载体,学生以分组职业活动的方式为特征的教学。 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自主决策学习方案和工作计划,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得以调动。因此项目教学法不但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更高层次的训练,而且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是一个工作过程,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充分的培养,以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这一最终目标。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行为导向教学、模拟教学和个案教学等方面的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建忠.中职课改背景下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策略.职业,2010,11,15.
[2] 杨丽琴.课改实践——高职汽车专业机械课程设计教学探讨.科技信息,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