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工实写

来源 :商业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晚明画家李日华提出真工实写的中国画创作精神,并以“形、势、韵、性”为绘画的表现层第,在晚明的中国画艺术创作话语中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画的创作思想方向转向对事物本身回归之中,而这实质上进一步使晚明画论话语向形式、表现、象征、自由转型。
  关键词:真工实写;李日华;回归事物本身
  真工实写
  李日华,生于嘉靖四十四年,卒于崇祯八年(1565—1635年),字君实,号九疑,又号竹懒,浙江嘉兴人。万历二十年中进士,历任九江府推宫,西华县令,太仆素少卿。李日华一生潜心书画,论者称其“书画亚于玄宰(董其昌),博雅亚于损促(王惟俭),两微兼二公之长,落之穆之,韵度悠然,可谓名士矣”。著有《六砚斋笔记》杂识、《竹懒画媵》题赞、《紫桃轩杂缀》和《味水轩日记》。
  李日华把绘画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这种真实描绘是建立在“传神写照”和“气韵生动”的基础上,以绘画本体为绘画目的,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为绘画根基。绘画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绘画的纯粹性。另一类是表达画家精神风貌,不重视客观对象的描绘,追求主体精神的外化,画面的“气韵”神采由画面自身的言语完成,所谓“写胸中逸气”。李日华的两种分类,类似董其昌的南北宗的分类。但董其昌贬北宗而扬南宗,李日华对两种风格都给予了肯定,他认为绘画的高低与风格无关,与作者的地域更无关系,艺术的成就只与生命的转换气韵程度有关。回到事物本身“真之实能”的对客观对象描述,不管描述的方面是否出奇,只要有“气韵”就是好的作品。
  在这个基础上,李日华提出了“形、势、韵、性”的四个等次。”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形者方圆平扁之类,可以笔取者也。势者转折趋向之态,可以笔取,不可以笔尽取,参以意象,必有笔所不到者焉。韵者生动之趣,可以神游意会,陡然得之,不可以驻思而得也。性者物自然之天,技艺之熟,照极而自呈,不容措意者也。”①他认为凡是画画,得到形似,不如得到对象的势;得到势,不如得到对象的韵;得到对象的韵味,不如得到对象的本质。形就是对象的方圆平扁等外在形象,可以靠用笔表现出来。对象的势态势它的转折趋向,可以靠用笔表现,由于画家的主观感受,用笔就不能完全表现出来了。韵味是画面生动的趣味,可以用心体悟感受,一下子出现了,不可以努力思索而得来。性是对象的本质,技艺的纯熟,达到最高境界自然呈现出来,不容许思考的自然表现。
  整个晚明体现的是“情”本体话语系统,李日华的话语努力平衡“情”与’物”之间的关系,他在不自觉的强调“物”的本质内涵之时,就回归到了对事物本身,而这个本身与事物本质无关,只与人的言说方式有关。也就是绘画独特的言说事物的方式,已经远远抛开了事物的外在形象,所谓的对事物本身的回归只不过是一种言语方式的转换罢了,在绘画上的表现就是绘画风格的转变。所以李日华又说:“古人绘事,如佛说法,纵口极谈,所拈往劫因果,奇诡出没,超然意表,而总不越实际理地,所以人天悚听,无非议者。绘事不必求奇,不必循格,要在胸中实有吐出便是矣。”②古人画画,不强调对自然造物的模仿,重视的是画家意趣的表现,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李日华的写意观是对画家真情实感的表现,他认为把内心的情感意趣娓娓道出即可,不必追求对物象外形的模仿。
  李日华在不自觉强调主体精神之时,又努力去对自然物像所蕴含的事物本质——天人合一的本质进行思考。他认为通过人的观照和感悟,能够参悟到自然世界的本质,从而在画面上达到“与造化争神”之奇。他写道:“陈郡丞尝谓余言:‘黄子久终日尽在荒山乱石丛木深攧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测其为何。又每往中通海处看急流轰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噫!此大痴之笔,所以沉郁变化,几与造化争神奇哉!”③在这里,李日华认为黄公望的山水画能与造化争神,在于他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去却了主体与自然的间隔,把自己放回到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诗意化的境界,以这样的体悟去完成山水画的创作,表现自己内心的这种体悟,自然能与造化争神。
  李日华的画论,以儒学天人合一的话语思考方式,努力去寻求主观和客观的平衡,强调“真之实能”、“胸中实有,吐出便上”、“与造化争神”,在明代画论尚“真我”与“本色”,“以画为乐”、“适情悦性”的话语系统和明代文人画的简读自然、荒寒率意的图式系统中,不自觉的使自己的思考方向转向对事物本身回归之中,而这实质上进一步使晚明画论话语向形式、表现、象征、自由转型。
  注释:
  ①李日华《六砚斋笔记》
  ②李日华《紫桃轩杂缀》
  参考文献:
  [1]叶郎《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版
  [2]汤用彤《汤用彤学术论文集》[M],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作者简介:
  肖寿林(1974—),男,汉族,云南曲靖人,讲师,艺术学硕士,单位: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书法、美术学。
  肖寿林 书法作品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不断转移,农村的常住人口逐年减少,农村人地关系出现了调整,比较突出的就是空心化现象,并且由一处向多处,部分向整体扩张,农村出现了大规模空心化现象。本文从宅基地使用的角度,利用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的方法,结合调查的10个村镇,再分析宅基地对于空心化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宅基地;空心化;城市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以市场机制为主要动力的条件下,城市已经成为了集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为一体的的重要承载体。而城市规模的大小一直是影响城市化土地利用效率最根本的因素。科学分析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土地效率高低的相关性有利于政府科学制定发展方针。本文以2010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科学的选取15个指标,建立土地利用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  摘要: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历来不受重视,但是相关研究也不少,尤其在志怪小说与宗教方面研究成果颇多,但其大多在研究宗教思想对志怪小说的影响抑或是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其实宗教的世俗化在志怪小说中有着明显体现,以此为论题进行研究一定有着较为重要的文学意义。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宗教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期,不但诗歌和文学批评发展迅速、百花齐放,作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3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简析食品安全问题中政府监管滞后的原因”(项目编号:Y13C123)研究成果。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复杂,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涉及医学、食品卫生学、营养学、经济学、行政学等,简要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安全事件列举,了解其严重性,重点分析政府监管滞后的原因,提出与之相对应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  一、昭通汉族的历史渊源  云南省的汉族是云南的主体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二。汉族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华夏族。至汉朝,汉族名称正式出现使用。公元前310年秦国武王时曾派遣军队官吏和移民充实其管辖蜀郡西南的姚府(今楚雄、姚安一带),标志着中原王朝对云南地区统治的开始,也是汉族先民进入云南的开始。  二、昭通丧葬习俗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人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7文献标识码:A  摘要:以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背景为起点,总结分析贵州省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剖析当前贵州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贵州;政策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此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项目编号:12JGY36  基于创意产业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实现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规律要求,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随着全国艺术设计学科的蓬勃发展,新兴的蕴藏巨大生产力的创意产业越来越需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之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创意能力的人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识码:A  当前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国际和国内的突发性危机问题增多,因而政府职能必须不断完善,而公务员也必须寻找更多的途径以实现个人素质的有效提升,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责。通过公务员培训工作,可以不断提升公务员的履职能力,使他们从思想上对个人职能有更清晰的认识,并通过公务员个人素质的优化来提升政府部门的整体效能。  1、针对培训需求加以调研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能不
期刊
“中国梦”与经济法保障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  摘要:实现中国梦是一个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追求社会经济秩序的同时,公平决不可偏失。经济法的公平观是一种和谐的社会公平观。在实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法律,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完善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近年的行政改革浪潮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兴未艾。西方主流的公共服务购买模式受到了极大推崇。然而,我国政治体制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程度与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异,实践中出现的模式与西方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出现了很多新模式、新现象,我国在学习国外模式的同时又结合了自身的国情,进行了从无到有的制度构建。对于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来说,既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同时又要结合我国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