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招收智力障碍学生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劳动教育的根本在于使智力障碍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交往,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能够适应社会,最终实现自食其力,回归主流社会。吐鲁番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85%以上为智力障碍,按照“课堂就是实践,实践就是课堂”理念,本文立足于吐鲁番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现状,探索开展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实践、劳动实践的培养研究。
◆关键词:智力障碍;学生;劳动实践;社会适应;探索
吐鲁番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2015年,该校是吐鲁番市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对全市智力障碍和听力、言语障碍儿童进行教育和康复的学校。截止2021年,在校生已达到160人,教学班14个,其中培智班12个,智力障碍学生139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6.9%。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智力障碍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使其学会生存、学会交往,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最终实现自食其力意义重大。
一、吐鲁番市特殊教育学校智力障碍学生现状分析
在6年多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培智学生入校年龄早已超过正常入学年龄,据统计,我校学生入校时年龄已超过13岁的共有35人,占智力障碍学生总数的25.2%。如按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按部就班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学生离开学校后依然不能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因此如何有针对性的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既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又满足其是会适应发展需求,是我们探索开展实践教育的初衷。
二、开展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虽然已经颁布,但由于区域、校际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尤其对于成立刚满6年的学校,无法仅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教育的发展,培智学校不能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基础的文化知识层面,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智力障碍学生的发展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为其将来的生活、劳动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以国家课程为依据,在充分考虑本校地域特点、校本资源和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开展实践教育,进行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三、探索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1.培养生活技能,实现生活自理。我校大多数智力障碍学生生活不能自理,沟通困难,甚至有暴力行为,出于对残疾孩子的可怜,教师往往会全权代理,包揽学生的一切,帮学生洗漱、穿衣、喂饭,甚至上厕所,因教师替学生包揽一切使学生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结果造成自己能做的也不会做更不愿做,如此只会加重家庭乃至社会的负担。 因此,学期初,老师们把工作重心放在让每一名孩子生活能够自理的目标上,针对学生缺陷进行生活技能的培养,如引导学生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30分钟,晚上就寝前整理内务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扫地、拖地、擦桌椅,宿管老师手把手教学生穿衣、叠被、打扫宿舍,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班主任向家长明确要求学生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教师的指导,家长的配合,学生慢慢养成天天劳动的习惯,生活技能得到逐步提高。目前,绝大多数智力障碍学生能自己穿衣、洗漱、用餐,懂得要把教室和宿舍的物品摆放整齐。
2.开设劳动实践,培养劳动能力。我校学生家长大多是整天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学生对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有直观印象,为培养学生简单的生产劳动技能,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课堂内外的学习与实践,课堂内,通过教学视频播放植物从播种、栽培、施肥、浇水的全过程,通过反复观看,学生逐渐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课堂外,学校利用西北角十余亩空地,为每个班级开辟小菜园,探索开展农业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在小菜园种植农作物及蔬菜。通过植物知识学习和种植实践,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主动参与到小菜园的栽种、施肥、浇水、除草等劳动实践活动中,收获的绿色果蔬补充到了学生营养餐中,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们分外自豪。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身体协调机能得到增强,更体会到劳动产生的价值,主动投入到劳动实践中的积极性与日俱增,劳动育人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尝试走出校园,逐渐回归社会。对智力障碍学生开展实践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其成为自理、自立、自强的人,基于此,学校创造机会让智力障碍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丰富多彩的主流社会,与正常人充分接触、交流,相互了解,相互接纳。如学校组织12名唐氏综合症学生乘坐公交车前往新华书店,唐氏综合症学生均有发音缺陷,见到生人害羞等身心缺陷,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挑选出喜欢的图书,走到收银台付款,第一次集体外出、第一次自己挑选图书、第一次自己付款,这些“第一次”使“糖宝宝”们获得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对其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都有着正向的影响和帮助。培智班学生艾斯卡尔入校时已经16岁,为让其早日掌握生存技能,学校安排负责后勤的老师一对一对其进行鸽、兔、鸡的饲养培训,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该生基本掌握了饲养经验,艾斯卡尔达到用工年龄后,学校将他纳入公益性岗位,目前,艾斯卡尔已由学生身份转变为学校后勤人员,专门负责学校各种家禽的饲养及管理,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领取固定工资。
近年來,我们通过对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技能的坚持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实效,目前,学校60%以上的智力障碍学生已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20%左右的高年级段智力障碍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能够主动帮助务农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学校后勤人员艾斯卡尔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已实现自食其力。针对智力障碍学生实施劳动实践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会劳动是其走向生活、适应社会的基础,只有打好劳动基础,才有可能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使其成为残而不废,回归主流社会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王辉.我国培智学校校本课程改革研究的现状、反思与展望.中国特殊教育,2010(12):1-6
[2]邓猛、景时.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10(09):5-10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援疆立项课题“智力障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编号:XJK20BYJ003。
◆关键词:智力障碍;学生;劳动实践;社会适应;探索
吐鲁番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2015年,该校是吐鲁番市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对全市智力障碍和听力、言语障碍儿童进行教育和康复的学校。截止2021年,在校生已达到160人,教学班14个,其中培智班12个,智力障碍学生139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6.9%。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智力障碍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使其学会生存、学会交往,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最终实现自食其力意义重大。
一、吐鲁番市特殊教育学校智力障碍学生现状分析
在6年多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培智学生入校年龄早已超过正常入学年龄,据统计,我校学生入校时年龄已超过13岁的共有35人,占智力障碍学生总数的25.2%。如按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按部就班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学生离开学校后依然不能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因此如何有针对性的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既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又满足其是会适应发展需求,是我们探索开展实践教育的初衷。
二、开展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虽然已经颁布,但由于区域、校际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尤其对于成立刚满6年的学校,无法仅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教育的发展,培智学校不能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基础的文化知识层面,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智力障碍学生的发展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为其将来的生活、劳动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以国家课程为依据,在充分考虑本校地域特点、校本资源和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开展实践教育,进行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三、探索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1.培养生活技能,实现生活自理。我校大多数智力障碍学生生活不能自理,沟通困难,甚至有暴力行为,出于对残疾孩子的可怜,教师往往会全权代理,包揽学生的一切,帮学生洗漱、穿衣、喂饭,甚至上厕所,因教师替学生包揽一切使学生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结果造成自己能做的也不会做更不愿做,如此只会加重家庭乃至社会的负担。 因此,学期初,老师们把工作重心放在让每一名孩子生活能够自理的目标上,针对学生缺陷进行生活技能的培养,如引导学生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30分钟,晚上就寝前整理内务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扫地、拖地、擦桌椅,宿管老师手把手教学生穿衣、叠被、打扫宿舍,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班主任向家长明确要求学生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教师的指导,家长的配合,学生慢慢养成天天劳动的习惯,生活技能得到逐步提高。目前,绝大多数智力障碍学生能自己穿衣、洗漱、用餐,懂得要把教室和宿舍的物品摆放整齐。
2.开设劳动实践,培养劳动能力。我校学生家长大多是整天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学生对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有直观印象,为培养学生简单的生产劳动技能,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课堂内外的学习与实践,课堂内,通过教学视频播放植物从播种、栽培、施肥、浇水的全过程,通过反复观看,学生逐渐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课堂外,学校利用西北角十余亩空地,为每个班级开辟小菜园,探索开展农业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在小菜园种植农作物及蔬菜。通过植物知识学习和种植实践,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主动参与到小菜园的栽种、施肥、浇水、除草等劳动实践活动中,收获的绿色果蔬补充到了学生营养餐中,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们分外自豪。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身体协调机能得到增强,更体会到劳动产生的价值,主动投入到劳动实践中的积极性与日俱增,劳动育人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尝试走出校园,逐渐回归社会。对智力障碍学生开展实践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其成为自理、自立、自强的人,基于此,学校创造机会让智力障碍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丰富多彩的主流社会,与正常人充分接触、交流,相互了解,相互接纳。如学校组织12名唐氏综合症学生乘坐公交车前往新华书店,唐氏综合症学生均有发音缺陷,见到生人害羞等身心缺陷,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挑选出喜欢的图书,走到收银台付款,第一次集体外出、第一次自己挑选图书、第一次自己付款,这些“第一次”使“糖宝宝”们获得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对其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都有着正向的影响和帮助。培智班学生艾斯卡尔入校时已经16岁,为让其早日掌握生存技能,学校安排负责后勤的老师一对一对其进行鸽、兔、鸡的饲养培训,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该生基本掌握了饲养经验,艾斯卡尔达到用工年龄后,学校将他纳入公益性岗位,目前,艾斯卡尔已由学生身份转变为学校后勤人员,专门负责学校各种家禽的饲养及管理,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领取固定工资。
近年來,我们通过对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技能的坚持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实效,目前,学校60%以上的智力障碍学生已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20%左右的高年级段智力障碍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能够主动帮助务农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学校后勤人员艾斯卡尔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已实现自食其力。针对智力障碍学生实施劳动实践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会劳动是其走向生活、适应社会的基础,只有打好劳动基础,才有可能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使其成为残而不废,回归主流社会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王辉.我国培智学校校本课程改革研究的现状、反思与展望.中国特殊教育,2010(12):1-6
[2]邓猛、景时.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10(09):5-10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援疆立项课题“智力障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编号:XJK20BY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