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不己为“味”文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江苏《美食》杂志2003年第4期发表张士魁先生所撰《“中国烹饪”心解》一文以来,轻舒的行文、新颖的主张、别致又深邃的见解,无不吸引着业内、外相关人士的注目。事实上,早在2002年第4期的《华夏美食》杂志上他就发表过题为《“味”之议——兼与张永义先生商榷》的文章。其时,士魁先生以“商榷”的口吻,主动与载于《中国烹饪》上的《味不是择食的最高标准》一文的作者进行过面对面的讨论。先生旗帜鲜明、要言不烦地于文中这般“议”道:“ 中国 烹饪的‘味’理念,绝不是‘基本味’与‘基本味’的简单相加。它应该是‘五味之和’,而且是‘鼎中之变’,是‘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的。”忧人轻忽此“议”,士魁先生特意补充说:是一种“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和、分”后的‘味’”。可谓既专业,又厚重,且有力度。真的,士魁先生就是用如此特有的方式为其所钟爱的“‘中国烹饪’圣业”,添上了别具心裁的“心解”之笔的。
  无独有偶。《商榷》之文问世后一年,即2003年第3期的江苏《美食》杂志上,再度发表他撰写的《“风味”一知录》一文。文章里,积数年研究之心得着重指出:“‘风味’之考察与认定,不等于‘人工’的‘菜系’划分”。既不应借古今行政变化,强行界定,也不当捕风捉影以偏而概全。张士魁老师凝重、审慎,融情着意下非凡之笔:“若从风味的至‘醇’至‘朴’至‘美’至‘真’来考虑,还是只说‘风味’莫言‘系’尤其是‘菜系’的好”! 议论得切肤入肌,融情又无悖于理。这一思路,在饮食文化圈内着实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从此,张老师“‘风味’不只是其‘味’之‘蔚然成风’且‘风靡一方’;还在于‘根’移‘味’不变,此‘风’永不泯”形象且准确的解释,令业内、外人士刮目以待。从此,士魁老师在名厨与学者之间,便当之无愧被视为最佳“二传手”或贴心“好朋友”。有位烹饪大师曾讲过:“他(指士魁老师——笔者)总是说了我想要讲但还未来得及说出的话。”士魁先生也常以此“褒言”视为对自己的最高奖赏。我特意观察过先生的业余生活,在与其交往的人群里,饮食文化人确实占极大比例。
  在与士魁老师长期的接触中,尤其在与其讨论“‘味’专题”时,士魁老师最爱也最常讲的便是一句:“‘烹事’何妨作‘哲思’”的话。难能可得亦可贵的是,在“思辨”讨论之后,他能从宏观把握上写了《知味杂记》(发表在2004年12月份的《烹调知识》杂志上),又于微观考量后撰出《“味”探微》(发表于《烹调知识》2004年的3月号上)两篇文章。先生郑重指出:所谓“味”,本是“传统文化”即“民族烹饪”的“形象代表”及“理论精髓”,是对“民以食为天”观念的“哲学探究”。哪里是“饱腹”的肤浅与“延寿”的世俗所能比拟于万一的。于《知味》篇中,先生行文朴实无华,近乎白话。他写到:“何谓‘味’?即人类借助口腔的“舌”表面所特有的‘味蕾’对于物化特质(食物)的刺激所产生出的特定液化物及其不同的生理感受。”有了这个科学的概念作基础,再谈百姓人家家中食品“味”的“荤”与“素”,以及百姓消费过程的“庖滋味”与“家常味”之区别,就十分简单而且易于接受了。接着他又一针见血地指出:“饮食文化领域中的‘味’,是勤劳与智慧的结晶,绝不可能是随心所欲的瞎蒙与鼓噪! 企图用国产‘茅台’与美利坚‘可口可乐’来勾兑出‘新新人类’的‘新新迷宗饮料’来,无异于白日说梦话,肯定要贻笑大方的。”寓庄于谐行文的同时,还未忘针贬时弊。句里行间哪有一丝常见“古稀人”的固执与迂腐!尤其在《探微》篇中 ,士魁先生还特专业地“论”道:“但‘烹’而为‘师’,且跻身360行,其在职业生涯中对于‘味’的‘敏感’与‘摄取’,焉能少得了一套系统的经验?或增味、定味,或赋味、码味,或提味、矫味,无不反映着‘知味’的千姿百态与精细及微妙。然而谁又曾闻味尚有‘ 味禁’与‘味宜’?”于是士魁老师以为:不论《黄帝内经五味论第六十三》,还是《五味篇第五十六》或《五音五味篇第六十五》等,无不与《吕氏春秋·本味篇》及其他关于“味”论述构成为“‘中华饮食文化味本论’大系”的辉煌与精辟,同时还提升着传统烹饪的素质与品位。至此,张士魁先生于“味”研究的表述赫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作为一位“非本专业”(退休前士魁老师任职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笔者)况且“年届古稀”的人说来,不能不算是个奇迹!
  在与先生合作完成《“辨味”感悟录》(见2004年1月号《餐饮世界》杂志)专论以后,士魁先生对我讲:“‘中国烹饪’的‘本质属性’应当有3点:一是‘火艺体系’,二为‘调和工艺’,三曰‘辨味之精’。”反复掂量,老师所言极是。平日里我们不是常说“食是味载体,味为食灵魂”吗?必须明确意识到这上下句里都提到的“食”,除了生活意义上“吃食”之意而外,更突出的是它乃专指“经过烹调加工后的肴馔”。既如此,让人对这种特殊的“食”品头评足,说三又道四,自然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了。
  尤其值得我们高兴的是,在经过大量的涉猎与比堪并斟酌后,士魁老师敏感地察觉:历代庖人虽囿于文化水平浅,却从未舍弃过对“‘味’理”的探索与发现。加之历代美食家热情参与,终于淘“春秋”而识《本味》,辨“饮膳”而成《正要》,品“海味”而撰 《索隐》。这才形成为士魁先生“中国烹饪味大系”或言“中华饮食文化味本论大系”的理念 ,前所谈及《“风味”一知录》以及《“味”探微》诸篇对此都曾有所提及,无须赘述。正是士魁先生对“味”研究的执着,才使他遍览无休止,笔耕常不已。读一读先生凝智蕴情的文字,哪里想得到他竟是位年届“古稀”却“耕 耘”不已的人! 衷心期盼士魁老师在“饮食文化论坛”继续耕耘下去,为“中华‘味本论’大系”的臻于完美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寒冷的冬季,万物冬眠。此时气温下降,阳气内藏,为了防御风寒,自古以来冬天都是人们进补的时节。由于冬季人体最易感受寒邪,因此应选择温热性的益气补阳之食物及“血肉有情”之品,这样才能增强肌体抗御风寒和外邪的能力。另外,冬季人体代谢下降,精气封藏,营养最易吸收贮存,所以冬季进补对健康最为有利。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就是此意。那么,应如何进行冬季食补呢?  一、冬令补以补阳为主。适用于冬令进补的佳
期刊
分布式光伏发电因为将“清洁能源”与“分布式”两大概念结合运用而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是各国未来能源战略的必要选择。近二十年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新型发电形式。但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弃光现象较严重、发展速度低于预期、发展地域不均衡、居民用户接受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其本身发电能力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而作为投资建设对象,目前缺少一种贴合实际的经济性计算模型为投资者提供参考;此外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经济收益受政策制度的影响很大。因此,基于技术性与经济性双重
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和储能装置等新型元件在配电网中渗透率日渐提高,极大增加了配电网的复杂程度,给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较大隐患。尤其是电动汽车负荷受用户出行行为和充电设施地理位置的影响,具有随机性。且电动汽车恒流充电时,可看作恒功率负荷,接入点电压降低时电流增加,加剧配电网的波动。而脉冲式充电时,充电和停充(或放电)反复切换,并网点电流和功率变化十分复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含电动汽车负荷的配电网动态特性为研究方向,提出通过调节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中变换器的控制策略来优化配电网的动态特性。具体内容如下:
随着风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风力发电本身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和间歇性以及风电接入电力系统后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应用到系统等都可能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双馈风电机组因其具备的优势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风电机组之一,本文将就双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工作为:
  首先,研究了双馈风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及结构,分析了双馈风机的运行区域,推导了双馈风电机组的机械动力学部分、双馈感应发电机、双馈风机的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锁相环和串联电容补
以平价海鲜闻名京城的田华渔港,深受百姓青睐。广东名厨黄炳继烹制的款款佳肴,原汁原味,咸鲜清爽,现介绍他的几道创新菜,以飨读者。    一品炒鲜奶  原料:雪哈50 g,虾仁100 g,鲜奶200 g,鸡蛋清少许。  制法:将鲜奶、蛋清同雪哈、虾仁入锅翻炒后,共同盛盘。  特点:雪哈同鲜奶滑炒后嫩滑鲜香,虾仁鲜嫩可口,二者结合软中有弹性,口感极佳。    浇汁鱿鱼  原料:200 g的大鱿鱼1只,青
期刊
鸡宴,即鸡席,全类宴席之一,全部菜肴以鸡为主料制成的宴席。  鸡,也称鸡菌,因其菌顶尖似鸡嘴,可以逗鸡,俗称逗鸡菇;因其与土栖白蚁共生,俗称白蚁菇;因其尖头能从地下数10 cm处钻出地面,俗称钻子头。四川一带俗称伞把菇;湖南一带俗称鸡丝菇;云南一带俗称鸡脚菇;福建、台湾一带俗称鸡肉丝菇。  鸡的食法多种多样,随着科学技术和烹饪技艺的不断提高,烹制鸡的方法也丰富多变,一般烹制的方法有炒、煎、炸、腌
期刊
12.康熙与“宫门献鱼”    “宫门献鱼”是清御膳名菜,它是选用整条鲜鱼洗净后,斩成头、身、尾三段,将头、尾两侧剞兰草花刀,身段剥皮,剔去骨刺切成片,配以熟瘦火腿、大海米等。经分别烹制后,头、尾放盘的两则,白色鱼片码头、尾中间,两色两味,形如宫门中跃出条鱼,据传此肴为清朝康熙皇帝亲笔命名,且是清宫廷大典中必备的菜肴之一。  康熙九年(1671年),康熙皇帝南下暗察民情。一天,他来到云南“宫门岭”
期刊
扒炒牛肉    原料:牛里脊肉250 g,牛腿肉150 g,土豆100 g,酸黄瓜50 g,苹果1个,大蒜25 g,白糖25 g,熟猪油100 g,素油500 ml(实耗50 ml),鸡汤、辣酱油、盐、葱段、淀粉、白葡萄酒、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①把牛里脊肉拍成圆薄片,撒上盐和椒粉腌渍;土豆洗净,去皮,切丝,炸黄;酸黄瓜切片待用。  ②再把牛腿肉横丝切成薄片放在盘中,加入盐、糖、味精及
期刊
一年前,我参观了由台资企业在武汉举办的食品原料展销会,这次展销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台湾展望企业生产的“绿茶蜂蜜蛋糕”。参观的人们边品尝蛋糕,边对其赞不绝口:茶的清香、蛋的醇香、蜜的甜香,三者融合一体,其色泽碧绿,滋润爽口,风味十分独特。俗话说:“众口难调”、“口是分金炉”。虽说人们的口味十分挑剔,我想,人们对该蛋糕能产生浓厚兴趣,主要原因不会是被其色泽变化和风味更新所吸引,最根本的因素来自于人们对
期刊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同老年性痴呆进行了长达10年的抗争后于最近去世。目前全球老年性痴呆患者可能已达1 700万人,其中80岁以上的人平均每5人就有一位该病患者。老年性痴呆已成为21世纪的灾难。  此病的症状初期主要是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减退,不久就会不易辨认方向,语言表达困难,无法辨认亲人,最后丧失自理能力。老年性痴呆是渐进疾病,是脑老化发展的主要结局之一。大部分的病人将难以通过药物治疗达到痊愈。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