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努力地活过了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ai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山山那年,我和先生老段回娘家去生活,正好是秋天。
  秋风乍起,路上的人们都瑟瑟的,不像平时慢慢地走。济南人有种自古以来的散淡风格,常常都显出一副心满意足的闲适安然。可是在萧瑟的秋风里,不管多么淡定的人,也都弓肩缩背疾步前行,像是急匆匆赶去赴一个即将迟到的约会。
  我怀揣着越来越大的肚子,像随身携带着暖炉,一点儿也不怕冷。老段笑着说:“我看你挺着肚子慢悠悠走路,是一副很自信的样子,甚至是得意洋洋的。”
  老段搀着我在院儿里散步,遇见老邻居,大家都要感慨一下——日子过得快啊,小蛐蛐儿也要当妈了。
  院儿里野猫很多。野猫虽野,却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在我们院儿这个区域范围里的野猫大约有十几只。邻居们都会从家里带些剩鱼剩虾,拌上干粮或者米饭,喂这些猫。久了,野猫们嘴就刁得很了,一般的猫粮它们是不屑一顾的。它们自然不像一般的野猫那么消瘦胆怯,而是粘人,肥胖,有时也很不可一世。
  我们一家也常常去喂野猫。
  有一次,我爸用有点过期的海米和有点过期的大米蒸了一锅饭,拿下楼去喂猫。到了野猫经常出动的小花坛,我爸捏着鼻子:“咩……”竟然学了一声羊叫。我们都很诧异,正想要嘲笑我爸的不通,没想到野猫们蜂拥而至,它们都懂了这奇怪的语言。
  可能是海米蒸的饭太美味了吧,这次有几只陌生的野猫也来用餐。
  混迹于我们这片儿的野猫我都熟。我早就发现了一只奇怪的小猫,它很瘦弱,毛稀疏,别的猫吃的时候,它只是远远的看,还会到我脚边蹭蹭,以示感谢。它叫不出声,只能轻轻地发出“啊克……啊克……”的声音,应该是口炎猫。这样的猫都有免疫缺陷,是很难活得长的。
  它又难看,又可怜,我总是单独喂它。
  我发现它很难吃下大块一点的食物,于是就把馒头撕得很碎喂给它吃。它看得出我对它的特殊照顾,“啊克……啊克……”地回应我,感谢我。即使这样,它吃起来也很费劲,只能吃下一点点。
  有时候我从院儿门口走进来,它就远远地出现在草丛边,和我越走越近,渐渐贴近我,挨着我走。走到我的楼下,我要进单元门了,还要和它缠绵一会儿,和它说说话,许诺,下次给它带火腿肠。
  我上一层楼,往楼下看看,它还在单元门口坐着。我再上一层,再探出头去看它,它还坐在那里。我轻喊:“阿克,你走吧,我回家啦。”我给它起名叫阿克。等我上到五楼,再探出头去,就看不到它了,它已经走了。
  冬天很冷很冷的时候,水都结冰了,漫天大雪。我在车棚里大雪飞不进去的角落,给它用纸箱子和旧毛衣搭了个窝,用一只大碗给它盛好幼猫粮,另一只碗里给它倒热水喝。冬天那么冷,滴水成冰,热水很快也冷掉了。
  有了这稍稍精心一点的照顾,阿克稍稍有点胖起来了,毛色也好了一点。它对我一直很好很好,我亦待它很不同。
  我突然就去剖腹产了。在医院产科的病房里,刚刚出生的山山躺在我身邊的小床上,我看着她好陌生,对老段说:“相比山山,也许我看见阿克更亲切些。”
  产后住院,好多天没有回家。然后裹成粽子出院,又直接进了家门去坐月子。拼尽全身的力气去产奶喂奶,转换角色,适应妈妈这个角色。等到出了月子,已经开春了。我和山山终于相熟,和平共处。
  只是我不敢想象阿克是怎样吃,怎样睡,怎样喝水的。我想,阿克这样的口炎猫,肯定活不过去了。我下楼,去车棚看看它的窝,已经荒废很久了,落满了树叶和脏东西。两只碗里也都是尘土。死了,就死了吧。我也尽力地照顾它了,它也很努力地生活过了。我劝慰我自己。
  山山一天天长成白胖的婴儿,天很暖和的时候,我捆好腰凳,抱山山下楼去散步。初夏的草丛里,钻出一个小小的身影,是阿克!它竟然还活着!天啊,它那么瘦了。它瘦得不像樣子,毛也更稀疏了。
  阿克冲我“啊克……啊克……”地叫了两声,在前面引着我走向东边的小花园。走过石阶,又走过小竹林,一直走到草丛那边。在向阳的嫩绿的新草地上,趴着四只小奶猫,阿克身下乳房胀着,阿克当妈妈了!
  我怀的山山坐在腰凳上,我的手臂环着她。她挥舞着小手臂,踢着小腿儿,咿咿呀呀的,发出惊喜的声音。瘦弱的阿克躺下来奶它的孩子,眯着眼睛,晒着太阳。多么瘦弱的身躯啊,也有乳汁来喂养后代。阿克经历了怎样的孕期、生产以及产后的恢复?刚刚经历过这一切的我,深知这其中的脱胎换骨多苦楚。我受到家人、月嫂那么多的照顾,依然不免大失元气,产后抑郁。这一切对阿克来说,是更加艰难的吧?
  阿克像我一样,是个很不容易的母亲了。
  都说新生产的母猫是很凶恶的,不允许别人碰它的幼崽。可是我猜,我如果蹲下来抚摸阿克的孩子,阿克是会允许的,我和它与别人不同,我有一点点这样的自信。可是我双手扶着才一百多天的山山,身上捆着腰凳,蹲不下。只能站着对阿克说,阿克你的孩子很可爱,你好瘦啊,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带来。
  这次相遇之后,就不经常能见到阿克了。当了妈妈的阿克狡兔三窟,相见不像从前那么容易。我常常带着吃食,也找不见阿克的影子,只能把食物喂给其它的野猫。如果和阿克在院儿里偶遇,我就请求它带我去看看它的孩子。一起待上一会儿我就要告辞的,我还要赶回家去喂山山。阿克待我依然亲切缠绵,但它不再送我到楼梯口那儿,也不会陪我散步,坐在楼梯口看我上楼了。阿克和我一样,在兢兢业业地做一个好妈妈。
  后来,阿克又变回孑然一身。小猫们都消失不见了。
  过了几个冬天之后,就在山山四岁那年,阿克也消失不见了。
  这次,阿克是真的死了吧。它也真的是很努力地活过了。
其他文献
1  昨天我在乘坐客车回家的路上,遇见一对夫妻,两个人坐在与我平行的座位上,妻子似乎有些困了于是靠着窗户就睡着了。  而丈夫见她睡熟以后,用左手从她后背穿过把她的头轻轻往他肩上靠,然后左手还缓缓地有节奏地拍打着她,这个动作就如小时候妈妈哄孩子睡觉一样,充满了无限的宠溺之情。  而在整个路程中,他并没有用右手拿起手机看,也没有东张西望,而是一会儿给妻子的额头抹抹汗,一会儿又帮她捋捋被风吹乱的发。  
期刊
2月13日,刚刚立春没几天,济南气温就升到16摄氏度,暖和得穿不住薄棉袄。我们来到长清的慈孝之乡、古镇孝里,被评上“山东省文明家庭”、“十大孝星”的孙宗珍穿着过年新买的红毛衣,笑嘻嘻地迎接我们,唠起了家常。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  2004年,同在济南打工的孙宗珍与谷文明偶然相识。一个美丽善良,一个憨厚老实,又都是长清的,两家相隔几十里地,美女帅哥一见钟情,从相知到相爱,很快成了亲。谷文明是独子,
期刊
我婆婆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上过几天学,只是很艰难地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和儿子孙子的名字。但她人非常聪明,没上学,不认字,对她来说是挺遗憾的事。她在济南帮我看一鹤的时候,教给孙子很多家乡的童谣,有很多是我闻所未闻的,非常有意思,比如有一首童谣是这样的:  一不埋怨天,二不埋怨地,  埋怨爹娘封建老主意,  不叫孩子上學去呀哎嗨哟,  为人不上学,真是真难过,  睁眼的瞎子不会做什么……  她像讲笑
期刊
我看见男人和女人  在地里刨红薯  他们技巧娴熟  有祖先那样  劳动者的身影  我羨慕他们  但并不想拥有一块土地  也不想刨出那么一堆  红薯  我愿意一个人  在收获后的地里  找到一枚被遗漏的红薯  我想重溫  童年时与它相视时的喜悦
期刊
前几天,和一位姑娘一起吃晚饭,她约我的时候已经临近七点,逛了一会儿化妆品和衣服。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已经快八点了。  她给我夹了一个虾饺,说:你真是我见过最拼的女孩子了。  我还没来得及笑,她緊接着说:一个女孩子,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干什么,找个男朋友养你就好啦。  我诧异:养?我从来没想过让男人养我,我完全可以养活我自己啊。  她:女孩子太好强,不招男人疼。我以后可是要男朋友养的,不然,花那么多钱打扮
期刊
我有很多朋友是职业女性,我们在一起聊天时,她们总有一个话题反复倾诉:职场性骚扰。她们忍不住向我抱怨:你们男人,思想龌龊也就算了,为啥非要说出来做出来,恶心别人?  对于性骚扰,很多人有种误解,以为那些衣着暴露、举止轻浮、作风开放的女人更容易遇到这样的事。其实恰恰相反,男人最喜欢向那些性格温柔、穿着保守、内向乖巧的女人下手,因为安全、好欺负、方便掌控。作风开放的姑娘,你敢开黄腔,她保证接得比你还溜、
期刊
爱与恨并不是相对的,爱恨相生相灭。当你压抑恨意,希望保持风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也同时压抑了爱意。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不想失去他。不想失去他,唯有假装原谅他。恨,也是一种爱。岁月漫长,装着装着也许真的能够原谅与遗忘。  爱一个人,难免会为他受苦。无论爱的是亲人或是恋人也如是。牵挂是苦,思念是苦,失望和傷心是苦,得不到是苦,没能相守是苦,生离死别是苦。爱
期刊
独立日去海滩看焰火。放焰火的地方就在几十米以外,草地上白布幔子围起来一圈空地。大家站在栏杆周围,草地上,翹首以待。有的人家为了占个好位置,一大早就来了,带着帐篷桌椅烧烤炉餐具毛巾换洗衣服,看架势似乎准备在海滩上居住一辈子。  天终于完全黑下来,星星点点的火光从白布幔子里蹿出来,越蹿越高,在头顶绽开。巨大的火花盛放,照得海滩明亮如白昼,海浪卷上来,像一匹舞动的白练。紧跟着砰砰砰的巨响,过后是短暂的寂
期刊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边疆,需要守卫者。守卫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守卫领土的完整。  她们是纯朴的姑娘,离开家乡,奔赴进疆。  她们斗风沙,她们垦荒地,她们在边疆扎下了根。  65年过去了,她们已经从风化正茂的姑娘,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她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故去了,永远地埋在了她们守望了65年的边疆——她们的第二故乡。  这是超越了一个甲子的守望。65年戍边,65年回望故乡
期刊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边疆,需要守卫者。守卫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守卫领土的完整。  她们是纯朴的山东姑娘,离开家乡,奔赴进疆。  她们斗风沙,她们垦荒地,她们在边疆扎下了根。  65年过去了,她们已经从风华正茂的姑娘,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她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故去了,永远地埋在了她们守望了65年的边疆——她们的第二故乡。  这是超越了一个甲子的守望。65年戍边,65年回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