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p3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分析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经济、新技术和新教育,理清了新时代背景下其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应然追求;同时,通过分析和对比美国职业教育演进的背景和内涵,从其教育理念、方法和实践经验的演进中,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析。
  [关    键   词]  从STW到STC;本科职业教育;生涯与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022-02
   一、新时代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逻辑起点和应然追求
   (一)时代背景
   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新经济、新科技、新教育的时代背景。
   1.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人才需求的变化
   首先,从职业结构的变化来看,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智能化技术使制造业与服务业融为一体,使职业打破了工业与服务业的界线,各类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职业与职业之间出现了相互交叉融合的趋势,带来了职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职业阶层化现象逐步减弱。其次,从胜任职业岗位的职责要求来看,随着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整个生产体系日益发达的自组织能力将逐渐模糊不同岗位之间的界限,胜任职业岗位的职责要求也将逐渐模糊。最后,从人才规格的变化来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硬性生产资料的约束日益降低,个体个性创造能力将越来越被看重,人才规格从“标准高效”向“个性创新”转变。
   2.新矛盾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涵盖了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致使其难以满足民众对“适合的教育”之诉求,难以满足民众对“高品质的教育”之诉求,难以满足民众多样化发展和成才之需求。
   我国职业教育历经近40年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从“断头路”向“立交桥”的跨越。从纵向来看,实现了对口升学、五年制高职、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高本贯通、技术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形式;从横向来看,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效沟通,职业教育的学生有机会转到普通院校学习,普通教育的学生也有机会转到职业院校学习。
   作为沟通和衔接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和外部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仅要面向未来的工作世界,还要面向个体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从强调职业教育的“功能价值”向“发展价值”转变,使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职业”的教育,更是“通过职业”的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选择,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二)逻辑起点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源于经济发展高质量、社会建设高质量和人民生活高质量的现实需要。
   首先,新技术为社会生产、生活全面赋能,也为教育带来新挑战。基础研究高端人才和生产一线高端人才是我国目前最缺的“两个高端”人才。职业教育担当生产一线高端人才供给的使命,高端技术的复杂性迫切需要职业教育高移,以满足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新兴技术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服務国家战略、紧跟科技进步、支撑产业升级、对接新兴职业的现实需要。
   其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为实现民族全面振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全面适应,人民期望获得更好的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创新职业教育、完善教育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向类型蜕变、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在发展需要。
   (三)应然追求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学科发展态势,找准高端人才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既面向未来工作,又面向个体生涯发展需求的教育是当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应然追求。
   首先,面对智能化、定制化和互联化背景下的工作世界,如何培养服务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制造、智慧型社会、智能化生活,具有数字化思维能力和数字化动手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面向智能化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如何培养学生面向不确定职业世界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是智能化时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然追求。
   其次,作为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本—硕”和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其教育功能不仅仅限于帮助人们获得生存的技能和岗位,还应不断拓展为升学的预备教育、留学的准备期、创业的孵化期等。因此,其课程体系供给就不能仅是单一的就业导向课程,不能仅满足行业企业单个岗位的需求。如何化解单一供给与多元需求的矛盾是新时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然追求。
   二、美国从STW到STC演进的背景和内涵
   美国职业教育演进的背景和目的,同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的重合度,对其演进的分析,可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从STW到STC演进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社会结构和就业结构等重大变化,解决其竞争力下降、青年失业率和高中生辍学率上升等社会经济问题,美国颁布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School to Work Opportunity Act),即“从学校到工作”(School to Work,简称 STW)的职业教育改革。    STW职业教育运动为20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其经济在经历了短暂的衰退后,进入了全面高速增长的时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就业市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的需求也由过去的专门型向多元化、综合性的技能型转变,传统的学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与此同时,在以科技创新和研发为驱动力的美国,人们普遍认为高学历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更高的收入,家长希望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但对职业教育项目的认同度普遍不高。公众普遍认为只有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职业教育才对其有价值。进入21世纪后,随着美国政府的换届选举,《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失效,但公众仍然期待着有新的理念和改革来为美国青年的生涯做准备,这就促成了“从学校到生涯”(School to Career,简称STC)理念的诞生,STW为STC理念所取代。美国职业教育由STW运动转向STC改革,用生涯与技术教育替代职业与技术教育。
   (二)STW和STC的内涵
   STW教育理念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强调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的整合、职业学习与学术学习的整合、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的整合。STC是对STW的承接与延续,主要包括:终身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加强与企业界合作及课程整合等。
   STC的目标是帮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劳动者和终身学习者发挥工作潜能,致力于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扩大职业教育的生源范围,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生涯发展道路。它使美国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从专门针对部分不准备升学的学生扩大为面向所有学生,同时为就业和升学做好准备,更加关注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成功,而不仅仅针对一些具体的就业岗位。为改变学校与工作场所在教学内容与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困境,STC认为企业不仅要提供各类项目的场所及技术支持,更要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同时,在教育实践层面试图用生涯集群分类代替过去基于职业的专业分类。开发在生涯集群概念框架下具体的路径、核心知识与技能以及课程体系,帮助青年发现自己的特长,强调个性化教育,使教育更加顺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综合需求。
   三、美国职业教育的演进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美国从STW到STC的演进都是聚焦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新变化,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握住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实质,为学生成才成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途径。面对新兴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工业革命和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可从美国职业教育演進的背景、理念、方法和现实经验中得到一些启示,为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方法和路径。
   (一)教育理念从“就业为导向”向“生涯为导向”转变
   传统意义上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导向”的教育,从美国STC的终身教育理念和生涯教育理念中,我们看到职业教育需要把人的“工具价值”向“发展价值”转变,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生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职业教育机会,让学生发掘自身特长,实现专业技能的深化培养。这与我国所面临的“满足人民大众对适合教育”之诉求、“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之需求相吻合。职业教育必须考虑学生就业持续性的需要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强调为个体未来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关注培养个体学习迁移能力和终生发展能力,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个体的继续学习和更好就业做准备。
   (二)专业建设从独立化向集群化发展
   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的变化,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聚集效应愈发明显。一系列有紧密关联的技术技能型工作岗位交叉融合,共同的产业与行业背景决定了岗位人才之间需要具有相同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基础,逐步出现岗位聚集现象。随着产业智能化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要集群化发展,实现师资、实训资源的有效聚集,实现专业建设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平衡。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可借鉴美国生涯集群的思路,改变过去依据学科分化和依据职业分类和实际职业需求设立专业的路径,依据生涯发展路径来设立专业(群),建立以某项专业为核心的职业群,提供基于职业群的学习标准与课程,为学生生涯发展提供更加灵活、宽泛的基础,采用课程渗透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真实的职业生涯,学会自我设计和规划职业路径。
   (三)课程改革从“能力本位”向“职业素养”转变
   新兴技术背景下的未来工作世界的变化速度不断加快,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职业结构、岗位职责和人才规格的变化,这就要求个体的创新能力和跨岗位符合能力日益提高,聚焦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未来新工业时代的人才需求。“智能化时代”的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生产服务一体化,能动性岗位增多,人才需求层次整体上移。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要转向关注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养成,重视培养学生面向不确定职业世界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适应能力等,通过职业核心素养的开发、课程标准的编制及教师的教学实施与评价等一系列内容要素的改革,以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迅速变化。
   参考文献:
   [1]宗诚,聂伟.试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37-141.
   [2]张壬癸,方浩文.美国STC教育改革与大职教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42-46.
   [3]王晶.应用人才与拔尖人才培养趋向研究:基于美国从STW到STC演进的启示[J].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1):70-72.
   [4]孙善学,杨蕊竹.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改革与借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76.
  编辑 原琳娜
   ①本研究受到教育部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编号:201802061005);校级2019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编号:313/X16006)的资助。
其他文献
[摘 要] 介绍商业银行营销智能化转型情况和营销类岗位的新要求。通过对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堂教学和学生职业技能需求的分析,阐述目前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局限性问题,根据商业银行智能化营销新技术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 键 词] 智能化;营销;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
[摘 要] 根据文献研究,从国家战略角度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即助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解决就业民生问题和促进农村现代化,论述了构建有效学习型课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对有效学习型课堂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定义,纠正了有效课堂就是45分钟课堂的有效性的片面认识。同时,从技能学习、就业能力培养、创业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培养、强化环境育人和探索有效学习型课堂评价体系六个维度阐释了构建有效学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教育部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分析,以建筑工程识图技能证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课证融通的校企合作、专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人才评价模式等方面的改革途径,最终达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建筑工程识图等级标准;课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高校资助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其效果直接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积极探索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坚持立德价值引领,着力夯实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围绕 “健康生活”“学业导航”“实践体验”“就业无忧”四个模块开展多项助学育人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过程,培育和引导大学生成才成长。  [关 键 词] 资助育人;思想政治
期刊
[摘 要] 中职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加强班级管理,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在中职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不少中职班主任由于缺少沟通技巧和沟通素养,使与学生的沟通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产生与预期相反的效果,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正常的学习状态。因此,剖析当前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解决策略十分必要。  [关 键 词] 中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为我国中职院校实现精准 教学和个性化课堂的营造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数学课堂仍然坚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在课堂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相应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课程内容的实践机会也少之又少。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课程,激发学习兴趣,更能够转变课堂角色,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
期刊
[摘 要] 核心素养培养是實现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中间环节,核心素养必须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来培育。3SD教学模式立足于局部解剖学教学,以素养目标为出发点,以知识目标为切入点,以教学设计为关键点,以实践与拓展为突破点,落脚于教学改革,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的学习与设计、研讨与实践、总结与拓展阶段,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解剖
期刊
[摘 要] 基于《道德经》之“道术器”思想,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秉持文化自信理念,构建“一体两翼四驱动五进阶”的模式,抓住“水仙为根,木偶为范”这条主线,把非遗传承与中职德育相融合,讲好非遗故事,传播职教声音,取得了一系列开拓性、引领性和标志性的德育成效。  [关 键 词] “道术器”;非遗文化;德育;传承模式;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基于“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就“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和企业两個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从这两个方面就如何提升中职“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切实培养社会与市场所学的应用型复合技术人才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摘 要] 职业院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的家庭,是职业技术教育开展脱贫攻坚的核心群体。通过对贵州省20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财商培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有脱贫的意愿,但学校财商教育的缺位,对学生长远发展和脱贫成果巩固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此,通过“五进·五打造”,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中职学生的财商教育,形成财商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融合的良好局面,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