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改革初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ymoon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教育部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分析,以建筑工程识图技能证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课证融通的校企合作、专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人才评价模式等方面的改革途径,最终达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建筑工程识图等级标准;课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174-02
   一、1+X证书制度解读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之后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即将全面开展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工作。
   1+X证书制度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考查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X”则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在校学生或同等学力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其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包括职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基础与拓展的关系,“1”要解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职业对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X”则具有针对性和先进性,解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或新技术新技能的强化、补充、拓展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职业技能证书不等同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准入类职业资格凭证,必须通过行政许可,持证上岗;而职业技能证书则是反映学习者技术技能综合水平的凭证,意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二、1+X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标准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相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公布的第三批77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之一。其所面向的岗位职业群是建筑施工、监理、设计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在技术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商务管理、施工质量审计、工程图设计等岗位,从事施工方案制定、施工组织、工程量计算、施工质量管理及资料编制等工作。与之相对应的是职业类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土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考核标准划分为初、中、高3个技能等级,其中中、高级证书又按建筑设计类、土建施工(结构)类、建筑水暖类、建筑电气类四个专业分别进行考核,具体要求见表。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有关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培养现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早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定位目标。因为识图能力是建筑类行业众多职业岗位的必备技能,也是企业用人选人的核心指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在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及相关专业中主要涉及的课程有第一学期开设的建筑识图与制图、第二学期开设的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CAD、第三学期开设的平法识图,每门课程联系紧密,相互渗透,但是又相对独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因课时、外界条件等因素往往不能有机融合,仅在第四学期进行两周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综合实训将所学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碎片化的,系统性不强。尽管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的深入常态化应用以及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但是课程之间的独立性远大于其关联性,从学生岗位技能要求、适应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出发的所必备的“三基”知识仍没达到完美融合的状态。
   四、基于1+X建筑工程识图技能证书下课证融通的几点思考
   (一)以职业技能证书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X证书的“1”表示学生的受教育的水平,“X”表示学生从事生产的能力,在本质上即可体现出产教融合育人的结果。职业院校必须以学生1+X技能认证考核为契机,引导行(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有效地突破目前校企合作的瓶颈,从源头上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方能使专业课程标准、企业需求标准和X职业证书标准有效统一起来。在1+X建筑工程识图证书的考核内容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课程内容相互融合的前提下,识图类课程标准应与一线企业共同制定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技能要求和专业知识内容,如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选取成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弱化理论性强或难以理解的知识,如空间点线面相对位置、立体表面交线、砖墙构造、木窗构造等。可以说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始终保持人才供給侧和需求侧有密切联系,是课证融通的基本保证。
   (二)以职业技能证书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关键,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教师既是学历教育的授课者,也是技能证书的培训师,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先进理念,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做好专业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满足新技术、新技能培养培训需求。但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校教师数量的不足,特别是新近教师缺少工程实践背景,缺乏教学经验,而造成授课太局限于教材,不能结合实际,教学模式单调,不灵活,满堂灌、偏理论。因此,在1+X证书制度下,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需要积极参与相关师资培训,尽快实现角色转变,还应该根据1+X技能等级标准的具体要求,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更新建筑工程识图类课程教学内容,并及时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教师要加强相关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做到一技多能。职业院校还需聘请企业优秀工作者,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学生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的实践课程提供保障。    (三)以职业技能标准要求为基础,细化课程融合
   1+X证书制度并不是要求独立于建筑工程技术及相关专业教学之外再制定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而是要将其考核内容有机融入学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两者应相辅相成,统一结合。这就要求技能考核内容需要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融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融合,学生识图能力在学历教育过程中表现为要学习多门课程,但是职业技能是综合性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融合,例如楼梯建筑详图的识读,首先应是投影知识中的剖面图形成,再到初看楼梯平面图与剖面图的图示内容、进而加入楼梯构造包括楼梯各组成部分尺度设计和栏杆扶手踏步装修等,最后扩展不同构造形式的楼梯详图识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按照传统的课程章节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尽快提高职业技能。
   二是课间融合,建筑工程识图技能证书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绘图两方面的技能,又要兼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X多种技能证书中的BIM证书,在建筑识图课程的投影理论知识中,可以利用BIM技术,用Revit软件绘出简单形体的立体模型,不但能增强学生的空间图形分析能力,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不断线且上手快,符合教育教学特点,为后续工程项目BIM建模打下良好基础。
   (四)以职业技能证书为着力点,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
   建筑工程识图技能证书的初、中、高等级中,都是对施工图样进行识读,并用CAD软件绘出部分图样。但是等级不同,项目规模大小不同、范围深度不同、考核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必须采取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引进实际工程案例,按项目大小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形式。另外,随着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充分利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以数字化精品课程建设为手段,优化教学设计方案,线上线下混合交替,随时随地可进行师生沟通和学习,扩充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工程实例、最新标准规范等,而且真正做到了在课时数不增加的基础上可有效地进行X技能模块的补充。同时应积极开展具有代表性的实训项目,真题实做,用典型工程项目图纸贯穿于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各项模块(建筑、结构、设备)中。
   (五)与职业技能证书相适应建立学分银行,开展课证考核互通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指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以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目前在试点院校学分银行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但是给职业院校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学生通过了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意味着其掌握的技能已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作为建筑识图、建筑CAD、平法识图等课程的考核依据,免于考试。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的积极性,也是人才评价模式由单一考试转变为过程性、阶段性考核的改革,有效实现学分与学历相融、证书与文凭相通。
   五、结束语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一项重大革新。其实施必将助推职业院校改革走向深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技能考核与课程考试统筹评价并举,大大利于院校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人才培養过程,也使职业院校能主动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需求,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晓娥.1+X证书视角下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6).
   [2]杜怡萍,李海东,詹斌.从“课证共生工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
   [3]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中“X证书”考核标准探讨[J].职教论坛,2019(7).
  编辑 司 楠
其他文献
[摘 要] 总结“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施中的效果,分析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 键 词] 对分课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各个城市的城市轨道运营企业用人需求不断扩大,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强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各高职院校迅速开设。但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而用人单位的要求逐渐细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的出台更表明多个条件变化之下之前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和课程体系已不能完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就是坚持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依靠课程体系来实现的,课程的教学设计如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可以和思政课共同前行、协同共进。将思政教育融入当代大学生的课程教育之中,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而线上线下的混合教育模式更是促进了这种教育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
期刊
[摘 要] 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高校相继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高校如何面对新形势,在构建跨境电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方面解决还存在的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以跨境电商函电课程为例,提出实训教学应围绕培养解决跨境电商实际问题能力,通过基于典型工作岗位的情景体验式项目教学、小组项目任务驱动、以评代授以及运用智慧课堂信息化等教学方式开展实训教学。  [关 键 词] 跨境电子商务;函电;典型工作
期刊
[摘 要] 研学旅行课程是组织与实施整个研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课程直接影响到研学的实施效果。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等方式,在调研了湖北省目前非遗项目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以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非遗项目为例,探讨其非遗项目的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以期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新型教学模式,使之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整理出适合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流程,并以一次口语课程为实例,详细介绍完整的教学设计流程:课前设计、课中设计和课后设计,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 自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三全育人”思想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学校“新一轮创业”的各项工作中,从“2”大“成长”工程实施——人才培养目标实现、“4”项攻坚行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5”类育人计划——“十大育人”内容载体丰富着手,持续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秉承“家国共担、手脑并用”校训精神,构建起“线—面—体”育人
期刊
[摘 要] 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推动,传统文化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越来越多,国学课程是传统文化课程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基于这样的要求,以所在院校进行的国学课程改革实践为依托,尝试构建一种融入课程思政因素的国学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全方位育人,为构建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提供参考样本。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国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
期刊
[摘 要] 介绍商业银行营销智能化转型情况和营销类岗位的新要求。通过对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堂教学和学生职业技能需求的分析,阐述目前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局限性问题,根据商业银行智能化营销新技术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 键 词] 智能化;营销;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
[摘 要] 根据文献研究,从国家战略角度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即助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解决就业民生问题和促进农村现代化,论述了构建有效学习型课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对有效学习型课堂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定义,纠正了有效课堂就是45分钟课堂的有效性的片面认识。同时,从技能学习、就业能力培养、创业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培养、强化环境育人和探索有效学习型课堂评价体系六个维度阐释了构建有效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