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核心素养培养是實现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中间环节,核心素养必须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来培育。3SD教学模式立足于局部解剖学教学,以素养目标为出发点,以知识目标为切入点,以教学设计为关键点,以实践与拓展为突破点,落脚于教学改革,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的学习与设计、研讨与实践、总结与拓展阶段,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解剖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012-02
医学人才是医疗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不仅关乎医疗水平的高低,更关乎国家发展、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我国于2016年发布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强调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在“总体框架”中,核心素养被细化为国家认同、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社会责任、交流技能、自我管理等18个基本要点。目前,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核心素养必须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来培育也已成为教育共识[2]。
局部解剖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对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人体结构既精细又复杂,理解和记忆都十分困难[3-4]。理论学习结合解剖实践是医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方式。结合课程特点,我们前期通过小班试点探索了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即3SD教学模式。3SD教学模式是融合了PBL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结合自学、小组互助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等方式,引导批判思维,开展大学生科研,在促进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交流技能、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培养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3SD教学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与设计阶段(Study and design,SD)、研讨与实践阶段(Seminar and doing,SD)和总结与拓展阶段(Summary and development,SD)。
一、学习与设计阶段
此阶段设置在每一次课的课前。教师须让学生提前知晓局部解剖学全部课程的进度安排。
教师书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教学设计为此阶段的关键。教师在全面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做合理的设定。教师应下大力气逐个斟酌知识点,寻找能够结合核心素养基本要点的切入点,深思如何做教学设计才能使核心素养培养无痕融入授课过程。这里并不是把所有基本要点都设计进来,而是根据课程性质和知识本身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要点。另外,教师需要查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科学前沿,甄选最新研究进展,将其巧妙设计到授课过程中。在介绍新进展时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对临床医学专业甲状腺内容做教学设计时,可采用PBL教学、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将问题导向、案例进展和知识讲解设计得环环相扣,使授课过程一气呵成。首先,播放医生对甲状腺肿大患者体格检查的视频,提醒学生观察触诊部位,此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确甲状腺的位置,完成对知识目标(甲状腺的位置)的掌握。让学生观查甲状腺是否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提醒学生思考哪些解剖结构会影响甲状腺的位置,目的是让学生重视知识目标:甲状腺的被膜和韧带。接下来提问良、恶性肿瘤对甲状腺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素养。其次,介绍患者的治疗方案是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后出现了声音嘶哑,播放录音,提问:“甲状腺手术造成声音变化与哪些解剖结构有关?”旨在让学生重视、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甲状腺血管和神经的关系。然后,继续提问:在手术过程中如何避免损伤神经?将学生的思路打开,探索新的解决方式,培养创新意识。随后引出技术新进展“神经探测仪”等相关内容。最后,针对传统手术后留下的疤痕,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手术方式可以避免疤痕外露,由此开启创新思维。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内窥镜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的最新进展,并请学生辩证思考这两种方式的适应症;也可以留下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以使信息素养得到锻炼。
学生分组学习,完成解剖方案。根据即将解剖的内容,结合学生各组分配到的“无语体师”具体情况,采取自学、小组互助学习、线上学习等方式,开展对解剖程序的讨论,最终形成具有小组特色的操作方案。该过程的时间安排、学习方式、资料选择等全部由学生自行决定,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讨论形成方案的过程中,使交流技能和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通过已经建立的“学长导航”机制寻求帮助[5]。
二、研讨与实践阶段
此阶段设置在课堂上。局部解剖学采用四节课连上的理实一体形式。首先,由教师按照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听课反应,以便第一时间了解授课效果。然后,学生根据听课心得开展小组研讨,目的是修改、精进解剖方案。之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入实践阶段,按照方案来完成课堂的解剖操作任务。这个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技能,锻炼解剖技术。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立刻给予帮助,应先由学生之间讨论、寻找解决办法。如果学生无法解决,教师再给予答疑解惑和指导,切忌大包大揽、替代学生,导致学生的动脑、动手机会被动减少。解剖时遇到的结构变异和病理改变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师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搞清楚遇到的问题,最好能形成解决方案或者设想,并给予机会让学生择时做汇报展示。学生也可对感兴趣的内容作深度学习与拓展,自拟题目进行汇报。上述过程的设计旨在锻炼学生的信息素养、辩证思维、创新能力和交流技能。事实表明,与其他小组相比,能够做课堂展示的学习小组成员,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课外知识的自学和掌握能力、面对问题时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问题时的信息检索能力、与人交流观点时的表达能力以及在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三、总结与拓展阶段
此阶段设置在课后。学生均需根据小组操作的具体情况,总结、书写学习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最终的解剖程序、操作所见、遇到的问题和对策、与临床相关的思考和解剖结构绘图等。教师在下一次解剖操作开始前,随机让学生在“无语体师”上指认相关结构,并回答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需对授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报告和对教师授课的反馈意见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对教学设计做出评定与修正。
拓展主要是指拓展知识面,开展大学生科研。此过程发生在课后,乃至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学生可就前期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感兴趣的内容与教师讨论,寻找科研方向;也可依托教师的科研方向开展新的研究。学生可参加大学生科研理论及实践培训,从中获得科研基本技能和思维,为进一步实施课题打下基础。教师需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科研项目书的申报、答辩等,积极提供与专业科研人士交流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交流技能。项目获得资助的小组,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开展科研实践。实践过程中会遇到需要灵活运用超越书本的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必须学会信息检索,掌握科学前沿知识学会辩证思维,经历反复实验才能达成目标。学生自由安排做实验的时间,但须定期汇报科研探索进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阶段性的工作。这个过程旨在培养与锻炼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自我規划与管理能力。
四、3SD教学模式的评价
3SD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不仅可应用于解剖学,还可应用于其他含有实验操作的学科门类。3SD教学模式下的局部解剖学成绩考核可由五部分组成,包括试题答卷、解剖结构辨认、操作效果评定、课堂日常评分和学习报告评分,每部分所占比例不同。与传统答卷形式的终结性评价相比,这种非单一形式的考核方法,把考核的重点分散到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兼顾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3SD教学模式把核心素养培养延展到了课外。我们指导的大学生科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屡次晋升到国家级比赛,并荣获国家一等奖。我们培养的学生被各大名校青睐,屡屡拿下顶级学府硕博连读资格。在此模式下,师生共同的感受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交流技能、自我管理等素养,这为学生未来全面、持续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3SD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需要搜集大量教学素材和掌握诸多最新进展,需要和学生讨论课题、指导大学生科研,教师日常工作繁忙,精力相对不足。学生在科研的初始阶段热情高涨,但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提出的研究设想往往不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选题被淘汰的学生科研热情有所下降。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除给教师日常工作减负和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外,仍需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应对,希望能在进一步的教学改革中得到解决。
全面的核心素养培养不是一门课程就能完成的任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情,而是需要所有学段的授课教师长期、持续的努力。培养核心素养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勤思考、善发现、多总结,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寻找能够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紧跟科学前沿,注重教学反思,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大力推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努力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含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46(1):35-46.
[2]杨九诠.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论坛,2016,29(12):12-16.
[3]王策,汪茂胜.提高人体解剖学授课效果方法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69-70.
[4]陈晓,曹烈虎,苏佳灿.人体3D解剖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2):179-181.
[5]张艳丽,刘彦娜,范凯.学习动机内化对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2):26-29.
编辑 张 慧
①基金项目:2017年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二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课题(PJHYYB17059);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一般项目(420)。
通讯作者:张艳丽。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解剖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012-02
医学人才是医疗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不仅关乎医疗水平的高低,更关乎国家发展、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我国于2016年发布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强调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在“总体框架”中,核心素养被细化为国家认同、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社会责任、交流技能、自我管理等18个基本要点。目前,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核心素养必须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来培育也已成为教育共识[2]。
局部解剖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对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人体结构既精细又复杂,理解和记忆都十分困难[3-4]。理论学习结合解剖实践是医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方式。结合课程特点,我们前期通过小班试点探索了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即3SD教学模式。3SD教学模式是融合了PBL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结合自学、小组互助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等方式,引导批判思维,开展大学生科研,在促进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交流技能、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培养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3SD教学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与设计阶段(Study and design,SD)、研讨与实践阶段(Seminar and doing,SD)和总结与拓展阶段(Summary and development,SD)。
一、学习与设计阶段
此阶段设置在每一次课的课前。教师须让学生提前知晓局部解剖学全部课程的进度安排。
教师书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教学设计为此阶段的关键。教师在全面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做合理的设定。教师应下大力气逐个斟酌知识点,寻找能够结合核心素养基本要点的切入点,深思如何做教学设计才能使核心素养培养无痕融入授课过程。这里并不是把所有基本要点都设计进来,而是根据课程性质和知识本身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要点。另外,教师需要查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科学前沿,甄选最新研究进展,将其巧妙设计到授课过程中。在介绍新进展时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对临床医学专业甲状腺内容做教学设计时,可采用PBL教学、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将问题导向、案例进展和知识讲解设计得环环相扣,使授课过程一气呵成。首先,播放医生对甲状腺肿大患者体格检查的视频,提醒学生观察触诊部位,此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确甲状腺的位置,完成对知识目标(甲状腺的位置)的掌握。让学生观查甲状腺是否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提醒学生思考哪些解剖结构会影响甲状腺的位置,目的是让学生重视知识目标:甲状腺的被膜和韧带。接下来提问良、恶性肿瘤对甲状腺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素养。其次,介绍患者的治疗方案是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后出现了声音嘶哑,播放录音,提问:“甲状腺手术造成声音变化与哪些解剖结构有关?”旨在让学生重视、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甲状腺血管和神经的关系。然后,继续提问:在手术过程中如何避免损伤神经?将学生的思路打开,探索新的解决方式,培养创新意识。随后引出技术新进展“神经探测仪”等相关内容。最后,针对传统手术后留下的疤痕,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手术方式可以避免疤痕外露,由此开启创新思维。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内窥镜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的最新进展,并请学生辩证思考这两种方式的适应症;也可以留下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以使信息素养得到锻炼。
学生分组学习,完成解剖方案。根据即将解剖的内容,结合学生各组分配到的“无语体师”具体情况,采取自学、小组互助学习、线上学习等方式,开展对解剖程序的讨论,最终形成具有小组特色的操作方案。该过程的时间安排、学习方式、资料选择等全部由学生自行决定,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讨论形成方案的过程中,使交流技能和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通过已经建立的“学长导航”机制寻求帮助[5]。
二、研讨与实践阶段
此阶段设置在课堂上。局部解剖学采用四节课连上的理实一体形式。首先,由教师按照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听课反应,以便第一时间了解授课效果。然后,学生根据听课心得开展小组研讨,目的是修改、精进解剖方案。之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入实践阶段,按照方案来完成课堂的解剖操作任务。这个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技能,锻炼解剖技术。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立刻给予帮助,应先由学生之间讨论、寻找解决办法。如果学生无法解决,教师再给予答疑解惑和指导,切忌大包大揽、替代学生,导致学生的动脑、动手机会被动减少。解剖时遇到的结构变异和病理改变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师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搞清楚遇到的问题,最好能形成解决方案或者设想,并给予机会让学生择时做汇报展示。学生也可对感兴趣的内容作深度学习与拓展,自拟题目进行汇报。上述过程的设计旨在锻炼学生的信息素养、辩证思维、创新能力和交流技能。事实表明,与其他小组相比,能够做课堂展示的学习小组成员,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课外知识的自学和掌握能力、面对问题时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问题时的信息检索能力、与人交流观点时的表达能力以及在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三、总结与拓展阶段
此阶段设置在课后。学生均需根据小组操作的具体情况,总结、书写学习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最终的解剖程序、操作所见、遇到的问题和对策、与临床相关的思考和解剖结构绘图等。教师在下一次解剖操作开始前,随机让学生在“无语体师”上指认相关结构,并回答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需对授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报告和对教师授课的反馈意见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对教学设计做出评定与修正。
拓展主要是指拓展知识面,开展大学生科研。此过程发生在课后,乃至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学生可就前期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感兴趣的内容与教师讨论,寻找科研方向;也可依托教师的科研方向开展新的研究。学生可参加大学生科研理论及实践培训,从中获得科研基本技能和思维,为进一步实施课题打下基础。教师需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科研项目书的申报、答辩等,积极提供与专业科研人士交流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交流技能。项目获得资助的小组,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开展科研实践。实践过程中会遇到需要灵活运用超越书本的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必须学会信息检索,掌握科学前沿知识学会辩证思维,经历反复实验才能达成目标。学生自由安排做实验的时间,但须定期汇报科研探索进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阶段性的工作。这个过程旨在培养与锻炼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自我規划与管理能力。
四、3SD教学模式的评价
3SD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不仅可应用于解剖学,还可应用于其他含有实验操作的学科门类。3SD教学模式下的局部解剖学成绩考核可由五部分组成,包括试题答卷、解剖结构辨认、操作效果评定、课堂日常评分和学习报告评分,每部分所占比例不同。与传统答卷形式的终结性评价相比,这种非单一形式的考核方法,把考核的重点分散到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兼顾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3SD教学模式把核心素养培养延展到了课外。我们指导的大学生科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屡次晋升到国家级比赛,并荣获国家一等奖。我们培养的学生被各大名校青睐,屡屡拿下顶级学府硕博连读资格。在此模式下,师生共同的感受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交流技能、自我管理等素养,这为学生未来全面、持续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3SD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需要搜集大量教学素材和掌握诸多最新进展,需要和学生讨论课题、指导大学生科研,教师日常工作繁忙,精力相对不足。学生在科研的初始阶段热情高涨,但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提出的研究设想往往不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选题被淘汰的学生科研热情有所下降。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除给教师日常工作减负和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外,仍需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应对,希望能在进一步的教学改革中得到解决。
全面的核心素养培养不是一门课程就能完成的任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情,而是需要所有学段的授课教师长期、持续的努力。培养核心素养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勤思考、善发现、多总结,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寻找能够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紧跟科学前沿,注重教学反思,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大力推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努力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含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46(1):35-46.
[2]杨九诠.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论坛,2016,29(12):12-16.
[3]王策,汪茂胜.提高人体解剖学授课效果方法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69-70.
[4]陈晓,曹烈虎,苏佳灿.人体3D解剖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2):179-181.
[5]张艳丽,刘彦娜,范凯.学习动机内化对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2):26-29.
编辑 张 慧
①基金项目:2017年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二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课题(PJHYYB17059);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一般项目(420)。
通讯作者: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