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风景这边更美好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x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巧妙地“布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初读时“布白”,主动整体感知,领略文章梗概;精读时“布白”,有助“个性”理解,感悟语言魅力;“结课”前“布白”,延伸课内外,拓宽语文学习领域。
  [关键词]阅读教学;“布白”艺术;文题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34-03
  [作者简介] 陈宽秀(1977—),女,江苏杨州人,本科,江苏省杨州市江都区仙女镇砖桥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布白”本是“接受美学”审美欣赏的一个概念。画家作画留空白“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诗人写诗有跳跃“踏花归来马蹄香”,音乐家演奏更注重“无声胜有声”,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主人”和“个性化”决定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适时、巧妙地“布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使阅读充满生命的气息,让学生的阅读更加精彩,从而凸显人本,张扬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初读时“布白”,主动整体感知,领略文章梗概
  题目是文章思路的窗口。抓住文章的题目,可以探索到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整体。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揭题初读时“布白”,设疑置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整体感知,领略文章梗概。
  (一)开题质疑,让文题成为“向导”
  “向导”一词,一义为“带路的人”(《现代汉语词典》)。开题时质疑,能够让文题带着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进而整体感知文本,初步领略文章梗概。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课文层次清楚,富有情趣。揭示课题后,笔者引导学生首先理解“自豪”的意思,再让学生围绕课题主动质疑: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他为什么感到自豪?稍作停顿后,教师留白,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带着这些悬念进入自由初读,在广阔天地里去发现、去驰骋。因为疑问的存在和悬念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盎然。朗朗书声中,学生整体感知到骆驼“难看”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竟有“那么大的用处”,初步领略到“判断一种事物美丑,不能光看外表,必须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的道理。难怪小骆驼最后感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啊”!
  (二)开题“布白”,让文题“说话”
  《黄山奇松》一文,语言隽永、形象生动、文质兼美。板书课题时,笔者特意将“黄山奇松”的“奇”字用红笔大大地写出,然后设问:“当‘黄山奇松’这四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什么问题?什么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黄山上的松树奇在哪里”;有的学生说“‘奇松’究竟有哪些神奇之处?”;有的学生说“黄山上的松树为什么是奇松”;还有的学生说“我想那肯定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松树很特别”……一个红红的“奇”字,一个简单的问题,由课题生发开去,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在课的起始就处于跃跃欲试的“愤”“悱”状态。这样,不仅诱发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强烈欲望,还使教者了解到学生的“期待视野”,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和模糊的画面进入初读,不仅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脑海中的画面也逐渐清晰(当然,这时的画面还只是粗浅的、简单的,因为这才是初读)。开题类似与此的还有《鸟语》《鼎湖山听泉》《苹果里的‘五角星’》等。
  二、精读时“布白”,有助“个性”理解,感悟语言魅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代替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更何况,学生的“阅读期待”各不相同,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所得到的感受、作出的反应和选择互不相同。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自控意识,“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精读时“布白”,能够让学生在“动静交替”中积极主动地对文本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感悟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体味到语言的精彩、语文的魅力(即便感受到的是“模糊”“隐约”,也实在是一种“收获”)。
  (一)动中有静,在静思中揣摩品味
  《庐山的云雾》一文语言优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抓住特点具体描写,是丰富学生语言的很好素材。精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段时,教师适时“布白”,引导学生在“静静地”默读中用笔勾画出中心句(用上“﹏” 符号)和具体描述的句子(用上“[CD#2]”符号),整体感知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和神奇多变。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自由地“动态”朗读中,品味庐山云雾的秀丽多姿和神秘美感。最后,教师再请几名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进一步感悟明快优美的语言魅力,抒发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的美好感情。
  叶圣陶的《荷花》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写景散文。第四自然段写作者为荷花的美景所陶醉,以至于觉得自己已经化作了一朵荷花。精读时,教师“留白”,通过让学生眼看投影出示的荷花池美景,耳听课文优美的配乐录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情境。通过小组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段话呢”,明确本段要抓住“仿佛就是”“翩翩起舞”等关键词语。教师要求学生用轻缓的语调,欢快、柔和的语气朗读,句末停顿要充足,特别是段末的“……”要停顿得长一些,留出足够的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朗读中,学生体会到作者被荷花池的美景深深陶醉,似梦似真,物我一体的感受(当然,各人的体会、感受可能不相同)。   (二)静中有动,在“写读”中多元感悟
  文本的内涵是丰富的,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课堂上,学生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基础调动感觉和知觉经验将作品中的空白处填充起来,使作品中的未定性得以确定。教学中创设情境,巧妙“布白”,情动辞发,积极“写读”,往往能闪出无法预设的精彩,显现智慧的火花。“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更有利于张扬个性。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富有诗意的散文。正如文中所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教师在让学生自读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后,巧妙“布白”,引导学生想象并思考:“哪一小节你最喜欢?为什么喜欢?”学生静静地想象、思考两分钟后,教师边出示图片(后来有名学生给这张图片起名为“绝顶栖独鹭”),边充满感情地朗读:“晴天的早晨……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你们说它可能在干什么?想什么?请将你们的所想象到的,体味到的写下来。”接着,教师播放古典音乐,学生在轻缓的、美妙的音乐声中,洋洋洒洒写下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交流时,有的学生说:“它在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有的学生说:“它在盼望子女归来……”还有的学生说“它可能是刚刚劳作归来,正在休息……” 学生们以自己独特的想象、描写,生动、形象地填补出了文中隐含的内容。
  教师的适时“布白”,给了学生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有了主动权。学生在充分的朗读、咀嚼、品味、想象、揣摩、“写读”中深化了理解,凸显了个性,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培养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三、“结课”前“布白”,延伸课内外,拓宽语文学习领域
  延伸课内外,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努力实现学“活课文”;面向生活,建立开放的语文学习新体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叶圣陶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
  文章的结尾是门艺术,一个好的结尾往往是“言虽尽而意无穷”。阅读教学也不例外。“结课”前“布白”,给课文留下一个“逗号”“问号”“省略号”,能起到“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功用。
  (一)结课“填白”,让阅读启迪思想、陶冶情操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结尾在生死关头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皮埃尔在医院中醒来……结课前,教师没有宣讲文章中心,而是适时“布白”,留下两三分钟时间,让学生再次浏览全文,并静静地思考:“假如,你作为我校代表去看望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你真伟大!”有的学生说:“……你是我的榜样!全校同学的榜样!全人类的榜样!”还有的学生说:“……你真令我敬佩!”这些“填白”话语,不仅让学生走进了文本,又走出了文本,而且使学生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
  (二)结课“布白”,让阅读更加广阔、丰富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最后一段讲恐龙后来消失了,但什么原因至今还是谜。教学时,利用文末的疑问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设置“空白”,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激发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探索大自然神秘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查阅了大量恐龙神秘消失的相关资料,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积累。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教学时,“结课”前,笔者及时“布白”,留下一个“回味性”的假设——“如果小骆驼与小红马再次相遇,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同学们课后去想象一下,编一则故事。”结果,学生编出的故事生动、有趣,极富童话色彩。可见,“结课”前巧妙“布白”,也能“无声胜有声”“激起千层浪”。
  教学也是艺术。“水至清则无鱼”,教师如果能适当、适时地留白,省略些不需讲而学生自能领会的东西,那么学生会得到更多,学生的阅读会更精彩。“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主动阅读,感悟积累,方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娱.语文教学艺术浅探[J].菏泽学院学报,2013(S2).
  [2]徐小燕.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感悟[J].新课程学习:下,2011(9).
其他文献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教学中情感的心理作用。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语文学科应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而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性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到课文情景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
期刊
什么是学困生?“学习困难”,也称为“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最早是由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1963年提出的。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无明显缺陷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使学习能力的获得或发展产生障碍,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从心理层面研究,学困生内在的心理有以下特点。  学困生的心理现状比我上述的要错综复杂,“执拗任性”“妄
期刊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音乐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协调发展。然而,要做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美育功能,在条件较差的乡村中小学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
期刊
[摘要]留守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他们在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爱的鼓励和帮助。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03-03  [作者简介
期刊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制定具体教学任务时,只有从学生、教材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教书又育人。  一、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地引导运动练习,还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优良品质  教师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注意每个教学细节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在身心诸方面都得以锻炼
期刊
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为人的一生奠定物质基础的重要时期。幼儿身体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发育,还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甚至影响到人的一生。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动力之源,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积极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而且,能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一、优化户外体
期刊
我园教研工作始终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教研工作主要从每位教师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为主要形式、渠道、方法,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促幼儿成长”的园本管理理念,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提升,成为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研究的主人。  一、制订新的教研制度,确保“园本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新
期刊
课堂导入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起着温故知新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的导入可以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化解学生的焦虑,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导入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语言知识,如词汇、句型等,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
期刊
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让他们坚守着心中的自信走过成长的历程——这就是“三为主”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  “三”为主高效课堂要求在所有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为研究性学习的充分开展提供独立的学习机会,研究性学习的引入使教学不再是教师面对知识独白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生的过程,教师不在是仅仅的教教材,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索“学生正在经验到的一切”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的活动一方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时要结合生活,在生活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和表达的方法。  [关键词]观察;思维;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68-02  [作者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