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悔憾终生的鸡蛋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yqgf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志消沉
  1967年初中毕业后,我回乡当了两年多农民。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好农民,因为我对种地总也提不起兴趣。我成天想的是,怎样脱离家乡那块黄土地,到别的地方去生活。我不敢奢望一定到城市里去,心想只要挪挪窝儿就可以。
  若是我从来没有外出过,走出去的心情不会那么急切。在1966年秋冬红卫兵大串联期间,当年15岁的我,先后到了北京、武汉、长沙、杭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在湘潭过了元旦,在上海过了春节。我的头脑里装进了外面的世界,知道天外有天,河外有河,外面是那样广阔,那般美好。
  当时,我被抽调到公社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干了一段时间。在宣传队也不错,我每天和一帮男女青年唱歌跳舞,移植革命样板戏,到各大队巡回演出,过的是欢乐的日子。不料宣传队是临时性的,它头年秋后成立,到了第二年春天,小麦刚起身就解散了。没办法,我只得拿起锄头,重新回到农民的行列。
  还有一条可以走出农村的途径,那就是去当兵。我曾两次报名参军,体检都没问题,但一到政治审查这一关,就把我刷下来了。原因是我父亲曾在冯玉祥手下当过一个下级军官,被人说成是历史反革命。我觉得自己完蛋了,这一辈子再也没什么前途了。
  我消沉下来,不愿说话,不愿理人,连饭都不想吃。我一天比一天瘦,忧郁得都脱了相。
  特殊待遇
  我悲观的情绪自然是瞒不过母亲。我知道母亲心里也很难过,但母亲不能改变我的命运,也无从安慰我。
  有一天早上,母亲作出了一个决定,给我煮一个鸡蛋吃。我们家通常的早饭是,在锅边贴一些红薯面的锅饼子,在锅底烧些红薯茶。锅饼子是死面的,红薯茶是稀汤寡水。我们啃一口锅饼子,喝一口红薯茶,没有什么菜可就,连腌咸菜都没有。母亲砸一点蒜汁,把鸡蛋剥开,切成四块,泡在蒜汁里,给我当菜吃。鸡蛋当时可是奢侈品,一个人一年到头都难得吃一个鸡蛋。
  问题是,我母亲没有吃鸡蛋,大姐、二姐没有吃鸡蛋,妹妹和弟弟也没有吃鸡蛋,只有我一个人每天早饭时吃一个鸡蛋。我吃得并不是心安理得,但让我至今回想起来仍感到羞愧甚至羞耻的是,我没有拒绝,一次又一次把鸡蛋吃掉了。
  我那时还缺乏反思的能力,也没有自问:凭什么我就可以吃一个鸡蛋呢?要论辛苦,全家人数母亲最辛苦。为了多挣工分,母亲风里雨里,泥里水里,一年到头和生产队里的男劳力一起干活儿。要数对家里的贡献,大姐、二姐都比我贡献大。大姐是妇女小组长,二姐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她们干起活儿来都很要强,只能冲在别人前头,绝不会落在别人后头。因此,她们挣的工分是妇女劳力里最高的。要按大让小的规矩,妹妹比我小两岁,弟弟比我小五岁,妹妹天天薅草、拾柴,弟弟正上小学,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更需要营养。可是,他们都没有吃鸡蛋,母亲只让我一个人吃。
  愧悔终生
  我相信,他们都想吃鸡蛋。我不知道,母亲在背后跟他们说过什么没有,反正他们都没有提意见,没有和我攀比,都默默地接受了让我在家里搞特殊化的现实。
  有句俗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没有哭,没有闹,有的只是苦闷、沉默。也许在母亲看来,我不哭不闹,比又哭又闹还让她痛心。可能是母亲怕我憋出病来,怕我有个好歹,就决定让我每天吃一个鸡蛋。
  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记忆不但没有模糊,反而變得愈发清晰。鸡蛋像是唤起记忆的一个线索,只要一看到鸡蛋,一吃鸡蛋,那个记忆就回到眼前。鸡蛋的记忆几乎成了我的一种心理负担,它让我反思,让我一再自问:凭什么我可以吃一个鸡蛋?自问的结果是,我那时太自私,太不懂事,我对母亲、大姐、二姐、妹妹和弟弟都心怀愧悔,永远的愧悔。
  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我天天陪伴母亲,给母亲做饭,陪母亲说话。有一天,我终于对母亲把我的愧悔说了出来。我说:那时候我实在不应该一个人吃鸡蛋,过后啥时候想起来心里都难受。我想,母亲也许会对我解释一下让我吃鸡蛋的缘由,不料母亲却说:都是过去的事了,还提它干什么?
其他文献
在油爆虾诞生之前,河虾的吃法无非是较为家常的“盐水虾”“醉虾”,和较为考究的“清炒虾仁”“汤大玉”(清汤大虾仁),但这些做法要么太过简单,要么太过细腻。  油爆虾最早的雏形是太湖船菜———将河虾油炸以后,浸在酱油汤中。这种做法在太湖沿岸的百姓家中还有存留,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那就是虾头没人吃,而且味道一般较淡。  要想把虾头也一块吃下去,就不能用“油炸”,必须用“油爆”。“油爆”的油温,要比“油炸
有一年,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招聘私厨,各路高手纷至沓来。高手过招,比试的却是三道家常菜,其中一道是生炒排骨。为什么选生炒排骨?清代广州一口通商,外国客商云集。外国人最爱吃的中国菜,就是糖醋排骨。可以说,生炒排骨是应对时尚的一道考题。  生炒排骨就是糖醋排骨。比试的时候,主人家只给三件排骨,做坏了无法重来,要求做到酸甜适口、内嫩外酥、色泽鲜亮。这道菜的难处在于油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
白大褂、急救箱、听诊器、血压计,这是医生出诊的标配,但在我四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有三年时间,我的出诊包中还带了一样铁家伙———手榴弹。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毕业后分到牟平养马岛,当上了一名海岛医生。岛上驻军多,民兵多,军事氛围浓厚,两千多户居民过着半渔半农的生活。卫生院设在租赁的私人四合院里,有五名大夫。岛上谁家有病人,都是请医问诊,往返取药送药是医生的事。  岛上的人叮嘱我,晚上出门要格外小心
贺丙丁今年89岁,老伴余秀兰大他一岁。  老伴85岁那一年,贺丙丁隐隐约约有个预感:今年老伴过大寿,恐怕还要出一件大事。不料几个月过去,老伴大寿庆典已过,大事仍没有出现。正疑神疑鬼,突然一天早上老伴说她做了一个梦,竟然把两人六十多年前结婚那一天的事情重演了一遍,“连我头上戴的啥花,客人来了多少都记得清清楚楚,你看这是咋回事?”  老贺心里一动,知道那件大事已经走到了跟前,于是说:“你记性好,你就把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我工作的医院,发生了一件温暖人心的事,令我至今难忘。  那天上午,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搀扶着一个四十多岁、双目失明的妇女走进眼科门诊。小姑娘说:“大夫,俺妈两眼从小就看不见,去过好几家医院,医生都说时间太长没法治了。俺从报纸上看到咱医院为很多人治好了眼病,所以把俺妈领来看看到底能不能治。”经检查,病人患有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我对小姑娘说:“手术摘除白内障后能恢复部分视力,最起码
东北人常说:“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四十多年前,17岁的我下乡到黑龙江兵团,“傻小子”火力再壮也没能抵御住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在北大荒落下了病根。  1969年年底開荒建点。帐篷不够用,我们就住“地窨子”。那地窨子一人来深,在齐胸高的位置搭起大通铺,炕席下铺些草。知青没有狍子皮、狗皮的褥子,只有从关内家里带来的棉被褥,抗寒根本不管用。地窨子中间有个大油桶做的炉子,一劈四瓣的桦树柈子烧得噼啪
我参加高考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生活的山区农村,尽管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可农户还未从贫困中解脱出来,物资依然匮乏,生活相对困难。作为农村孩子,若想改变命运,最好的出路就是考上大学,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成为名副其实拿工资的“公家人”。  高考前的一个多月,进入全面复习的紧张阶段。每天早晨4点半我就准时到校参加跑步锻炼,然后开始两小时的晨读,各科任课教师轮流辅导我们。夜自习一般在家里进行
日前,我在菜市场买菜,与我们厂人事科科长老杜邂逅,不由得想起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件往事。  那是“文革”中的事情。我所在企业的“造反派”以“保皇派”的罪名把我从生产科长的位子上赶了下来,勒令我到装卸队劳动改造。  当时,我刚四十出头,身强力壮,难得重回生产一线,倒也满不在乎。与我一同被赶到装卸队的还有财务科长大老王、人事科长老杜、党支部书记祁明礼。他们都年长于我,其中祁书记已年过半百。  大概是1
1980年,是恢复高考的第四年,高考已经粗具规模,考试科目是五门半,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各100分。由于那时候刚刚从“四人帮”耽误的年代过来,所以大家的文化基础并不好,英语就更别说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英语折合算分,就是考试分数乘以30%计入总分。  从小,我就不是一个努力的孩子。上课下课,都不让家长和老师省心,幸好那时不流行陪读,否则我那好动和好说的个性,非得让我屁股开花不可。高考前
1970年,我被调到公社写材料。一天,我陪同党委书记张志柏下村检查秋种进度和质量。  下午,我们到山上,社员们正在刨地、耕地。见了我们,谈不上热情,也说不上冷淡。“同志,检查来啦?这样干行吧?”像是领工的只说了这么一句。打过招呼,又接着干自己的了。社员们刨的刨、耕的耕,不再跟我们说话。我觉得,我们同社员中间好像隔着一层膜。我们觉得有点尴尬,张书记看看我:“有镢,咱们也刨吧。”说着顺手递给我一把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