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货币战争诱惑

来源 :CM华夏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weiaip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默许的货币大战
  一国大量使用货币政策,人为地允许本币贬值,可能对其他国家造成伤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货币战争,这种政策手段被形象比喻为“以邻为壑”。通常主动实施货币贬值会招致别国批评指责,出人意料的是,本轮全球宽松实际上已经得到多数国家的支持。2月中旬举行的G20(二十国集团)峰会意外地释放了支持为提振全球经济实行货币大宽松的信号,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华尔街日报》引用一位G20高官的话指出,大规模运用货币政策,无疑将导致货币贬值,但“这种推动生产的贬值以国际标准看可接受”。
  令全球财长和央行行长忧心忡忡的是实际经济的萎靡不振。除美国等少数国家以外,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都深陷经济困境,通缩严重。4年前,IMF(国际货币组织)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会达到4.8%,然而,就在2015年的第一个月,IMF在最新的展望报告中,将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为3.5%和3.7%。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数字已经考虑了油价下跌的因素。然而,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历史已经证明,货币战争不可能推动经济实现更快增长,相反,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以提高竞争力,同时试图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最终结果只能是致使短期内全球贸易一落千丈,进而加剧了各国国内的经济危机。


  美元加息:靴子什么时候掉下来?
  世界经济扑朔迷离,刚刚走出经济衰退阴霾的美国似乎也难以独善其身。忽阴忽晴的经济数据,美联储主席耶伦鹰鸽难分的态度,牵扯着全世界的神经。美国经济在多大程度上向好?加息的利剑何时出鞘?答案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被认可的观点是,美国加息的时间点应该在2015年下半年。
  全球大宽松越来越成为美国加息的障碍。美联储在此前发表的声明中称,决定加息前会考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耶伦也表示,海外经济放缓,可能影响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对美国构成风险。
  仅以欧洲为例,欧盟的经济体量为18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17万亿美元,欧盟是可以和美国一决高下的对手,这也是美国为什么特殊关注欧洲的原因。年初,欧洲央行宣布,从今年3月开始到2016年9月,每月购买600亿欧元债券,总额高达1.14万亿。作为美国最强劲的经济对手,欧盟突然释放流动性,必然会左右美元加息的时点。因为美元加息会使美国企业出口面临压力,美国的产品价格上升,促使人们寻求可替代产品,欧洲是候选之一。
  这或许可以解释耶伦在加息的态度上鹰鸽难分辨的原因。2月24日,耶伦在美国国会参议院作证词时表示,修改前瞻指引,表明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认为美国经济条件已充分改善,加息接近合适时机,美联储在任何会议上都可能加息,然而,这并不代表美联储会马上加息,她重申“耐心”这一措辞意味着未来几次会议上不太会加息。
  当然,美联储决定加息的时间,主要还是要看国内的宏观经济指标,具体来说是就业和通胀。今年以来,美国公布的就业数据出人意料的好,代表美国本轮复苏有着较稳健的基础。美国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超预期,平均薪资也大幅上涨,美银美林认为,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幅领先就业人口的增长,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复苏比部分人认为的更加强劲。法兴银行称,基于对就业和工资增长的预测,预计核心通胀指标在未来数月将保持平稳。


  不过,美联储内部对于加息时点却仍然争议不断。2月18日发布的美联储1月会议纪要显示,相当部分委员倾向于维持近零利率更长时间。另外,修改前瞻指引后,耶伦对加息的态度仍然暧昧不清,或者说,她仍然保持“中立”。
  耶伦指出,美元的利率维持在低位过久存在风险,但过早加息也可能会威胁到经济复苏。她重申自己的观点,即使当就业和通胀接近美联储的目标水平,利率可能仍有必要低于长期正常水平相当时间。耶伦的犹豫就是美国的犹豫,在全球大宽松、油价低迷、美元越来越强势的大环境下加息,可能会阻碍美国经济得来不易的强劲复苏,其后果难以评估。
  耶伦“中立”的态度引起了市场的各种猜测,各类资产价格也随之走出了“过山车式”的波动。证词发布第一时间,美债跌、黄金跌、美元涨,但此后资产走势大逆转。
  中国,一枚计时炸弹?
  中国农历新年前公开1月份CPI同比上涨0.8%,创5年多新低,通缩担忧逐渐抬头。各大机构纷纷发表观点,认为降息降准近在咫尺。
  2015年的农历新年假期比往年来的更早。珠三角一位私营企业主告诉《CM华夏理财》记者,许多企业早早就放假,工人大多提前回家过年。不仅如此,由于需求疲软订单不足,企业干脆延长放假时间。他所在的纺织企业,新年假期长达一个月,从2月7日一直放假至3月7日。
  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面临历史性的结构转型,支柱产业房地产持续调整,制造业产能过剩化解进展缓慢,财政收支压力增加,金融风险也逐渐上升。去年全年中国GDP增长7.4%,为24年来最低。一般认为,今年GDP增速在7%左右。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更是指出,经济增长要重在经济质量提升和结构的完善,GDP即使能保持在6.5%-7%也属于正常。
  来自上层的观点似乎也在发生变化。春节假期刚过,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就刊出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秘书长詹向阳的文章,詹向阳称,尽管目前货币、信贷存量巨大,但是被过剩产能、无效投资以及非实体经济的高回报领域大量挤占,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领域、具有流动性的货币资金相对不足。他警告说:“真正具有流通能力的流动性偏紧,通缩离我们已经很近了。”
  除了国内经济疲弱之外,中国政府同样要面对多个国家不断释放的流动性及货币贬值,还要应对美元升值带来的风险。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今年中国经济不仅面临基本面方面的弱增长与低通胀格局,海外情况也不容乐观,美元走强加剧了资本外流的压力。   来自投行报告也表达了对于降息的迫切期望。春节假期尚未结束,海通证券就下调了2月CPI预测至0.9%。该行指出,春节期间的1、2月物价不升反降,意味着通缩风险日益加剧,同时,基于通缩风险加剧,经济下行压力未减,货币信用创造萎缩三大理由,再次降息时机已经成熟。国泰君安则认为,源于地产投资长周期放缓,以及人民币实际汇率过强导致出口部门受损,重工业下滑明显,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再下一个台阶至7%,该行预计“两会”前后降息降准,以稳增长和应对通缩。
  也有投资人士对当前的通胀给出了不同的理解。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指出,眼前的通缩与经济学意义上的通缩并不一样,目前的通缩很大程度上是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关,这样的通缩反而给相关行业带来喘息的机会。但他同样认为,低迷的经济目前仍然没有看到反转的痕迹。
  种种迹象看来,尽管央行一直试图以较中庸的手段为经济结构转型创造空间,但新一轮宽松似乎难以避免。沈建光指出,今年央行需要多次降准、降息才有望保持货币政策中性。
  好消息是,分析人士仍然对中国货币不会大规模贬值保有一致观点,目前看来,中国加入货币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作为新兴市场代表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因素”仍然受到特殊关注。美林美银策略师大卫·吴指出,虽然中国加入货币战争的可能性并不高,但是如果经济增率继续放缓,也不能完全排除。他提醒道:一旦中国加入货币战,将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
  QE是“万金油”?
  过去6年美国三次大规模QE使得经济起死回生,人们再次对QE寄予厚望,视之为经济绝地反击的救命稻草。继欧洲年初推出超1万亿欧元的QE计划之后,瑞典央行于2月中旬推出100亿瑞典克朗的购债计划,希望借此帮助瑞典摆脱通缩的恶性循环。
  那么,问题来了。QE真的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吗?
  对于欧洲的QE,各方质疑不断。
  英国智库Open Europe经济学家Raoul Ruparel就认为,欧洲央行的QE提供的流动性可能仅仅停留在银行体系内,未必能进入实体经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前任局长、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在欧洲宣布QE后撰文指出,欧元区各国政府不应对QE抱太高期望。他认为,QE预期确实造成了欧元币值加速下跌,这将会刺激欧元区国家出口,从而提升整体欧元区GDP增长,还会提高进口价格,从而推升整体通胀率,让欧元区远离通缩风险。然而,“单靠QE可能是不够的”。美国QE取得了成功,但其初始环境与当前欧洲大相径庭。美国QE成功的主要机制是推动长期利率大幅下降,而当前欧元区长期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因此QE的效应仅限于让欧元贬值。在他看来,欧元区国家不应该放松改革,而寄希望于欧洲央行债券购买项目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
  事实上,欧洲经济已泥足深陷多年,其他政策实施成效甚微,实行QE似乎是孤注一掷之举,有欧洲央行行长曾暗示,量化宽松将是无止境的——直至通胀向着2%的目标出现“持续调整”。然而,从日本的经验看,量化宽松实施3年,2%的通胀日本仍然遥遥无期。
  QE也有不少支持者。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前不久在上海的演讲中指出,只有宽松才能引导复苏。他认为整个世界都有通缩的压力,如果任何国家都能更积极地扩张货币政策的话,就会引导世界经济走向正确的方向。
  国内知名券商申银万国则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今天与2008年美国率先实施QE时的不同在于,全球央行在QE方面的实践经验已经十分成熟。虽然没有一种QE机制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美国的成功可以让我们相信QE拉动实体需求的效果。该行认为,QE的作用是通过无上限的资产购买承诺,扭转人们通胀预期,能有效避免流动性陷阱。不过,报告同时指出,压低基准利率从来都是慢工出细活,美国做了6年,日本做了3年,因此没有理由夸大短期效应,也没有理由否定长期效果。
  目前各方在讨论QE时均以美国版QE成功作为经验,然而,美国的QE是否真正成功,分歧也相当严重。美国自2008年实施QE,美联储率先在2008年将基金利率目标降低到接近零点,并在之后一直维持了这个水平,最后于2014年10月结束了每个月大规模购买长期资产的项目。一般认为,美国的QE是成功的,但是执掌美联储长达20年的格林斯潘在美国宣布退出QE之前指出,购买美国国债和MBS的QE的确有助于推升资产价格,降低借款成本,可它对实体经济并未起多少作用。他认为,美国国内的有效需求还是一潭死水,通过购买债券刺激需求的努力并未奏效,提高资产价格倒是获得了极大成功。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的实际GDP比2007年增长了6%,但2009年后(即QE实施之后)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约是GDP增速的20倍。
  也许QE能否成为各国经济的救世主尚需时间验证,但有两点已经很清晰。
  首先是,企业通过货币贬值来扩大贸易份额,最终可能是徒劳无功的。Capital Economics Ltd.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Julian Jessop认为,从日本的经验来说,货币大战的效果被夸大了。从2012年四季度以来,日元已经贬值了三分之一,但日本贸易的市场份额并没有随之扩大。因为日本的出口商们选择增加收入,而不是让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他们将出口价格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其次,货币战争到最后极可能没有真正的赢家。美银美林的报告指出,弱势货币可能对那些参与货币贬值的国家带来短期的促进,但是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干,人们要面对的就是越来越广泛、程度越来越高的汇率波动。这反过来可能是敲响了全球贸易和资金流动的丧钟。这一点,已经被历史证明过。
  Invest Europe
  消费美国投资欧洲 大佬们的逻辑
  消费美国,投资欧洲!如此清晰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包括向来精明的国际投资大佬们。


  农历新年刚过,长和系的“世纪重组”获得通过并复牌,两家公司股价齐涨,李嘉诚身家也劲升10%,超过2500亿港元。自2013年底开始大量抛售内地及香港资产,至2015年初完成企业重组并迁移注册地,李嘉诚在其人生第86个年头,再次展现出让人震惊的魄力。
  李嘉诚投资触觉敏锐,有市场人士因其“撤离”内地及香港,担忧人民币将大幅贬值。空穴来风,未必无因。美元加息预期已使得外资开始大量流出,李嘉诚显然是撤离大军中的一员,或者说他撤离得更早。
  不仅是李嘉诚,对于其他富人而言,货币战争引起的汇率波动,已经成为困扰财富安全的不利因素。如何在货币战争中实现财富的保值甚至增值,已成燃眉之急。
  跌跌不休人民币 ,加速投资海外
  春节假期刚刚过去,患上“假日综合征”的人们在上班的路上显得慵懒而迟钝,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大战却早已打得不可开交:美元把人民币汇率再度逼向跌停。从2014年初至今,人民币已贬值超过3.5%。有观点指出,尽管中国政府努力避免加入货币战争,人民币实际上已被迫成为货币战役的一员。虽然说中国已加入货币战争观点过于激烈,但是,人民币单边快速升值的过程已经结束却是共识。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嘉实美国成长股票基金经理张自力指出,人民币经历了自2005年起的为期将近10年的大幅升值,至2014年结束,代表人民币已经完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升值过程。未来,人民币升值的空间有限,并且有贬值的空间和预期。
  张自力指出,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不再是海外投资的成本约束,反而成为一个投资机会。此外,从资产配置角度看,将海外资产作为中国财富在全球配置过程的必要组成,可以完善财富的保值与增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富裕人群加速投资海外,资金流出已成事实。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金融机构口径的外汇占款下降1082亿元人民币,连续第二个月减少千亿元。考虑到1月外贸顺差创出600亿美元的新高,外商直接投资(FDI)为139.2亿美元,亦处于高位,上述数据下降显示私人部门对美元资产的兴趣日浓。
  国际投行高盛的报告显示,去年12 月份和 今年1 月份的累计外汇流出规模为 370 亿美元,预计未来几个月外汇流出的情况或将持续,中国居民继续增持海外资产(包括通过隐藏的资本外流渠道)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华尔街日报 》报道,许多中国富人正在将人民币资产转换成海外高端地产,从曼哈顿到伦敦再到新西兰的使命湾,都能见到中国人的身影。
  光大总行私人银行处处长高宇虹告诉记者,高净值客户一般都有海外资产配置的意识,他们中不少人有海外置业的意愿,主要的目标地点是欧洲和美国,只是目前中国还是外汇管制的国家,将资产大规模往外移比较难。
  汇率的波动对企业以及拥有他们的超级富豪们的影响更大,因为他们手上的人民币资产数以亿元计。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以来,华人首富李嘉诚大量抛售人民币资产,套现数百亿。另一方面,此前积极于内地发展的李氏企业,近年已经很少在内地拿地。与此同时,李嘉诚将长和系两公司重组,并把注册地迁至开曼群岛,他对“撤离”香港的解释是出于商业利益考量。然而,更多的观点指向李嘉诚对人民币汇率以及香港前景的担忧。一旦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香港也将承受巨大风险。
  美元,投资大赢家?
  经济低迷,需求疲软,美元倚仗美国经济走强可谓一枝独秀。多位分析及投资人士认为,美元将走出新一轮牛市,美元及美元资产将是投资首选。
  美国经济强势支持美元走强,美国的大多数竞争对手——如欧洲、日本、俄罗斯,却不断削减利率,使这些货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以欧元为例,去年欧元对美元已经大幅贬值,今年这一势头将继续,尤其在欧洲宣布购债计划之后。现在,欧元与美元等值只是时间问题。高盛集团在去年的一份报告中预测,两种币值将在2017年实现等值。若按照当前1美元兑0.8921欧元的汇率,美元对欧元仍有至少12%的升值空间。
  这就不难理解,目前各方对美股的走势分歧,却不约而同地预期美元将走强。
  美银美林认为,经过近年大幅上扬,美股已经“成熟”,上升空间有限,但美元强势却刚刚开始。
  来自该行的数据显示,2014年末,纽交所股票市值达到纪录新高的19.4万亿美元,较2009年低点的8.7万亿美元大增122%。无论是从持续时间还是以回报率角度看,当前标普500指数牛市已经“成熟”。相反,美元则处于牛市初期,从历史走势看,美元指数仍然处于低位。
  张自力博士在接受《CM华夏理财》采访时更是预言,一个“超级美元时代来临”。自去年夏天以来,美元大幅走强,去年三季度更是连续14周上涨,创17年来最长的上涨纪录。张自力认为,美元过去三十年所走的超长期下降通道的上轨,将在这波中期走势中受到挑战,一旦美元顺利突破这个三十年下降通道的上轨,美元将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出一个超级的上升通道,且这个趋势的形成,可能在未来一两年里就会出现。
  美元强劲的基础似乎相当结实。美国强劲的经济复苏,市场对于美国加息的预期,使美元资产收益率更高,资本的逐利性特征使得全球超规模的资本持续流入美元资产,从美股到美债,再到美国的商业地产。高宇宏则告诉记者,美元近年一直坚挺而且有升息的预期,目前高净值客户外币理财方面主要是美元理财。
  有趣的是,美元走强,美股反而可能受到伤害。英国《金融时报》近期刊登文章指出,由于美元上涨,在2014年最后一个季度,许多大型公司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利润下降。卡特彼勒(Caterpillar)的利润下降25%。宝洁(Proctor & Gamble)预计,由于强势美元的影响,2015年的利润将会出现零增长。苹果(Apple)和谷歌(Google)也就“猛烈的汇率逆风”发出警告。   抄底欧洲,大佬们都去了
  对于投资,顺势而为是一种思路,逆向思维是另一种思路。如果说投资美元及美元资产是前一种,那么,趁QE抄底则是后一种。
  正如巴菲特所言:“美国是我的初恋,但我看到欧洲对我们有很多可能性。”
  他认为,美国经济正在强劲增长,美元已经是最强势货币。但作为投资来说,最佳抄底时机也许已经过去。在这个时期投资可能抄到的不是底部而是中上部或者头部。无论今后投资欧洲是否成功,都折射出巴菲特的一贯投资策略。
  看得出来,巴菲特以4亿欧元收购欧洲最大摩托车零部件零售商,这笔交易有望成为巴菲特欧洲收购大潮的开路先锋,也满足了他多年想收购美国以外企业的愿望。
  李嘉诚要比巴菲特更早地介入欧洲生意,长和系近年大力拓展欧洲市场,其中又以经济较稳健的英国为主,也包括意大利、瑞典、丹麦、奥地利、爱尔兰等其他欧洲国家。除不断收购外,长和系还在欧洲大量买地,有人认为这与他1967年首次“抄底”进入香港房地产行业的情形十分相似。和记黄埔2013年的财务报告显示,欧洲已成为其收入最大来源,贡献了43%的总收入,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贡献比例仅为15%和11%。
  有专家认为,现在对欧元贬值、希腊新政府上台后的债务危机等问题炒作的成分比较大。他坚持的观点是,出于各种各样的政治考虑,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包括在欧洲都被人为地夸大了,实际上,欧洲国家的公共债务率并不是最高的,虽然的确超过了欧盟本身所规定的标准。在货币宽松的环境下,股市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摩根士丹利前全球首席经济学家Joachim Fels指出,投资者应该为更大的流动性过剩做准备,这些流动性会推高很多金融资产的价格,他建议那些还没有建仓的投资者应该赶快入场。
  虽然美国经济强势,但美股的高估值已让市场感到担忧,连美联储也开始拉响美股的“警报”。相比之下,欧洲股市因估值较低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甚至在美国本土 ,一些基金经理们已经开始撤离。
  高盛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9月首次加息,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将因此下降,“聪明的资金正在出售,而非买入。”
  事实上,已经有投资人开始“行动”。奥本海默基金的首席投资官Krishna开始将资金转向欧洲、日本和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股市,这些国家大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或者有宽松的预期,且估值较低。据了解,该基金管理规模高达2350亿美元资产。此外,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席勒近期也表示,根据他的计算,美国股市目前的整体估值已经和历史顶峰2007年相当,欧洲股市估值只有美国的一半。席勒称自己已买入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的股指期货,因为这两个国家股市的估值很低。
  BUY HOUSE
  千万别错过 跟着QE去买房
  近年,中国楼市见顶,恰逢西方国家经济低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衷海外购房。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部分国家,中国人已经成为当地房地产市场最大的海外买家。眼下,货币战争席卷全球,实施QE的国家货币加速贬值,再次为“抄底”海外地产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可以参考的经验是,次贷危机之后,美国房价一涨千丈。2011年,美国的楼市开始出现上涨,此后几年,美国房价随一轮又一轮QE不断攀升,2013年及2014年均为两位数增长。
  日本:两年贬值30%
  每年3月正是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今年,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人张晔因为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樱花盛开的图片,“美得实在受不了,于是订了机票”。他此行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去日本看看房子。
  早年曾在日本留学的张晔,对日本的房地产有一定了解。“日本房子的面积都是按照实际面积算的,这样算下来,其实东京的房子比上海还便宜”。更何况,从2012年末以来,日元大幅贬值近三成,买房子更加划算。而且东京的房子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比较抗跌,是实打实的“硬资产”。如果不喜欢东京的拥挤,大阪也是不错的选择,且大阪的房价仅相当于上海的60%左右。
  在日本买房子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租金回报率相对高。在上海,房子的租金回报率在2%左右;在大阪,租金回报率能达到6%以上。
  葡萄牙:欧元跌至9年新低
  去年国庆节,一向自称“大龄单身女青年”的李瑶独自游历了欧洲,并特意去葡萄牙“考察”。这两年,去欧洲买房的想法一直盘踞在她的脑海,葡萄牙是其中一个目的地,理由很简单,因为葡萄牙买房移民不用坐“移民监”。李瑶的工作重心在北京,对她来说,短期之内离开北京并不现实。今年,欧洲宣布万亿购债计划,欧元应声下跌,欧元贬值和国内楼市见顶此消彼长之下,李瑶对于在欧洲置业更心动了。
  事实上,自2014年5月开始,欧元进入下行通道。去年初,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在1:8附近,欧元大幅下跌后,目前汇率已跌至1:7,创下9年来新低。在葡萄牙购买50万欧元房产即可获得居留权。这50万欧元,在一年前相当于400万元人民币,目前却只值350万了。这意味着,对于想通过购房移民葡萄牙的人来说,一年就省下了50万元人民币!
  澳大利亚:汇率一夜回到十年前
  来自上海的小蒋最近的心情只能用“焦灼”二字形容。2008年,他在悉尼购入一套价值约400万元人民币的房子,当时汇率是1:6,近年来澳元对人民币汇率大幅走低,大大抵消了过去几年房价的涨幅。然而,澳元贬值的脚步简直停不下来。今年初,澳元对人民币破5,时隔十年,回到1:4的时代。然而,经济低迷,澳洲联储于2月4日降息,再度引发澳元的新一轮下跌,截至3月1日,澳元兑人民币汇率降至1:4.889。这还不是终点,澳洲汇丰银行预计澳洲联储将在3月份进一步降息。
  对于将要买入澳洲房地产的人而言,他们完全可以把“幸福”建立在小蒋的痛苦之上。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澳洲房价不断攀升,对于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的担忧开始抬头。一般人认为,澳洲房价不降反升与中国购房者的大量入有关。有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在澳大利亚投资房地产大涨60%。最新消息显示,澳洲计划向海外购房者征收新税。
  不过,连国际投资者都承认,澳元对人民币贬值使澳洲房价在中国购房者面前更有吸引力。汇丰银行预计,将有更多的中国买家会投资澳洲住宅地产。
其他文献
据统计,2014年全年725只主动管理的偏股基金中,仅有42只基金跑赢沪深300指数,占比5.8%。进入羊年后,面对大幅震荡的股市,投资者该如何玩转指数基金呢?  宽基宜稳健,窄基宜进攻  经过近几年发展,指数基金已经成为基金的一个大类,总数超过230,品种涵盖普通宽基指数及窄基指数,前者多指成份股为大盘股的指数,后者指行业类、主题类、风格类指数。其中,行业类、主题类指数基金近年发展迅速,为投资者
期刊
2014年上证综合指数飙升53个基点,得益于小牛行情,伞形信托如鱼得水。但2015年伊始,随着证监会处罚“两融业务”的持续发酵以及市场回调,伞形信托开始变得“拘谨”。近日,已有多家商业银行把伞形信托劣后级客户的配资提升到近2000万元,招商银行则将单独开户的自有资金起点提高至1亿元。  性价比显而易见  自2011年平安信托在国内率先发起伞形信托,如各家机构雨后春笋般加入,同时也打乱了信托机构传统
期刊
1月19日股指暴跌,之后行情走势非常纠结,被称为有史以来最难操作的牛市。在行情走势非常纠结之际,如何读懂券商们的那些另类研报,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  华泰非银团队:热血青年的话要辩证听  在去年秋季的那波行情中,以券商股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股表现非凡。在券商研发团队中,华泰金融团队是金融股最积极的鼓吹者之一。这个所谓的热血团队,包括两个,华泰热血非银团队:罗毅、陈福、沈娟、王继林;华泰热血银行团队
期刊
当市场还在争论1月19日由于控制券商两融平台导致市场出现暴跌是否反应过激的时候,以伞形信托为对象的新一轮去入市杠杆已经开始了。  为何控制杠杆就像掐住了市场的脖子,让投资者不能顺畅喘息呢?我们认为跟以下几点有关:  第一,部分行业估值已阶段性见顶。此轮指数上涨以来,伴随各类产业规划、货币政策的出台给予了市场做多资金跟随的信心,于是在市场当中我们看到货币政策稍有放松,银行、地产这些直接受益的板块上涨
期刊
与马年相比,羊年期货市场行情的变数更多,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复杂。这里,仅就原油之外的几类主要期货品种本年度行情谈一点浅见。  贵金属行情。贵金属投资需求相对低迷,消费需求增速温和,工业需求短期内尚难出现实质改善,需求端支持难觅,金银价格尚难摆脱颓势。地缘风险因素等方面的短期支持作用犹在,但持续性及力度上已有减弱迹象,并且从目前局势看,也尚不足以帮助扭转需求疲弱态势。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方面
期刊
如果没有王思聪,也许万达集团仍然是中国最稳健的地产商。但是,如果没有王思聪,万达集团的未来绝对不会被投资者如此看好。作为中国商业地产的执牛耳者,王健林赋予万达集团的形象是睿智高冷的商业王者,站在云端俯视芸芸众生。而到了王思聪这里,却有萌哒哒的土豪气息扑面而来。  厚此薄彼的少东家  1月22日,万达集团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万达院线登陆深圳中小板。中午休市后王思聪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良心推荐一只股票
期刊
根据胡润研究院与群邑智库联合发布的《2013年财富报告》,资产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中国富豪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0岁,未来5到10年内,将有300多万家民营企业面临财富和企业传承问题。  在此之前,房地产及股票投资一直是中国富豪的投资首选。但由于近几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通过投资房地产获利的人群占比明显下降;而A股市场虽然在2014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但其巨大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却使得人们在投资
期刊
2014年9月初,朱水旺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拿到两笔共计1200万元的天使投资。天使投资的大部分来自酷讯创始人吴世春,另一笔投资来自于微信海程小勇。这两笔投资都是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确定的,而让投资人买单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筷子旅行踩到TMT投资领域的下一个大风口上;另一个原因就是朱水旺及其团队。  “疗伤”中诞生的创业点子  天使投资达成之前,朱水旺甚至都没写一份商业计划书。而在这之前3个月,朱水旺
期刊
一个晴朗的冬日午后,李孝文在办公室接受了《CM华夏理财》记者的专访。“简单你的旅行”,这是李孝文对Weego的定位。  李孝文热爱旅行,但他说的旅行与我们平常意义上走马观花的旅行不太一样,他更喜欢探险,去一些平常人不会去的地方,体验一般人不会体验的事情。而Weego的诞生就是源于他个人在旅行中碰到的问题,想要去帮助这些在旅行中遇到同样困难的人,让他们去享受不一样的旅行。在李孝文看来,每个人都应该“
期刊
身为“学大教育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现在,李如彬头上的光环又多了一个——宝驾租车创始人、CEO。此时,距学大成功登陆纽交所已4年有余,距离他创办学大教育已经过去了13年,而李如彬退居二线也已有4年时间。但他不想就此过起“闲云野鹤”的生活,而是希望再搏一把。  李如彬的最新项目“宝驾租车”,是一个基于移动端的P2P租车平台,已经获得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对于很多人来说,从教育转行做租车也许是一个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