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实践证明,有时一个重要科学问题的提出能够开辟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完善以往科学或者发展一门新科学。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展示预习成果、同伴互动、交流合作、探究达到问题解决并生成新的问题。”那么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乐学,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活动,从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观。问题式教学就解决这一问题。
1 什么是问题式教学
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在启发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把握课程文本的整体结构,组织问题,进行课堂教学。问题式教学法,其本质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观。教学应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让学生在问题串的基础上展开讲授、阅读、讨论,不断诱发出新的问题。所以教学设计应是从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那么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就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了。
2“问题”在课堂教学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学生都有解决各种疑惑和种种问题的愿望,如果在教学中抓住“问题”这一个中心,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问题式教学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让学习者置身于“问题”之中,使“学习”和 “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归根结底,问题式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在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水平,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没有问题我们的课堂将是教师“一言堂”,就难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满足课本的知识,就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也要从问题开始。因为问题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学的时候就积极主动,乐于探究。所以应特别强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 问题式教学的要求
3.1 所提的问题要有意义、有价值,能引起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尽管新课程实施了近十年了,可是我们大多数课堂教学只是形式上的热闹、好看,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只是为了“合作”而“提问”,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在提问方式上:教师提问随意性太多,想题什么就提什么,课前的预设太少,缺少“悬念”,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问题之间缺乏连贯性、发展性;在好多观摩课、示范课上教师预设了许多的问题,但是为了追求课堂完美,所提问题过于简单,看似学生发言积极、回答准确。所提问题缺乏深度和开放性。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就要思考这个问题。首先,问题设计的要有价值,有意义,要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能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科课程的内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发展水平去设计课前问题,课中问题,课后问题。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动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教育的长远目标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这也是教师设计问题的根本目的。
3.2 所题的问题注重趣味性和开放性,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和大胆想象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感到有兴趣,学起来就积极主动,满腔热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创新的前提是兴趣,而兴趣的动因却是问题。趣味性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的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可以看到许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尝试提问,但大多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学生不用去思维和思考就能回答,表面上很热闹,有合作、有讨论,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不能解决课堂教学深层次的问题,实现不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说,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的想象、大胆的思考和回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班级学生认知水平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的思考。而且要设计一些连贯性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这样也是对学生思维、意志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3.3 所题的问题要面向全体、突出学生主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教学是围绕学生学习这个中心服务的,应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我们的教最终是达到不教。在我们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提问“自我中心”,缺少让学生思考、发问的机会,而且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在我们好的观摩课上问题设计很多,但凡是过于简单,学生只是机械的回答;再者就是难度很大。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回答,致使思维处于停歇状态。所以问题的预设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发展水平,以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为原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积极质疑,并乐于探究问题。达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从而也照顾了个别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想办法,不断在课堂上营造出问题氛围,引导学生去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迎春.新课程教师读本[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2]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4.
1 什么是问题式教学
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在启发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把握课程文本的整体结构,组织问题,进行课堂教学。问题式教学法,其本质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观。教学应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让学生在问题串的基础上展开讲授、阅读、讨论,不断诱发出新的问题。所以教学设计应是从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那么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就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了。
2“问题”在课堂教学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学生都有解决各种疑惑和种种问题的愿望,如果在教学中抓住“问题”这一个中心,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问题式教学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让学习者置身于“问题”之中,使“学习”和 “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归根结底,问题式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在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水平,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没有问题我们的课堂将是教师“一言堂”,就难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满足课本的知识,就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也要从问题开始。因为问题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学的时候就积极主动,乐于探究。所以应特别强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 问题式教学的要求
3.1 所提的问题要有意义、有价值,能引起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尽管新课程实施了近十年了,可是我们大多数课堂教学只是形式上的热闹、好看,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只是为了“合作”而“提问”,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在提问方式上:教师提问随意性太多,想题什么就提什么,课前的预设太少,缺少“悬念”,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问题之间缺乏连贯性、发展性;在好多观摩课、示范课上教师预设了许多的问题,但是为了追求课堂完美,所提问题过于简单,看似学生发言积极、回答准确。所提问题缺乏深度和开放性。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就要思考这个问题。首先,问题设计的要有价值,有意义,要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能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科课程的内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发展水平去设计课前问题,课中问题,课后问题。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动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教育的长远目标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这也是教师设计问题的根本目的。
3.2 所题的问题注重趣味性和开放性,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和大胆想象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感到有兴趣,学起来就积极主动,满腔热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创新的前提是兴趣,而兴趣的动因却是问题。趣味性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的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可以看到许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尝试提问,但大多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学生不用去思维和思考就能回答,表面上很热闹,有合作、有讨论,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不能解决课堂教学深层次的问题,实现不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说,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的想象、大胆的思考和回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班级学生认知水平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的思考。而且要设计一些连贯性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这样也是对学生思维、意志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3.3 所题的问题要面向全体、突出学生主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教学是围绕学生学习这个中心服务的,应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我们的教最终是达到不教。在我们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提问“自我中心”,缺少让学生思考、发问的机会,而且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在我们好的观摩课上问题设计很多,但凡是过于简单,学生只是机械的回答;再者就是难度很大。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回答,致使思维处于停歇状态。所以问题的预设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发展水平,以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为原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积极质疑,并乐于探究问题。达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从而也照顾了个别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想办法,不断在课堂上营造出问题氛围,引导学生去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迎春.新课程教师读本[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2]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4.